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湘源:美股杀估值关A股何事
黄湘源 / 2021-06-19 10:35 发布
美联储将预期加息的时间从2024年提前到2023年,并将隔夜逆回购利率上调5个基点至0.05%,这在美国股市引起了一场级别不小的冲击波。不过,美股杀估值是美国人的事,干A股何事?何至于引起那些高估值股提前夺路而逃?
几个月前,证监会易会满曾经表示,“当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部分学者、分析师关注外部因素远远超过国内因素,对美债收益率的关注超过LPR、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对境外通胀预期的关注超过国内CPI。”易会满对此尽管不作评论,但他所说的“有趣”二字,何尝不是对于市场这种“无趣”表现的批判?股市如果真的可以说是经济晴雨表,那么,即使在疫情条件下仍然可以一枝独秀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国股市,为什么还非得要唯美债马首是瞻?难道我们的股市就像小媳妇一样必须小心翼翼地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而不能有一点自己的自主性行情了吗?尤其是在美联储并未真正出手,而我们的市场却未闻其声未见其影就已经先自噤如寒蝉,这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形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改变,很难想象这样的股市能不能成为比房地产投资更让人信得过和靠得住的投资渠道。市场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变化的过敏反应,也许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半年报尚未披露的情况下,某些被寄予较高预期的公司和板块就已经提前涨到了估值高位。如果未来没有更大的上涨空间,那么,随之而来股价的下跌在某种意义上不妨也可以说是发出了一种“还债”的信号。也就是说,在交易行为的背后如果并不是基本面微妙变化的正确反映,那么,人们所习以为常的逢低买入不仅未必是一种优选策略,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尽管这个“茅”那个“茅”的“茅花”目前还在满天飞,一旦未来的业绩增长跟不上估值增长的步伐,那么,终究也难免会有“茅花落尽显光杆”的那一天。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新旧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一方面,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寄托了我们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另一方面,在实现弯道超车的过程中,也难免会甩下一些时代的落伍者。对于当前股市来说,也不外乎是这样。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给更多的企业带来了一步跨进资本市场的希望,上市门槛的放宽与退市步伐的加快越来越趋向于同步化势必也将成为新陈代谢规律的必然表现。如果上市公司质量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的改善,那么,不同类型的企业“灰犀牛”风险非但难以避免,反而随时有可能会不请自来。我们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信心,对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有信心,不等于对于某些上市公司这种高估值与业绩成长“德不配位”的倾向性就可以熟视无睹。
在业绩成长速度跟不上估值高估力度的情况下,部分机构过于疯狂的抱团炒作,也极大地增加了整体市场由于估值泡沫破裂所带来的调整风险。原本就已累积于实体企业的债务风险,在挥之不去的疫情助推之下,更是犹如火上浇油,雪上添霜。这也正是大盘在似乎有可能走出向上突破行情的紧要关头,却又每每难免上涨乏力掉头转向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外股市习惯性的跟跌不跟涨,无疑更是缺乏制度自信、机制自信、力量自信的表现。改变目前这种不争气的状态,单纯指望自上而下的打气或者政策面的救市显然是不现实的,关键的关键还在于投资者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市场自己的股票提高投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切实转变投资理念,从习惯于跟风炒投机转变到价值投资的正确轨道上来。
有“中国巴菲特”之称的高瓴资本张磊,在他题为《价值》的专著中有一句名言:“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读到这句话,让人仿佛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张磊看来,所谓价值投资,无非就是找到伟大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跟着公司一起成长。在这里,价值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恰当体现,既不在于短期的投机性透支,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长期持股。有些能赚钱的投资者善于抓住机会,在低点时买入,高点卖出,则无论是在一年还是一生之中难得有几次赚钱的机会,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如果出现了很大的泡沫,则宁愿选择退出,也不必勉强自己去随波逐流。这至少是他们不会像很多散户那样把原本有希望赚到的钱或者曾经赚到过的钱很容易就又亏了个精光的道理之所在。张磊的价值观,与动不动就靠资金堆砌炒高估值的机构抱团炒作方式显然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不妨心安理得地接受慢慢变富的事实,成为最终的赢家,而后者则不免动不动就需要为价值的过度透支而还债。在某种意义上,战胜市场的关键首先就在于战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