-
瑞芯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国产替代机遇打造AIoT-SoC芯片龙头
老范说评 / 2021-07-30 18:09 发布
1、 瑞芯微:国内 AIoT 芯片龙头
1.1、 主要产品:消费电子 SoC 芯片、智能物联 SoC 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瑞芯微主要致力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为客户提供芯片、算法等完整参考解决方案。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芯片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办公设备、安防、教育产品、 汽车电子、工业智能设备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中。
1.2、 股权结构:芯片国家队保驾护航
励民先生为控股股东,励民先生和黄旭先生为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1 年 6 月, 公司前五大股东分别为公司董事长励民、总经理黄旭、厦门市润科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腾兴众和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比例分别为 37.83%、15.98%、7.7%、 6.22%、4.84%。励民、黄旭共计控制 53.82%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1.3、 财务分析:AIoT 产品线厚积薄发,增量市场积极拓展,2021H1 业绩同比大增 184%
公司 2018-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71、14.08、18.63 亿元,同比增长 1.63%、10.77%、32.37%。根据公司业绩快报,公司 21 年 H1 实现收入 13.78 亿元,同比增长 104.42%。公司近年来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1) AIoT 领域厚积薄发,高端 SoC 产品系列全面发力,竞争优势逐步扩大;(2) 中美碰撞叠加全球产能受阻,下游客户预防性备货催化量价齐升;(3)疫情驱动国内外增量市场,智慧教育、远程办公、智能家庭、智慧门禁等领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4)积极进军泛安防、光电等新领域,20Q4 实现量产落地,打通新增长点。
公司 2018-2020 年实现净利润 1.92、2.05、3.20 亿元,同比增长 81.11%、 6.53%、56.31%。公司 21 年 H1 实现净利润 2.64 亿元, 同比大增 184.12%。这主要来源于 20 年 Q4 芯片行业高景气度的延续 以及供应链紧张带来的涨价效应。
1.4、 核心竞争力:三大优势共筑业内龙头地位
1. 领先的研发技术优势
2020 年,公司的第三代人工智能处理技术研发完成,和上一代相比运算效率提升 30%;公司完成研发的第二代 ISP 技术,具有超高动态处理、低噪声夜视能力,达到专业安防产品的要求,应用于 2020 年初面世的人工智能视觉处理芯片;从 2019 年到 2020 年,公司对视频编解码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升级迭代, 新一代视频编解码器具有编码码流低、图像清晰、最高 8K 视频编解码的特点; 公司自主研发的结构光模组产品进入商用,解决了生产制造中大量问题,具有 3D 精度高、户外高动态感知、集成活体检测、高可靠性等优势,获得客户众多项目选型。
2. 丰富的产品结构优势
产品类型方面,公司芯片产品品类齐全,特别是智能应用处理器产品线,包 含入门级别、中等性能以及采用 ARM 高性能 CPU 的高性能应用处理器,适应不 同终端产品的市场定位;可拓展性方面,可以兼容多个操作系统,有利于产品应 用领域的拓展和二次开发;应用领域方面,已经涵盖智慧商业显示、智慧金融零售、智能安防、教育办公设备、云计算及云终端、汽车电子、智慧工业设备等场景;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词典笔、平板电脑、电视盒子、智能家电等智能硬件。公司高性能、高扩展性的高端应用处理器芯片,可广泛用于边缘人工智能算、云端服务、大屏显示、无人机、会议系统等应用领域。
3. 稳定的人才队伍优势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581 名, 占比 76.5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 254 人,占比 33.47%;本科及以上学历者 682 人,占比 89.86%;40 岁以下员工占比 90.78%,人员结构整体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持续投入高额研发费用,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为 37632.75 万元,研发费用率为 20.20%,同比增长 21.36%。
2、 万物互联时代开启,终端智能化趋势难阻
2.1、 鸿蒙加速 AIoT 产业链扩张,芯片是最核心环节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进入机器学习时代,物联网应用层面的落地与大规模铺开带来的海量的数据资源也助推了核心算法的迭代更新、深化了 IoT 领域的技术渗透。未来几年,5G 技术将持续赋能 AIoT 市场。2019 年全球 AloT 市场规模约 2264 亿美元,并以 28.65%的 CAGR 在 2022 年突破 4820 亿美元。相对于 IoT 而言,AIoT 的产业链更加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芯片、平台、解决方案等方向有更多拓展。
根据华为全球产业展望(GIV)预测,到 2025 年:
个人与家庭领域,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 400 亿台,其中智能手机数将达 80 亿台,平板和 PC 电脑将达 30 亿台,各类可穿戴设备数达到 80 亿台,平均每人 将拥有 5 个智能终端,20%的人将拥有 10 个以上的智能终端;近 200实时在线的智能家居设备,将成为个人和家庭感知的自然延伸。
