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资本不断加码的行业!
飞鲸投研 / 2021-07-12 18:38 发布
【港股打新动态】
目前,暂无正在申购的新股。今天,一共有两只股票上市,分别是“领悦服务集团”和“优趣汇控股”。
领悦服务集团:在“中国物业企业综合实力百强”中排名第55位,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暗盘中,领悦服务集团高开81.38%,最终收涨37.23%,报5.75港元每股。正式上市首日,股价高开24.11%,报价5.2港元。截至收盘,最终报价和招股价相同,报4.19港元,总市值为11.73亿港元。
优趣汇控股:是专注于日本品牌快消品,包括美妆产品及个人护理产品的中国领先的品牌电商。7月9日,暗盘收盘,最终收涨4.89%。挂牌首日高开3.04%,报价12.22港元。开盘后高开低走,一度破发。截至收盘,收报9.04港元,较招股价下跌2.82港元,跌幅达23.78%。
数年前,马云曾断言,“中国下一个首富,一定在大健康领域。”2020年,京东健康上市时,刘强东也曾说:“进入大健康这件事,能做多大我们暂时没把握。但这事做好了,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但是,我们回顾互联网医疗行业历史能清晰地发现,自2014年之后,国内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由于无法落地,最后都成为了资本泡沫,无疾而终。
直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国家政策的扶持,才让沉寂已久的互联网医疗重新出圈。
目前,港股已经聚齐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这三家互联网医疗巨头,并且被称作“数字医疗第一股”的微医也在今年4月1日递表,医脉通也即将上市,互联网医疗行业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今天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互联网医疗行业。
一、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背景互联网医疗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针对精准匹配的用户群体,在远程获取其关键医疗信息之后,通过分析处理后对用户健康管理需求进行反馈的行为。
1、政策利好
近年来,政府出台相关利好政策,引导行业正向发展,三医联动局面逐渐形成。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正处于数字化初期阶段,政策的不断放宽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和长期红利,互联网医疗行业逐步走向成熟。
1、网售处方药限制逐渐放宽。2020年11月13日,药监局发布了《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药品零售企业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并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处方调剂审核,对已使用的处方进行电子标记,标志着处方药网络销售进一步放开。
2、医疗机构接入,政策不断完善。2018年7月17日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对互联网医疗做出指引,首次明确了互联网诊疗定义。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医师,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国家针对互联网医疗健康颁布第一部最全最细的政策。随着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发展,相关医疗政策得到逐渐完善。
3、互联网复诊的医保线上支付趋势明朗。2019年9月1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2020年10月24日,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随着国家层面政策放开,各地配套的医保支付政策。
2、市场需求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发展明显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发展潜力巨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9年,美国、德国及日本的医疗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1%、14.2%及11.7%,而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6.6%,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此外,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
(1)供给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及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特别是三级医院,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依然滞后。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在中国34,354家医院中,三级医院仅占8%(2,749家),2019年仅有9个省市于辖区内拥有超过100家三级医院。而互联网医疗的出现,有望解决供给端看病难、看病贵的传统弊端。
(2)需求端: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慢病患者低龄化趋势显现,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2019年,我国有3亿慢性病患者,慢病对处方药的需求稳定且持续,且需要与医生建立长期关系,因此互联网+慢病的治疗模式可以有效分担门诊压力,同时对患者提供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优化服务流程。
3、互联网医疗行业产业链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参与主体日趋丰富,共同打造数字医疗新生态数字医疗产业。互联网医疗行业上游包括制药及医疗设备公司、技术支持供应商等,下游主要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系统及在线医疗保险机构。
