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守望高新

资深人士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英大首席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买基金亏了钱?只因为你没做到这一点!

排排君er   / 2021-03-26 17:46 发布

你为什么买这只基金?

你知道亏损的原因吗?

如何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决定了你会损失真金白银还是扭亏为盈。其实,大部分亏损都只是“你觉得你亏损了”。

1非理性的思维最难赚钱

如果你的选基是随机的,那么判断必然也是随机的。基金涨了、买它的人赚钱了、净值挺便宜等等,都有可能是你买基金的理由。相反,净值跌了、别人也卖了等等,也可能会促使你卖出。总之,无论买入还是卖出,都不是你自身的判断。

假如你赚了,说明你运气还不错;亏了的话,那你只有三条路可走:卖出、持仓不动或者补仓。

为什么大部分投资者在浮盈的时候老想卖,在浮亏的时候老想补仓?这涉及到行为经济学里面的一个专业词叫处置效应。

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

这种持有亏损股票而过早卖出赢利股票的心态在国内外投资者都一样,因为这是人类的本性。处置效应的极端,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都亏50%,怕啥,放在里面总有一天会涨回去。

但有这个心态很正常,可问题是如何正确摆正你的思维,然后做出相对有利并正确的选择,而不是坐等。

 

举个例子:

基金净值从1元涨到1.5元,再回落至1.25元,这完全属于正常的波动范围尽管。但尽管赚了25%,我相信大部分人依然会有赎回这只“不赚钱基金”的冲动,可完全经历这个过程的投资者却会觉得损失了0.25元,也就是赔了25%。因为每当基金净值创下新高,就会成为人们新的参照点,一旦低于这个参照点,投资人就会感到痛苦,感到自己“亏”了,导致赚钱也不快乐的怪象。而造成痛苦的原因并不是真的赔钱,而是把衡量赚钱的参照点从1元转移到了1.5元。

可见,很多时候,亏损并不是你以为的亏损,而波动也不是你以为的波动。

美国经济学家,现年72岁的理查德·塞勒因创建了行为经济学理论而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项。一时间,行为经济学这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开始被人们所熟知。

其实,以上这一切,都可以用行为经济学来解释。行为经济学绝非纸上谈兵,塞勒本人也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创始人,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其管理的基金表现优异,2015年一只基金规模涨幅达100%至37亿美元,而目前资产总规模已达60亿美元,是名副其实的“股神”。

然而再厉害的基金经理都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和处置效应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然后想办法去破解。在私募排排网,有私募和公募基金,有相对应的APP。在这个股市里,有很多庄家主力就是利用散户的这种心态,制造大的波动,引起散户们的恐慌。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

面试官:明天你可以过来上班了,最后请谈一谈你的梦想。

应聘者:上班就是为了赚钱 不要跟我谈什么梦想 我的梦想就是不上班!

每一位购买私募产品的投资者,你们的钱都相当于在私募机构“上班”,日复一日地为你们赚取财富。那么试问:你是希望钱频繁地“跳槽”或“离职”,还是希望它一直做你稳定的印钞机呢?

成熟的投资者会选择后者,这也是私募排排网最愿意看到的。将信任托付给了专业的机构,市场波动起伏那都不是事儿,好的产品和机构会让投资变得更简单,会让你在投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