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宏达电子专题研究:狼性基因孕育强大动能,多点开花铸就高成长

老范说评   / 2021-04-07 17:22 发布

内容提要:

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已至,龙头企业尽享行业红利。2020 年以宏达电子、鸿 远电子、火炬电子等为代表的被动元器件“三巨头”增速均超 60-70%,军工 电子成为军工板块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但随即市场开始担忧高增长的持续 性。我们认为:1)“十四五”是信息化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期,电子元器件将 受益于信息化水平提升,其景气周期刚刚开始,预计未来 5 年行业复合增速超 30%。2)单一品类或配套单一型号的企业易遭遇发展瓶颈,而对于规模优势 明显、横向扩张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则“强者恒强”,从而获得远超行业的增长。

“从钽到非钽”:宏达电子横向布局加码未来成长,打造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 头。1)钽电容器是公司高增长的基石:公司近年来陆续推出新一代钽电容器, 打破国外封锁,率先实现对航空航天领域批量化供应,填补国内空白。2020 年 公司钽电容收入增长 43%,占总收入 60%;2)2014 年起,公司横向重点布 局陶瓷电容 MLCC、微电路模块等非钽领域。2013-2020 年非钽业务收入占比 从由 0.7%上升至 39%,达 5.4 亿元,CAGR 高达 97%,其中微电路模块、 MLCC 等收入增长 109%、62%,成为公司成长的新引擎。3)布局多年、规 模尚小但潜力大的产品还有:薄膜电容器、高分子铝电容、温度传感器等。

“从军到民”:钽电容民用市场潜力大,国产替代吹响成长号角。1)中美摩擦 叠加疫情影响,我国电容器“内循环”迫在眉睫:2019 年我国电容器行业的 市场规模为 1102 亿元,占全球比重超 70%,但供给端多被美/日/韩垄断。2020 年疫情刺激电子产品需求和对海外供应链影响,大量订单转向国内,民用元器 件需求上升;2)前瞻布局+产能扩张,助力公司抢占高端民用市场。当前民品 占公司收入约 10%,预计未来随着公司加大民品投入,民品业务将大幅提高。

狼性文化孕育强大内生动力,创业平台型模式乃公司独特且鲜明的竞争优势。 1)截至 2020 年底,公司共参控子公司/联营企业达 22 家,短短几年内从无到 有,快速发展,我们认为,这与公司的狼性文化和激励机制密切相关。2)公 司秉承“宏诚信品格、达可靠品质”的经营理念,依托成熟的销售/产品/资金/ 管理平台,业务范围从核心产品钽电容扩展到其他品类,产生显著协同作用。

1、曾经的钽电容后起之秀,如今多点开花、弯道超车

1.1 以钽电容起家,积极横向布局

宏达电子是国内高可靠电容器龙头,多项产品/多条产线填补国内空白,优势显著。

发展历程:公司前身为株洲宏达电子有限公司,1993 年由无线电十厂和香港怡利共同 出资成立,2003 年公司进入高可靠钽电容领域,2014 年起公司开始加快布局 MLCC、 微电路模块等领域,2017 年 11 月在创业板上市。

公司优势:公司深耕军用电子领域 20 余年,产品覆盖高可靠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模块, 高分子钽电容、高能钽混合电容等产品国内领先,2019 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钽电容细 分领域第 1 名,2020 年位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第 29 名。

产品突破“卡脖子”桎梏,批量化供应造就钽电龙头:宏达电子成立之初便注重技术积 累,其自主研发的 CAK45、CAK39H、CAK55 型钽电容均实现量产并广泛用于航空航 天多型号项目。2012 年,公司 THC 型高能混合钽电容率先实现对美国 EVANS 公司的 产品替代,成为国内首家建成片式高分子固体钽电容生产线的企业。此外,公司也建成 国内第一条通过 CAST 认证的高能钽电解电容产线,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我们认为,以高质量产品切入航空航天等高可靠、高附加值市场,并率先形成批量化供 应,占据卡位优势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股权结构合理: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曾继疆、曾琛和钟若农,曾继疆和钟若农为夫妻,曾 琛为二人之女,三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 71.98%的股份。其中,钟若农为公司董事长,曾琛为第一大股东,曾继疆先生 2004-2019 年 5 月任公司总经理。

