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投资策略系列之一:PCB:需求复苏,把握HDI及汽车PCB投资机遇
机构研报精选 / 2020-11-27 10:14 发布
报告摘要
内资厂商后发优势加速兑现,成本管控力将是下一阶段竞争焦点。全球PCB市场呈现“周期+成长”的属性,下游终端电子化趋势推动PCB长期空间向上。展望未来,厂商有望逐渐转向“One-avary”一站式电子服务并实现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张,2019年PCB行业第一大厂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当前A股上市PCB公司的资本开支节奏维持中高位,2020前三季度上市PCB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5%,资本开支的节奏仍然处在中高位。先进产能的后发优势加速兑现,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将转为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终端高密度化推动HDI渗透、汽车类PCB市场扩容,内资厂商布局加快。消费电子终端走向高密化趋势,HDI是PCB应用中成长最快的赛道之一,下游面向消费电子终端。HDI产品投资门槛高,导致前期内资厂商投资动能不足。过孔工艺是HDI产品的核心技术门槛,而钻孔机与曝光机是HDI投资的壁垒,单台钻孔设备的价格在70-80万元,交货周期在半年以上,扩产面临瓶颈。内资厂商加快HDI产品布局并追赶台系厂商,产能集中于2021年下半年投放,主要投放的HDI面向一阶、二阶,三阶及Anylayer以上的高端产能仍然紧缺。车用PCB方面,动力引擎控制系统、车身控制安全系统、车载通讯系统、车室内装系统、照明系统等五大汽车电子系统推动PCB系统升级。汽车PCB目前以4-6层为主,占比达到51%,车载娱乐、新能源车、毫米波雷达将拉动HDI、厚铜板、高频板的占比提升。汽车销量回暖,汽车电子化与新能源车渗透趋势共振,带动车用PCB市场快速扩容,预计2020-2022年全球车用PCB市场空间分别达到505.5/591.8/673.9亿元。台资企业占汽车板供应份额达到29%,而内资厂商占比仅为10%,将加速汽车类PCB产品的配套。
上游覆铜板涨价,确立PCB板块复苏信号。下游PCB需求复苏是覆铜板厂商涨价的前提条件,上游铜箔、树脂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催化覆铜板厂商涨价。覆铜板厂商陆续提价并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提价时间较往年提前1-2个月。2020Q3 PCB行业开始回暖,下游需求复苏将支撑覆铜板涨价的持续性。2020Q3 PCB板块的营业收入仍然录得同环比正增长,YoY+6.9%,MoM+5.8%,前期拉动板块的动能已由通讯基站类产品转向消费电子、家电、汽车电子类产品,预计2021年PCB板块将延续下游复苏的趋势。
投资观点:PCB行业需求复苏,把握HDI、汽车PCB投资机遇。从厂商竞争力维度,厂商扩大规模生产优势,并逐步体现成本管理能力,受益标的:胜宏科技、生益科技、南亚新材、深南电路。从下游需求复苏维度,看好HDI及汽车PCB细分领域景气度提升,受益标的:中京电子、景旺电子、世运电路。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摩擦风险、汇兑损失。
目录
1、 内资厂商后发优势加速兑现,成本管控力将是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2、 HDI渗透、车用PCB市场扩容,内资厂商加速卡位
2.1、 终端高密化趋势推动HDI渗透,内资厂商布局加快
2.2、 汽车电子化与新能源化趋势共振,车用PCB市场扩容
3、 上游覆铜板涨价,确立PCB板块复苏信号
4、 投资观点:PCB行业需求复苏,把握HDI、汽车PCB机遇
5、 风险提示
正文
1
