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稳定是IPO常态化的基础
桂浩明 / 2021-06-12 09:52 发布
自从注册制改革以来,新股的发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应的发行节奏也较过去有所加快,市场对此也出现了一些议论。而今年以来,企业在递交IPO申请材料后又撤回的现象有所增加,另外在发审会上被否定的比例也比过去增多,这又让一些人产生了IPO速度放缓的想象。其实,应该说随着注册制的推进,IPO常态化是必然的趋势,这里并没有刻意加快与放缓的安排,都是按标准的进程在稳步推进。
注册制的一大特点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让市场在IPO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核准制下一些繁琐的审核被精简了,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位时间内过会公司数量增多,本身就体现了注册制的作用。而鉴于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要求,在有了相应的经验与参照体系后,一些公司主动撤回材料,以及发审委工作更为严谨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应该看到实行注册制以来,IPO的节奏是基本平稳的,没有出现或快或慢的现象,发行市场呈现忙而不乱的局面,且新股定价的科学性也不断得以提高。
股票二级市场的表现,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两年来,大盘的运行以震荡中有所上行为基本特征,没有暴涨暴跌。以往曾经出现过的新股发行,特别是大盘新股发行对股市带来较大冲击的局面,没有再出现过。不管是首批注册制的科创板及创业板新股的集中发行,还是在传统眼光中的“航母”级股票的上市,市场都能够很平静地予以接纳。在这里,很关键的一点是现在市场规模大了,4400多家上市公司,近70万亿的流通市值,每天万亿左右的成交金额,要消化IPO所带来的扩容压力,应该说并不是一件难以承受的事情。而且由于市场操作题材的多元化,加上新股也不再是稀缺品,因此交易过程中对于新股的关注程度相比过去是明显下降的,这不仅避免了以往新股上市所产生的大盘“失血”现象,也保证了行情的自然延续性。过去,市场规模小,炒新成为行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盘则闻新股而“色变”,而现在一天内发行的规模再大、上市的数量再多,市场都能够坦然相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场的进步。进一步说,常态化的新股发行,也正是为了进一步弱化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摈弃以对一级市场的行政干预来调控二级市场走势的传统陋习,真正做到“不干预”。
当然,从根本上讲,IPO的常态化也是要有条件的,这就是市场的平稳。如果市场剧烈波动,正常的经纪业务都可能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下就很难保证IPO的顺利推进了,市场之手会有效地打断其进程。也因为这样,维护市场的稳定,就成为各项证券业务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经历了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人们真切地看到大起大落的行情会给市场带来多大的伤害,因此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大局也就成为了主题。现在提出的“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政策,其核心就是让市场在规范的道路上按市场化原则运行,在理论上这是避免行情大起大落的基础。有人到现在仍然把IPO视为市场发展中的一种“异己”力量,生怕扩容导致市场波动,对于IPO的常态化更是怀有担忧的态度,这其实是很落伍的思维。现实已经告诉人们,只有市场稳定才会有IPO的常态化,反过来IPO的常态化也是有利于市场稳定的。无端地揣测IPO节奏是否有变化,并且试图从中来估摸监管部门对行情运行的态度,实在是搞错了方向。
当然,IPO的常态化,并不代表新股发行制度已经很完善了,可以定型了。在注册制的大框架下,对发行过程中包括询价模式、中签安排等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尽公平合理之处,及时予以改进,也还是必要的。这同样有利于IPO的常态化,有利于市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