2013-2020 年宏达电子营收与利润体量增长超 6 倍,内生增速强劲,业绩屡超预期:

规模快速扩张,7 年 6.6 倍:2013-2020 年公司营收从 2.1 亿元提升至 14.0 亿元,7 年 增长 6.6 倍,CAGR 达 31%;归母净利由 7986 万元上升至 4.8 亿元,7 年增长 6 倍, CAGR 达 29%。

业绩增速提升趋势显著:“十二五”期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13-2015 年营收 CAGR 为 36%,2015 年公司管理费用中股份支付达 1.3 亿元,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47%, 若刨除这一因素则 2013-2015 年公司归母净 CAGR 高达 58%。“十三五”期间公司业 绩增速更是逐年提升,2017-2020 年公司营收增速由 17%升至 66%,归母净利润增速 由 2%升至 65%。

2020 年业绩增速迎来拐点,表现再超市场预期: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 别为 14.0/4.8 亿元,同比增长 66%/65%,净利润较 Wind 一致预期增幅达 13%。


我们认为公司 2020 年业绩表现亮眼原因有三:1)近年来国家高可靠项目开支持续提升,2020 年作为“十三五”最后一年,高可靠项目订单大规模释放;2)公司不断拓展 非钽电容产品市场,经前期推广铺垫,市场逐渐打开,非钽电容产品销量快速增长;3) 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 通信、电动汽车等行业爆发,以及疫情刺激电子产品需 求和对海外供应链影响,大量订单转向国内厂商,民用电子元器件需求急剧上升,公司 持续加大民品投入,民品业务大幅提高。

我们判断,在“装备升级+国产替代”的核心逻辑下,公司未来将进入更高增长的轨道。1) “十四五”将是国防建设的黄金时期,国防信息化势必加速推进,电子元器件核心供应商将持 续受益;2)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高端技术领域“内循环”迫在眉睫,国产替代有望提速,公 司民品业务迎来发展契机。

1.2 公司亮点①:横向布局效果显,业绩增长“后劲”足

宏达电子立足高可靠钽电容业务,坚持横向扩张,致力于多产品协同发展。2003 年公司正 式切入钽电容市场,技术不断积累,市占率持续提高。2014 年后,公司利用自身钽电容领 域优势,逐步向电感器、电阻器、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薄膜电容器等元件品类拓展, 产品线日益丰富。

目前,公司产品包括钽电容器、多层瓷介电容器、单层瓷介电容器、薄膜电容器、高分子片 式铝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等,客户覆盖车辆、飞行器、船舶、雷达、电子等系统工程和装备 等高可靠领域以及汽车、通信等民用领域,致力于打造拥有核心技术和重要影响力的高可靠 电子元器件集团公司。

2013-2020 年宏达电子非钽电容业务占比持续上升,逐渐成为公司成长新动力:

收入占比:2020 年钽电容与非钽业务占比为 6:4。2020 年公司钽电容器收入 8.6 亿元, 占收入比重 61%,陶瓷电容器和微电路模块收入分别为 1.2 亿元和 1.1 亿元,同比增速 分别为 62%和 109%。2013-2019 年公司非钽电容元器件(陶瓷电容、微电路模块、电 阻器、电感器等)入占比由 0.7%上升至 39%,横向布局效果明显。

毛利占比:公司非钽电容业务毛利贡献逐年提高,2020 年占比达 38%。2013-2020 年, 公司非钽电容业务毛利占比由 1%上升至 38%。其中,2020 年公司非固体、固体电解 质钽电容及其他电子元件业务毛利占比分别为 41%、21%和 38%,其他电子元件毛利 占比已连续两年提升超 10%。

