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导智能专题研究:全球电动化大趋势下的“专机之王”
老范说评 / 2021-07-29 17:50 发布
1. 平台型专用高端设备龙头,全球领先的锂电装备制造商
1.1. 平台型专用高端设备龙头,全球领先的锂电装备制造商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于 2015 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多年发展,公司已 成为全球新能源装备的龙头企业,涵盖锂电池装备、光伏装备、3C 检测装备、智 能仓储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等业务。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设计、 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供应商。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 光伏智能装备、3C 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燃料电池装备、激 光精密加工装备、薄膜电容器装备等八大领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 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制造+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八大事业部,提供智造+服务为一体的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业务 涵盖八大领域。其提供的主要产品如:
①各类电池类型在内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 决方案,提供应用于动力、数码、储能等领域的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产品涵 盖锂电池制备的全段工艺;
②光伏组件段智能装备及光伏电池端整线自动化装备;
③应用于智能工厂整线环节各工序段的智能仓储调度系统(WCS)、数据采集和监 控系统(SCADA)等智能工厂软件系统;
④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汽车智能产线业 务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⑤膜电极生产、双极板生产等燃料电池整线解决方 案;
⑥应用于消费电子、半导体、锂电等行业的激光精密加工装备;
⑦应用于消费 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工业智能领域的 3C 智能装备产品与解决方案;
⑧应 用于薄膜电容器设备的自动卷绕机、喷金机等。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创始人把舵企业发展方向。创始人王燕清在创办先导智 能公司前在薄膜电容器公司任设备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研究日本、瑞士等国家先 进电容器自动生成线,拥有深厚的技术研究背景。1999 年,凭借在薄膜电容器行 业多年的耕耘与积累,王燕清辞职“下海”,开始了创业生涯。自创业以来,一直把 舵着行业的成长方向。从目前的结构看,公司股权结构清晰。实际控制人为董事 长王燕清,通过拉萨欣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元攀与无锡先导电容器设备厂 控制了公司 32.43%的股权。
1.2. 公司专注研发、致力技术创新,2021Q1 业绩同比+113%
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公司与国内外多家企业有着紧密的合作。 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依托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多项核心技术与研究。 利用在电容器板块积累的先进、可移植的技术、销售、管理经验从同类工艺跨行 业复用与自动化过程研发能力的拓展两个方面对公司的业务覆盖面进行延伸,在 锂电设备、光伏、3C 智能设备、汽车自动化产线设备、燃料电池等领域拥有良好 的行业声誉,其生产的产品凭借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在海内外均得到 广泛引入与应用,与比亚迪、松下、特斯拉、丰田、中国航天等海内外知名公司均 有着紧密合作。
2020 年业绩同比+0.25%,2021Q1 业绩同比+113.0%。2020 年,公司共实现 营业收入 58.58 亿元,同比+25.1%;归母净利润 7.68 亿元,同比+0.25%;扣非归 母净利润 7.03 亿元,同比-8.39%。2021Q1,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 12.07 亿元,同 比+39.3%;归母净利润 2.01 亿元,同比+113.0%,扣非归母净利润 1.95 亿元,同 比+123.7%。
专注研发,研发支出与技术人员占比均维持较高水平。公司坚持研发驱动战 略,研发费用自 2018 年逐年攀升,由最初的 2.84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38 亿 元。而研发费用率也始终维持高水平,2020 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达 9.2%。公司 技术人员自 2017 年始逐年上涨,由最初的 662 人攀升至 2449 人,技术人员占公 司员工总数比例也逐年上升,截至 2020 年末,公司技术人员数量占比已达 29.8%。
2. 复盘:穿越多行业多轮景气周期,具备卓越的成长基因
2.1. 整体复盘:多业务景气周期成长轮动,打造平台型龙头公司
十年来公司发展经历了多个业务板块景气周期的轮动,具备卓越的成长基因。 经过多年的砥砺成长,公司产品在锂电设备、光伏设备、3C 自动化、智能物流等 多领域已具备逐鹿全球的技术实力。根据公司营收及业绩的增速情况结合行业的 整体景气周期,公司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2011-2013 年,以薄膜电器电容 器和光伏设备板块为主要的成长驱动点;
(2)2013-2016 年,锂电设备与光伏设备 板块为主要驱动点;
(3)2016-2018 年,公司聚焦锂电、布局整线战略迈向全球;
(4)2018 年后,锂电、光伏、3C 自动化等业务多元发力,助力公司打造成为平 台型龙头公司。
