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大集团:比下有余,比上不足
飞鲸投研 / 2021-02-13 22:00 发布
发现海大集团这家公司,是因为它是A股少有的10年来每个季度的营业收入都保持增长的公司。换言之,自2010年的一季报开始,它每个季度的收入增长率都是正数。
总之海大集团有一定的稀缺性。因为这样的公司A股只有14家,海大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伊利、五粮液这样的企业,它们也不能让自己的业绩增长这么稳,能够做到这种水平的公司有很多白马股,比如云南白药、恒瑞医药和贵州茅台。单从这个指标看海大很值得我们去分析。
海大的第二个亮点是它近五年来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大于15%,企业盈利能力好。再加上海大产业链完善,包括饲料——动保——种苗——养殖——食品加工各个环节,所以不得不说,海大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但是只看ROE绝对值的高低没意思,我们要搞清楚海大ROE的驱动因素。下面直接说结论:
1、海大的ROE的增长是靠不断提高的杠杆驱动的。
2017年后海大的净利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但是杠杆系数增长明显,并且海大的资产周转率下降,企业的运营效率下降。
2、存货增长是造成海大周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过查看5年来海大的存货明细,可知海大(库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资产)两者合计占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年报中的解释,海大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主要包括存栏待售的牲畜。
3、海大的新业务没有亮点
有句话说没人能走出他的历史,企业也一样。
有人老是换工作却从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难免会抱怨生不逢时,却没想过问题可能出在自己身上。自己身上有严重的短板,换哪个工作都不搭。同理,如果一个企业并购后的业务表现不突出,就算它再去并购其它业务,效果也很难比原来好。
海大除了水产预混料销售规模为行业第一,水产配合饲料为行业第二,它并购后涉足的新业务并没有亮点。这10年来海大一直在做并购,收入增速和商誉增速的走向基本一致,且商誉增速远远大于收入增速。并购除了带来了规模的增长,还带来了其他东西吗?
别提什么海大业务全面开花之类的说法。
资源是稀缺的,企业的精力和金钱是有限的,全面开花的结局很可能是哪朵花都不美,至少从海大的数据看,这些业务远没到让人惊艳的程度。
下面是2015年-2019年年间海大集团饲料业务占总收入比重,以及饲料业务毛利率变化的图示。
饲料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超过了80%;但是饲料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在下滑,已经不足11%。公司看家的业务却不如原来赚钱了,就像一个人赚钱养家的技能却不如原来赚钱了,豪情万丈的内心不禁闪过一点阴霾。
这里我们承接上一段落的分析。为什么2019年海大养的牲畜会增长那么多呢?
这是因为海大在尝试养猪业务。近年来猪肉价格大涨,已经有1000多家房企宣布养猪了;海大本就有猪饲料业务,具备养猪的优势,行情这么好再不养猪更待何时?
没觉得海大这种做法,跟一个卖农药的企业,趁着新冠疫情买了口罩机生产口罩,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养猪这件事从正面看可以扩宽收入来源,还赚了个全产业链的概念;但是:
说到养猪产业链,海大能比得过牧原吗?
说到海大农户合作养猪,海大能比得过温氏吗?
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对商誉不断增长但是没有第二个主打产品的企业,很难有好感。
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有三种,成本领导战略,产品差别战略以及细分市场战略。
要么把成本做到最低,竞争对手做不到;要么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对手无法模仿;要么在特定的市场实现成本领先或者产品差异化,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总而言之,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无法模仿、无法超越的东西,才是企业最核心的优势。
产品差异化的反面是同质化。
如果两家公司的产品去掉商标和包装之后没有区别,那就只能通过打价格战来竞争了。但是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每一个产品都创造了自己的细分市场,在这个细分市场中,差异化的产品具有垄断地位,从而拥有定价权。对企业来说,产品差异化越明显,企业就越有定价权,就能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海大集团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海天味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贵州茅台,恒瑞医药,立讯精密,千禾味业,等等企业,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竞争对手是否一直都无法模仿它们?
再推而广之,我们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我们在哪些地方实现了跟别人的差异化?技能,出身背景,智商,学历,还是其它的地方?
也许外貌是很多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你知道为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吗?
因为根本没有人在乎长得丑的人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