我们判断,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随着横向布局不断深入,未来以陶瓷电容、电感器、电 阻器及微电路模块为代表的其他电子元件业务收入规模、盈利能力都有望进一步提升。

横向扩张模式:以内生孵化为主,叠加适当外延扩张,助力公司业务多点开花。2014 年以 来,宏达电子相继成立宏达磁电、宏达电通、宏达微电子、宏达膜电、恒芯电子等数家子公 司,重点拓展 MLCC、电阻器、电感器、电源微电路模块等产品;2019 年公司收购深圳波 而特,夯实 LTCC 滤波器实力,2020 年公司新设/收购 5 家子公司(不含联营企业),电子 元器件业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截至 2020 年底,公司控股子公司共 19 家,参股联营企业 3 家。

据宏达电子 2020 年报披露,其下属重点子公司/联营企业 2020 年业绩均实现突破:

陶瓷电容:陶瓷电容主要由湖南冠陶和宏达恒芯生产,2020 年两家子公司收入分别增 长 68%和 112%;湖南冠陶净利润增长 135%,而宏达恒心净利润涨幅更是高达 412%;

电阻器:电阻器主要由宏达电通负责生产,2020 年宏达电通收入同比增长 54%,净利 润则实现翻倍;

电感器:电感器由宏达磁电生产,2019 年宏达磁电收入同比增长 111%,净利润增长 166%;

微电路模块:微电路模块由湖南宏微研发生产,2019 年湖南宏微收入增长 35%,净利润增长 64%;

此外,天微技术、华毅微波、成都华镭、湘鸿电子等子公司在 2020 年纷纷扭亏为盈,我们 判断,随着公司非钽业务布局的不断升入,未来非钽业务将成公司业绩的新引擎。

1.3 公司亮点②:紧抓高端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契机,未来成长可期

军品国产化率持续提升,钽电业务保持“常青”。公司钽电容分为固体、非固体两类,其产 线均通过军品生产线贯彻国军标认证。据公司公告,CAK35、CAK45 钽电容已列入 QPL 目 录并大规模推向市场;CAK39H 和 Cak55 型钽电容已批量用于航空航天多型号项目;公司 所产 THC 系列钽电容更是满足了航空领域对大容量储能电容器的需求,打破美国封锁,实 现国产替代。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与信息化领域。2019 年公司高可靠产品收入占比 近 90%,较 2018 年略有提升,2020 年前五名客户占全年销售额比重 62.5%,集中度较高。

据公司招股书披露,2014-2017 年公司十大客户多为军工集团,其中前 5 大客户约占收入的 70%,前 10 大约占收入的 80%。需求多集中于陶瓷电容、银外壳/钽外壳封装产 品和片式、高分子钽电容器等高可靠性电子元件。

具体而言,公司收入主要来自:1)航空领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排名第 1)约占 34- 46%;2)信息化领域:中国电科集团(排名第 2)约占 13-22%,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排 名第 5)约占 2.8-4.3%;3)航天领域:航天科工集团(排名第 3)约占 8-11%,航天 科技集团(排名第 6)约占 1.8-2.5%。4)兵器领域:兵器工业集团(排名第 4)约占 3.8-4.5%。

高端民用元器件需求放量,市场空间不断提高,宏达电子民品业务未来可期: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19 年我国钽电容市场规模已突破 60 亿元,且规模增速高 于全球钽电容市场。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出货量增加、5G 基站深入建设、智能终端 “质”“量”齐升等因素的驱动,民用钽电容下游订单将不断走高,叠加国产替代趋势的演 绎,以宏达电子为代表的“高端玩家”将持续收益,业绩迎来增长良机。

2019 年以来,公司紧跟行业浪潮,加大对 5G 通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领域投入,以提升自身规模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公司单层陶瓷电容、陶瓷薄膜电路、 环行器隔离器、片式钽电容等产品已进入国内知名通讯公司的国产组件替换项目,未来 也将以此为契机,促进多品种电子元件的产业化进程。此外,2020 年公司分别于湖南 株洲和湘乡投建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以钽电容为主的民用电子元件产能。

