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录:人人渴望一年五倍 却忽视了复利万级回报
价值投机小学生 / 2021-02-03 10:30 发布
撰文 | 刘旌 编辑 | 杨轩
1
谈新经济
: 人人渴望
“ 一年五倍” 的投资神话 却忽视了复利的万级回报, ; 我们仍处巨大变革之中
移动互联网只是其中一个小小波澜, ; 投资人首先要想明白一点
绝大部分机会都不是我的: 36氪
: 我们先来聊一个刚刚发生的奇迹: 昨天登陆港交所的泡泡玛特市值超过千亿港币 过去一年这家公司的估值足足涨了5倍, 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 李录
: 我不在公开场合讨论具体公司 但一年涨五倍的背后。 更多的例子可能是一年从100到0, 自由市场中创新的过程。 就是在创造的同时也有一些破坏, 如果每年都是5倍的增长。 那投资很多基金的IRR大概能达到500%, 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奇迹, 。 36氪
: 这和一二级市场投资人的思维方式差异有关吗? 比如就有人提出过价值投资理念根本不适用VC/PE阶段。 李录
: 价值投资是一套思维方式 精髓是不受市场周围的影响独立决策, 同时要在一定的安全边际和能力圈范围内完成投资, 也就是在不确定性的投资游戏里—— 获得相对确定的回报, 。 所以
区别并不在于投资的阶段是一级还是二级, 而是你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聪明投资者投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 投机式的投资更像是一种, 赌的实际是运气, 。 36氪
: 但在一级市场 由于更高的成长性和未知性, 很多时候的投资确实像是一场, 。 李录
: 这只是确定性的大小有别 比如在二级市场。 投资可能有80%或90%的确定性, 但在Venture阶段只需要寻求60%甚至更低的确定性, 这也造成。 : 在确定性更低的阶段时 投入要更分散, 更多一些、 。 36氪
: 有信奉“ 价投” 的投资人认为: 过去20年 中国最好的价投就是买腾讯股票, 但这个说法可能也有局限。 : 在它上市头几年买入即意味着百倍回报 如今腾讯市值已经高达6.5万亿港币, 很难再创造如此高的回报倍数, 二级市场投资人如何持续发现具有高成长性的标的。 ? 李录
: 并不是所有投资都需要百倍回报 实际上我们看长期的资本回报时。 往往忽略了复利的存在, 过去200年。 除去通胀的累积回报率大约在6%, 7%的样子、 但你知道依靠复利得到的回报是多少吗, ? 75万倍。 在现代经济出现之前
复利现象几乎是不存在的, 在人类的物质社会中。 原有的规律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 所谓的熵增定律 即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累计往前走, 而是往后退, 高的能量一定会向低能量走: 热一定会向冷走; 有序会向无序走; 复利现象是一个近代文明出现后才有的现象。 但它的回报力量是强大到几乎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 。 36氪
: 也就是所谓的“ 慢富” 理论。 李录
: 我们相信得到的是应得的 我们相信能通过努力慢慢变富,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但这些常识却并不是所有常人都拥有的知识, 。 更多数的情况是
: 你说在一年内可以挣5倍 所有人的耳朵都竖起来了, 当一些特殊的办法。 具体的路径有可能达成时、 更多人就会跃跃欲试了, 但一旦当你在市场上开始投资运气。 某一刻一定会把你打得稀巴烂, 繁荣过后看到的是一地鸡毛。 泡沫过后看到的是谁在裸泳, —— 金融市场出现几百年来 从来都是这个样子, 。 36氪
: 你是说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的“ 非常态” 之中? 能否为我们现在的商业时代做一个定位? 李录
: 过去两百年我们大约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 蒸汽机的出现很了不起 我们得以将石化能源转化为动能, 人类的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 ; 一百年后又出现了电 电的出现带动了很多其他产业, 尤其是工业随之持续了将近上百年的快速发展, 。 最近的一次是关于信息的革命
主要是半导体芯片, 让我们的运算能力一下子增加了, 尤其是个人计算机的出现。 这和另一条并行的革命同时发生, : 就是我们所说的传输革命 让地球上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即时联系在一起, 再乃至现在我们可以连接到和人不直接相关的物上, 所谓的物联网等等, 所以在这之中。 你能看到一些公司在比较短的时间内, 就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功, 。 总之
这样一套连接体系和计算能力的结合, 使得我们的经济和生活都处于革命性变化之中, 。 36氪
: 移动互联网呢 在, “ 变革” 中占据什么位置? 李录
: 只是中间的一个小波澜而已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 未来还会持续蛮长一段时间, 。 36氪
: 既然我们正处于“ 革命性的变化之中” 难道你不渴望抓住, “ 更炫目的” 公司吗? 李录
: 对投资人来说 首先要想明白一点, 绝大部分机会都不是我的: 每个人的能力圈不一样。 价值投资理论就这么四点—— 能力圈是其中很重要的框架, 比如对巴菲特来说。 虽然他也投过中国企业, 但投得很少, 这是因为中国企业和他就有些遥远,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他才会做出投资决定, 但我就会多一些。 。 一家公司一年内涨五倍