2.2. 分板块复盘:从零到一储备未来,穿越薄膜电容器、光伏、锂电等多个行业成长周期
2.2.1. 薄膜电容器板块:最初的开始,奠定公司成长基础
薄膜电容器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电容器由正负电极及二者之间的绝缘介质 组成,最显著的功能是实现充放电功能,是最基础的电子元器件之一,也是使用 范围最广、使用量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其中薄膜电容器由于具有无极性、绝缘阻 抗高、介质损失小、体积小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上被广泛应用。一 直以来,薄膜电容器在电容器板块中受限于相对较高的生产成本,占比不高,然 而,由于铝电解电容寿命短、陶瓷电容易破碎的特点,薄膜电容器在使用寿命、稳 定性、高频特性和耐压上都有着优异的表现,其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与制备工艺的 进步也使得其成本不断下降,因此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19 年,全球电容 器市场规模 222 亿美元,中国电容器市场规模 1102 亿元,在全球与中国电容器行 业中,薄膜电容器板块占比均为 8%。
政策扶持,进口替代,先导智能精准切入薄膜电容器板块。“九五”期间,受益 于国家对电子工业的重视及国际电子加工向我国的转移,薄膜电容器作为重要的 基础元件之一,得到迅速的发展。据信息产业部基础产品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00年我国电子元件销售收入突破 2000 亿元,我国电子元件产值、市场规模已跃居世 界第三,“九五”期间以年均 16%速度发展,其中薄膜电容器产量年均增长幅度达 到 15%左右,中国的电容器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逐年攀升,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制 造厂商的争夺焦点。2001 年,薄膜电容器行业龙头公司厦门法拉电子公司便具有 年产近 10 亿只、22 个品类各种薄膜电容器的生产能力,产量居世界第八位。一方 面是国内薄膜电容器市场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却是国内相关设备技术水平较低, 产品关键制造设备高度依赖于进口。先导智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切入薄膜 电容器设备制造行业。
薄膜电容器板块营收占比下降,退居公司业务二线。公司从薄膜电容器设备 制造行业起步,2011 年该板块营收约 0.83 亿元,2012 年营收约为 1.04 亿元,分 别占公司总营收 57.7%和 67.8%。之后,随着全球和国内薄膜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 增速放缓、国内相关设备进口替代完成。薄膜电容器板块营收占公司总营收不断 下降,2020 年,该板块营收为 0.29 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仅为 0.49%。
行业规模限制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公司客户覆盖薄膜电容器制造行业的重要企业,先进的技术水平使得公司设备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水平。2009~2011 年期 间,公司共销售高压电力电容器自动卷绕机 50 台,其中中国市场实现销售 45 台, 同期国内高压电力电容器生产商采购高压卷绕机 46 台;同时公司还是我国电力电 网建设的重要供应商,2011~2012 年,国网招标电力电容器主要中标企业中,先导 股份客户中标份额达 91.75%及 87.04%,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从行业规 模来看,全球及中国电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变缓,中国电容器市场规模在全球 市场中占比维持较高水平,均在 60%以上,进一步开拓市场难度较大,空间较小。
薄膜电容器核心技术和经验为公司提供锂电池设备及光伏设备领域开发先进经验。公司以难度较高的薄膜电池自动卷绕机作为突破口,通过多年耕耘,专注 研发,实现了对包括自动卷绕技术和高速分切技术在内的多项薄膜电容器核心技 术的突破,在多年的薄膜电容器服务、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其在 其他行业上业务的延拓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公司利用薄膜电容器领域卷绕技 术与分切技术等关键技术与锂电池卷绕、分切技术的共通性,积极寻求同类工艺 技术的跨行业复用,于 2008 年成立锂电池事业部,并通过后续技术等方面的进一 步突破成为国内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同时,公司在薄膜电容器行业中对整线自动 化工艺技术的覆盖的已有经验及其对自动化工程研发设计能力的积累与掌握助力 其在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上的成功。
已有技术、管理与销售经验助力锂电池设备等领域龙头地位的确立。在技术 上,公司基于非标自动化设备技术特点,以全面服务客户需求为研发导向,打造 了灵活完备的研发体系,聚集了行业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采用了模块化的研发 方法,形成了具有实践应用意义的研发资源库,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
同时结 合客户提供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对不同客户需求的高效率满足;在 销售经验上,公司在对下游客户售出产品时,不仅能够提供定制化产品设计、安 装和调试的技术支持,更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客户交付产品并长期提供周到的售后 服务,满足客户对综合服务能力的高要求;在管理上,公司从成立始便专注于薄 膜电容器设备制造,在多年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打造了一支研究能力强、设计 水平高、对薄膜电容器行业具有深厚理解的科技人才队伍,而由于光伏自动化生 产配套设备、薄膜电容器设备和锂电池设备需要的生产设备相同、机加工场地相 同,生产工人由生产部统一调配,即各项生产要素均通用,无需添加特殊设备,为 产业的延伸与工人的管理带来诸多方便。