内资厂商后发优势加速兑现,成本管控力将是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全球PCB市场呈现“周期+成长”的属性,下游终端电子化趋势推动PCB长期空间向上。根据Prismark统计,全球PCB行业市场空间为613.4亿美元,预计2019-2024年行业复合增速为4.3%。一方面,PCB作为基础电子元件,随着下游终端电子化的趋势用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PCB受到宏观经济对电子产品的需求影响呈现波动。 PCB产业加速转移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而中国大陆地区已成为产业核心区域。根据Prismark统计,中国大陆地区的产值已由2009年的34.6%提升至2018年的52.4%。 PCB行业头部厂商的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厂商有望逐渐转向“One-avary”一站式电子服务并实现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张。回顾2012-2019年,根据NTI统计,全球PCB前五大厂商的集中度由18.1%提升至22.8%,全球前十大厂商的集中度由28.9%提升至35.6%,2019年全球第一大PCB厂商臻鼎的营业收入达到279亿元,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3%。投建自动化生产线帮助PCB厂商延伸管理半径,未来随着新建产能的加快释放,行业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此外,电子产业链分工逐渐模糊,PCB厂商是上下游良好的衔接者,从厂商自身的扩张路径来看,PCB厂商将借助高端的IC载板业务切入上游的芯片封测领域,凭借电子装联业务的能力实现向下游模组组装环节整合,在头部厂商深南电路、鹏鼎控股的业务布局已初现端倪。 A股上市PCB公司的资本开支节奏维持中高位,自动化产线的后发优势凸显。我们统计了A股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节奏,14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集中于2016-2018年期间上市,融资总规模达到93.6亿元,2017-2018年亦是资本开支的投放高峰,先进产能投放替代原有的产能,上市公司的集中度提升加快,A股PCB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大陆地区。2020前三季度A股上市PCB公司的资本开支总额为78.4亿元,同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25%,资本开支的节奏仍然处在中高位。 先进产能的后发优势加速兑现,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将转为精细化管理的能力。PCB上市公司的人均收入及人均净利润均实现明显提升。自动化产线建设提升PCB工厂的产出效率,提高产能与缩短交期双管齐下,从人均产值来看,行业平均的人均收入已由2014年的40.9万元上升至2019年的65.7万元,提高60.7%。自动化生产改善产线良率,PCB工厂的人均净利润由2014年的3.8万元提升至7.7万元,剔除沪电股份的影响,行业平均的人均净利润亦由4.1万元提升至7.0万元,提升71.0%。随着厂商用先进的智能工厂替代原有以人工为主的PCB产能,先进产能之间的差距难以拉开,厂商之间的竞争焦点将发生转移,即原有智慧工厂产能占比更高的厂商更具拿单优势,将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的能力决定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
2
HDI渗透、车用PCB市场扩容,内资厂商加速卡位
2.1、 终端高密化趋势推动HDI渗透,内资厂商布局加快 消费电子终端走向高密化趋势,HDI是PCB应用中成长最快的赛道之一。HDI的高集成度及下游客户主要是移动终端类产品、计算机类产品,受到智能手机的需求拉动强劲。同时,手机对HDI的技术能力要求也是最高的细分应用,引领HDI技术升级,从传统的一阶、二阶,逐步导入多阶,后续中高端的技术切向Any layer与SLP。平板、电脑、智能音箱产品在芯片微小化方案下,匹配HDI产品,驱动HDI市场加速扩容。根据Prismark统计,2019年全球HDI产值89.8亿美元,占整体PCB产值比例达到14.8%,是PCB品类中增速最快的赛道。 HDI产品投资门槛高,导致前期内资厂商投资动能不足。过孔工艺是HDI产品的核心技术门槛,而钻孔机与曝光机是HDI投资的壁垒,根据公司公告,钻孔机与曝光机占核心设备的账面价值比例达到59%,由于HDI制程对于钻孔及线路精密程度要求比普通硬板PCB更高,导致核心厂商选择海外的钻孔设备,单台设备的价格在70-80万元,交货周期在半年以上,扩产面临瓶颈。HDI产品分层严重,低层级的一阶HDI与高层级的Anylayer HDI之间平均单价差距可达2倍以上,但厂商在量产初期必须从低阶层的产品做起,逐步导入高端产品,导入周期时间长达一年以上。 HDI产能归属与制造地归属匹配失衡,亟待内资厂商掌握话语权。