宏达电子积极开拓民用市场,受民品销量增多影响,2015-2020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由 76 % 下降至 69%:

高可靠领域:据公司披露,公司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主要应用于高可靠领域,2017-2020 年公司非固体电解质钽电容毛利率在 78%-81%左右,维持稳定;

民用领域:公司固体电解质钽电容部分向民用领域提供,随着民用需求的提升,该业务整体毛利率由 2015 年的 73%下降至 2020 年的 56%;此外,公司其他收入也有部分来 自民用领域,如民用电阻器、电感器、微电路模块等,其毛利率均在 50%以下。

2、成长驱动力①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已至,龙头尽享行业红利

2.1 电容器是最常用的三大被动元件之一

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是一切电子装备、电子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控制系统的基 础。其直接影响电子设备的功能与可靠性, 是武器装备和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电 子元器件可分为被动元件与主动器件:

电子元件(无源器件):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如电阻器、电容 器、电感器等,其本身不产生电子,对电压、电流无控制和变换作用,所以又称无源器 件。

电子器件(有源器件):工厂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分子结构的成品。例如晶体管、电子 管、集成电路灯。因其本身能产生电子,对电压、电流有控制、变换作用(放大、开关、 整流、检波、振荡和调制等),故又称有源器件。

电容器与电阻、电感并称三大被动元件,其中电容器是用于储存电量和电能的被动电子元器 件,是最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之一。

电容器基本结构:由两块导体极板和中间的电介质(绝缘体)组成,以静电的形式储存 和释放电能。

电容器工作原理:当电荷受电场作用力移动时,电容器中的电介质会阻碍电荷继续移动, 进而造成正负电荷在电容器两极板累积。

电容器分类:按照介质不同,可将电容器产品分为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 电容器和薄膜电容器四大类,其中,陶瓷电容器下游应用最为广泛,钽电解电容器在航 天航空、武器装备等军用领域和民用高档消费电子领域应用较多,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 汽车行业拥有较大的前景,铝电解电容器则主要应用于大电容场景。

电容器产业链:上游为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行业,下游行业主要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 域,军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对抗等,民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工 业控制、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通讯设备、轨道交通、医疗电子设备及汽车电子等。

未来,小型化、片式化将成为电容器产品发展趋势。

对钽电容而言,其作为电子元器件,除了属于电路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还因高可靠性等独 特优势,被更多地运用在航空、航天、卫星、电子对抗等高端领域:

非固体钽电容:主要为高能钽混合电容器,其特点是单体体积能量密度大,在能量转换 电路和功率脉冲电路中可以发挥电池作用,为电路提供储能、断电延时及滤波等功能, 适用于航天、航空等高可靠电子设备,非常适用于航空设备中 50ms 断电延时的要求。

固体钽电容:主要包括为便于大规模贴装的传统二氧化锰片式固体钽电容器、新型的高 分子片式固体钽电容器,可以满足电子技术及发展需求以及电子装备的小型化、轻型化 和高性能化的需要。

对 MLCC 而言,其具有电容量范围大、体积小、低等效串联电阻(ESR)、高频特性好等特 点,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舰、医疗电子设备、工业控制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

2.2 军费持续稳定增长,装备开支占比提升,下游需求迎来放量

我国军费已连续五年破万亿,“十三五”总军费较“十二五”增幅达 48%。据 SIPRI 统计, 2017-2021 我国军费分别为 1.02/1.11/1.19/1.27/1.35 万亿元,已连续五年突破万亿大关, 位列世界第二。我国“十三五”期间军费总额较“十二五”和“十一五”增幅分别达 48%和 164%。我们认为,维持军费开支稳定、理性增长是推动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将促进国 防建设“质”与“量”共同提升。

