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湘源:炒作 ST,脱离基本面是危险的选择
黄湘源 / 2021-03-13 10:49 发布
应退不退、拿“重组”说事,这正是ST炒作之风为什么总是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根源所在。在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基本面没有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这些ST股非但没有值得炒作的投资价值,反而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
高价股抱团炒作的泡沫破裂,给压抑已久的中小低价蓝筹股带来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可是,拔起萝卜带起泥,不少ST股也跟着兴风作浪,这不仅有违价值发现的规律,同时也是十分危险的炒作。
高价股虽然有抱团炒作的优势,终究还是难免由于估值过高而导致泡沫破裂。不过,这并不说明股价的高低就能衡量其市场表现合理不合理。评价估值合理性唯一的标准毕竟还是业绩及其成长性。只要准确并充分地反映了业绩及其成长性,那么,估值再高也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反之亦然。相对于高价绩优股来说,大多数ST股尽管都是低价股,但是如果没有业绩成长性的支持,股价再低也不等于没有估值泡沫,而且,随着退市风险的加大,其估值泡沫一旦破裂,给投资者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必然也将更大。根据目前已经披露的年报、快报或业绩预告,至少有56只股票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其中一半以上为ST股。即使在2020年净利润扭亏为盈的ST公司中,有望恢复正常经营的也只是少数,大多数业绩扭亏所靠的无非还是非经常性损益。在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基本面没有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这些ST股非但没有值得炒作的投资价值,反而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ST股1月至今的股价涨幅竟然达到 80%以上 。 其 中 *ST 赫 美 更 是 以124.42%的涨幅排在首位,而该股过往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达到惊人的38.84亿元。
ST炒作之所以总能够蛊惑人心,重组预期或不失为其一面旗帜。多年以来的并购重组实践告诉我们,通过并购重组使市场资源在优化组合的条件下,得到更好利用从而产生更好效益的案例尽管也有,但同样的是,相当一些所谓的并购重组不过是为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所必不可少的载体,一些利益中人在通过并购重组占有了稀缺的上市资源之后,不仅很快就一次又一次地通过再并购、再重组而金蝉脱壳,而且还在套现走人的同时,给接棒者留下了一大堆的麻烦。这与其说是市场资源的优化,不如说是市场资源的滥用和糟蹋。以*ST众泰为例,该股自1月12日以来,在37个交易日中收获了27个涨停板,股价从最低点的 1.14 元/股 涨 到 3.48 元/股 ,累计涨幅达到205.26%。*ST众泰的股价启动,可能和该公司的重组预期有关。可是,该公司所谓的重组预期,尽管有当地法院2020年9月21日所发布的受理登记预重整申请的通知为据,但是迄今为止,所谓的意向投资人均处于尽职调查阶段,尚未在法院规定期限内正式提交报名材料。而备受关注的宝能汽车不仅对多家媒体的说法予以否认,其所在地商务局也撤销了曾发布过的相关内容。在连续遭遇新能源汽车退补、大股东违规担保和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风波冲击下,众泰汽车整车业务当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预计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9亿元-90亿元。公司股价近期的连续上涨与公司基本面显然不匹配。
新退市规则在退市程序、标准及风险警示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优化,但在取消了单一连续亏损退市指标的同时,却在“且”字后面添加了内容,引入了“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数”的组合类财务退市指标,在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明确为“1 元退市”的同时,也增加了“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指标。这意味着只要其中有一个指标未达标,即使扣非净利润为负,即使面值低于1元,也可能无需 退市。这与其说是进一步降低了退市门槛,还不如说是为退市增加了新的难度。再加上在新退市规则取消了暂停上市以及恢复上市的同时,原来已经进入ST的公司,依然还可以根据新老划断原则享受原来的政策待遇。应退不退、拿“重组”说事,这正是ST炒作之风为什么总是能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根源所在。不难看到的是,恰恰在这退市新规已经正式生效的第一年,ST脱星摘帽预期股不是比过去少了,反而是多了。而在所谓重组预期的光环下,一连几个甚至数十个涨停板的ST股也不在少数。相反,退市股总数迄今为止虽然有了一百几十家,可是,即使不与国际成熟市场有史以来退市与上市几乎旗鼓相当的新陈代谢速度相比,仅仅按“该退则退”和“应退尽退”的原则来衡量,这样的所谓退市成绩又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要ST股还可以“该退不退”或“应退而不尽退”,那么,ST炒作风险还将延续,而且将危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会释放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