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中小创三季报总结:中小创三季度延续高增长,行业盈利改善节奏分化
机构研报精选 / 2020-11-05 08:13 发布
摘要
中小创延续高增长但进一步分化,科创板Q3业绩增速再创新高
2020年Q3中小创业绩延续二季度快速增长表现,中小板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4.92亿元,同比增长33.5%,创近三年新高;而创业板则在2020Q3实现归母净利润512.86亿元,同比增长36.3%,增速较Q2小幅回落。分市值规模来看,中小创板块在疫情后的业绩反弹力度进一步分化,大市值公司盈利表现进一步改善,中小市值公司盈利进一步恶化。其中300-500亿元、500亿元以上市值规模的公司分别有43.08%、53.52%在Q3的业绩增速超过50%,较Q2占比各增加5.15、0.52个pct。而300亿以下市值公司相应的占比较Q2则是明显下滑。不同于中小创,科创板在疫情下依旧实现了逆市增长,并在疫情之后开始加速,2020Q3合计归母净利润为73.93亿元,同比增长91.07%,在继2020Q1的38.13%和2020Q2的50.89%后增速再创新高。
创业板结构化差异显著,中小板亏损向头部集中,科创板整体盈利质地较好
创业板在延续强势表现的同时,业绩增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化差异。三季度增速达到100%以上的公司有201家(占比23.3%),而增速为-100%以下的公司也有97家(占比11.2%)。中小板方面,2020Q3亏损TOP10公司合计实现亏损45.27亿元,占中小板亏损总额比例为44.40%,较2020Q1、Q2的27.40%、42.87%进一步提升,中小板亏损呈现向头部集中趋势。科创板方面,Q3盈利公司数量占比达86.62%,盈利TOP10公司合计盈利占科创板盈利总额的47.98%,头部效应显现。此外,科创板公司整体盈利质地较好,2020Q3亏损公司中65%的公司亏损幅度在1亿以内,也仅有11家公司2020Q3的业绩同比增速为-100%以下。
行业盈利改善节奏分化,建材、汽车、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延续快速修复
随着国内疫情步入尾声,疫情中增速较高的农林牧渔、银行等行业在疫情趋缓后增速放缓,Q2、Q3增速较Q1仍明显降低。而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建材、汽车、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则在三季度继续延续快速修复趋势,如汽车在2020Q1-Q3单季度增速分别为-61.81%、38.84%、35.72%,建材在2020Q1-Q3单季度增速分别为-48.00%、10.02%、11.74%。
中小创定增融资打通,并购热度有所回落
再融资新政落地后上市公司融资需求集中爆发。截至10月31日,新政后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新发预案分别达到201例(+327.66%)和274例(+552.38%),分别涉及融资规模2234.51亿元(+256.05%)和3308.24亿元(+1580.42%)。而中小板、创业板定增实施规模分别达到1599.72、566.25亿元,均已超过2019年全年。中小创定增融资渠道打通后,为中小创内生增长带来新动能。并购重组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中小创并购重组热度有所回落。中小板、创业板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分别为20家(-23.08%)和12家(-57.14%),涉及金额837.37亿元(-27.60%)、153.43亿元(-61.72%),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也有所下滑。
风险提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扩散,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变动等。
1
2020Q3中小创再续增长,反弹力度有所分化
1.1、中小创疫情后业绩重回盈利上行周期,Q3再续增长
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小创合计1840家公司(剔除2020年9月30日后上市的12家公司和即将退市的暴风退)已全部完成2020年三季报的披露。整体来看,中小板与创业板业绩均延续2019年以来的回暖趋势。其中,中小板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74.11亿元,且增幅较2019年的2.16%进一步提升至18.03%。创业板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剔除温氏股份、暴风退,下同)1161.03亿元,同比增长19.40%,但增速较2019年的23.34%有所回落。可以看到,2020年前三季度,中小板与创业板已逐渐走出疫情影响,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回暖。
