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跟四年前有什么区别?(第643期)
时空复利 / 2020-06-30 18:59 发布
近期,拼多多股价新高,市值千亿,美刀。
国内两大老牌巨头,腾讯勇创新高;收获“梦想”。
阿里不温不火,没有勇气。
嗯,气氛已经烘出来了。
两年前,腾讯股价腰斩,收到一篇《腾讯没有梦想》。
两年后,阿里股价横盘,收到一篇《阿里没有勇气》。
似曾相识。
股价上涨,完美的烘托了气氛。
市场有了新的认知,拼多多就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十倍股。
究竟是不是,我也不知道。
但只要股价上涨,这个认知就会被强化。
毕竟气氛都烘到这了......
现实世界,看脸。
股市世界,看价。
脸与股价,现实与股市。
选美大赛。
扒拉一下时光轴,回到四年前。
那是银行保险地产基建腾飞的日子。
在那段时间里,银保地看不上卖酱油的。
时光荏苒。
四年后,酱油看不上这帮赚“假钱”的。
四年时间,不长,也不短。
行业还是那个行业,能有多大变化?
继续扒拉时光抽,回看历史。
各个行业,就是这么来回折腾。
只要气氛到了,股价就动了,脸就好看了。
当你看着气氛始终上扬,会忍不住去摸那张脸。
继续上扬,继续不摸。
继续上扬,还是不摸。
继续上扬,怂了,摸。
差不多了,那大概率就是变脸的时候了。
银行,本就是调控的货币工具。
估值低时是,估值高时也是。
银行服从央妈管,央妈服从谁管?
各国历来如此。
联储都不能独立,受尽了大头领的气。
低估时,反映的是未来的悲观。
高估时,反映的是未来的乐观。
从而,股价不涨时,就会重提货币工具的属性。
股价上涨时,就自动忘记这一茬。
什么是回报股东?
不折腾,业绩上涨,股息稳定。
至于什么属性,什么价值观,不重要。
如伯克希尔等伟大公司,几乎未曾分红,也不重要。
只要增长价值,就是回报股东。
例如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是: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这与巴神强调的股东第一是格格不入的。
可阿里不是好公司么?没有客户,哪来的股东利益?
同样,好公司如何管理,如何投资,不需要股民的意见。
所谓的“货币工具”,亦如此。
同理,股民尽可以用脚投票。
买定离手,也可换手。
最后换句大实话表达:
当股价半死不活,估值悲观时,已经反映了所以不好的预期。
投资,等的不就是这种时刻?
大牛市时,懊恼的,不也是这种时刻?
十年十倍,就在“时空复利”。点关注,不迷路。
@水晶球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