2.2.2. 光伏设备板块:迈向整线化、智能化
光伏发电有着可再生性、充分清洁性、绝对安全性的特点,在长期能源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光伏发电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技术,通 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间产生电位差从而实现发电。 与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发电方式相比,光伏发电优点众多,主要表现在来源持 久稳定、过程安全可靠无污染、设备不受分布地域限制和建设周期短几个方面。 特别是太阳能突出的可再生性、充分的清洁性和绝对的安全性,使得光伏发电在 长期的能源战略中开始具有重要地位。2008 年以来,世界光伏行业发展迅速。至 2020 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已达 760.4 千兆瓦,是 2008 年装机总量的 53 倍,复 合年均增速达到 39.12%。中国光伏行业虽起步略晚,但在 2011 年后也开始快速 发展,至 2020 年已有 250 千兆瓦规模,十年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62.79%,发展速 度高于世界水平。
(1)第一阶段(2011-2016 年):
国内政策扶持推动下,国内光伏设备迎来发展机遇期。2012 年起,美国、欧 洲先后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国内光伏企业收到一定冲击,进 而对相关设备的需求产生影响。为打开中国光伏行业局面,政府在 2013 年第一次 提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补贴政策,将补贴标准定为 0.42 元/千瓦时。分布式光伏 的高补贴与 2011 年开始实施的集中式光伏电价政策合力为国内光伏发展注入了 推力。在国家政策扶持下,2012、2013 年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总装机 量增速超过 100%。特别的,2013 年单年新增装机量增速达 200%,远超世界平均 水平。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高增速带来设备需求,给先导智能等光伏设备制造 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抓住机遇、适时发展光伏业务,2011-2016 年光伏板块收入年均复合增速 达 42.6%。在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公司层面利用在锂电和薄膜电容器板块积 累的自动化技术,加速光伏板块研发,适时发展业务。2010-2014 年公司投入大量 精力研发光伏相关技术,成功获得多项光伏专利授权。截至 2015 年 1 月,公司共 有 92 项专利被授予专利权,其中光伏板块相关专利共 23 项,占比达 25%;公司 核心技术共可分 35 类,其中光伏板块相关技术共 7 项,占比为 20%。这些专利技 术涵盖自动上下料、硅片传输、硅片取出和自动串焊等多个方面。在国家政策推 动和公司研发催化双重作用下,2013 年第四季度起光伏配套设备收入大幅增加, 公司客户数量也不断增多。面向下游光伏产业不断上升的自动化改造需求,公司 光伏配套设备持续稳定发展。2011-2016 年公司光伏板块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 42.61%,除 2012 年较前一年小幅下降外,连年保持高速增长。
光伏设备板块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在多年专注的自动化等技术有力支撑下, 公司光伏板块毛利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从 2011 年到 2017 年均保持在 45%-55% 区间。2017 年后,公司光伏板块毛利率略有下滑,但也保持在 30%左右。而据国 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2-2015 年我国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平均毛利率仅不 足 10%。2016 年以前,先导光伏收入占比始终超过四分之一,2013 年时超过总收 入的一半,是公司成长的重要增长极。
(2)第二阶段(2017-2018 年):
2017-2018 年,公司积极进行全工艺生产的技术储备、为光伏板块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公司光伏板块 2017 年营收增速为-19.52%;2018 年实现营收增速 13.90%。 2017、2018 年,公司预收账款分别为 16.7 亿元和 12.4 亿元,较其他年份处于较高水平。此外,公司在建工程从 2016 年的 0.17 亿元增加至 2017 年的 0.96 亿元,此 后两年每年均保持 1 亿元以上的投入规模,主要系投建新厂区所致。公司在 2017- 2018 年投资建设新洲路 18 号新厂区,以满足扩大经营规模的需要。这说明,公司 期间积极扩大经营规模,产能有所限制所致。但与此同时,公司在 2017-2018 年先 后推出光伏组件自动流水线和光伏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全工艺的整线生产, 为公司光伏板块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工艺研发,光伏电池和组件先后提供整线解决方案。公司以各类上下料机 和串焊机为基础进军光伏板块,并向光伏制作工艺各个环节扩散。2010-2014 年公 司成功获得多项光伏领域专利授权,其中包括自动上下料技术 8 种、硅片传输技 术 5 种、自动串焊技术 3 种、硅片取出技术 2 种及其它一些技术。上述专利都是 其推出新设备的核心技术,具有很强实际价值,极大推动了公司光伏产品的研发 升级。到 2015 年,公司产品已涵盖光伏电池工艺中清洗制绒、扩散、刻蚀、减反 射膜制备等环节和光伏组件工艺中的焊接环节。2017 年公司首先推出太阳能光伏 组件自动化生产线,又在 2018 年推出太阳能光伏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至此提供全 工艺的整线解决方案。此后,除不断在各环节推出新产品外,公司还在 2020 年将 原整线解决方案升级为光伏智能工厂,配备 MES 智能控制系统和 AGV 智能物流 系统,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3)第三阶段(2019 年至今):