Q3主板盈利增速大幅改善,中小创业绩增速维持高位。对比主板来看,中小创在今年疫情之后显示出更强弹性,继2020Q2业绩增速强势反弹后,2020Q3业绩延续快速增长趋势。具体来看,主板非金融企业2020Q3实现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转正,增长13.67%,较2020Q2增速大幅改善。中小板2020Q3业绩增速再创近三年新高: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124.92亿元,同比增长33.5%。创业板业绩在三季度增速则略微放缓,但仍实现快速增长:2020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总额刷新近三年的新高,达到512.86亿元,同比增长36.3%。
1.2、三季度业绩反弹力度进一步分化,大市值公司表现更佳
中小创板块内公司疫情后的业绩反弹力度进一步分化。整体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在疫情影响之下,大市值公司表现出更佳的业绩韧性:2020Q1-Q3中小创板块中,5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中有81.69%仍保持着同比的正向增长,其中更是有22.54%的公司增速超过了100%。相反,2020Q1-Q3中小创板块中,50亿以下的小市值公司仍有超过半数(61.55%)的公司业绩负增长,增速在-100%以下的公司占比高达20.9%。此外,在疫情步入尾声,国内生产、经营逐渐恢复正常的背景下,中小板公司业绩反弹力度在2020Q3进一步分化。其中,500亿元以上市值规模的公司中半数以上(53.52%)在三季度的业绩同比增速达到了50%以上,相较二季度占比增加0.52pct。300-500亿市值规模的公司中43.08%的公司在2020Q3业绩同比增速超过50%,相较二季度的37.93%占比增加了5.15pct。然而,300亿以下市值的公司在三季度的表现较二季度则是有了明显下滑,其中100-300亿、50-100亿、50亿以下市值区间的公司2020Q3业绩增速达到50%以上的占比分别为35.81%、29.03%、26.56%。较二季度分别降低了5.28、2.28、3.06个pct。
1.3、科创板三季度业绩增速再创新高
科创板在疫情下逆市增长,疫情后增速不断提升。科创板(剔除未披露2019单个季度业绩的26家公司以及2020年9月30日后上市的8家公司,下同)在疫情期间逆市增长,并在疫情后增长再次提速,2020Q3合计归母净利润为73.93亿元,同比增长91.07%,在继2020Q1的38.13%和2020Q2的50.89%后增速再创新高。
按照市值对科创板公司进行划分,科创板三季度的高增速公司占比与市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将市值按照50亿、100亿、300亿及500亿对科创板公司进行划分,则0-50亿、50-100亿、100亿-300亿、300-500亿以及500亿以上公司2020Q3业绩实现50%以上增长的占比分别为23.1%、27.1%、48.9%、57.1%、64.3%,占比依次提升,同时业绩增速在-50%以下公司的占比分别为28.2%、20.8%、10.6%、14.3%、7.1%。可见科创板内三季度高增速的公司占比与市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
创业板延续强势表现,科创板盈利向头部集中
2.1、创业板延续二季度强势表现,公司业绩结构化差异显著
2020Q3创业板业绩整体延续二季度的强势表现,但两极分化显著。2020Q3创业板公司业绩延续二季度反弹的强势表现,而从具体公司业绩表现来看,两极分化显著。其中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00%以上的公司有201家(占比23.26%)。相反,而受到疫情后续的影响,增速在-100%以下的公司数量达97家(占比11.23%)。具体来看,2020Q3创业板公司亏损前十分别为三聚环保、新研股份、海伦哲、腾邦国际、中环装备、佳沃股份、ST网力、合康新能、数知科技、国立科技。其中海伦哲、腾邦国际、数知科技主要是受疫情冲击,而三聚环保则是受疫情冲击以及贸易环境震荡的影响,生产及贸易受限。新研股份则是受疫情后续冲击和研发投入、业务推广费用增加的影响,业绩大幅下滑。中环装备因为子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及原材料涨价、物流成本增加而大幅亏损。佳沃股份除疫情影响外,收购相应公司也对造成业绩的较大亏损。合康新能因计提坏账准备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产生较大亏损。