车联网领域,5G 联网车辆将达 2 亿辆,100%新车都将连接网络,车联网市场空间将达 1450 亿美金。人、车、交通基础设施之间都将实现联接,联接能力的提升让车联应用从车载娱乐升级到无人驾驶、车队编排与管理、交通智能服务。
设备接入方面,全球联接的设备数将达 1000 亿台,其中 55%的联接将应用于商业物联网领域。全球 80%人口近 65 亿人将生活在移动通信网络服务之下, 77%人口将接入互联网,千兆移动网络将覆盖 70%人口。
国内 AIoT 发展开启新进程。鸿蒙 OS 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的万物智联时代操作系统新纪元,进一步加速了 AIoT 产 业链进化。预计 2021 年底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 3 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 2 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 1 亿台。
2.2、 华为海思受阻,本土高端芯片有望崛起
作为国内最大的 IC 设计公司,海思受到美国禁令的正式影响后,无法再通过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生产芯片。因此从供给侧而言,其 2020 年超过 700 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在未来将会给国内其他优秀高端 IC 设计厂商留下巨大 的想象空间。
2.3、 处理器芯片持续占据半导体市场主线
处理器是市场占比最高的半导体产品,也是毛利率最高的产品,目前约占 1000 亿美元全球市场。一般而言,半导体产品包括处理器芯片、存储器、逻辑 器件、模拟器件、其他专用器件,其中处理器芯片占比约 32%。
3、 深度布局 AIoT 生态圈,持续领跑 SoC 市场
3.1、 疫情加速商显市场进化,高性能芯片价值凸显
智能显示交互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需求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进度、 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有效带动了智能显示交互行业产品的需求, 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未来几年,政府、企业在商显市场占比将逐步提高。商业服务中新零售市场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需求明显下滑,但这只是短期现象,未来随着疫情稳定, 市场仍具较大潜力。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云计算、5G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面临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商用显示产品应用将更加广泛,并且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将更加均衡、深入。
3.2、 智能家居升级大势所趋,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新一代年轻人对采用智能家居减少繁复的家庭体力劳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新冠疫情则再一次刺激了家用清洁电器的增长。2020 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销售额约 86.2 亿元,同比增长 2.62%,2021 年下沉市场和智能化升级将持续扩大用户基数。中国市场渗透率则不到 5%,仍有巨大 的市场潜力。
扫地机器人行业,经随机式、规划式、导航式三代发展,仍需较多人工干预操作,交互方式、智能规划、硬件能耗等痛点无法解决。公司基于此发布的旗下四款基于 Linux 系统的芯片级整体解决方案,高效解决产品痛点,支持从 AI 到 VSLAM 及激光导航等功能,全面覆盖从高端到入门级别扫地机器人产品,带来优质体验层面的交互方式、智能规划。
公司在扫地机器人生态上,拥有很多算法合作伙伴以及 ODM/OEM 客户, 涵盖了激光,VSLAM,AI 等方向,可实现快速量产。针对行业客户不同的产品 创新需求,Rockchip 还对四大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进行了硬件弹性设计,为 DDR/WIFI/BT/Camera/Nand Flash/EMMC 等关键元器件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 列表,有力提升合作伙伴市场竞争力。
公司已在国内扫地机器人龙头——科沃斯量产应用,并达成良好合作关系, 为其提供高端智能扫地机器人芯片,营业收入获得良好增长。目前相对于原来采用惯导的扫地机器人而言,市场上智能扫地机器人占比已迅速上升,并将持续增加市场份额,增长空间巨大。
3.3、 快充芯片底蕴雄厚,打造新一代增长点
公司方面,在手机快充芯片领域,公司和大客户合作开发的手机端协议芯片成功量产,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兼容多协议的手机快充芯片,成功完成产品的升级迭代,同时在低功耗、高精度的电量检测技术上布局。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 继续优化成本、升级指标,和公司智能应用处理器配合,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继 VOOC 闪充协议芯片之后,瑞芯微今年来又推出了两颗全新的通用快充 协议芯片,分别是 RK835 和 RK837。其中 RK835 的优势在于高精度 ADC、丰富的 IO 资源、管脚耐高压以及完整的保护功能;而 RK837 在此之上,还有通过 PD3.0 及 QC4.0+认证、支持恒压恒流输出、支持 USB Type-C 和 Type-A 双接口、集成输出开关以及放电控制、支持 10 万次以上的重复烧录这 5 大优势。未来会抢下更大的市场空间。
3.4、 发力专业级 AI 安防市场,填补海思中高端市场缺口