—— 这可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但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 2
谈投资
: 比亚迪是一笔非典型投资
但安全边际足够大, ; 伯克希尔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
只是不投他们不了解的公司, ; 因为人性从未改变
所以价值投资难成主流, 36氪
: 你在2008年投资比亚迪 后来还引荐给了巴菲特, 为什么会在这么多中国公司中选择它, ? 李录
: 严格来说 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 : 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 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 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 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 —— 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 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 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 36氪
: 是否意味着这笔投资的“ 安全边际” 不够高? 李录
: 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投资它的成本。 如以今天来计算的话大概只有一两块钱, 这在价格上有很大安全边际, 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里。 我们非常有信心持有, 基本上买完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 比亚迪的故事还没讲完。 可能得等故事结束后我们再聊这个事情, 。 36氪
: “ 不懂就不投” 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论 常居美国的你如何确定你足够了解一家中国公司, ? 李录
: 了解一家公司并不等于要了解公司的所有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就可以了, 。 36氪
: 具体一点 在投资比亚迪时, “ 最重要的事” 是指什么? 李录
: 比亚迪的故事很简单: 公司创建人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工程师 他创办这家公司只用了30万美元的贷款, 一直到上市都没有其他外部投资人, 。 36氪
: 和很多早期投资人一样, “ 人” 的因素在你的投资中也有比较大的占比。 李录
: 这个可能很难一概而论 有些公司任何人来run都能做的不错。 顶多是稍稍好一些, 或稍稍差一些, 但有些公司尤其是在初始阶段。 创始人团队, 高管阶层、 企业文化本身就会是一堵很大的墙、 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他们能不断学习。 尤其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这样才能走得比较远, 。 36氪
: 汽车行业的人称王传福是“ 狂人” 你们出生于同一年, 你认为你们有什么相似性, ? 李录
: 我没那么狂 笑( )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相似性。 但具体到个人我就不多评价了, 投资决定本身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意见。 。 36氪
: 比亚迪是一家科技公司 而巴菲特很少投科技股, 这算是一次破例吗, ? 李录
: 伯克希尔并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 他们只是不投他们不了解的公司, 他们曾经花了110亿美金投资IBM。 但这和IBM是不是技术公司毫无关系, 。 36氪
: 你做投资以来犯过最大的错误是哪个? 从中学到了什么? 李录
: 最重要的错误还是“ 不做” 的错误 做了的投资中错误基本上是很少的。 近些年就更少了, 。 36氪
: 什么算是“ 错过” 什么算, “ 过错” ? 李录
: 我说的“ 错误” 是在自己能力圈范围之内 但因为不太理性导致的、 比如说我已经看得很明白一件事情了。 可是当我开始买的时候这个股票突然快速增长, —— 可能短期内涨了20% 我一般来说不去追逐市场, 我可能放弃了, 甚至把已经买的也卖掉, 但若干年后。 它的增长倍数很多很多, 像这样的问题。 我们历史上是有过的, 。 至于我不了解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永远有更好的公司, 比如你提到的一些, “ 一两年涨了多少倍” 的公司 这些就不在我的范围内, 。 36氪
: 价值投资理论体系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其中每一条都几乎是人人都能轻松理解的道理, 为什么到头来能做到的人却凤毛麟角, ? 李录
: 因为人性没有改变 因为你可以随时买卖。 可以把它, 股票( 变成一张可以交换的纸) 就像你在里的筹码一样, 赌性会被随时发挥出来, 所以我相信。 还是秉性适合的人来做这个行业会比较好, 。 36氪
: 你对人性有些悲观啊。 李录
: 这个有什么悲观或乐观呢? 就是客观事实 没有任何的道德立场, 。 比如说一个物体的颜色是黑的