全球HDI的制造地与归属国的分布占比并不匹配,中国香港及大陆按照制造地归属分类,产能分布占比达到59%,而按照归属地占比仅占17%,一方面HDI的主要下游来自手机,国内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手机零部件产业链,HDI的制造地与产业链所在地一致,导致大部分海外厂商的产能布局在中国香港及大陆地区。产能分布与产能归属地之间不匹配,亟待内资厂商提升HDI产品布局。 下游客户增加HDI产品配套需求,内资厂商加快缩小与台资厂商之间的差距。消费电子类产品走向轻薄化,倒逼厂商配套高密度层压的HDI产品,大陆本土开始出现HDI厂商,由于起步晚于2000年,目前的产品仍然倾向于做入门级(一阶、二阶、三阶)产品,逐步向一般类Anylayer过渡。对比核心技术参数,内资厂商与台资厂商华通电脑之间仍然存在技术差距,HDI产品的核心指标包括线宽/线距及最小孔径,目前来看,内资厂商中五株科技位属第一梯队,胜宏科技在逐步缩小差距,中京电子早在2014年开始布局HDI,技术水平在内资厂商中排名靠前,景旺电子正在布局HDI产品能力,将与自身的FPC业务形成良好的客户协同,产品导入步伐加快。
内资厂商加快HDI产品布局,2021年是集中投放产能的元年。从产能维度看,国内厂商2021年主要投放的HDI面向一阶、二阶,主要面向手机ODM厂商,包括闻泰、华勤等客户,高端产品导入仍需时间,2021年三阶及Anylayer以上的高端产能面临紧缺。
2.2、 汽车电子化与新能源化趋势共振,车用PCB市场扩容
五大汽车电子系统推动PCB产品升级。从汽车PCB应用规模划分来看,五大系统中,市场规模排序:动力引擎控制系统>车身控制安全系统 > 车载通讯系统 >车室内装系统> 照明系统。未来五大系统的功能升级将推动PCB产品的应用层次更上一个台阶:1)车身控制安全系统:高频信号传输,采用高频材料;2)动力引擎控制,采用高电压、大电流、厚铜加工技术;3)照明:采用LED车灯,需要采用金属基板散热;4)车载通讯及车内装饰,从多层板转向高密度互联板。 汽车PCB目前以4-6层为主,HDI、厚铜板、高频板的占比有望提升。2018年汽车PCB多以4-6层板产品为主,占市场比重达到51.0%,2020年4-6层板比重下降至45.0%,而射频板、厚铜板、HDI产品的占比从2018年的7.5%/4.9%/12.0%上升至11.5%/6.5%/15.0%。未来汽车电子发展化的趋势下,增加毫米波雷达,采用高频材料,对射频板的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对高电流、高电压的需求提升,厚铜板需求有望更上一个层级;HDI产品有望在车载娱乐系统中进一步渗透。
车用PCB价值量提升背景下,车用PCB市场增速逐步摆脱汽车销量周期。2016-2018年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为2.2%/4.5%/-0.8%,而同期汽车PCB市场增速为6.1%/9.6%/3.5%,高于汽车销量增速;均价提升、逐步摆脱销量周期,平均单价从2015年的56.0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63.2美元,美资PCB供应厂商TTM预计未来单价提升幅度CAGR=5%~6%。
汽车销量回暖,汽车电子化与新能源车渗透趋势共振,带动车用PCB市场快速扩容。新能源车动力系统相对于传统燃油车的PCB价值量提升,在逆变器、DC-DC、车载充电机、BMS、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系统中的PCB用量高于燃油车,预计提升幅度在800-1000元。假设2020-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速为10%/25%/20%(考虑2021年欧洲新能源车型放量),新能源汽车PCB平均单价提升幅度为10%/10%/10%;传统汽车销量分别为2%/5%/2%,传统汽车PCB的平均单价提升幅度为10%/10%/10%,预计2020-2022年全球车用PCB市场空间分别达到505.5/591.8/673.9亿元,同比增速实现13%/17%/14%。
台资企业占汽车板供应的主要份额,内资厂商加速汽车PCB配套。从全球供应份额看,以敬鹏为代表的台资厂商占据车用PCB供应市场的主要份额,2018年中国台湾供应份额占比达到29%,而内资厂商份额仅占到11%,未来随着汽车电子的本土化配套,内资厂商有望把握车用PCB市场的扩容机遇。从内资厂商汽车PCB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来看,依顿电子、世运电路占比领先,而景旺电子、沪电股份、崇达技术、胜宏科技等PCB厂商亦在奋力追赶,部分厂商进入了美系新能源汽车PCB的供应链。
3
上游覆铜板涨价,确立PCB板块复苏信号