产业链上游的制药及医疗设备公司是数字医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需要专业及技术支援以解决其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并进行精准营销。技术支持供应商则以研发为核心,为数字医疗奠定科技基础。
产业链下游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多以在线问诊服务为核心,向外延伸医药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业务线,典型机构有微医、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
医药电商最初布局于在线处方药销售,后拓展至在线问诊、慢病管理等医疗服务,典型机构有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
医疗信息化最初主要体现于在线预约,后拓宽至病历管理信息化、AI影像、AI诊疗等,典型机构有创业慧康、东软集团、达实智能等。
在线保险机构是在线医疗业务的延伸,多采取嵌套于指定保险产品中的模式,少数机构如众安保险、中国人保等采取独立运营模式,业务线较为完整但整体在线医疗业务独立性不强,行业布局有待加深。
二、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种:医药零售业务(自营及电商)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两种业务相辅相成。
零售药房在为用户提供药品销售的同时借助平台的优势,将用户引导向互联网医疗服务,包括在线问诊和处方等服务,而互联网医疗服务又以处方的形式将用户引导向零售药房。
1、医药零售业务(以京东健康为例):
医药零售业务是现阶段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主要盈利手段。目前头部玩家中,已经实现盈利的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都以此作为主营业务,占比80%以上。平安好医生医药电商服务占比50%以上。以京东健康为例,医药零售业务的运营模式包括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种模式。
2.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以微医为例)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是互联网医疗另外一种主要盈利模式。按照收费类型不同,可分为数字医疗服务(按次付费)和健康维护服务(付费会员制)。
(1)数字医疗服务
微医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用户可主要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和数字化健康终端,获取综合咨询、诊疗服务,并获取无缝的医疗健康体验。服务主要包括:在线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处方配药和在线结算(医保+商保)医疗费用。
(2)健康维护服务
①数字慢病管理服务
微医的慢病管理服务可通过公共医疗保险直接在平台上结算数字医疗服务费用,开创了积极有效管理慢病的独特模式,该种模式盈利主要通过患者的会员会费。
在这种模式下,微医为慢病会员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治疗和管理服务,为地方医院提供技术辅助式解决方案,如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和公共医疗保险智能监控系统。
②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中主要产品为家庭医生服务,盈利模式为会员会费。因为用户需要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来预防疾病,家庭医生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提供医疗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提高 ARPU。不同互联网医疗平台,家庭医生服务有所差别。一般来讲,家庭医生服务主要7*24小时在线问诊咨询,全场景健康管理指导,线下就医安排等。
三、互联网医疗行业风险
互联网医疗虽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1、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实现盈利的头部玩家本质上卖药为主,在线问诊服务等盈利模式需要改善。同时,与商业保险的合作、流量的利用转化等盈利模式值得探索。
2、医疗事故的责任划分依旧不清晰。
互联网医疗的问诊过程包括多个主体,如患者、在平台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以及提供互联网诊治的医疗机构等,当医疗纠纷发生时,容易出现责任归属问题。
以几经推迟上市的微医为例,由于其拥有大量健康数据,这些涉及人们健康的数据十分敏感,政府监管机构态度一直很谨慎,用业内人士的话讲,“即便是港股上市,也并不容易”。
此外,和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玩家相比,微医面临医疗事故的风险远远高于赛道的其他玩家,一旦出现医疗事故,作为平台方的微医不得不承担相对应的责任,甚至可能受到处罚。
3、互联网医疗本身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远程问诊时对患者的身份难以进行有效的确认。同时,与传统的医疗活动相比,网络化信息传递取代了医患的面对面交流和信息传输,而患者信息在平台之间传输时存在安全风险。
四、总结
互联网医疗确实打破了医疗资源流动壁垒,行业增长空间巨大。但是,目前行业内的头部公司仅仅从单点切入,或主营医药电商,或专注于数字医疗,未能构建起综合产业生态闭环。并且,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这一行受政策的影响要比想象中大得多,一旦潮水退去并恢复到原先的市场环境,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低潮可能会来临。
【港股小课堂】
由于语言交流习惯不同(香港多使用粤语和英文),港股在交易术语中通常会出现由英文或粤语直译的词汇。因此,今天给大家更新几个港股和A股交易术语的区别对比,以供大家更好
的 理解。关注贝壳投研,这里有您最关心的投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