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兴:用电需求加大 投资机会显现
文兴 / 2021-07-17 09:44 发布
强大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领先发展的中国电力,离不开稳健增长的中国电网;而保持电力和电网稳健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电力系统企业和支持它们稳定发展的各行各业。从上海创下用电新纪录来看,全国各地随之而来的用电需求也将加大,这里面就有大批的投资机会。
首笔全国碳交易价格每吨52.78元,交易额790万元。历史会记住2021年7月16日这一天,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当天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这一天,中国电力行业再度成为第一。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这里,我们又看到中国电力行业再次成为所有行业的先头部队。
我们知道,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电力发展的基础上,没有先行一步的电力,就没有其它行业的进步。
放眼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是唯一一个做到14亿全民通电的国家,也是唯一能建设±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国家,这一是为减轻运输煤炭带来的环境污染,二来实在是庞大人口经济需求的无奈之举。从高压、超高压到特高压,目前我国单条线路输电距离突破3000千米,相当于乌鲁木齐到南京的直线距离。也正是如此,才有了我们触手可及的万家灯火。
回顾历史,1879年5月28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幢仓库里,以1台10马力蒸汽机为动力,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力点亮了碳极弧光灯,放出洁白耀眼的弧光,试验获得成功。上海的第一盏电灯宣告问世,从此揭开了中华文明古国有电的历史篇章。
7月26日,在纪念中国有电130周年之际,将每年的7月26日确定为“中国电力主题日”。中国电力起源上海,上海用电再创新高:7月14日,今年初伏第4天,上海最高用电负荷达到3352.7万千瓦,改写历史纪录。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只够如今上海一个多小时的用电,这个数据既表明上海经济发展的程度,也反映上海生活质量。因此,电力行业很大程度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5万千瓦,电网最高电压等级110千伏,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346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送电线路(含20千伏)6475千米,电力设施、电力输送、电力建设能力几近为零。1953年7月25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220千伏松东李输电线路工程破土动工,1954年1月23日正式竣工。从此,中国开始了220千伏电网的建设,而220千伏作为当时国际上高压输电线路实际应用中的最高等级,仅美国、前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具有独立设计、建设的能力。1972年,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刘家峡至天水至关中输电工程线路带电投运,首次实现了中国电网从220千伏到330千伏的升级跨越。1981年12月,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首条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平武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1990年10月,自行设计施工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作为我国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拉开了我国超高压直流输电时代的序幕。超高压跨越千里的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成,奠定了我国以三峡电力系统为中心的全国联网格局。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直流送端系统,三峡输变电工程实现了输电线路三峡船闸和长江大跨越,更是使我国±5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实现了由完全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的跨越。
2009年,世界首条交流特高压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以及首条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 800千伏云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分别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变电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显示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此,中国电网正式步入“特高压”时代,并开始领跑世界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行。如今,我国已建成“十二交十四直”26条特高压工程,特高压既是工程建设,更是自主技术攻关。在世界电力技术领域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强大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领先发展的中国电力,离不开稳健增长的中国电网;而保持电力和电网稳健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的电力系统企业和支持它们稳定发展的各行各业。从上海创下用电新纪录来看,全国各地随之而来的用电需求也将加大,这里面就有大批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