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可降解塑料专题报告】生物降解塑料政策梳理与应用观察(个股梳理)
机构研报精选 / 2021-02-09 09:50 发布
报告摘要
可降解塑料潜在空间达千万吨,现阶段需求主要靠政策推动
在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力度的大趋势之下,生物降解塑料在包装用薄膜、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农用地膜等领域有望实现广泛应用。根据我们测算,以上四大重点应用领域合计约有1019 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渗透率普遍在3%以下,中国的渗透率为仅0.62%。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导致技术与成本仍有大量优化的空间。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能否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现阶段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监督执行的力度。
各级政府加大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推进力度
在意见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针对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地方政府层面限塑令政策。我们梳理了国内重点省市出台的限塑令情况,并且根据其对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进行比较。大多数省份完全依照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有一些省份会在政府的要求上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做出个性化的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部分省份对政策进行了精简化处理,政策执行细则不明确。而部分省份提高了的标准,以更高标准执行限塑令,体现了当地政府对限塑令的重视。根据我们判断,河南,浙江以及上海等地对禁塑令重视程度较高。
群众对限塑令接受度较高,可降解塑料推广初现成效
根据媒体报道,重点城市的大中型商场中已普遍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普通塑料袋。媒体调研效果也显示,群众对限塑令的接受程度较高,未来有利于可降解塑料的持续渗透。不过由于成本较高导致可降解塑料袋价格提高1-2 倍,商超领域的塑料袋消费量普遍大幅减少。各级政府积极督查“限塑令”落实情况,虽然农贸市场以及个体户仍然存在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以及塑料餐具的情况,但是很多上游厂家表示目前大多处于去库存状况,后续向可降解塑料制品转型的可能性较大。
投资建议
建议重点关注金发科技(国内最早布局可降解塑料的龙头企业),另外推荐关注金丹科技(布局PLA 聚乳酸可降解塑料)、瑞丰高材(在建6万吨PBAT)、彤程新材(在建6万吨PBAT)。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限塑令政策变化;相关政策落实情况不到位。
投资摘要 关键结论与投资建议 在意见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针对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地方政府层面限塑令政策。我们梳理了国内重点省市出台的限塑令情况,并且根据其对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进行比较。大多数省份完全依照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有一些省份会在政府的要求上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做出个性化的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部分省份对政策进行了精简化处理,政策执行细则不明确。而部分省份提高了的标准,以更高标准执行限塑令,体现了当地政府对限塑令的重视。根据我们判断,河南,浙江以及上海等地对禁塑令重视程度较高。
根据媒体报道,重点城市的大中型商场中已普遍使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普通塑料袋。媒体调研效果也显示,群众对限塑令的接受程度较高,未来有利于可降解塑料的持续渗透。不过由于成本较高导致可降解塑料袋价格提高1-2倍,商超领域的塑料袋消费量普遍大幅减少。各级政府积极督查“限塑令”落实情况,虽然农贸市场以及个体户仍然存在大量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以及塑料餐具的情况,但是很多上游厂家表示目前大多处于去库存状况,后续向可降解塑料制品转型的可能性较大。
核心假设或逻辑 第一,我们认为在限塑令政策的保证下和降解塑料制品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
第二,我们认为随着限塑令政策不断的落实,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与市场预期不同之处 由于限塑令政策不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同,并且在个体户等商家中落实情况较差,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将不会立即消失。可降解塑料制品将在近几年内随着政策的落实情况,逐渐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
股价变化的催化因素 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国内的需求增速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监督执行的力度。
核心假设或逻辑的主要风险 第一,部分省份对限塑令不够重视,要求不够严格。
第二,限塑令政策不能得到实际的落实,政府缺乏相应的监管处罚措施。
01 可降解塑料空间达千万吨,政策推动需求释放 包装薄膜、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农用地膜适用范围广,用量大,是限塑令重点关注的领域。塑料垃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家用电器、建材、汽车中的大件塑料,一类是来自日常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用的塑料薄膜。前者单位体积大,容易和其他废弃物分离,因而适合通过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实现废弃塑料的无害化处理。而后者单位体积小,难以实现高效的分离,回收再生的成本高,而且由于回收再生的塑料在卫生性能上会有所下降,因而不适用于食品包装、餐具等食品级应用领域。因此我们认为,生物降解塑料将重点在难以通过回收实现污染防治的包装薄膜、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和农用地膜实现广泛应用。
