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想通了蚂蚁真相:却黯然神伤(第730期)
时空复利 / 2020-11-07 18:15 发布
原本,周末不发文。
但有个事想通了,细思极恐,想聊一下。
说小了,是蚂蚁的事。
说大了,是靠谱的事。
矫情点,是神伤的事。
1、企业文化
管理层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人很重要。
本质上,价值,是由人创造的。
但是,我在《常识》中,对于管理层的讲述很少。
主要是讲行业,基本面,估值。
为什么?
因为看人太难了。
从而,只能退求其次,看行业,基本面,估值;留下足够的安全边际,犯错空间。
股神的伯克希尔,近十年间的表现并不好。
美股五虎上将,伯克希尔只上了苹果的车。
但我依旧忍不住持有小部分的伯克希尔股票,留念事小,如履薄冰,鞭策自省事大。
为什么?
因为管理层太诚信,巴神太诚信;拿着踏实,舒心,爱不释手。
同时,越是深入企业文化,越是了解为什么巴神没有买入脸书等公司。
我在阿里这只股票上,赚的还可以;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我也是非常认同的: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因为客户好,公司才赚钱,股东才受益。
因为员工好,才会为公司创造最大利益,股东才受益。(想想海底捞,员工好,才服务好,才公司好,才股价好,才股东好。)
但本次蚂蚁事件,以及阿里的过往事件,我才真正醒悟了什么是股东第三。
2、蚂蚁始末
8月25日,蚂蚁递交上市申请。
9月18日获批上市,25天A股之最。
蚂蚁上市,无脑打新。
中签,乐呵呵,等收钱。
眼看蚂蚁11月4日上市;
10月24日,马道长拳打巴塞尔协议,脚踢典当银行。
引发轩然大波,有叫好,有叫骂。
我一脸懵逼,那么聪明的人,何出此举?如此激进?
答案在11月2日晚的消息:
马道长,蚂蚁董事长,总裁被约谈。
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文件的核心思想:
打击高杠杆。
那时,我才幡然醒悟,马道长为何有那翻演讲,蚂蚁的上市进程,为何如此迅速。
于是有了11月3日,蚂蚁暂缓上市,我与朋友的对话如下:
在也聊过:
梳理一下该事件,是什么意思呢?
(1)、要明白蚂蚁的真正业务。
有一文聊过:蚂蚁也是当铺,但对于传统银行是降维打击。
可蚂蚁的放贷规模高达1.8万亿,然而,自有资本金,不足1.8万亿的2%。
剩下的钱哪来的?
19年8月28日,本号聊过:资产证券化:华尔街灾难。
就是拿着稳定的贷款收益(未来现金流),去募资。
再就是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
这样以来,以小博大,高杠杆,高回报。
要知道,我国房贷堪称最稳定的现金流收益,银行都没有拿去搞资产证券化(有次贷危机前车之鉴因素考量)。
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就是层层嵌套的高杠杆。
出事了怎么办?巧了,之前还是聊过:大而不倒:政府兜底。
明白了这些,梳理一下该事件始末,也就清晰了。
8月25日,蚂蚁申请上市;
9月18日获批上市;
10月24日,马道长拳打巴塞尔协议,脚踢典当银行。
11月2日,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明白了么?
好端端的,为什么马道长不低调发言,反而高调炮轰?
炮轰的内容是什么?不正是那份对于蚂蚁的致命文件?《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什么上市时间如此之迅速?25天A股之最。
金融业,不是科技业,不是半导体。用的着火急火燎么?
显然,蚂蚁提前获知了那份文件,以及公布时间。
那么,如何应对那份文件?
上市;并且是在文件发布之前,上市。
这样,获取高估值,高市值;可以募资更多的钱,补充资本金。
至于上市后,文件发布,致命利空,股价暴跌,还重要么?
是谁打的新,接的盘?
想到里面有我,一个寒颤......
我也想过一种乐观的可能性。
那就是上市获批之后,蚂蚁才提前获知那份文件。
马道长慷慨激昂,无效,被虐。
但又如何解释上市时间如此之迅速呢?如此迫不及待呢?
历史,总会留下足迹。
面对大股东都可以视若无人,先斩后奏;何况小股东?
多亏监管看穿一切,及时出手,未酿大祸,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点赞!
3、还有值得信任的管理层么?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真的是第三......
转念想来,我还持有阿里股票;何去何从?
既然话已至此,都说到这了,顺便吐槽万科。
行业标杆,老成持重,浓眉大眼;全国地产公司,论财务,万科最稳。
但6月份那笔港股的募资,令我厌恶至极。
实在没想清楚:
有必要低估时股权融资么?
发债不行么?
你TM缺那点钱么?
但这就是市场,买定离手;没有人强迫你必须买谁的股票,必须相信谁。
投资,要对账户负责。
看清真实的企业文化,真的很重要。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远远不够。
牛市如何逃顶,戳“免费送书”,读《价值投资常识》。
十年十倍,就在“时空复利”。点关注,不迷路。
@水晶球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