覆铜板是PCB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根据Prismark统计,2019年全球覆铜板市场销售额达到124亿美元,其中常规FR-4(玻纤布基材环氧树脂铜箔基板)覆铜板占比为35%。全球覆铜板厂商的供给格局相对于PCB更集中,2019年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达到52%,远高于PCB厂商的22.8%,议价能力相对较强。 覆铜板产品供需结构分层,国内覆铜板中低端产能供过于求。2019年国内覆铜板总体产能9.11亿平米而产量仅为7.14亿平米,国内覆铜板的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8%,其中偏基础类的产品玻纤布基FR-4和CEM-3型覆铜板占产能比重达到62.4%,而实际产量占比为57.2%,FR-4产能结构性过剩。
由于中低端覆铜板环节供大于求,价格弹性受到上游材料价格影响。从成本构成看,覆铜板占PCB原材料成本达到40%,而原材料占PCB的比例约为60%,即覆铜板成本为PCB成本的24%,加上PCB厂的订单采用成本加成的定价方法,容易向下游转移覆铜板涨价的压力。从覆铜板产品环节看,覆铜板的材料成本取决于铜箔、树脂、玻纤的价格,三者占覆铜板产品成本综合达到79%。由于FR-4覆铜板产品相较于高频高速覆铜板产品的附加值低,FR-4 毛利率20% vs 高频高速产品毛利率35%,因而FR-4产品对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更为敏感,在上游原材料提价的过程中,如果下游PCB厂的需求景气,覆铜板厂商亦会陆续提价。
覆铜板厂商能够传导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并且增厚公司自身的毛利率。2016年电子铜箔因铜箔加工厂商主动将产能切换至电池铜箔,导致电子铜箔供给不足、价格上涨,覆铜板厂商上调出货价格,生益科技、华正新材2017年覆铜板平均价格相较于2016年分别上涨20.0%/20.0%,覆铜板厂商将上游材料成本上涨有效传导至下游,2016年建滔、生益科技、南亚新材、华正新材的毛利率同比2015年分别提升2.1/1.7/3.4/3.8 pct。
下游需求复苏推动覆铜板厂商提价并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提价时间较往年提前1-2个月。铜箔价格受到海外铜矿因疫情影响、开采受阻,铜价上涨传导至铜箔价格上涨,预计2020Q4仍将维持高位;树脂方面,部分厂商因爆炸减产,环氧树脂价格已由2020年4月的14000元/吨上涨至18000元/吨。往年因下游PCB厂商在第四季度进行次年的销售预算并准备部分覆铜板库存,覆铜板进行常规性调价,本轮涨价因上半年疫情导致开工不足,加上下游海外进入消费电子旺季,叠加上半年的回补性需求,需求快速恢复,覆铜板厂商提价早于以往。
2020Q3 PCB行业开始回暖,下游需求复苏支撑覆铜板持续涨价。回顾2020Q3,下游通信基站因新方案推出时间延后导致招标放缓,影响通信类PCB产品业务,而A股PCB板块公司在下游需求修复的背景下,营业收入仍然录得同环比正增长,YoY+6.9%,MoM+5.8%,前期拉动板块的动能已由通讯基站类产品转向消费电子、家电、汽车电子类产品。此外,台湾PCB上市公司累积单月营业收入数据同比企稳,YoY-0.2%,MoM+5.7%。从订单结构看,消费电子、家电出现回补性需求,汽车因下游需求复苏,回暖趋势更为确定。
4
投资观点:PCB行业需求复苏,把握HDI、汽车PCB机遇
中期来看,内资PCB行业正在经历竞争焦点的转换,前期资本开支投放的新建产能释放,厂商后发优势明显;而厂商在新建产能投放后,竞争差异不仅依靠产线自动化的程度,更依赖于对于细分产品的分工、成本管控的能力,厂商在新建自动化产能释放后,将重点关注产品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精细化分工带来的成本优化。
从PCB产品结构发展趋势看,消费电子终端的高密化需求倒逼PCB从普通高多层硬板向HDI产品切换,过去内资厂商受制于投资门槛壁垒及设备的交付周期,产能投放有限,2021年内资厂商开启HDI产品的元年,扩张产能将集中于2021H2释放,目前产品仍以一、二阶为主,将逐步引入三阶以上、any-layer的工艺。
PCB行业下游需求呈现复苏,汽车类产品见到确定性修复,车用PCB市场随着汽车电子化及新能源车的趋势,有望加速扩容,内资厂商亦将逐渐替代台资厂商的份额。
从厂商竞争力维度,厂商扩大规模生产优势,并逐步体现成本管理能力,受益标的:胜宏科技、生益科技、南亚新材、深南电路;从下游需求复苏维度,看好HDI及汽车PCB的景气度提升,受益标的:中京电子、景旺电子、世运电路。
开源刘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