以上四大重点领域就将带来1019万吨的市场需求空间。我们测算了包装薄膜(潜在空间864万吨)、一次性塑料袋(潜在空间61万吨)、一次性餐具(潜在空间17万吨)和农用地膜(潜在空间77万吨)等领域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空间,四大领域对可降级塑料的潜在需求空间合计约1019万吨(假设可降解塑料渗透率为31%。详细测算过程,参见我们之前正式发布的报告《新材料专题系列报告(五)-可降解塑料:千亿市场,政策加码》)。
与千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相比,2018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需求量仅为7万吨,需求仍有待放量。即使从广义的生物降解塑料看(加上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2018年国内的需求量也只有45万吨;IHS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可降解塑料渗透率仅为0.62%,低于全球0.65%的水平。这说明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对传统石油基塑料的替代仍处于起步阶段,替代过程中的需求放量仍未到来。
需求放量有三大催化因素,政府行动是重点。我们认为可降解塑料政策实施的直接困难在于成本较高和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演化的催生因素可以总结为三点:1)限塑令政策和执行力度;2)全民环保意识的增强;3)技术进步和政府补贴带来可降解成本的下降。行业渗透前期关键因素在政府行动,如果未来政府出台针对可降解塑料的补贴政策提高市场需求量,启动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带来成本下降,或者生产工艺取得突破使得可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持平,行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可降解塑料未来在国内的市场空间广阔,如果对普通非降解的塑料形成有效替代的话,仅国内的需求量就在千万吨以上。但是,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市场规模较小,导致技术与成本仍有大量优化的空间。而国内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能否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现阶段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政府相关政策的推进力度以及监督执行进展。
因此,下文我们重点梳理了从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待塑料污染治理问题的政策推进现状。
02 各级政府加大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推进力度 层面已经连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在2020年1月初提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是近年最核心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1月19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预计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具体来看,本次塑料污染治理意见时间跨度长,政策可执行强。从本次意见出台的细节来看,其系统性、协同性、有序性等特点非常明显。意见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和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截止2022年达到一次性塑料使用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在塑料污染问题严重的领域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成,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品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塑料污染治理得到控制。
在以上核心政策的基础上,商务部积极响应,在去年公布加强对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具体通知。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宾馆和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的限制使用的具体期限做出了明确规定。
各省对限塑令重视程度不同,浙江、上海和河南最为重视 根据省市出台的限塑令情况,我们可以从行政文书中主观体会到当地政府对于限塑令的重视程度。大多数省份完全依照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有一些省份会在政府的要求上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做出个性化的政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有些省份对政策进行了精简化处理,显得诚意不足;而有些省份提高了的标准,以更高标准执行限塑令,体现了当地政府对限塑令的重视。图3展现了各省对限塑令的重视程度,色彩越深表示政府对限塑令的程度越高。
重点省市政府限塑令具体推进情况 在政府相关政策发布之后,各省随即发布了自己的限塑令。下列表格列出了部分重点省市的具体分阶段执行目标,不同省市目标达成时间与目标内容不同。
03 媒体报道显示可降解塑料推广初现成效 超市购物塑料袋大多采用可降解塑料,但购物袋价格明显提升 由于可降解塑料目前市场售价基本都在2万元/吨以上, 相比之前常用的聚烯烃等通用塑料(价格基本在1万元/吨以内),因此,可降解塑料的相关制品成本明显有所提升。
目前重点超市在可降解购物袋方面推进较为明显,基本都已经更换为可降解塑料。但是对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有明显的提升,从而导致塑料制品的整体使用量有所下降。从一些网络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也可以得到相关的印证。
根据新京报报道,北京超市发生活超市过去使用的普通塑料袋的售价为小袋0.3元,大袋0.5元,更换为可降解塑料袋之后的售价已经较此前翻倍。物美超市各店原价分别为0.2元和0.4元的中号和大号塑料袋,如今已经涨至0.6元和1.2元;盒马鲜生各店原本售价0.4元的中号塑料袋已经涨到0.6元,大号塑料袋则从0.6元上涨到1元。
根据阳泉晚报的采访,北京华联超市表示“在更换可降解购物袋之前,超市每天要消耗将近500个购物袋,而现在这个数量减少了一半。”
