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天赐材料深度解析:电解液龙头,成本优势显著

老范说评   / 2021-06-07 17:58 发布

一、国内电解液龙头,营收稳步增长

锂电材料和日化业务双轮驱动,锂电池电解液国内龙头

以日化业务起家,围绕精细化工品打造锂电池材料和日化两大业务板块。公司成立于 2000 年 6 月,成立之初以有机硅和个人护理品为主业,2007 年开始进军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目 前已经形成锂电池材料和日化产品两大业务板块。其中锂离子电池材料主要包括电解液、 磷酸铁;日化材料和特种化学品,主要包括卡波姆、表面活性剂、硅油、水溶性聚合物、 阳离子调理剂、有机硅、橡胶助剂材料等。

深耕锂电池电解液产业链多年,目前是国内电解液龙头。公司 2007 年开始布局锂电池电解 液,2011 年全面进军动力类市场。此后,公司一方面横向收购东莞凯欣,并多地设立基地 扩建产能,另一方面纵向布局六氟磷酸锂及其上游材料、添加剂、新型锂盐等打造成本优 势。在多年技术沉淀与全方位布局下,公司成为 CATL、ATL、LG 化学、中航锂电等国内 外优质大客户核心供应商,20 年开启电解液产品国际客户的收获之年。


公司股权稳定集中,核心高管产业背景丰富

董事长拥有公司控股权,历史上执行两次股权激励,实现核心中高层与公司利益的绑定。 截至 21 一季度末,公司董事长徐金富持股比例为 37.60%,对公司有实际控制权。公司分 别于 2015 年 2019 年进行两轮股权激励:2015 年对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及 40 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授予限制性股票 253 万股,至 2019 年摊销完毕后公司 启动第二轮股权激励,分别授予 116 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 86.10 万股股票期权 和 3 名中层管理人员限制性股票 26.30 万股,实现了核心团队的利益绑定。

核心高管在锂电、日化行业从业多年,具有丰富的产业背景。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徐金富 曾任道明化学经理,2008-2010 前曾两获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电解质研发与应用相关技术奖 励,董事徐三善、赵经纬曾分别任职于浙江巨化氟聚厂和上海有机所盐城新材料研发中心、 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具备丰富的锂电产业研发经验。公司董事、财务 总监顾斌曾任职蓝月亮董事、财务总监,对日化行业了解深入,企业财务管理经验丰富。

公司 16-20 年营收持续攀升

公司 16-20 年收入逐年递增, 17-20CAGR 为 22%。从收入构成来看,锂电池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历史占比维持在 60%-70% 区间,因而公司整体收入跟锂电池材料收入紧密相关。18 年尽管公司电解液出货量同比 +38%,受六氟磷酸锂降价带来的电解液降价影响,公司锂电池材料收入同比-5%。20 年由 于六氟磷酸锂在 20Q3 末企稳反弹,全年电解液单价同比+5%,加上出货量同比+49%,公 司电解液收入同比+57%。


公司历史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跟毛利率以及相关减值计提有关。1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 比-23%,主要系销售毛利率同比-5.86pct:受上游原材料涨价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 司有机硅功能材料收入和毛利率均出现了下滑;电解液受产品降价影响,毛利率下滑。18 年公司电解液毛利率同比-14.64pct,扣非净利润同比-96.62%,并且达到历史最低点。2019 年公司毛利达到 7.06 亿,同比+40%,而销售毛利率同比+1.32pct,而扣非净利润 0.12 亿, 同比仅+16.69%,主要系当年大幅计提资产减值 1.29 亿(主要系选矿业务采购的原矿跌价)。 20 年卡波姆和电解液共同发力,公司毛利达到 14.4 亿,同比+104%,归母净利润达到 5.33 亿,为近 5 年最好水平。需要注意的是,20 年公司仍然计提 1.79 亿资产减值,其中商誉减 值 0.86 亿(20 年末公司商誉余额为 0.37 亿),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0.58 亿,存货跌价损失 0.34 亿(主要来自选矿业务)。


公司期间费用率与管理费用率变动趋势大体一致。公司 17-18 年期间费用率均提升,主要 系公司 17 和 18 年分别将江西艾德、池州天赐和安徽天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使得职工 薪酬和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增加。销售费用率稳中有降,我们认为与公司主要聚焦大客户 有关,20 年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系运费从销售费用调整至成本项。18 年后财务费用率攀升, 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资本开支持续增加,股权融资额不足以覆盖全部资本开支所致。