当前我国军费仍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上升空间显著。据国际战略研究所(IIS)统计,2020 年美国军费开支约 738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 万亿元,是同年中国军费预算的 4 倍。

我国军费占 GDP 与财政支出比重分别约为 1.2%和 5.0%,落后于其他主流国家和世界平均 水平(2.2%和 6%):

2017-2020 年我国军费支出占 GDP 比重分别为 1.23%/1.20%/1.21%/1.25%,占同期财 政支出比重分别为 5.04%/5.01%/4.98%/5.16%。

据 SIPRI 统计,2019 年全球军费占 GDP 比重和财政支出比重的均值分别约为 2.2%和 6.0%,显著高于中国。


综上所述,由于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叠国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长远目标,我们认为,未 来我国军费总体开支将维持适度增长。

我国装备费支出不断提高,未来将迎“补偿式”增长。我国军费支出由人员生活费、维持训 练费和装备费组成,2010-2017 年我国装备费支出由 1774 亿元上升至 4288 亿元,CAGR 达到 13.4%;2010 年以前,我国军费维持性占比高,装备费支出开支不足 30%,而美国长 期维持在 34%左右;

2010 年后,我国装备费支出占比不断上升,由 2010 年的 33%上升至 2017 年的 41%。为 弥补之前的差距,我们预计今后装备费占比将继续提升,其中国防信息化支出的增速将更为 强劲。

2.3 国防信息化加速推进,军工电子高景气浪潮来临

国防信息化建设是决胜现代战争的关键因素:

信息化战争是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据《新时代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表述,在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经历历史性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 军事技术日新月异,武器装备远程精确化、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战 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

国防信息化建设提高军队核心作战效能:《信息化战争浅谈》中论述,国防信息化是我 国为适应现代化战争而建立的新时代国防体系,其实质是使构成国防力量的各要素全面 迈入信息时代,并广泛应用于武器、作战平台与信息系统,使军队在陆、海、空、天、 电等多维领域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极大提高作战效能。

国防信息化建设覆盖五大领域,电子元器件是重要一环:国防信息化产业主要涵盖军工电子、 军工通信、卫星导航、雷达和信息安全五大领域,其中电子元器件是军工电子的主要板块, 也是我军信息化装备的基本单元。

信息化装备将有效提升作战能力,而电子元器件则是信息化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电子信息 装备可依靠信息的纽带作用,把各级指挥系统、各种武器系统与保障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有机整体,提升整体作战能力。

电子信息装备与传统机械化装备结合,能有效提高武器装备效率、精度,实现功能的延展与 强化。据新华网统计,机械化条件下,火炮首发命中率约 40%,而信息化部队火炮首发命中 率则提高到 70%以上。

现阶段我国国防信息化程度较美国有明显差距,未来提速成为必然:

据《新时代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披露,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信息化 水平亟待提高,军事安全面临技术突袭和技术代差被拉大的风险,军队现代化水平和世 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美军在信息化基础上已开启了智能化进程:据《美军信息化建设发展动向探析》阐述, 美国从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大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海湾战争后,美军启动了 “武 士 C4I”计划,作为其军事一体化信息系统发展的目标。 随后,基于“网络中心战”理论,美军先后开展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全球信息栅格 (GIG)和联合信息环境(JIE)等项目;目前,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已从反恐战争向大国竞争 转变,意图利用人工智能、5G、云计算、量子、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优势迅猛发展,以此 保持对其他国家的技术“代差”。

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和政策层面的持续扶持,军工电子未来市场有望超 5000 亿:

“三步走”助力信息化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指出,到 2020 年 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 2035 年要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的 现代化;到 2050 年要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四五”规划再次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指导方针:“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提高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军用电子元件迎来发展良机:随着我国国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率将迅速提升,单个装备对电子元件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我军信息化装备将加 速列装,带动电子元件下游整体需求的不断放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至 2025 年我国 军工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 5012 亿元。


