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车载AI芯片打响市场争夺战

杉车网   / 2021-01-11 15:34 发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被重塑。比如,以智能驾驶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正在将汽车行业由传统的硬件时代,推进到了软硬件结合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作为重要硬件元器件的车载AI芯片作用愈加凸显。


而近年来国内智能汽车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车载AI芯片市场的大幅度增长,一些提前布局车载AI芯片的企业,开始迎来了收获期。



(图片来自Canva)


车载AI芯片市场风头正劲


近年来海内外企业对车载AI芯片愈发热衷。在特斯拉发布自研芯片产品后,国内芯片企业如地平线、华为等企业,也先后发布了可供智能汽车使用的AI芯片,使国内车载AI芯片市场的热度越来越高。


随着国内车载AI芯片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开始迅速扩大。据东吴证券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汽车AI芯片市场规模为9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到91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五年这个市场仍将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


而国内车载AI芯片市场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车载AI芯片市场的发展。随着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爆发,特斯拉、蔚来、理想等智能汽车企业,在汽车市场的销量也节节攀升,智能汽车的热销也打开了智能汽车上游产业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了车载AI芯片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算法的突破,也为车载AI芯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智能汽车产品中,车载AI芯片是实现智能汽车视觉感知、自动导航视觉识别等技术应用的基础。而这些技术应用,都需要AI芯片强大的算力支持才得以实现。但在前些年,国内在AI算法方面一直进展缓慢,直到近两年芯片算力取得突破后(单芯片算力超过96TOPS),国内智能汽车芯片市场才终于迎来了再度爆发。


不过,作为新技术产品的车载AI芯片,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技术方面,目前还都还处于极其初级的发展阶段,这为国内企业打破欧美企业垄断格局创造了可能性。而抓住市场机遇的地平线、寒武纪、黑芝麻智能等国内企业,也纷纷开始在AI芯片市场发力,使国内车载AI芯片市场变得愈加火热。


海外企业率先发力


不过,目前的汽车芯片市场中,海外企业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国内自主研发的汽车芯片规模占比仅有不到10%。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跟国内芯片产业起步晚有很大的关系。相比海外的芯片企业,国内芯片产业直到2000年才进入发展加速期,并且由于受到国外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国内芯片产业在市场早期一直发展缓慢,直到近两年才取得了较大突破。


对比之下,在芯片领域深耕多年的英特尔、英伟达等企业,则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凭借其在芯片领域积累的经验,如今英伟达、英特尔都已经在车载AI芯片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英特尔发布的车载AI处理器,已经搭载在一汽、长城、长安等知名车企的汽车产品中,而英伟达则跟沃尔沃、小鹏、丰田、大众等车企深入合作,其Tegra系列处理器也已经在奥迪、奔驰等品牌汽车中搭载。


除芯片企业外,海外市场的智能汽车企业,也在车载AI芯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特斯拉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其自研的车载芯片,并且在车载AI芯片的其它领域也广有布局。不过对特斯拉而言,其自研车载芯片的意义与英特尔、英伟达截然不同。


作为芯片领域的霸主,英伟达、英特尔进军车载AI芯片领域,主要是为了抓住市场机遇,在AI市场占领先机。而特斯拉自研车载AI芯片,其主要目的则是帮助其提升自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降低智能汽车生产成本。比如特斯拉自研的FDS芯片,和搭载英伟达的芯片产品相比,可以将成本降低20%,这对其保持价格优势具有重要作用。


不过在目前的市场中,虽然这些海外企业整体强势,但近年来国内车载AI芯片企业也在快速崛起,并日渐成为车载AI芯片市场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国产车载AI芯片乘势崛起


在英特尔、特斯拉等海外企业发力车载AI芯片市场的同时,地平线、寒武纪、黑芝麻智能等国内企业也开始争夺市场。


目前领先业内的地平线,已经推出了征程系列车规级AI芯片,并且已经和SK电讯、英博超算、Freetech等产业链企业展开合作;华为也和比亚迪进行了深入合作,并将其发布的麒麟710A芯片,应用于汽车数字座舱领域;搭载华山二号芯片(黑芝麻智能研发)的智能汽车,也将于2021量产。


从各家企业的布局来看,国内企业在车载AI芯片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对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国内企业深入车载AI芯片领域,可以打破海外企业对汽车芯片市场的垄断,使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国内智能汽车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多主动权。


另一方面,市场潜力巨大的车载AI芯片领域,也能为布局该领域的企业的利润增长提供助力。据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恩智浦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GAAP毛利率达48.1%,比汽车行业的利润高出不少。这对布局该领域的国内芯片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多重利好之下,寒武纪、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国内企业,也开始在车载AI芯片加码布局。而在国内车载AI芯片企业崛起的同时,它们与海外企业的博弈也再次受业界关注。


有望弯道超车?


随着国内车载AI芯片市场蓬勃发展,海内外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正面交锋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在这场交锋中,海内外企业各有优势,国内企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还要从多个方面看待。


首先,从市场方面来看,英伟达、英特尔等占据先发优势的海外企业,在商业化规模方面更占优势。比如深入自动驾驶领域的英伟达,已经与320家企业和机构展开合作,而国内企业在商业规模方面还略显不足。


不过,在市场前景方面,国内企业却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能源网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将超过7500万台,而国内市场预计将达到2800万辆,背靠如此巨大的市场,国内车载AI芯片企业自然有很大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其次,在产品技术实力方面,国内企业也呈现出明显的赶超之势。在目前的市场中,特斯拉发布的车载AI处理器,算力可以达到72TOPS,而地平线发布的征程5芯片,其算力可以达到96TOPS,已经赶超特斯拉;在芯片能效方面,黑芝麻智能发布的华山二号芯片,芯片能效达到了4TOPS/W,高于英伟达Mobileye EyeQ5的2.4TOPS/W。


不过,在芯片行业的整体产业链方面,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在芯片制造领域,国内市场中拥有芯片制造实力的企业仅有少数几家,这对国内车载AI芯片行业的发展,自然是个极大的限制。



由此可见,国内车载AI芯片企业和海外企业相比还有差距。不过,在国内智能汽车市场急速增长、芯片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这样的差距也并非不可逾越。而从目前来看,国内企业想要追平差距仍需要时间,至于这个时间究竟需要多久,还需要结合国内产业的发展来定,目前尚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