公司战略逐步聚焦电解液产业链,未来成长路径更加清晰

15-19H1,公司的扩张尝试打乱了公司原本发展节奏。15-19H1 公司投入大量资本开支, 做了一些产业链横向和纵向延伸的尝试,横向延伸包括投建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原材料硫酸 镍、磷酸铁锂正极及其原材料磷酸铁、电池回收租赁等,纵向延伸包括布局添加剂、六氟 磷酸锂及其上游原材料氢氟酸、碳酸锂等。公司业务体系变得庞杂,对公司管理层能力圈 (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属于不同材料,技术工艺缺乏协同)和公司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矿石 提锂业务 19-20 年一直在亏损,正极材料项目未能及时开工。

19H2 开始,公司战略聚焦具备竞争优势的电解液业务,未来成长路径更加清晰。从资本开 支项目来看,19H2 开始公司战略明显聚焦电解液业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解液产能扩张 以及强化垂直一体化布局巩固成本优势。公司原本用于扩建正极材料的资金调转用于电解 液产业链项目。公司原有的拖累业务,包括矿石提锂、电池回收租赁等的资产减值在 19-20 年陆续计提。我们认为,公司减值包袱卸下后轻装上阵,未来成长路径更加清晰。

二、电解液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六氟磷酸锂、添加剂作用突出

电解液为轻资产行业,布局上游原材料打造成本优势是胜出关键

作为锂电池四大主材之一,电解液决定着电池综合性能。电解液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在电池成本占比 5%左右,其主要由溶剂、溶质、添加剂三部分构成。电解液的生产工序主 要包括溶剂提纯、添加剂提纯、电解液配置以及灌装四大步骤,由于电解液的质量直接影 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高低温性能、充放电倍率、循环寿命等性能,其生产工艺 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进行精细化检测,溶剂、溶质、添加剂的选择以及电解液和正极、负 极、隔膜之间的匹配尤为重要。

与其他锂电材料相比,电解液具有轻资产、投资回收期短、原材料成本占比高的特点。我 们以每 GWh 电池对应的材料新建产能投资额以及投资回收期对比几大锂电材料,发现电解 液属于投资强度相对较低、投资回收期相对较短的行业。对比成本构成,电解液原材料成 本占比为 76.01%,高于负极、隔膜、结构件。我们认为, 高原材料成本占比一方面凸显了电解液关键原材料的重要性,一方面意味着电解液企业可 通过布局电解液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原材料成本基本能顺利传导,垂直一体化布局打造成本优势是胜出关键。电解液行业定价 相对透明,即为原材料+加工费,原材料成本基本能顺利传导。随着下游电池客户逐步向头 部企业集中,而头部电池企业往往掌握电解液配方,或者跟电解液企业就高端新产品合作 开发新配方,因而电解液企业难以通过设计配方向头部电池企业赚取超额利润。电解液本 身轻资产、原材料成本占比高的特点决定了单纯低壁垒的电解液加工只能赚取相对较低的 毛利率。因此,我们认为,在保证产品品质符合大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电解液企业布局上 游原材料获得成本优势是胜出关键。

行业降价洗牌+客户集中度提升,国内电解液行业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16-19 年,国内电 解液呈现降价趋势,行业盈利能力也随之下降,20Q3 末六氟磷酸锂涨价带动电解液涨价, 两个电解液龙头毛利率同比略有提升。同时,下游电池经历洗牌实现集中度提升,一梯队 电解液企业由于具备资金、成本、客户优势,逐步抢占二三梯队竞争对手份额,实现市占 率提升和行业集中度提升。20 年 CR3 和 CR5 分别为 57%和 74%,并形成了天赐材料、国 泰华荣、新宙邦三强并列的竞争格局。


六氟磷酸锂是电解液重要成本项,目前处在涨价通道中

六氟在电解液的成本占比高,电解液价格跟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基本一致。根据我们测算, 按照鑫椤锂电 5 月 26 日最新报价,六氟磷酸锂(下面简称六氟)作为溶质,目前在电解液 中的成本占比为 50-60%,电解液历史价格变动与六氟磷酸锂价格趋势基本一致。