2020 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达 8510 亿元。2020 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 8510 亿元,并有望在 2022 年破万亿。在 8510 亿元的总产值中,安防工程产值约 5100 亿,安防产品产值约 2600 亿,运维和服务市场约 810 亿。
视频监控市场稳定增长,2021 市场将达 3000 亿规模。2014-2018 年,视频监控作为安防行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产业从网络视频监控时代逐步迈入到智能监控时代。预计 2019-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2%-15%, 2021 年中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达到 3000 亿元。
中国安防摄像头出货量持续增长。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安防摄像头行 业出货量由 2.5 亿件增长至 4.1 亿件,年复合增长率为 13.2%。预计 2021 年到 2025 年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出货量将实现持续增长,2025 年有望达到 8.3 亿件, 2021-2025 复合增长率增至 15.3%。
安防市场整体呈现以下特点:1)政策背书。国家对信息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与数字化具有较好的行业,智能安防市场前景广阔。2)国际关系改变行业走势,安防设备国产替代成为趋势。3)人工智能场景落地,智能化转型加速。4)汽车电子、智能家居、AloT 成为新风口。5)政府项目周期较长, 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强劲。
安防视频监控市场的总趋势是高清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安防视频监控技术经历全模拟监控、数字监控、网络监控三个发展阶段,并正在快速向新一代智能高清监控的发展方向演进。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推陈出新,视频监控多媒体处理芯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政府端需求最大,民用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人脸识别、视频大数据等技术的导入和安全意识的增强,行业级视频监控市 场有望快速增长,覆盖教育、金融等多个领域。民用方面,国民安防意识较国际平均水平晚,因此近些年崛起的安防民用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智能家居的时代已经到来,智能监控与家居安防的融合势如破竹,移动智能化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主流方式,民用市场空间广阔。
政策推动安防监控摄像头数量、质量双增长。2018 年中国已安装的专业安防监控摄像头达 3.5 亿,预计每个摄像头可覆盖 4.1 人。雪亮工程、国内新基建、智慧城市建设等政府政策推动了摄像头的全面覆盖,并对视频的存储、分析以及搜索提出了更多挑战。
客户需求升级,“AI+”安防应用广泛,消除上下游界限。视频监视是 AI 部署的热门领域,AI 为安防添上了“智能”的翅膀,落地应用万千,物联网、 智能硬件、自动驾驶等领域均需求旺盛。“AI+”安防产业链与传统安防的最大差异在于,上下游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未来将形成 AI 公司、安防厂商、集成商、云服务商并立共存的格局。
AI 助力传统安防痛点解决。1)产生的 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及利用困难。2)安防系统尚未形成统一整体,独立性 使信息利用困难。3)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成本较高。引入 AI 技术能够较好的解决行业痛点,AI 技术的自动化、结构化、共享性、预测性等特点使 AI 技术能够 很好服务于安防产业。
AI 安防市场发展迅速。估计 2019 年 AI 摄像头的出货量占网络摄像头出货量的 10%,2024 年将达到 63%。
现有市场:行业 AI 渗透率低,蓝海市场带来新增长点。尽管目前 AI 摄像头的渗透率较低,2018 年摄像头出货量所占份额仅占市场支出总额的 2.0%,但 2018 年-2023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2.0%,远快于摄像头市场 13.9%的平均增速。
增量市场:AI 拓宽了安防市场,视频分析带来市场增量。用户能够利用 AI 功能进行视频的 分析和处理,从视频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拓宽了安防市场的范围,带来了新的 市场增量。
聚焦市场,瑞芯微推出完整解决方案。在安防市场急速发展过程中,身为产业链条的关键所在——安防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多场景覆盖之下,一个全新的泛安防行业格局在被重塑,将智慧安防产品从“看得见”“看得清”迈入“看 得深”、“看得懂”、“能预见”的多维智能感知视界。瑞芯微已推出聚焦前端 产品的 RV1126 和 RV1109 两大智慧视觉处理器,以及专注后端 NVR/XVR 产品 方案的 RK3568 和 RK3588,形成一套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完整 AI 安防赛道的解 决方案。
前端:RV1109、RV1126 高低搭配。为契合不同安防场景及细分行业的需求,瑞芯微新推出的两款高低搭配芯片 RV1126 与 RV1109,均采用 14nm 工艺 制程,内置 NPU 及 ISP 的智慧视觉处理器。RV1126 的 CPU 为四核 ARM Cortex-A7,NPU 为 2.0Tops,内置 1400 万高性能、3 帧高动态 ISP;RV1109 的 CPU 则为双核 ARM Cortex-A7,NPU 为 1.2Tops,内置 500 万高性能、3 帧 高动态 ISP。视频编解码方面,RV1126 支持 4K H.264/H.265,RV1109 支持 500万 H.264/H.265,RV1109 和 RV1126 硬件上是 pin 2 pin,产品升级无缝衔接。