公司抓住机遇、积极推广和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近两年光伏板块营收增速 大幅提高。先导智能光伏业务营收自 2019 年起开始大幅度增长,2019 年营收同 比增长率接近 90%,2020 年营收增长率接近 120%。公司光伏板块营收在近两年 来实现强势反弹兼有行业和公司多重因素影响。从行业方面来看,2018 年 9 月起 欧洲结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措施,2020 年我国继续出台一系列光伏补贴政策,国 内国外并向而行,为光伏行业进一步发展注入推力。而在技术层面,单晶硅方案 渐成行业主流,进一步加速行业投资。
引领光伏行业,先导智能打造行业首个数字化 TOPCon 光伏电池整线智能工 厂。2021 年 4 月 21 日,首届 TOPCon 电池技术发展与设备创新国际论坛在无锡 举办,先导智能与尚德电力在会议期间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先导将与微导纳米合 作,为尚德电力提供 2GW 的 TOPCon 光伏电池制造交钥匙整体解决方案。该产线 采用均由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 TOPCon 产线清洗制绒主设备、碱抛刻蚀主设备、 多晶硅清洗主设备、丝印整线主设备、测试分选主设备、及整线自动化产线上下 料设备,产线兼容 182mm 及 210mm 硅片电池工艺,TOPCon 光电转换效率超 24% 以上。公司和尚德电力合作历史悠久,曾为尚德电力自主开发国内第一代光伏自 动化产线设备及光伏组件串焊设备,成功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开启了中国光伏 设备国产化的先河。2021 年是尚德电力成立 20 周年,公司和尚德电力合作开启 新的篇章,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
光伏板块仍将是未来十年的高确定性成长赛道,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持续深度 受益。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 2020 年疫情影响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48.2GW,同 比+60.1%,全球光伏装机约 130GW,同比增长超 13%。据 CPIA 预计“十四五”期 间国内年均新增光伏装机量 70-90GW,全球年均新增装机 210-260GW。光伏成为 未来十年高确定性的成长赛道,公司相关业务有望持续深度受益。
2.2.3. 锂电设备板块:从单机到整线,下游扩产周期再起、迈向新起点
基于电容器自动卷绕技术的储备,公司切入锂电设备生产、开发若干锂电专用单机设备。公司于 2008 年设立锂电事业部,开始进军锂电设备行业。与国外竞 争对手类似,公司基于电容器自动卷绕机知识储备,拥有了先发优势、得以发展 锂电池卷绕机技术。在不断的探索中,公司掌握锂电设备的核心工艺,突破了一 个又一个技术关卡,实现了大部分锂电池专用设备的自产。公司相继开发了高速 自动卷绕机、电极片自动叠片机、电池组装机、锂电池真空注液机等先进自动化 产品。2013-2018 年,公司锂电设备板块实现营收年复合增速 172.4%。
积极开发锂电单机设备、进行产品迭代之余,公司积极布局整线战略、收购 泰坦新动力。2015 年前后,在卷绕机等中道核心产品达到全球顶尖水平后,公司 开始积极布局整线战略。一方面,向前道工艺逐步延伸、研发涂布机等锂电设备。 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切入锂电后段设备。2017 年,公司成功收购泰坦 新动力切入锂电后段设备,完成锂电池专用设备前、中、后段闭环,扩大自身产品 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同时,泰坦创始人承诺 2017-2019 年分别实现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05 亿元、1.25 亿元和 1.45 亿元,实际业绩承诺完 成良好、协同效应显著。
2018 年正式推出锂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自产率高达 95%、毛利率水平高。通 过外延并购与自主研发,公司于 2018 年正式推出了锂电池生产整线解决方案、实现了锂电池全流程设备的设计与生产。公司的锂电池生产整线业务与一般整线制 造显著不同。一般而言,设备制造企业一般需要外购部分设备。单笔订单金额大, 利润率较低。但公司整线业务的部件已实现大规模的自产,自制率高达 95%。因 此,整线毛利率仍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公司整线解决方案的优势较传统单机模式有四点优势。
1)设备稳定,电池一 致性高:先导整线规划和设备配置可实现各单元设备良好衔接,同步联动,保证 整线效能最优。在稳定生产状态下,电池生产合格率可达 95%以上(排除因原材料 等问题引起的生产良率损失。
2)提高电池安全性:所有设备的结构设计和选用, 均严格考虑制造过程中对电池安全性的照顾,最大限度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良品 率。
3)设备技术领先:时刻关注市场主流电池工艺流程和设备规划类型,提供领 先于国际第一梯队电池厂的整线设备供应、安装调试、升级换代等服务。
4)生产 效率高,经济性强:针对客户需求采用最合理工艺,匹配以合适设备,将经济性贯 穿整个产线设计,保证产线品质的前提下,做到性价比高、效益最大化采用先导 智能自动化整线集成,整线良率提升 2%,整线人工投入降低 20%,“调试+爬坡周 期”减少 2 个月。
受行业整体景气度影响,2018-2020 年锂电板块营收增速稍有下滑,但公司蓄 积力量、积极拓展升级新产品。具体行业来看,2019 年新能源车行业景气度前高 后低,主要系政策补贴退坡收紧影响。国家补贴以 3 月底到 6 月底为过渡期,补 贴退坡 50%、同时地方补贴被取消,继而使得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下滑。在补贴退 坡、行业景气度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而 2020 年,主要受疫 情冲击使得下游电池厂验收和扩产受阻。2018-2020 年,公司锂电板块实现年复合 增速仅为-3.03%。在行业低谷期,公司仍积极储备拓展新产品,开发了新型合浆系 统、升级了智能物流生产线,配备了工业信息化的整套 MES 系统,积极蓄力、等 待行业春暖花开。