15-16 年国内新能源车受政策刺激需求激增,3C 消费锂电市场活跃,分别拉升动力、消费 电池电解液需求,从而带动六氟磷酸锂需求,同时六氟处于国产替代的起步期,产能有限, 因而短期出现供不应求,价格大涨;

17-20Q3 六氟及电解液价格持续下滑,根据鑫椤锂电数据,20Q3 六氟磷酸锂价格跌至 7.3 万元/吨,为近 5 年历史价格低点。我们认为主要系六氟新建产能释放,供给开始过剩,同 时碳酸锂跌价,六氟和电解液开始降价。

20Q3 末到现在六氟及电解液价格持续攀升,根据鑫椤锂电数据,六氟价格从 20Q3 的 7.3 万元/吨攀升至 21 年 4 月的 20.9 万元/吨,在此期间,三元电池电解液价格从 2.7 万元/吨提 升至 5.9 万元/吨。我们认为六氟得以快速涨价,一方面系行业存在硬缺口,另一方面,跟 下游电池对六氟涨价相对不敏感有关:参考鑫椤锂电 5 月 26 日报价,六氟 26.5 万元/吨, 三元动力电电芯报价 0.66 元/wh,按照电解液在电池的单耗为 1300 吨/GWh,六氟在电解 液的单耗为 0.13 计算,六氟每涨价 1 万元/吨,对三元电芯成本的影响比例为 0.26%。


六氟新增产能建设周期长,液态六氟和固态六氟各有优劣。六氟生产涉及高温、低温、无水 操作、高纯精制、高毒、强腐蚀、环境污染等难题,生产条件苛刻,难度较大。按照行业经 验,新建产能一般需要至少 1.5-2 年,其中环评审批时间 0.5-1 年,产线设备调试+爬坡周期 0.5 年。

目前主流制备工艺为氟化氢溶剂法,其生产分为两步:

1)由五氯化磷和无水氟化氢 反应生产五氟化磷气体;

2)气态五氟化磷与溶解在无水氟化氢中的氟化锂反应生成六氟磷酸 锂。

从工艺路线来看,可以分为液态六氟与固态六氟两种,固态六氟的优势在于产品纯度高, 但成本偏高,而液态六氟优势在于制备效率高、成本低,但杂质含量高,不易储存。

六氟目前整体产能供给偏紧,我们预计 21 年下半年六氟价格有望持续上涨。从供给端看, 17 年以来的行业降价导致国内落后产能逐步出清或者边缘化为无效产能,且六氟磷酸锂企 业毛利率持续下降,20H1 多氟多、九九久、新泰毛利率分别降至 9.14%,6.00%,-0.58%, 基本处于盈亏平衡或者净利润亏损状态,17-20 年行业几乎无新增产能,21 年新增产能主 要来自天赐、多氟多 21H2 投放的新增新产能以及新泰、宏源、九九久、厚城的技改产能, 22 年新增产能来自天赐、多氟多、天际新增产能的完全释放。综合 GGII,鑫椤锂电等数据, 我们测算 21-22 年全球六氟产能分别为 7.6 万吨、10.7 万吨。

从需求端看,全球的动力电池需求参考我们 2021 年 5 月 31 日发布的《需求持续提升,彰 显成长本色》预测值,其他领域需求参考我们 2020 年 11 月 16 日发布的《能源革命加速, 行业景气上行》预测值,按照每吨电解液的六氟磷酸锂需求 0.13 吨,我们测算出 21-22 年 对应六氟磷酸锂需求分别为 6.89 万吨,9.41 万吨。20 年全球六氟名义产能仅为 5.34 万吨, 21 年名义产能 7.6 万吨,但是实际有效产能考虑良品率等因素需要打折,且 21 年新增产能 主要在下半年释放,因此 21 年我们预计六氟产能偏紧。

22 年供需紧平衡,叠加长单锁价,我们预计 22 年六氟价格或将缓慢下行。22 年虽然名义 产能仍然大于需求,但是我们预计考虑实际有效产能偏低,六氟整体或将仍处于紧平衡状 态。21 年以来六氟价格加速上行,从整体供需格局来看,我们认为 21 年供给紧张持续, 22 年供给紧张局面或有所缓解,但是不同于上一轮六氟供给释放有各方资本加入,此轮新 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厂,产能释放节奏更可控。此外,部分客户开始锁定 22 年的长单 来保证供应也说明实际供给偏紧。