2.4 军用电容器壁垒高,龙头企业坐享行业红利

宏达电子高可靠电子元器件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或将强者恒强:

军用钽电容进入发展快车道。上世纪 70 年代我国首次成功研制钽电容器,后因其高可 靠性而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90 年代因遭裁军冲击,钽电容发展放缓,但行业质量标 准陆续建立;迈入新世纪后由,由于国家军事项目投入、军备采购不断增多,军用钽电 容进入发展快车道。

军用钽电容行业壁垒高,客户粘性强,宏达电子稳坐龙头地位。由于高可靠钽电容对稳 定性、可靠性要求高,且企业须有资质方才能够生产,因此高可靠钽电容行业具有极高 的技术与资质壁垒,目前市场被宏达电子、振华新云等少数企业瓜分,寡头格局稳定。

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公司实现弯道超车。2015-2020 年公司研发投入由 1491 万元 提升至 8394 万元,5 年增长近 6 倍,CAGR 达 41%。截至 2020 年底,公司累计获得 专利共 203 项,且产品基本覆盖所有军用钽电容品类,是国内少数可自主生产高能钽 混合电容和高分子钽电容的厂商之一,叠加公司客户超过 2000 家,供给关系稳定,我 们判断未来公司龙头地位将不断稳固。


横向布局 MLCC、微电路模块等领域,业绩有望驶入发展快车道:

补偿式发展促进市场空间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现已具备大力发展国 防工业的经济基础,我国国防工业自本世纪开始就已进入补偿式发展阶段,军工电子作 为军工产业链的上游未来增长空间将更加广阔。

狼性文化为横向布局提供内生动力,公司更注重高端化和差异化。MLCC 领域公司竞 争对手主要为鸿远电子、火炬电子和宏明电子,市场总体规模超 30 亿,公司 MLCC 产 品于 2014 年针对高可靠领域进行布局,主要研发具有代表性的高 Q、竖向金电极等高 端化、差异化产品。

公司利用多年钽电容业务积累的渠道资源和优质的客户服务加强市场渗透能力,并正从 单一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由于公司目前该领域收入基数相对 较小,且处于市场扩张阶段,预计未来此类业务增速较高。

3、成长驱动力②民用市场潜力巨大,国产替代吹响成长号角

3.1 千亿市场蓄势待发,规模增速引领全球

规模超千亿,中国成全球最大电容器市场。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2019 年全球电 容器市场规模达 220 亿美元,我国电容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为 1102 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 70%,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容器市场。

陶瓷电容为电容器行业主要品类,我国各电容器市场结构与世界趋于一致。根据前瞻产业研 究院统计,2019 年全球陶瓷电容器市场规模为 1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增速在四大品 类中位居首位,规模占比达 52%。在中国市场中,陶瓷电容器的市场规模为 578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6.2%,占比为 54%。


中国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速全球领先。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 2011-2019 年,中国电容器行 业规模平均增速为 6.73%,高于全球平均增速 2.5 个百分点,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拉动 全球电容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们认为,未来 5G 基站、汽车电子和智能终端,将成为拉动民用电容器需求的“三驾马车”:

5G 基站加速部署:据国巨公司披露,由于对产品在户外温度波动下的可靠性和寿命要 求较高,5G 基站设计时通常采用钽电容作为电子元件。2020 年两会期间我国将“拓展5G 应用”列入新基建目标。

自 2019 年 6 月 5G 牌照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 19.8 万个。2020-2023 年将是 5G 网络 的密集投资期,以 4G 基站推算,预计 2021-2023 年三大运营商 5G 基站建设量分别为 80 万个、110 万个和 85 万个。

新能源汽车持续出货:1)电容器是生产汽车电路的理想元件,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 源车智能化程度更高,对电路控制模块和钽电容的需求量也更大。2)据工信部和中汽 协披露,2015-2020 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比重将从 35%上升至 50%;2014-2020 年 我国新能源车年产量由 8.4 万辆上升至 145.6 万辆,CAGR 为 61%,2019 年产销量略 下滑主要因行业补贴退坡。