下游扩产周期再起、公司锂电业务迈向新起点。SNE Research 根据目前全球 各动力电池企业的情况认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电动车板块+储能板块)将在 2023 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头部电池厂商纷纷扩产,已 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
3. 电动化大势所趋,锂电设备未来三年年均市场空间超五百亿
3.1. 锂电池需求持续高增,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占比超 50%
锂电池需求持续高增,新能源汽车、3C 数码领域、储能、小动力和电动工具是锂电池主要下游应用市场。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143GWh,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5 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 货量将达到 615GWh,2021-2025 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5%。从具体应用领域来 看,新能源汽车、3C 数码领域、储能、小动力和电动工具是锂电池主要下游应用 市场。
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持续提升,已远超其他应用终端。据高工 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2020 年中国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出货量达 80GWh,同比+12.7%。从占比来看,动力电池出货量占中国锂电池市场份额的 56% 以上。动力电池按形状分类可分为,方形、圆柱、软包电池。从形状上看,方形电 池出货量占比从 2017 年 57.5%增长到 2020 年的 80.8%。方形电池占比持续提升,主要由于近三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TOP3 占比上升。而国内头 部电池厂 CATL、BYD、国轩高科目前仍均以方形动力电池为主,一定程度上带动 了方形电池占比的提升。圆柱电池占比达 9.7%,同比+2.4pct,主要系国产特斯拉 Model 3 等车型销量大幅提升,带动 LG 以及松下在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的提升。 在特斯拉 4680 大圆柱效应带动下,预计圆柱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占比有望继续 提升。
电力与通信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带动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71%。据 GGII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为 16.2GWh,同比+71%, 主要系电力与通信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带动了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的持续增加。 细分领域来看,发电侧、电网侧、分布式储能领域均有利好。发电侧与新能源的配 套解决消纳问题、与火电机组联合参与电网调频等辅助服务,已获得相应的调频 补偿收益;电网侧,调频调峰出现了市场增量,以锰酸锂电池为代表的调频市场 出现了一定增量;分布式储能领域已重点配套了光伏、分散式风电等领域,形成 了分布式的风光储系统,带动了储能锂电池出货量的增加。
储能需求升温,GGII 预计未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将储能技术应 用于电力系统,可以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从而使得刚性的电力系 统变得更加柔性,特别是平抑了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从 电力系统细分的角度来看,储能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都不可或缺。从市场 角度看,国内储能市场参与者也正持续升温,除了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比亚迪、 南都等传统代表,国内新势力也正不断涌现,包括华为、远景以及明阳智慧能源。 GGII 预计储能市场未来几年仍将加速发展,到 2025 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68GWh,预计未来四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30%。
2020 年 3C 数码终端总体电池需求稳中有增,其主要增长点来自于国产数码 锂电池在国产终端的比例继续提升及电子烟等新型产品。据 GGII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 3C 数码电池出货量达 36.6GWh,同比+8.8%。与 2020 年相比,3C 数码终 端领域出货量明显提升的设备包括:物联网终端设备(POS 机、智能机器人)、平 板电脑、笔记本电脑、5G 智能手机、TWS 耳机电池、ETC 用电池、电子烟电池 以及家用小电器电池。具体而言,5G 智能手机的增加主要系换机潮带动,而笔记 本以及平板受线上工作模式的推动也显著增长。未来,随着 5G 技术推广带来的民 用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兴起也将进一步带动 3C 消费类电池的增长。 GGII 预计,未来几年 3C 数码电池需求增速仍将保持 5%~10%左右的增长。
国内锂电两轮车用锂电池出货量达 9.7GWh,同比+78%。据 GGII 数据显示, 2020 年锂电二轮车用锂电池(含共享电单车、共享换电柜)出货 9.7GWh,同比 +78%。下游锂电轻型车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主要系国内和海外需求两方面增加影 响。其中国内而言,一方面受中国 3C 标准执行,新产两轮车锂电池应用占比持续 提升,对铅酸电池替代加速。另一方面,据 GII 数据显示,国内共享电单车投放量 同比+310%,共享电单车换电柜投放量同比+150%;海外而言,欧洲国家对电动两 轮车也实施了高额的补贴,使得海外市场需求翻倍增长,带动了上游锂电池出货 量的提升。预计随着国内共享市场规模提升,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将逐渐完善。加 之,锂电池替代铅酸加速,轻型车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TTI 等主流电动工具厂商的产业链加速向中国转移,带动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同比+124%。据 GGII 数据显示,2020 年国内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达 5.6GWh,同比+124%。下游需求的大幅增加,一方面系以 TTI 为首的国际电动工 具终端企业逐渐将产业链转向中国,促进国内电动工具锂电池产业加快行业转型 与布局。另一方面,疫情导致家庭 DIY 工具、无绳化电动工具需求提升,带动上 游锂电池需求提升。此外,电动工具由有线逐步切换到无线,无线电动工具对动 力要求比较高,使得单个电动工具使用电池数量增加,带动锂电池出货量提升。