你说你喜欢黑的, 这没什么道德意味, 人就是从动物演化来的。 : 动物性占了六七分 人性占了三四分, 还有半分的神性, 人性没有好坏之分。 It is what it is, 文化进化就是让人凸显人性。 扩大神性和限制动物性、 。 但理解人的本性是一个自知的开始
也是自我提高的开始, 每天一点点地提高我自己, 这就是人生很大的乐趣了, 。 3
谈人生
思维养成和喜马拉雅、 : 思考失败可能会让我们距离成功更近
; 短期创造不了价值
但长期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创造价值, ; 投资就像攀登喜马拉雅山
过程缓慢: 需要找到坚持下去的方法, 36氪
: 你做投资师承芒格先生 他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 李录
: 太多了 查理扩大了我的视野。 指出了我思维上的盲点,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 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 我对这一点也深信不疑, 比如他的。 “ 逆向思维” : 反过来想的时候往往我们会有新的洞见 就好比当有的人在渴望成功时。 逆向思维的人就会先想一想一个人什么情况下会失败, 一个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 当我在有意识地避免失败的时候。 也许离成功就不远了, 。 36氪
: 一些更底层的思维方式 比如你反复提到的理性逻辑, 你的史学观等等是如何形成的、 ? 李录
: 我青年时期一直对物理学特别感兴趣 注( : 李录曾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 很早就了解了物理学的方法, 这和马斯克现在说的, “ 第一性原理” 是一回事 知识可以在共同的假设: 实验和数据下向前积累、 。 当然在如今的网络时代
自媒体时代、 真知往往很难建立, 因为各种各样的观点一下就会俘获很多人的心灵, 绝大部分人无法用理性思维, 。 36氪
: 你会因此刻意回避一些主流的声音吗? 比如很多人强调投资要投非共识。 李录
: 这个是有一些choose 选择( 在里面的) 如果你希望长期取得远高于市场的回报。 肯定需要对你投资的东西有一些更深刻的洞见, 往往是市场不太清晰的洞见—— 甚至是与市场相反的观点, 那么因为市场最初给予了错误的定价。 一旦你被证明正确, 回报率自然会更高, 。 但并不等于说你每次违反市场
反着走就是正确的, 很多时候共识常常是对的。 。 36氪
: 今年投资圈中人人都说长期主义 这应该是价值投资者的共识吗, ? 李录
: 我个人很反对用“ 主义” 去定义很多事 短期创造不了价值。 这是肯定的, 但长期也不见得就能创造价值, 很多比较差的公司时间越长。 对价值的摧毁越严重, 投资是一件实事求是的事。 。 36氪
: 让我们回到你更早年的经历: 其实你曾尝试过投资初创公司 为什么后来还是选择深耕成熟型公司, ? 李录
: 我确实投资过十几家创始公司 我几乎是这些公司的共同创建人, 比如全球市场财智, Capital IQ( ) 我是它的第一个投资人, 后来卖给了标普S&P( ) 。 当时我还是出于对商业本身运营的兴趣
我认为早期小型公司可能会更方便扩大我的能力, 这对我后来理解公司的本质。 取得竞争优势的困难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久而久之。 我更爱上了那些大型, 长期可预测的公司、 每个投资人的能力圈不太一样。 能力圈有时也是根据兴趣来定的, 。 36氪
: 作为一个基金管理者 你如何扩大或加强自己的能力圈, ? 李录
: 主要是靠我们自己学习 我们雇的人比较少。 喜马拉雅基金成立了23年, Analyst, 分析师( 一直不多) 。 36氪
: 一些二级市场基金——比如高瓴已有几百人 景林也有30人左右的团队, 为什么不考虑招更多的人来团队作战。 ? 李录
: 人一旦多了 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太一样, 但投资中的研究和决策一定要高度一致, 。 当然这种方法要是做VC就很难
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不做VC的原因之一, VC还需要解决很多日常性的问题。 比如派驻董事等等, 。 36氪
: 所以你也不太渴望像多数基金那样将规模做得更大。 李录
: 我们的基金规模主要依靠内生利润在增加 但这也不等于说别人的方式不对, 只是我们自己比较固守自己的方法吧, 。 36氪
: 作为一个投资人 你却狂热地研究人类, 史学等等命题、 这为投资实务提供过哪些建设性, ? 李录
: 这个完全是个人兴趣 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 当然这个特质刚好对我从事的事业也有帮助, 但并不是一定非要这样。 。 36氪
: 你经历过许多濒临绝境的人生时刻 还有一些相当非主流的经历, 这些过往对如今的你有什么影响, ? 李录
: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 这是没办法选择, 也没办法评价的、 只要我们尽量把自己拿到手的牌打得最好就行。 。 另外一点是
上山的路也不是只有一条, 都想去喜马拉雅山。 但其实很多条路都可以走到山顶, 。 36氪
: 将基金也命名为喜马拉雅 寓意是想将之打造为业绩最顶尖的机构, ? 李录
: 我以前就说过: 我从来没有野心经营最大的基金 也从来没想从一个基金里赚到最多的钱, 。 我觉得人生有两件事最重要
: 第一条是成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 作为朋友, 父亲、 丈夫等等、 都得对其他人或社会有所帮助, 第二条是; continue your improvement: 不断自我提升( ) 无论是财富还是知识, 而喜马拉雅山就是一个蛮好的比喻。 它是这样一座难登的山, 过程可能是缓慢的—— 我们需要找到持续坚持下去的办法, 。 免责声明
: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