根据西安日报的报道,人人乐购物超市表示“2020年12月15日至12月31日推行可降解购物袋以来,门店共使用4655个购物袋,而对比2019年同期12月15日至12月31日,该门店普通塑料购物袋使用量为5666个。也就是说,超市推出可降解塑料袋半个月,使用量就减少了1011个,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调查显示群众对“限塑令”接受度高,有利于可降解塑料持续渗透 根据爱济南的调研结果,“限塑令”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市民和商家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调研发现,在回答“您之前了解2020年8月出台的《济南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问题中,有122人表示“有所了解”,占77.22%;有23人表示“从未听说”,占14.56%;有13人表示“比较清楚”,占8.22%。而在回答“您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限塑令’的”问题中,选择“电视新闻”和“网络”的市民最多,均在60%以上。
调研显示,在回答“您如何看待济南市出台的‘限塑令’政策”问题中,有128人选择“十分有必要,会积极响应”,占81.01%;选择“有点作用,勉强可以接受”和“作用一般”的均为14人,各占8.86%;选择“毫无作用”的2人,占1.27%。
调研发现,去超市等公共场所购物时,能自带环保袋的有91人,占57.59%;会购买超市提供的有偿购物袋的有57人,占36.08%;选择其他的有10人,占6.33%。在对购物时自带环保袋的看法问题中,有107人认为环保,占67.72%;有35人认为不方便,占22.15%;有16人认为反复使用不卫生,占10.13%。
政府积极督查“限塑令”落实情况 现阶段各行业对一次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程度主要靠政策推动,因此政府对“限塑令”的督查力度就尤为重要。
以黑龙江省政府针对“限塑令”的督查情况为例。根据贤集网报道,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排查聚乙烯农用地膜和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23家,检查流通领域农用地膜经销企业147家,塑料购物袋销售业户258户,一次性塑料棉签89家,药品零售药店2300多家。A级旅游景区有餐饮堂食服务的162家,除1家停业2家关闭外,全部落实“旅游景区内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要求。各项检查中未发现制造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的情况。药店、书店、超市等场所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数量大幅下降。全面完成黑龙江省邮政快递业“9792”工程任务。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10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率84%,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6%,累计设置标准废弃物回收装置共1071个。在塑料垃圾回收清运处理及专项清理方面,全省14个重点用膜县、市(区)已建设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厂,设立临时堆放场所,配备运输车辆,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2019年全省农用地膜、棚膜回收率为78%,2020年回收率预计可达到82%。在执法监督开展方面,在邮政快递包装业,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315次,下发整改通知4份,对企业提出口头警告53次。
从督查力度和效果来看,省级层面的政府部门对塑料污染治理的问题较为积极和重视。后续随着国内政府对该政策的持续推进之下,可降解塑料有望持续提升渗透率。
限塑令存在执行不到位情况,但相关产业人员已经形成共识 各地限塑令在大多数大型超市以及大中型餐厅落实较好,都会提供可降解塑料袋或者可降解餐盒,大多数面包店奶茶店都已将塑料餐具改变为纸餐具或者可降解餐具。但是在农贸市场以及个体小型餐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大部分商家依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很多小店家表示对限塑令不知情。这说明限塑令当前主要是仅仅覆盖了大中型商店,在个体户商店落实情况亟待提高。在厦门网的采访中,多家餐具厨具批发行依然在销售已被禁止生产、销售的发泡餐盒,店主表示发泡餐盒仍有市场,但是同时表示"清理完库存,就不会再卖了,厂家已经不再生产了",说明虽然不可降解塑料仍在销售,但各经销商处于去库存阶段,很多厂家已不再生产,库存清理之后限塑令执行情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04 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上市公司情况梳理 以下仅对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上市公司有关情况进行梳理,不作为投资评级的依据。重点公司的投资评级,参见其他相关研究报告。
布局PLA可降解塑料的相关上市公司 金丹科技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乳酸、乳酸盐及乳酸酯等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各种级别的乳酸,以及各类乳酸系列产品,包括乳酸盐、乳酸酯等。公司目前系行业领先的乳酸及其衍生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
金丹科技通过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金丹生物新材料,获取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生物有机胍催化剂生产丙交酯的关键技术,根据公告,金丹科技丙交酯项目已投料试车。公司有“年产1万吨聚乳酸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募投项目,预计2021年投产,总投资额0.53亿元。
中粮科技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生物工程的科研开发、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主要产品有柠檬酸及其盐类、L-乳酸及其衍生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等生物化工系列产品,其中柠檬酸及其盐类产品生产能力处于全国发酵产品行业第一位,在世界同行业排名前列,位居全国精细化工之首。
生物材料方面,公司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从丙交酯到聚乳酸的工业技术,万吨级丙交酯项目正在稳步推动。公司下属联营子公司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具备3万吨/年聚乳酸原料和制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公司预计2022年投产PBAT年产30万吨以及PLA年产10万吨项目,投资额分别为50亿元与70亿元。
布局PBAT可降解塑料的相关上市公司 金发科技