3.2. 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维系客户,政策宽松加码扩产
动力电池占新能源车成本的 40%,电池厂龙头逐渐成为供应链核心关键点。 在新能源车时代,动力电池占电池车成本高达 40%。电池厂龙头逐渐成为供应链 核心的关键节点。而在燃油车时代,哪怕是全球最大的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博世也 做不到这一点,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发起组建整个供应链体系。以全球新能源电 池龙头宁德时代为例,一方面与下游主机厂大范围签署各种合资、战略合作及长 期供货协议,另一方面与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成为供应链核心的关 键点。
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已进入新的扩产周期。SNE Research 根据目前全球各动力 电池企业的情况认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电动车板块+储能板块)将在 2023 年 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动力电池出货短缺情况将会在 2022 年就出现,所以动力电 池供应商需要更多扩充有效产能。在此背景下,全球各大头部电池厂商纷纷扩产, 已进入新一轮扩产周期。
3.3. 锂电设备供需:供给端,未来三年年均市场空间超 500 亿元;需求端,未来五年年均市场超 350 亿元
3.3.1. 锂电池生产包括极片生产、电芯组装、后处理三大步骤
锂电池生产涉及前段、中段、后段设备。锂离子电池电芯的生产程序,一般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后处理(激活电芯)等三大步骤,前段极片制作涉及设备包括搅拌机、涂布机等,产值占比约 35%,中段电芯组装涉及设备包括卷绕机、叠片机等,产值占比约 30%,后段后处理涉及分容化成、检测设备等,产值占比 约 35%。
前段锂电设备中核心产品为涂布机,约占前段设备产值的 50%。核心企业包括先导智能、科恒股份、璞泰来、赢合科技。产业调研来看,前段设备中,核心产品为涂布机,约占前段设备产值 50%,新嘉拓(璞泰来旗下)、雅康精密(赢合科技旗下)、浩能科技(科恒股份旗下)等在涂布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中段锂电设备中最核心的设备是卷绕机和叠片机,约占中段设备产值的 60%。中段锂电设备核心企业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先导智能是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在中段卷绕机,以及后段后处理设备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具备锂电设备整线生产能力。赢合科技作为一家综合实力较强的锂电设备企业,在前段涂 布机、中段卷绕机等领域,市场认可度较高。产业调研来看,其中卷绕机、叠片机 是中段设备中最核心的设备,约占中段设备产值的 60%。
化成、分容、检测是后段中最核心的设备,约占后段设备产值的约 70%。后 段设备核心企业包括杭可科技、先导智能等。杭可科技从事分容化成设备领域业 务,消费电子客户包括 LG、三星等消费电子巨头,并拓展成为 LG 动力电池后处 理设备供应商,现已进入 CATL 体系。先导智能通过并购泰坦新动力,依托宁德 时代核心供应商地位,迅速做大做强。产业调研来看,其中,化成、分容、检测是 后段中最核心的设备,约占后段设备产值的约 70%。
3.3.2. 电池供给端——基于主要电池厂的扩产规划测算设备未来三年年平均空间超 500 亿
动力电池厂商装机量中日韩三足鼎立,CR10 集中度持续提升。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 137GWh,同比增长 17%。其中, 宁德时代以 34GWh 的装机量,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为 24.82%, 连续第 4 年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位置。据 SNE 数据,在 2020 年全球 动力电池装机 TOP10 企业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据 4 席,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 迪、远景 AESC、国轩高科,合计市场份额达 37%;LG 能源、三星 SDI 和 SKI 三 家韩系电池企业合计市场份额 33%;松下全球市场份额 18%。整体来看,2020 年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电量 TOP10 排名呈现明显的中日韩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基于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厂商扩产规划,测算锂电设备行业市场空间。以单 GWh 设备投资额为 2 亿元/GWh。乐观预计到 2023 年,未来三年合计新增锂电设 备需求达 1641 亿元,年平均设备需求量超 547 亿元。
3.3.3. 电池需求端——分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储能电池测算,锂电设备行业未来五年年平均设备生产空间超 350 亿元