后端:高端先行者瑞芯微 RK3588。瑞芯微 RK3588 采用国产通用 SoC 最 先进的 8nm 制程,而市场目前同类产品主流还在 12-22nm。NVR 最重要的就 是多路视频编解码能力,这方面 RK3588 支持 32 路 1080P 解码,海思 3559持 16 路 1080P 解码,晶晨 A311D 只支持 2 路解码。CPU 性能方面,大核 A76的综合性能为 A73 的 1.8 倍;A55 的性能为 A53 的 2 倍。NPU 算力 RK3588 依然拉开竞品 1-2 个 TOPS 的身位,可充分满足智慧安 防领域的边缘计算需求。GPU 采用 Arm Mali Valhall 架构下的 Odin,与同类产 品拉开一整代代差。
综合来看,RK3588 就是新一代的性能王者,是目前华为海思高端安防 AI 芯片 Hi3559AV100 市面上唯一有竞争力的替代方案,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软硬双提升,开发者工具更高效。在讲求软硬协同的新时代,瑞芯在积极推动“软硬”的双提升,推出更高效更精准的开发者工具 RKNN Toolkit。RKNN Toolkit 配合灵活的多媒体开发接口,可增加开发者自定义应用的灵活性,优化开发者生态环境,有助于终端伙伴扩展更多 AI 功能及应用场景。
4、 盈利预测
4.1、 关键假设
1、电源管理芯片业务:新产品线量产落地,与 OPPO 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内部配套能力夯实完整主控芯片方案,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瑞芯微从 2017 年在适配器协议芯片方向已与 OPPO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0 年开始与 OPPO 进一步在手机端协议芯片方向进一步进行合作,未来将以稳定的态势保证 OPPO 快充芯片的市场。快充芯片单价较低,涨价幅度将略低于 SoC 芯片。因此,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电源 管理芯片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2.70 亿元、3.13 亿元、3.5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 为 22.96%、15.96%、13.77%。
2、SoC 芯片业务:智能家居步入高速扩张通道、智慧显示变革拉升市场规 模、疫情下技术优势赋能人脸识别产品升级、新款旗舰智能处理器打通新赛道。 受上游产能影响,SoC 芯片单价 2021 年会有大幅上涨,同时由于 AIoT 赛道需求持续旺盛,未来 3 年内 SoC 芯片单价将保持稳定;公司在 AIoT 赛道大规模布局,以技术优势抢占高端市场,进一步提升渗透率;由于行业发展放缓,公司的平板电脑业务将维持稳定的出货量;公司在扫地机器人的智能芯片方案上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随着扫地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提高,将快速放量;
在商显和人脸识别芯片等业务上,公司已拥有成熟稳定的客户群体,出货量将持续稳步增长; 在泛安防领域推出的新型平台型芯片 RK3588 将是市场上唯一能够在技术指标 上有效替代海思的产品,同时结合前端的 RV1109、RV1126 芯片,形成前后端完整的解决方案,将获得海思退出后的大量市场份额,2022 年出货量将迎来大 规模增长。因此预测公司 2021-2023 年 SoC 芯片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 26.66 亿元、39.92 亿元、48.9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67.89%、49.73%、22.66%。
4.2、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30.36、44.40、54.13 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 62.92%、46.25%、21.91%;2021-2023 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 为 41.47%、41.90%、42.43%;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 6.83、10.56、13.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3.31%、54.68%、23.56%, 对应 EPS 分别为 1.64、2.54、3.14 元。
5、 风险分析
市场竞争加剧:2020 年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下,中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扩张,新增超过 6 万家芯片企业。公司芯片产品定位较为高端,市场 竞争风险主要来自于部分具有资金及技术优势的海外龙头,以及少数国内应用场 景重叠的芯片设计公司。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公司市 场份额降低,盈利能力减弱。
供应链产能紧缺:公司上游供应链紧张,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能否保障 采购需求,存在不确定的风险。此外,需求增长过快,而产能增加有限的情况下, 也会造成晶圆、封装、测试和材料产能紧缺的风险,因此产业链和供应链存在诸 多不确定性。
新产品推广受阻:公司研发的先进 8nm 制程新产品是目前国产通用 SoC 最 先进制程,将有效提升公司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制程工艺的提升, 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也将持续增长。但如果新产品市场推广受阻,短期无法产生 预期效益,将会为公司带来利润下滑的风险。
团长:f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