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年订单增长+7年装备升级 国防军工迎来历史性时刻
老范说评 / 2021-07-16 17:22 发布
近期,国防军工行业有多家公司中报预告,印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其中处于行业中上游细分赛道的相关公司增幅显著,部分大超预期:北摩高科(002985)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94-2.27亿元,同比+80%-110%;爱乐达(300696)实现归母净利润1.05-1.09亿元,同比+85%-93%;中航机电(002013)实现归母净利润4.83-5.52亿元,同比+40%-60%。
其他细分行业如电子信息化、航天制造、防务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也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共同快速成长,一方面交叉印证了行业高景气态势不改业绩持续兑现,另一方面体现出细分赛道龙头股具备更高业绩弹性和配置价值。
经过多年军工技术的选代累积和十四五军备需求量大涨,部分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壁垒优势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科技含量很高,军工股可看齐科技股,未来想象空间大、行业确定性强、现金流稳健、增长速度快。军工板块已经从情绪投资和趋势投资为出发点,转变为重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订单业绩趋势、改革与治理改善预期等投资逻辑的行业。
从增长角度,短中期看,未来7年是我国军工产业格局高确定性的窗口期。国内军工产业已进入“短期/3年订单与产能大幅增长、中期/7年装备体系升级”重大发展机遇期,尤其是未来这3年军工企业将维持业绩高增长。
行业高景气映射至上市公司业绩加速,重点关注先进航空装备、导弹武器装备、信息化/军工电子等领域。考虑到对先进战机的需求迫切程度和正处于爬坡上量阶段,在航空主战装备中,先进战机产业链仍是最为景气的板块。
航空装备:成飞产业链仍是最强方向
新一代战机需求迫切且确定。据《WorldAirforces2021》数据,截至2020年底,美现役战斗机均为较为领先的三代机、四代机,占比分别为83%、17%。而我国现役四代机仅有19架(占比2%),考虑已交付战机占比仍然较小,十四五期间放量可期。
四代战机产业链以主机厂(成飞)的订单来主导整个生产,中上游的研制生产主要为了配套下游主机厂,按照产业链上中下游一般可以分为机体制造、分系统和整机部装总装三大主要环节。
一、主机厂:先进战机产业链以中航工业成飞主机厂主导。是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航空工业)的特大型企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成飞致力于自主研制,主要机型歼-10和歼-20都代表我国自主研制水平的提升。
二、分系统:价值量占比高达65%,中航工业下属单位为主。主要包括机载系统(机电系统和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等。
1、机载系统领域:市场参与者主要为中航工业旗下企业,市场壁垒相对较高。根据经验,四代机航电系统占比约为35%甚至更高,对应航电系统十四五市场规模达788亿,成为产业链中价值量最高的部分。四代机机电系统价值量占比约为15%,对应机电系统十四五市场规模达338亿。机电系统参与者主要为中航机电(002013)、江航装备(688586),航电系统参与者主要为中航电子(600372)等。
2、航空发动机领域:航发集团目前正处于核心保供能力提升的阶段,空中作战平台的需求正处于换装、列装加速阶段,航发动力(600893)作为唯一的航空发动机提供商,其核心是如何快速的提升保供能力,同时急需的新型发动机型号能尽快满足先进战机的需求。
测算未来十年,我国军用发动机购置经费共2799亿、维修经费1400亿,合计4199亿。平均每年购置经费280亿、维修费140亿,合计420亿。按各部分拆分,平均每年叶片161亿、零部件182亿、动力控制系统49亿。
1)高温合金:先进发动机的基石。该行业无论军品、民品均涉及到产品认证问题,特别是军品的认证周期长、审核严,为该行业构筑了天然的进入壁垒。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国内厂商主要包括:钢研高纳(300034)、抚顺特钢(600399)、宝武特冶、图南股份(300855)等企业。
2)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按功能分为叶片、轮盘、轴、齿轮、钣金件和机匣等。主要参与者包括:中航重机600765(盘、轴锻件、机匣锻件)、三角防务300775(盘、轴锻件)、派克新材605123(机匣锻件)、航宇科技688239(机匣锻件)、航亚科技688510(压气机叶片)等。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部分机匣铸件等零件采用精密铸造工艺,其中涡轮叶片主要供应商包括:钢研高纳(300034)、江苏永瀚、万泽股份(000534)等;机匣铸件主要供应商包括:钢研高纳(300034)、图南股份(300855)等。