动力电池、锂电池替代铅酸等旧技术路径、储能、智能物联领域,将在需求 端驱动未来锂电池行业增长。在汽车用动力电池领域而言,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汽 车企业重新定义汽车,未来 10 年汽车的电动化率将不断提高,预计将从目前的 3% 提高到 50%以上;在锂电池替代铅酸和镍铬其他旧电池路线方面而言,预计锂电 池在储能、两轮车、汽车启动电源、UPS、电动工具等领域替代其他技术路线电池 的份额未来 10 年将不断提升,成为绝对主流的技术路线;储能领域而言,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方式将发生改变,从传统的煤炭能源切换成光伏+储能的形式, 光伏+储能的系统成本将不断下降,占有率将得到提升,未来 10 年内有望低于化 石能源成本,实现真正的平价上网,市场空间巨大;智能物联网方面,随着 5G 技 术发展,催生更多的新型智能硬件设备锂电池应用和需求,如智能家电、智能家 居、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的应用将是锂电池新的增长极。
分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储能电池测算,锂电设备行业未来五年年平均设备 生产空间超 120 亿元。根据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统计,2020 全球锂电池出货 量为 259.5GWh,同比增长 34%,预计到 2025 年将达 1135.4GWh,相比 2020 年 增长 337.5%。分动力电池、数码电池、储能类电池三方面看未来锂电池设备需求。 预计 2021-2025 年,未来五年合计锂电设备需求将达 1750 亿元,年均设备市场空 间超 350 亿元。
4. 国内定增绑定宁德时代,海外整线拓展、先发优势显著
4.1. 国内定增绑定全球龙头宁德时代,未来成长确定
4.1.1. 宁德时代扩产明确,已有千亿级别扩产规划
宁德时代作为国内外市占率皆为第一的动力电池龙头公司,公司发展与产业 息息相关。宁德时代 2017-2020 年的年度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199.97 亿元、296.11 亿元、457.88 亿元、503.19 亿元。2017-2020 年的增幅分别为 34.40%、48.08%、 54.63%、9.90%。在疫情冲击下,宁德时代 2020 年的业务受到影响,但 2020 年宁 德时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仍为 50%,国外市场为 24.8%,皆为行业第一。同时 2021 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收入为 191.67 亿,同比增长 112.24%。近几年内,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与宁德时代营业额的快速上升成正比。据中国汽车动力电 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 年 1-4 月,宁德时代中国国内市占率为 50.7%, 保持行业领先的同时优势仍在扩大。
4.1.2. 公司与宁德时代有着悠久而紧密的合作历史
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已有十年历史。2011 年宁德时代成立,而先导智 能当年即与宁德时代开始合作,并由卷绕机设备起步逐步完善了对宁德时代的设 备配套。2014 年,宁德时代与先导智能签订了期限为 3 年的采购合同,总金额达 5996.90 万元;与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青海时代签订采购合同,总资金为 416.91 万 元。2018-2020 年的销售金额分别为 4.69 亿元、18.10 亿元、15.79 亿元。公司营业收入占比为 12.07%、38.65%、26.80%。双方拥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丰富的合作经 验。
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宁德时代 2020 年第二大供应 商。2020 年,先导智能是宁德时代第二大的供应商,宁德时代采购金额(含税) 达 17.29 亿,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的 4.09%。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 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数码锂 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卷绕机、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 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锂电设备影响电池生产成本和生产效 率,且设备的精度及稳定性对电池性能的一致性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宁德时代 对于设备供应商历来有非常严格的准入标准。在近几年,先导智能始终是宁德时 代采购金额最大的设备供应商。因此,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本次战略合作的基础 是双方常年业务合作的关系,是其他锂电设备厂商难以复制的。
先导智能是宁德时代不可取代的优秀设备供应商。合作以来,先导智能以其可 大规模替代日韩进口设备的技术优势与售后服务优势,已成为宁德时代不可取代 的优秀设备供应商。宁德时代多年发展以来,始终重视和维护供应商关系,每年 年终会对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位供应商进行感谢和特别颁奖,董事长曾毓群等所有 高管均有出席。历年来,在宁德时代供应商年终评选中,先导连续多年获得唯一 的设备类“优秀供应商”奖项。获得这一殊荣,是宁德时代对于先导智能产品与服务 的肯定,更是先导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4.1.3. 定增绑定宁德时代,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先导智能通过此次发售限定股募集人民币 25 亿元,全部用于公司发展扩张与 补充现金流。宁德时代的入股对先导智能的资金进行补充。先导智能拟将这些资 金用于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能级提升 项目、先导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体系建设项目、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 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资金缺口将由先导智能自身出资补全。 在扩展完成后,预期先导智能的产能将有大幅上升。