国立科技则是受疫情影响订单减少、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及利息费用的提高。此外,2020Q3创业板业绩增速前十分别为优博讯、富瑞特装、路通视信、振芯科技、双林股份、英科医疗、康华生物、长川科技、金明精机、昊志机电。其中,优博讯业绩大幅增长主要系公司收购的佳博科技完全并表以及2019年Q3因计提较多资产减值损失使得业绩基数较低。富瑞特装、路通视信业绩增长受益于公司较好的费用管控以及2019年同期归母净利润基数较低。振芯科技业绩同比大增主要因为集成电路业务发展持续向好和高毛利率元器件及产品交付增加,双林股份则受益于新能源产业技术随五菱等客户的成长而进入增长期,英科医疗因为手套价格持续上涨带动毛利率提升,业绩大幅增长,而康华生物受益于二倍体狂犬疫苗中标价上涨以及销量快速增加,长川科技业绩高增长系测试机与分选机业务实现较快增长,金明精机则是因为三季度订单交付增多,昊志机电三季度大幅增长主要系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台、PCB主轴业务收入同比大增以及超声波焊接系统等口罩机核心部件带来的业绩增量。
2.2、中小板疫情后恢复较快,亏损向头部集中
中小板疫情后整体恢复速度较快,亏损呈现向头部集中趋势。中小板于疫情后恢复速度较快,2020年Q3中小板共825家(占比84.5%)公司实现盈利,合计实现盈利1365.64亿元,同比增长27.55%。其中,盈利TOP10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2.18亿元,占中小板盈利总额比例为25.79%。亏损方面来看,2020Q3亏损公司数量达到151家,占比为15.47%,较2020Q1的30.43%大幅降低,与2020Q2的15.88%基本持平。同时,中小板2020Q3合计亏损金额达到101.97亿元,同比增长5.09%。其中,亏损TOP10公司合计实现亏损45.27亿元,占中小板亏损总额比例为44.40%,较2020Q1、Q2的27.40%、42.87%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中小板亏损呈现向头部集中趋势。可见,随着三季度疫情步入尾声,部分公司仍受疫情后续影响,亏损情况未出现好转。其中,2020Q3亏损TOP10分别为*ST金贵、*ST新光、*ST东网、万达电影、天齐锂业、*ST金正、*ST康得、*ST利源、*ST飞马、*ST猛狮。可以看到,除了部分业绩持续下滑的ST个股外,线下消费渠道相关个股万达电影(线下影院)尚未从疫情影响下完全恢复,业绩仍出现大幅亏损,疫情后相关金属价格和需求恢复较慢也对部分金属生产相关个股(天齐锂业)造成巨大冲击。
2.3、科创板头部盈利公司贡献板块近半盈利,整体质地较好
科创板盈利公司TOP10贡献近半盈利,板块内公司业绩增速较为集中。2020Q3科创板归母净利润达73.93亿元,同比增长91.07%。2020Q3盈利公司共136家,比重达86.62%。具体来看,盈利TOP10公司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3.62亿元,占科创板盈利总额的47.98%,头部效应显著。Q3增速前5的公司分别为圣湘生物、芯源微、迈德医疗、硕世生物以及正帆科技,增速分别为7480.61%、2139.95%、1656.33%、1291.01%、868.81%。其中圣湘生物受益于全球疫情反复,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相关仪器收入、检验服务收入大幅增加,2020Q3归母净利润高达7.81亿元,显著带动了板块业绩的增长。此外,从科创板业绩增速结构上来看,科创板公司增速较为集中,仅11家公司业绩增速在-100%以下,而从科创板Q3业绩角度,共118家公司盈利在1亿元以内,并且65%的亏损公司对应的Q3亏损在1亿元内。总体而言,科创板的公司质地较好,不论在疫情前后均展现出优于其他板块的业绩表现。
3
行业盈利改善节奏分化,疫情下的高增速行业Q3再度减速
2020前三季度中小创个股中,农林牧渔(剔除温氏股份)、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净利润规模大的同时增速较快。从净利润规模来看,医药生物、电子、农林牧渔、化工、电气设备位居前五,2020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2118.79亿元,占中小创整体业绩的50.42%。相反,休闲服务行业为亏损状态,归母净利润达-6.70亿元。从行业增速角度来看,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电气设备、医药生物、汽车行业同比增速位居前五,增速分别达到217.00%、59.48%、47.07%、45.77%、35.72%。