高镍高电压趋势下,添加剂重要性将提升,LiFSI 趋势明确

添加剂重要性提升,LiFSI 作为新型添加剂具备优秀的性能。我们测算,目前添加剂在 LFP 电解液和三元电解液中的成本占比分别为 10%和 20-25%。三元电解液中添加剂的成本占 比相较铁锂产品更高,主要系三元电池热稳定性较差,需要增加电解液添加剂种类和用量 来提升安全性。LiFSI 的分解温度高、电导率大、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能够弥补电 解质六氟磷酸锂的主要缺陷,有助于改善电池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但由于其工艺复杂、 生产成本较高且存在对铜箔腐蚀的问题,目前内无法代替锂盐,而主要作为添加剂使用, 平均添加量不足 1%。

三元电池高镍高电压趋势下,LiFSI 用量比例或将提升。下游电池客户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 带来三元电池的高镍高电压趋势,但是高镍三元电池存在产气、破坏 SEI 膜、安全性低等 问题。通过添加 LiFSI 可以使镍、高电压正极等活性极强的电极材料保持化学稳定与电化学 稳定,并对易燃的电解液起到阻燃作用,从而带来更好的低温性能、更长的循环寿命、更 高的充放电倍率以及更佳的安全性。

LiFSI 量产难度大,高壁垒带来高利润率。LiFSI 遇水受热或高温条件下易分解,酸、杂质 金属离子的引入会对其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 LiFSI 的品质、纯度、收率以满足电解液 性能要求,其生产工艺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并控制水、酸、其他金属离子等杂质含量,具 备一定的量产难度。国内康鹏科技在 LiFSI 生产工艺上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优良工艺设计 下产品纯度高、成本低。


国内企业加速 LiFSI 布局,未来 LiFSI 应用场景逐渐打开。此前 LiFSI 的生产工艺主要被日 本触媒、韩国天宝等海外厂商掌握。近几年国内企业在加速工艺改进和产能扩张,以天赐 材料、康鹏科技、新宙邦为代表的电解液以及 LiFSI 厂商都在积极扩产布局。我们认为随 LiFSI 放量后价格下降,其应用场景将逐渐打开,电解液厂商将在一定程度内逐渐增加 LiFSI 添加比例,LiFSI 将迎来价格下行+添加量增加的确定性趋势。

三、一体化构建成本优势,公司未来市占率或将继续提升

一体化布局打造成本优势,龙头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公司电解液业务一体化打造成本优势的思路明确,且逐步完善。公司围绕电解液业务,打 造垂直一体化布局的思路一直很明确:六氟磷酸锂是最早布局配套的关键原材料,随后通 过收购张家港吉慕特布局添加剂,并且自建新型锂盐和添加剂,通过九江天赐增加 LiFSi 和溶剂布局,至此公司完成了电解液核心原材料的全布局。此外,公司针对六氟磷酸锂和添加剂,继续向上游布 局硫酸、氢氟酸、五氯化磷、氟化锂、氯磺酸等原材料,一方面继续延续一体化打造成本 优势的思路,另一方面打造原材料循环利用产业链,强化成本控制。

我们认为公司电解液业务相较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主要来自以下三点。

其一,液态六氟具备成本优势,且由于客户认可度提升,液态六氟自给比例提升。首先, 公司液态六氟相较竞争对手的固态六氟在初始资本开支上和生产成本上有优势。从生产成本来看,液态六氟磷酸锂生产工艺中,氟化锂直接溶解在溶剂中,通 入过量五氟化磷生成六氟磷酸锂,再通过提纯、添加其他溶剂、锂盐、添加剂可直接配置 成电解液,省去了后续冷却结晶、再溶解、搅拌等工序,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此外,产 出效率的提升与冷却结晶等步骤的减少也降低了液态六氟磷酸锂的综合成本。其次,随着 公司液态六氟的工艺技术改进,公司液态六氟产品的杂质含量和产品一致性得到改善,公 司液态六氟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因而公司液态六氟的自给比例得以提升。