“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总部制造基地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泰坦新动力的全资 子公司珠海先导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该项目全部用于锂电池后端设备的生产。 泰坦新动力为先导智能于 2017 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现采取租赁场地的方式进行 生产,场地面积有限且随着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原有场地不够的情况下只能多处 分散租赁,经营活动存在不便;同时,周边可租用闲置厂房较为紧张,长期使用存 在不确定性,不利于公司进行锂电设备后端整线生产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能扩大。 此外,现有场地为通用厂房,与独立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存在较大差异。新的厂 房的建造已在计划中,将有效解决泰坦新动力现有场地限制,满足未来业务发展 需要。此项目总投资为 8.90 亿元。其中,土地及土建装修费用 2.48 亿元,安装工 程 2.10 亿元,设备购置安装 2.30 亿元,信息化系统 1.02 亿元,铺底流动资金 1.00 亿元。
先导智能拟对已有老旧生产基地进行自动化改建。先导智能共有两个生产基 地,于新锡路 20 号和新洲路 18 号。新锡路 20 号原定为电容器、光伏设备和锂电 设备提供生产能力,其中电容器收入占比已降至 2019 年的 0.63%。在营收结构的 变化和订单数量的增加的同时,先导智能继续扩产以满足需求。新洲路 18 号虽逐 步投产,但规划时间较早,在下游订单超出原有预期的背景下难以完全解决目前生产的实际问题。因此先导智能拟改建新锡路 20 号以内部挖掘潜能解决产能瓶 颈。新能源设备厂商间的竞争异常激烈,更新换代保持较高速度,客户对自动化 设备的精密性、稳定性和耐用性要求也日趋提高,产品质量和交货速度成为企业 在行业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而先导智能旧厂区场地设施陈旧、设备老化 严重,自动化水平有限,生产协调性不高,已难以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要。
先导智能拟将锂电池各生产工序打通,通过购置开发设备、生产设备和软件等,开发锂电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先导智能作为行业领先的锂电设备制造厂 商,锂电智能制造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研究实施多年。此项 目将给予先导智能从设备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信心。完整的锂电 生产线或部分模组卖给客户有利于形成新的盈利点与维护和客户的良好关系。此 外,为支撑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方式向智能制造方式转变,条件成熟后,先导智 能可构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通过提供云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客户粘性,帮助 下游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预计公司综合毛利率将因此提升, 新的盈利增长点将被创造。锂电池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机器视觉、 智能物流、数字孪生与生产管理软件。先导智能计划总投资 7.51 亿元。其中,安 装工程 1.05 亿元,设备购置安装 3.36 亿元,无形资产购置 1.30 亿元,开发费用 0.3 亿元,铺底流动资金 1.50 亿元。
双方管理层互相的沟通加强。宁德时代在本次发行及认购完成后,将成为先 导智能第三大股东,仅次于拉萨欣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结算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持 11185.68 万股,持股比例为 7.15%,双方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在满足 法律法规和先导智能章程规定的条件的前提下依法行使表决权、提案权等相关股 东权利在先导智能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保障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维护全体股 东权益。同时,入股给予宁德时代足够信心进行与先导智能的技术交换与设备共 享,以增强双方科技核心竞争力。
4.2. 海外整线拓展,战略合作协议绑定 Northvolt、先发优势显著
4.2.1. 战略合作协议绑定 Northvolt,先发优势显著
2019 年先导即与 Northvolt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预计业务合作总金额超 19 亿 元。2019 年 1 月,公司与 Northvolt 签订了锂电池生产设备的《设备设计、生产、 安装、调试通用条款及框架协议》。双方就锂电池生产设备业务建立合作关系,协 议双方计划在未来进行约 19.39 亿元的业务合作。此次协议签署,标志着公司与 Northvolt 之间战略合作和长期伙伴关系的开始,代表着公司正式进入欧洲锂电池 市场。其后,公司分别于 2019 年 10 月、2020 年 9 月在瑞典、德国分别成立了全 资子公司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
整线战略最先打开海外设备市场,正逐步收获果实。先导从 2016-2018 年起, 即逐步布局锂电池整线。一方面,先导整线的规划和设备的配置可实现各单元设 备良好衔接,同步联动,保证整线效能最优。在稳定生产状态下,电池生产合格率 可达 95%以上。另一方面,针对客户需求采用最合理工艺,匹配以合适设备,将 经济性贯穿整个产线设计,保证产线品质的前提下,做到性价比高、效益最大化。 采用先导智能自动化整线集成,整线良率提升 2%,整线人工投入降低 20%,“调 试+爬坡周期”减少 2 个月。欧洲相关市场拓展以整线为主、已获得先发优势,正 逐步收获果实。
威芯团长:f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