疫情后盈利增长开始转变,疫情受益业绩增速较高的行业在三季度延续减速,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建筑材料、汽车、化工等顺周期行业业绩在三季度延续快速修复趋势。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步入尾声,疫情中业绩增速较高的行业如农林牧渔、银行于二、三季度增速开始放缓,而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建筑材料、汽车、传媒、化工等顺周期行业在三季度业绩继续延续快速修复趋势。但改善幅度(以Q3与Q2的同比增速之差衡量)有所降低。其中汽车、建筑材料、传媒行业业绩大幅改善均是由于疫情因素影响导致2020Q1业绩增速下滑幅度较大( 2020Q1增速分别为-61.81%、 -48.00%、 -32.19% ),疫情趋缓后复产复工有序开展,公司经营性活动恢复正常。化工行业则是业内公司在二、三季度步入周期上行阶段,2020Q2、Q3增速分别为24.69%和16.60%。而非银金融行业二、三季度业绩改善幅度较大与疫情因素关系不大,主要是受益于2020Q2-Q3市场交投活跃以及定增、IPO等直接融资渠道提速,驱动券商盈利能力同比大幅改善。
4
中小创定增融资打通,并购热度有所回落
新政之后上市公司融资需求集中爆发,中小创定增融资通道打通,助力内生增长动能。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修订发布了再融资新政,从供需两端对定增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大松绑。再融资新政在提升折价率上限、缩短锁定期、放松减持限制、降低参与门槛四位一体全面提升了定增市场对于资金方的吸引力,解决了定增市场核心的需求问题。此外,对于创业板而言,还取消了连续两年盈利的要求,同时将前次募集资金基本使用完毕由发行条件改为信息披露,有效降低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的难度。截至2020年10月31日,新政之后新发定增融资预案中,中小板公司共有201家(占比25.43%),同比增长327.66%,涉及融资规模2234.51亿元,同比增长256.05%。创业板公司共有274家(占比33.66%),同比增长552.38%,涉及融资规模3308.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80.42%。定增实施规模方面,2019年中小板、创业板的定增实施规模分别为1469.02、566.25亿元。而2020年截至10月30日,中小板定增实施规模为1599.72亿元,创业板定增实施规模为617.41亿元,均已超出去年的规模。随着近期过会及批文速度的不断提升,我们预计将有更多中小创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定增融资打通后带来的直接融资便利,进一步增强中小创公司的内生增长动能。
中小创并购重组热度有所降低,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下滑。2020年前三季度,中小板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为20家,同比下降23.08%,涉及金额837.37亿元,同比下降27.60%;创业板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为12家,同比下降57.14%,涉及金额153.43亿元,同比下降61.72%。整体来看,中小创并购重组市场热度有所降低。并购重组大幅降温的同时,中小创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也出现下滑,其中中小板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为95.22亿元,同比降低1.12%;而创业板外延公司业绩贡献为25.94亿元,同比降低27.48%。
医药生物行业并购热度显著升温,机械设备、化工行业并购数量持续领先。2020年前三季度中小创并购重组公司集中于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电子等行业。其中,医药生物行业共发生4例并购重组事件,分别为罗欣药业(主营消化类用药、呼吸类用药、抗生素类用药三类产品)借壳上市、上海莱士定增收购GDS 45%股权(作价132.46亿元,GDS为全球知名的血液检测仪器及试剂的生产商,主要进行核酸检测试剂和设备的销售,以及免疫抗原、血型检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光正集团协议收购新视界眼科49%股权(作价7.41亿元),爱尔眼科定增收购天津中视信100%股权、奥理德视光100%股权、宣城眼科医院80%股权、万州爱瑞90%股权和开州爱瑞90%股权。另一方面,化工及机械设备行业近年来持续保持着较高的并购重组热度,其并购重组公司数量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位居在全行业前五。
开源中小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