其二,公司新型锂盐 LiFSI 新技术路线有望复制液态六氟的成功路径。公司 LiFSI 采用液体 工艺,相较固体工艺,液体工艺相对安全,并且省去了结晶等步骤,但为提高产品纯度需 要在脱杂工序上进行特定设计。根据公司 20 年报披露,公司采用独特的合成及提纯工艺, 品质及成本上具有天然优势,为其快速推向市场做出了贡献。鉴于 LiFSI 对生产工艺高依赖 的特性,我们认为公司将持续从领先工艺获得较低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高于同行的超额 利润。

其三,原材料产业链循环,成本优势进一步强化。公司正构建与完善“硫酸—氢氟酸—氟 化锂/五氟化磷—六氟磷酸锂—电解液”产业链规划,布局锂盐、溶剂、添加剂以及正极材 料上游原材料,同时构成产业链循环:以年产 40 万吨硫磺制酸项目为例,其主要产品为 98% 硫酸、三氧化硫和氯磺酸,其中三氧化硫可作为六氟磷酸锂原料,氯磺酸可作为 LiFSI 原料, 发烟硫酸可作为氢氟酸、正极材料原料,LiFSI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化氢尾气又可作为氯磺 酸原料,循环体系下原材料充分利用,进一步强化公司成本优势。

公司成本优势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历史毛利率大部分时候高于竞争对手,并且市占率逐年提 升。除 18 年外,公司电解液历史毛利率水平均高于竞争对手。我们认为横向来看,历史上 主要系公司自供六氟,而公司液态六氟的成本优势明显。纵向来看,公司电解液的毛利率 受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涨跌影响。18 年公司毛利率达到最低点,主要系当年六氟降价较多导 致六氟行业的毛利率下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19 年,尽管六氟还处在降价通道中,但由 于公司添加剂等原材料的自给比例提升,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公司 17 年以来市占率逐年 提升,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的成本优势符合宁德时代对材料较高的成本要求,进而深度绑 定宁德时代,跟随宁德时代一起提升市占率有关。

海外客户开拓 20 年开始进入收获期,公司未来海外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公司进入海外客户供应链时间较早,但 20 年以前海外客户的供应份额偏低。公司 2014 年 进入索尼(后改称为村田)供应链,2017 年开始实现给 LG 化学供货。但是,由于公司战 略重心放在国内市场,而海外大客户的新产品开发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因此公司对海外 市场的开发相较竞争对手有所落后。


20 年国际大客户开拓取得成效,海外配套加码助力海外客户放量。2020 年,公司通过给 LG 南京工厂供货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2020 年 11 月,公司与特斯拉签订电解液供货协议, 且供货基地包括美国美国弗里蒙特、奥斯汀工厂和德国柏林工厂。公司 20 年报也披露,公 司与 AESC、Northvolt、Dyson、SDI、 BMW、Panasonic 等均进入了密切合作阶段,多 年深耕耘的客户,如 LG、村田取得较高供应份额和客户良好的评价。为更好就近配套客户 需求,公司分别在 20 年 8 月公告投建捷克工厂 10 万吨产能,21 年 3 月设立德国子公司, 并与朗盛集团签订委托加工协议。

加码研发补齐短板,强化规模和成本优势,助力提升海外市场份额。此前市场对公司的质 疑之处在于公司的产品开发能力相对偏弱,前期海外市场开发涉及到专利壁垒问题。公司 近几年通过加大研发支出补齐短板,在电解液新产品开发和新添加剂的推广成果显著,根 据 20 年报,公司 100 余种定制化电解液配方导入中试和量产,4 种以上添加剂推广至客户 产品中试,公司研发的强化将助力公司与海外客户新产品合作开发。其次,我们认为海外 几大电池企业未来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动力市场,而车用动力电池大批量、成本可控的 要求对电解液供应商的规模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国内锂电材料企业已经开始进 军海外,积极扩张产能规模响应客户需求,而海外竞争对手产能扩张普遍相对保守,因而 我们认为未来全球电解液市场大概率由国内企业主导。公司跟国内竞争对手相比,一体化 构筑的成本优势仍然突出,或将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继续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短期六氟涨价驱动盈利大幅提升,长期新型锂盐上量将继续增厚单吨利润