3)航发动力控制系统: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燃油与控制系统也由简单到复杂,并由液压机械控制发展到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我国从80年代初就进行了FADEC系统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动力控制系统核心部件控制器方面,航发控制(000738)作为行业龙头已经垄断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领域市场份额。
4)零部件制造领域:主要受益需求及外协比例提升双驱动,主要关注钛合金、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等环节的公司。
A、钛合金原材料领域:先进战机钛合金单机用量提升已高达20%,换装列装加速带来对钛合金的需求快速增加。我国的军用歼击机的钛用量不断提升,歼10用钛4%、歼11用到15%、歼20达到20%。按照使用量和平均单价测算,对应单机价值量约为1,300万元。按十四五期间先进战机约为300架计算,钛合金市场规模达40亿。先进战机钛合金中,核心钛材供应商西部超导(688122)受益。
B、复合材料:目前航空复材占比及价值量不断提升,我国新一代战机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已经达到29%左右,按照单价重量约为4.64吨、碳纤维比例以及碳纤维平均单价,对应单机价值量约为1,350万。对应十四五市场规模约为41亿元。目前先进战机的碳纤维原丝供应商主要是中简科技(300777),预浸料环节主要是中航高科(600862),加工环节则主要是主机厂、复材中心等负责。
C、锻造环节:价值量约为整机成本的4%,十四五期间对应市场空间约为90亿元。目前航空锻件市场的主要参与公司有:中航重机(600765)、三角防务(300775)、二重万航(非上市)。
D、零部件加工及零件装配环节,主要是量的增长带动规模效应显现,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受益。十四五期间部装的非核心环节外协是大趋势,目前部装外协的厂家主要为:利君股份(002651)、立航科技、爱乐达(300696,)、通达股份(002560)、西菱动力(300733)等。
导弹武器装备:储备及实战化训练带来需求弹性
我国导弹领域在多重背景驱动下有望呈现高景气。现有批量装备的导弹型号定型时间已长,十三五期间导弹新型号研制多,不少刚定型或即将定型,十四五处于导弹型号的迭代期。未来我国导弹产业放量主要来源于武器平台的上量带动配套武器的需求增加、战略储备需求的增加以及实战化训练带来的需求放量。
空军方面,我国军机代际落后,军机换装、列装带动导弹需求。海军方面,海军超视距作战唯一选择,海军建设提速拉升需求。陆军方面,针对陆基导弹的反制措施层出不穷,对导弹性能需求提升。另外,导弹在战争中的消耗数量非常大,因此战略储备也尤为重要。
导弹领域有望成为军工行业中最具弹性的细分领域,将带来相关上市公司较快的业绩增厚,优先选择导弹业务占比高、业绩弹性大的标的:航天电器(002025)、新雷能(300593) 、盟升电子(688311)等。
信息化:自上而下寻找预期差 或有较好超额收益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必须要拥有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且能够切实转化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战斗力。国防信息化包括数据获取、信息传输、电子对抗等,典型的就是C4SIR系统。国防信息化是武器装备建设的重中之重。信息化细分方向较多,雷达、半导体、导航、通信等领域有望多点开花。
1、雷达:作战平台的主要探测手段,技术迭代更新非常快,受益于新型武器装备的列装面临持续高速增长, 目前雷达中TR组件的用量大、价值量高,是核心分系统环节,该领域有望涌现出一批规模化企业,相关公司:雷电微力、亚光科技(300123)、盛路通信(002446)、红相股份(300427)、和而泰(002402)等。
2、通信领域:联合作战体系使我军传统通信体系迎来更级换代,同时衍生出数据链等新式信息传输手段,是快速发展的细分领域,相关公司:七一二(603712)、海格通信(002465)、上海瀚讯(300762)等。
3、特种集成电路领域:一方面受益下游客户各类作战平台及指挥控制体系升级带来的需求爆发,另外还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逐步释放,使相关的公司业绩增速普遍高于整体行业,且持续性更为中长期,相关公司:紫光国微(002049)、振芯科技(300101)、景嘉微(300474)等。
4、军用电子元器件:2020下半年,军工电子迎来订单及业绩上台阶,伴随着下游客户产能的逐步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张,军工电子元器件公司将有望继续环比稳步提升。主要相关公司:睿创微纳(688002)、火炬电子(603678)、泰晶科技(603738)、兴森科技(002436)、高德红外(002414)、鸿远电子(603267)、宏达电子(300726)。
综合以上,行业高景气映射至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坚定看好军工板块的中长期空间,优先选择军工高景气子行业兼顾业绩增速、中长期空间作为整体配置的主线,重点包括导弹武器装备、航空主战装备、信息化/军工电子等领域。
威芯团长:f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