此外,《中国制造 2025》中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十大重点产业,明确提出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 300 万辆。

智能终端需求走高:为使设备 CPU 寿命和工况稳定,电容多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电 路中。智能终端设备主要涵盖手机、家居设备、可穿戴设备及平板电脑等品类。据 IDC 统计,2015-2019 年我国智能终端设备整体规模从 0.9 万亿元上升至 1.1 万亿元,整体 出货量从 5.6 亿台上升至 7.1 亿台,CAGR 为 5.9%。

其中,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出货增速最快,CAGR 分别达到 36.1%和 41.1%,全球 智能手机出货量则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3.2 美、日、韩主导全球电容器供给,国产替代成为必然

全球电容器供给多被日本、美国和韩国主导,外企技术优势显著,我国尚处第三梯队:

以占比超 50%的陶瓷电容(以 MLCC 为主)为例,据鸿远电子招股书表述,2017 年全 球前十大 MLCC 厂商中日系厂商销量占有率高达 44%,主要系其在尖端高容量产品、 材料粉技术及产能规模方面均领先其他国家所致。

具体来看日本村田和韩国三星电机占比最高,第二梯队的厂商有国巨、华新科、太阳诱 电等。中国大陆厂商中,宇阳(合并微容计算)、风华高科、三环集团占据少量份额。

从公司具有优势的钽电容市场来看,上游高性能钽粉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目前 全球钽电容市场份额最大的三个厂商分别为基美(KEMET,日本,占比 35%)、京瓷 (Kyocera Group,日本,占比 23%)和威世(Vishay,美国,占比 12%),三者合计 占比达到 7 成。


中美摩擦叠加全球疫情,我国电容器“内循环”迫在眉睫:

中美贸易摩擦限制中方获取美国产品与技术。2018 年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惩罚性关 税、限制出口、限制投资等一系列措施均包括了电子元器件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美国 本土企业无法再对中国出口关键设备、产品和原材料,中国企业也无法通过合资形式获 取美国的先进技术。

2020 年疫情对全球造成冲击,钽电容产业的供给收缩,钽电容涨价明显。2020 年上半 年国际大部分钽矿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导致未来市场钽丝、钽粉供应的不确定性 增强。、由于上游原料的稀缺,多家国际钽电容供应商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日电 2020 年 5 月已宣布计划上调 TAJ 和 TLJ 系列产品价格,增幅为 12%和 20%。

基于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产电子元器件需求的提升,我们认为国内民用高端元器件的 自主供应将是大势所趋,以宏达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将迎来发展机遇。

3.3 建投项目未来持续释放产能,助力公司开拓新市场

公司两个建投项目均有序推进,投产后将持续释放产能。公司于 2020 年 3 月和 7 月分别在 湖南湘乡和株洲投建电子元件生产基地,其中,湘乡项目主要致力于民用钽电容的研发和生 产;株洲项目的主营产品则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微电路模块。据公司披露,目前上述项目均 处于建设阶段,湘乡民用钽电容生产基地,预计 2021 年下半年可以投产使用。

上述项目建成后会将项目对应的包括民用钽电容器、单层陶瓷电容、环形器隔离器等产线搬 迁至新的场地,满足扩大规模、提升产能的需求。此外,公司产能建设方面会首先考虑解决 关键设备,之后再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合理布局。

宏达恒芯为华为海思上游供应商,未来有望进一步深入合作:

宏达恒芯的单层陶瓷电容、陶瓷薄膜电路等产品主要应用于 5G 光通讯模块、激光模块 中应用,公司 2019 年 5 月已通过光迅科技、新易盛等客户的合格供方审查,并正在给 海思半导体等客户小批量供货。

由于美国限制其本土企业对华为海思进行半导体芯片等产品的出口,我们判断未来海思 将持续和国内优质供应商合作,公司民品业务有望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