公司是全球化工新材料行业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同时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为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在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种工程塑料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板块,公司产品技术及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年上半年,产品实现销量3.14万吨,同比增长49.28%。公司开发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已在国内部分地区应用,可以彻底根治农用残膜带来的问题。公司持续进行厨余垃圾堆肥试验,自主开发的“UTVGORE膜覆盖好氧堆肥系统”为厨余垃圾后处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发和投入,公司建立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从开发到工业化生产的完整流程,目前拥有生物降解聚酯合成产能6万吨,并配有专业生物降解塑料改性生产线,产品涵盖PBAT、PBS、PLA树脂及相关改性材料,全面覆盖了当前生物降解塑料的主流应用。目前在建6万吨PBAT生产线进展顺利,预计新建产能将于2021年投产。公司也有规划3万吨PLA产能,预计2021年底投产。
瑞丰高材
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ACR加工助剂、ACR抗冲改性剂、MBS抗冲改性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作为PVC助剂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综合产能已达12万吨,位居行业前列。公司“鲁山”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2020年8月底,年产6万吨PBAT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已经完成了可研、立项、安评等手续,目前正在等待环评批复,关键设备也已经预定,土建工艺设计方案也接近尾声,公司争取于2020年9月进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202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各项限塑措施,公司规划了6万吨PBAT项目,总投资额3.2亿元,预计2021年中旬投产。
华峰化学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等聚氨酯制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深耕聚氨酯行业多年,主导产品氨纶、聚氨酯原液、己二酸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公司氨纶产量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的产量和销量均居全球第一。
己二酸产品为可降解塑料PBAT产品的原材料之一,如果下游需求增加会带动己二酸的销售,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公司也规划了30万吨PBAT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
彤程新材
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精细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贸易业务。根据橡胶助剂协会提供的数据,彤程新材是中国最大的特种橡胶助剂生产商之一。
公司定位生物可降解行业,拟投资6.2327亿元在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10万吨/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项目(一期),预计于2022年第二季度建成投产,可年产6万吨PBAT可降解材料。本项目产品采用全球领先的聚合工艺技术,拥有其PBAT聚合技术的独家授权专利。
万华化学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聚氨酯(MDI、TDI、聚醚多元醇),丙烯及其下游丙烯酸、环氧丙烷等系列石化产品,SAP、TPU、PC、PMMA、有机胺、ADI、水性涂料等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MDI供应和服务商,TDI、ADI、聚醚、TPU等产品主流供应商。
目前PBAT预计2022年上半年投产,规划产能6万吨,总投资额3.6亿元。PLA万华实验室已经攻破技术难点,开始准备中试
恒力石化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囊括石油炼化、石化以及聚酯化纤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领域涉及的PX、醋酸、PTA、聚酯切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公司民用长丝产能位列全国前五,工业长丝产能位列全国第三,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涤纶民用丝、工业丝制造商之一。
公司作为国内聚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聚酯类产品生产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塑料,与PET/PBT等聚酯类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类似之处。去年12月25日,恒力石化子公司康辉石化年产3.3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项目投产成功。近日,公司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年产60万吨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项目正式签约,公司进一步加大在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布局力度,有望在市场空间巨大的可降解塑料市场中占得先机。
长鸿高科
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ES)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系列包括SBS和SEBS。
公司拟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一期预计投资总金额25亿元,首次投资10亿元。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第一期首次先行建设10万吨/年生产线,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生产PBAT、PBS、PBT等不同产品,同时具备扩链改性生产其它不同牌号产品的能力。结合公司现有热塑性弹性体产业,全生物降解塑料项目建成后,与SBS产业链结合形成二个主线,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提高公司的整体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原创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