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浩明:市场需要走向均衡
桂浩明 / 2021-03-20 10:02 发布
年的股市,大家都认为是走了“结构性行情”。那么,什么是“结构性行情”呢?简单来说就是大盘指数上涨比较有限,而个股行情则较为分化,其中有一部分大涨,而更多的则没有什么上涨,有的还不涨反跌。显然,如果抓住了那些大涨的股票,无疑就是去年的大赢家,反之则可能是赚了指数赔了钱。公募基金去年普遍是抓住了那些大涨的股票,并且还是重仓持有,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投资收益。也因为这样,很多个人投资者开始关注基金,并且认可基金的盈利模式,市场上也反复出现了基金认购热。
到了今年,特别是在春节长假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大家还是认为今年的股市有“结构性行情”,但是这个结构与去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就是去年大涨的这批股票,今年出现了下跌。去年没有什么表现的一些股票,今年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涨行情。这样的结构变化,使得那些来不及调整持股结构的基金损失惨重,而投资者如果持有在去年还属于冷门的部分股票,如今则小有收获。有人说这是“风水轮流转”,只是在此过程中,市场震荡比较大,而且毕竟去年上涨较多的股票,很多是大市值品种,它们的回落对指数也带来了拖累,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情绪,这也使得今年以来的股市举步维艰,这时不但大家所期许的春季行情基本落空,而且也对全年行情的运行蒙上了阴影。
在这里,人们应该讨论一下“结构性行情”。显然,之所以会出现“结构性行情”,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市场上各个板块的发展不平衡,同时大盘也缺乏整体上涨的基本条件。在这个意义上,“结构性行情”的出现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但是,这种“结构性行情”该如何展开呢?像去年那样,仅仅围绕少数股票(去年涨幅比较大的股票在市场上的占比不到10%)展开,甚至是集中在为数极为有限的几十个“龙头股”进行,虽然这些股票的价格是炒高了,而且因为进入的资金量大,有的还有很大幅度的超涨。但一旦市场风向发生变化,这些股票的下跌也是很猛烈的,并且由于是多家基金的重点持有品种,遇到大家都想撤退的时候,就容易引起“踩踏”,导致陷入流动性陷阱。显然,即便是“结构性行情”,其范围也不能太小,投资目标过于狭隘,或者过于集中在几个板块上,即便持有的是绩优白马股,现在看来风险也是很大的。
此外,如果“结构性行情”只是在白马股的范畴内进行,忽视了市场上的“黑马股”,或者其他价值尚待挖掘的品种,那么这个结构也是不完善的。白马股的确是值得投资的,但市场上毕竟还存在其它股票,有的是潜力股,有的是业绩处于低谷的周期股,还有的是基于绝对投资收益的价值股,如果把这些股票都排除在外,只是投资白马股,那么必然导致白马股价格被高估,而与此同时会有相当数量的股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发现。这种局面,不但不利于全方位地体现价值投资的理念,同时也容易在市场上造成板块间的失衡,即不利于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制约了市场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外部增量资金的进入形成了障碍。换个角度来说,如果“结构性行情”只是针对少数股票展开,那么当其价值被基本发现,股价也已经涨到了相应的高位,那么这以后会发生什么?显然,在这个意义上,今年所出现的基金重仓股的下跌,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市场结构严重失衡的结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在于让市场走向均衡。不是说要否定“结构性行情”,而是要相对均衡的结构性行情,即让业绩好、有潜力的股票都得到相应的价值发现。因此,基金投资的面应该相应宽一些,而不是高度集中在个别几个品种上。高度集中的持股结构,虽然带来了去年的高收益,但也免不了在今年遭遇滑铁卢。而一个相对均衡的持股结构,即能够满足走结构性行情的基本需要,也能够通过真正意义上的组合投资分散风险,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而这无疑比过于极端的“结构性行情”所带来的市场大幅震荡更显得理性,也更符合广大投资者的长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