20Q4 以来六氟涨价顺利传导,公司自给六氟比例高,带来电解液单吨盈利大幅提升。由于 公司六氟磷酸锂主要自供,六氟磷酸锂涨价对公司采购成本影响较小,但其价格上涨最终 会传导至电解液价格上涨,将大幅增加电解液收入。公司目前有六氟(折固,3 吨液态六氟 产能折合 1 吨固态六氟)产能 1.2 万吨,2 万吨(折固)液态六氟在建,我们预计 21 年底 达产后公司总产能将达到 3.2 万吨。

LiFSI 高需求下,产能释放拉升公司业绩。公司瞄准全球 LiFSI 需求,加速扩张产能,目前 规划产能已经达到 10300 吨,规模远大于其他 LiFSI 生产商。我们认为,公司 LiFSI 产能 逐步释放,将进一步巩固其电解液龙头地位,充分满足客户对高端电解液高电压、高倍率、 耐高低温、循环性能佳等要求。公司在 LiFSI 量产的先发优势,将使得公司能够享受 LiFSI 产品的高毛利率,从而增厚公司电解液业务单吨利润。

四、日化业务稳步增长,正极材料 21 年有望扭亏为盈

卡波姆为公司核心日化产品之一

卡波姆行业垄断程度较高。卡波姆行业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垄断壁垒与品牌壁垒, 市场格局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明显。根据千讯咨询数据,2020 年海外企业路博润与公司卡波 姆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60.8%和 19.1%,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卡波姆产业链上游为以 丙烯酸为代表的化工原料,其消费群体主要包括日化护理品生产商和医药生产商,作为日 化护理品和生物医药制品的关键原材料,下游消费群体通常采购数量较大。


公司卡波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早在 2009 年突破国外卡波姆技术垄断,成为国内绝无 仅有的具备卡波姆规模生产能力的供应商。公司多年来积累了卡波姆的技术研发与生产销 售经验,形成了覆盖化妆水、乳霜、沐浴露、香波、凝胶等细分应用领域的产品矩阵,目 前已形成了年产 5000 万吨的产能。

公司日化收入持续增加,20 年毛利率飙升。公司日化收入稳步增长,17-20 年 CAGR 为 23.3%,历史毛利率 30%以上。20 年公司日化业务收入同比+51.4%,毛利率升至 57.0%,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新冠疫情增加了具有消毒作用的酒精凝胶的需求,从而拉动上游卡波 姆需求,卡波姆迎来量价齐升的市场机遇期。


未来两年卡波姆量或将缓慢下行,价格或将回归正常。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内疫情逐渐得 到有效控制,酒精凝胶等杀菌消毒产品需求下滑后卡波姆价格和销量将下降,一方面在国 外疫情持续蔓延、新冠病毒与人类长期并存的疫情常态化下,卡波姆需求量或将缓慢下行, 价格将回归正常。由于除卡波姆外,公司其他日化业务主要靠网红经济红利释放、国内化 妆品行业高速增长,男士护肤品渗透率提升等因素带动,我们预计其平稳增长将持续;由 于卡波姆需求下降缓慢,我们预计短期内卡波姆仍为公司日化业务的主要驱动力。

正极业务布局加速,21 年有望扭亏为盈

上游原材料布局加速,正极产业链雏形已成。公司正极材料深耕多年,积极布局上游原材 料,16-20 年先后规划了九江融汇碳酸锂及氢氧化锂项目、江西云锂碳酸锂及磷酸铁锂项目、 九江天祺锂辉石选矿项目、九江天赐电池级磷酸铁项目及天赐新动力硫磺制酸项目等,产 业链逐步向上游延伸。

21 年拖累业务有望扭亏为盈。正极(含选矿)业务、电池租赁业务为公司拖累业务,20 年 正极(含选矿)业务亏损原因主要为疫情冲击下磷酸铁生产停滞,同时选矿业务计提减值 且折旧、人工费用较大,但是随着今年碳酸锂持续涨价,我们预计公司此前计提的库存减 值有望部分冲回;中天鸿锂电池租赁业务亏损原因主要为沃特玛拖累影响持续,电池租赁 商业模式暂不清晰,公司 2021 年 3 月 3 日公告披露,公司预计相关资产组后续年度不存在 进一步发生大额减值的风险。磷酸铁业务我们预计 21 年随着产能释放,产能利用率提升, 叠加产品涨价,有望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