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重要数据的延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开征房产税,反而有利于股市?

老范说评   / 2021-04-09 22:59 发布

就在昨天,财政部通过新闻发布会发话,介绍“十四五”期间财税体制工作。被摆在最前面的重点,是大家都已不陌生、但并不盼望见到的房产税。


重要数据的延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开征房产税,反而有利于股市?


即使在国内,开征房产税也不是首次提出,甚至已经不是第二次、第三次提出。在前面几年里,已经给足了心理过渡期。甚至几乎让一些人以为,以后就是这么每年提一两次的样子,一直保持下去,而永不开征。


但显然,这次再提房产税的背景很特殊,如果说开征房产税终究要动真格的话,这种背景就是很合适迈出第一步的契机:


再提“房产税”的特殊背景


3月中旬,就在大家吐槽前一晚不痛不痒的315晚会的时候,316新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颁布——以学区房涨得最嚣张的上海为试点,实行中考改革,从源头上治理这种局部的楼市疯牛。


随后,一波接一波加码的严查房贷资金,从学区房问题最严重的的一线城市开始扩散。从开始只是截获几亿的经营贷违规资金,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亿。虽然对于整个楼市的庞大市场来说,这个数字还不算彻底,一些上海、深圳的房东依旧“膨胀”。但是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在银行人的视角,其实房贷还是继续放,甚至网上操作变得更快捷方便,只不过变成了排队模式,普遍要等几个月才能拿到贷款。


所以在上周,也是从一线城市开始,四大行终于开始不同程度的主动上浮房贷利率。堵截违规资金的同时,提高买房的绝对成本。


重要数据的延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开征房产税,反而有利于股市?


以教育改革根治楼市问题、不断升级严查资金、四大行主动上浮房贷利率,这三种手段以及施压频率,都是在房地产牛市以来从未有过的。可见今年要控住楼市的决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开征房产税,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次提出的。


四大行作为国企,有义务配合调控楼市。但作为银行,他们又很希望多放房贷。在这种矛盾的角色眼里,往往能看到远比媒体报道更真实的东西。


房贷利率上浮后,现在的银行人眼里,除了终于有一种要接受房贷加息的无奈,他们看到的依然是排队——虽然成本更贵,队伍却没有变短。由于依然是排长队,供不应求,而利息又更高,所以对银行来说反而是“价升量不跌”的好事。


这不禁让人想到最近的网红“茶颜悦色”,它很贵,还要排很长很长的队。这两个本让人难以接受的痛点,反而更让人趋之若鹜。不管你说这是智商税,还是乌合之众的羊群效应,这就是切切实实在发生的事实。


重要数据的延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开征房产税,反而有利于股市?


如果前面的调控,不幸引发了“茶颜悦色”效应,哪怕只是在一线城市的局部引发,以今年严控楼市的决心,很可能就会逼出最后的大杀器。如果说国内楼市调控还有一件大杀器,一直憋住没使出来的话,它就是房产税。


以往每一次重提房产税,都可以说是缓冲、过渡。而在今年,在这种特殊背景下重提,恐怕与以往都有点不同,甚至很不同。当然,它还不至于马上降临。但至少,也将对楼市的预期,产生实质性影响。


“房产税”跟股市有什么关系?


今年是一个有着特殊、而且重要意义的一年。但由于媒体已经淡忘,所以很多人也忘记了:今年是我国的第一个一百年。


在整个21世纪,这种级别意义的年份在我国只有两次,今年正是第一次。所以今年比作为“十三五”收官年的2020年,更需要做出成绩。


对于以往一直涨、一直控不住的楼市,如果切切实实地把它控住,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


那么,对于股市呢?以往的股市一直匹配不上经济增速,一直扶不上墙。所以股市要做出来的成绩,就不难想象了。


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一季度后,现在越来越多大V都已经不看好今年股市,认为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是大幅波动的“原地踏步”。在这种氛围下,恰好是最适合“做成绩”的。


从根本上讲,楼市的调控不但可以“顺便”实现教育降本,还“顺便”解除股市存量资金博弈、增量资金不足的“病根”。


毕竟实体经济是一个长期的储水池,进水口很小,只能细水漫流。即使总体放水的速度放慢了一点,对实体经济也没什么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楼市这个大池子的进水口被大范围堵塞,钱就只能流向股市,形成慢牛长牛的基础条件之一——持续的增量资金。


延迟公布的重要数据


社融数据(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和M2分别是信用周期和货币周期的代表性数据,每个月上旬末公布,是机构调节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依据,从而对股市情绪的影响非常明显。


由于基数效应(去年疫情后第一波流动性释放就集中在3月份),即将公布的3月份社融数据不会乐观,很可能重燃市场对信用周期收紧的担忧。一个月后公布的4月社融数据将会更不乐观,因为除了基数效应,还有被大幅截流的房贷。


但是这两个月看似收紧的信用周期,实质上并不利空股市:基数效应本身就是定位信用周期时应该剔除的因素,房贷部分的减少更是反映社融结构更健康。


这种逻辑,机构都看得懂,而且早有预期。但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大部分都是数据公布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才转化为自己的投资操作。所以尽管机构知道短期利空是误读,也很乐于提前抢跑,甚至跟一般投资者一起跑。等杀跌情绪宣泄完了,才低调抄回去。


今天收盘前1小时机构资金明显开溜,就是对盘后公布数据的提前抢跑。有意思的是,盘后并没有如期公布社融数据和M2,而是延迟到明天盘后公布。


这种重要数据的延迟公布,在国内并不算非常罕见,但毕竟也是不多。明天是周五,盘后数据有整个周末的时间让市场充分理解消化。所以延迟到周五盘后公布,还有另一重意味,就是,数据可能比想象中更不乐观。


懂得这层逻辑后,我们就可以运用起来,事前可以跟机构一起开溜。更重要的,是认清实质性的影响,在悲观情绪释放后逆势接回。


顺便一提的是,我们还必须重视市场风格的变化。进入第二季度,股市的日历效应是大消费占优,例如久经吐槽的喝酒吃药行情,尽管一般投资者不喜欢,也不能改变这是大概率事件的客观事实。


重要数据的延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开征房产税,反而有利于股市?


另外,4月份也进入人民币阶段性筑底回升的窗口,人民币升值更有利于港股(详见1月31日推送的港股专题)。近期公布的一季度陆港通数据,无论北向还是南向,都刷新了交易量的高点。但仔细看4月份的对流情况,就会发现,北向资金更多是踌躇,而且偏向流出;南向资金的流入态度显然坚决。这也佐证了人民币升值阶段,机构的理性选择。


这一期就聊到这吧。有疑问或者指正的,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