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大跌后的​股票​很便宜,我们为什么不敢买?

A股传奇   / 2020-04-10 07:32 发布

为什么股市大跌之后,我们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们就是迟迟不能出手买入呢?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赚大钱,一定要低买高卖。也就是说,要在大熊市里大量买入,在大牛市大量卖出。可是事实上正好相反,投资者往往是高买低卖,在大牛市大量买入,在大熊市里大量卖出。业余投资者如此,专业投资者也是如此。这种现象只有一个解释,大跌之后非常恐惧,不敢买入,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要成为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必须首先战胜自己。
第一,事实:大跌更便宜却没人买。
大跌之后股票变得便宜多了,业余和专业投资者都不敢大量买入,甚至卖出减仓。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兹威格在《YourMoney&YourBrain》书中发现同样的现象再次重演。看看中国的基金投资者,2007年股市大涨,股票基金份额一年从2200亿份暴涨到10418亿份,1万多亿资金高位套牢。2008年上证指数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额基本不变,考虑到当年股票基金发行新增452亿份,基民们不但没有趁机大量低位买入,还卖出了500亿份。再来看看中国的基金经理。2010年8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文章《基金反向指标是怎样炼成的》称,根据财汇资讯统计数据,2007年基金仓位一直维持在77%以上。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最高达到6124点,基金仓位三季度和四季度都达到80%以上,创出历史高位。2008年股市开始一路下跌,10月28日最低跌至1664点,基金仓位也逐步下降,四个季度分别是75.33%、71.78%、68.50%和68.81%,跌近历史最低水平。
第二,解释:大跌后恐惧卖出是本能反应。
如果说,业余投资者不专业,没有经验,在大跌后惊惶失措,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买入,很正常。那么专业投资者为什么也是这样呢?其实,业余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都是人,面对大牛市股市大涨,本能反应会贪婪地买入,但面对大熊市股市大跌,本能反应会恐惧地卖出。
我们大脑深处,和耳朵顶部平齐的地方,大脑颞叶内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聚集组织,叫做杏仁体。研究普遍认为,大脑杏仁体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激起我们愤怒、焦躁、惊恐等情绪反应。杏仁体反应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还快25倍。看到恐惧的现象,杏仁体会马上反应。仅仅是想到会出现恐惧的现象,杏仁体也会马上反应。
股市暴跌,如同大地震、大雪崩,所有人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害怕更大的地震,更多的雪崩,这是连锁反应,这会让我们像本能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一样,卖出危险的股票,持有安全的现金,是这种情形下让人感觉最安全的情绪反应。
第三,反思: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是跟着感觉走,但投资中有时要反着感觉走。大师之所以能够战胜市场,首先是能够战胜自己,听从于理性,而不是盲从于本能和直觉。
著名基金经理BrianPosner说:“如果一只股票让我感觉到我很想抛掉它,我就可以非常确定这只股票会是一笔非常好的投资。”同样,戴维斯基金公司的克里斯托弗•戴维斯也是学会了在自己感觉“吓得要死”的时候去投资。他解释说:“感觉到的风险程度越高会把股价打压得更低,反而降低了真正的投资风险。我们喜欢悲观主义产生的低股价。”(大资金可以这样做,普通散户绝不可以随便抄底)
巴菲特一再重复他的投资成功秘诀只有一句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不是卖得好,而是买得好。只要你买得足够便宜,基本什么时候卖都可以,都赚钱,只有赚多赚少的区别。但是你买的价格过高,卖的时机不好,很可能就是赚钱与亏钱的区别了。毫无疑问,最好的买入时机,就是暴跌之后。巴菲特说:“我总是在一片恐惧中开始寻找。如果我发现一些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我就会开始贪婪地买入。”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股市暴跌时买入,看到、想到,甚至计划好都不行,必须真正做到才行。战胜市场,就是战胜大众,前提是战胜自己,超越本能反应,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长期持续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极少的原因。
揭开股市三大群体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揭秘吸金法则。
谁创造了财富神话
首先是佣金和税费吸金,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只要投资者进行交易,交易佣金、印花税等费用就必须要出。很多投资者对此采取了一种忽视的态度。如果静下心来算一笔账,你就能够明晰这里面的奥秘。虽然各个券商在佣金费率和税费率方面并不相同,但沪深两市2009年全年近55万亿元的成交总额是明确的,仅仅以此粗略地估算两项费用,就应该达到约1800亿元,占全年抽离资金总量(新股、再融资、大小非、税费的总量)的20%还多。
投资者也可以自己计算,每年在佣金和税费方面支出了多少,而最后收益了多少,占比多少,结果往往是惊人的。即便投资者在股市中获利了,但如果不注意操作的效率,佣金和税费付出过多,也很容易出现亏损。其次是新股1PO、增发、再融资和配股吸金。股市的功能之一就是融资,因此大量公司上市寻求资金,以图更好地发展,并给予持有其股份的投资者以利益。
但是如果大家对比触资和分红数额就会发现,A股的融资数额远远大于发放红利数额,更多的公司通过送股、增发、配股的方式继续向市场套取资金,这样一来,股东权益不断地被摊薄,投资者的利益不断减少,但是上市公司却源源不断地从市场得到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这已不是创业板公司的盛宴,更不是投资者的盛宴,而是少部分创业者的盛宴,他们是市场上稳赚的群体。甚至有很多公司大股东的财富超越了整家公司的募集金额,在仅4个多小时的交易时间内就创造了很多公司数十年都难以达成的财富神话,而这些财富是谁创造的?没错,就是股市的投资者,是你们创造了这些财富,而且大家看到了,新股IPO呈现加速进展之势,市场需要承担的扩容压力与日俱增。
最后就是“大小非”吸金。
“非”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也称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被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大非反之。此外,“大小非”也是市场对非流通股股东的别称。
“大小非”实际上也很容易被投资者忽略,大家都知晓其存在,也会看到某某个股解禁,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究竟能够在市场博赚取多少利润,那么笔者就来告诉大家这些。前面在介绍新股时,大家一定对新股下跌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相信大家也会有一个困惑:新股这么跌,谁在获利?以东方雨虹为例,其公司成立于1998年,即使不考虑上市之前的分红摊薄或者股本拆细等因素,按照(上市时2008年9月)二级市场的定价—17.33元,“大小非”资产在1998年注册时为1元,那么期间增值的幅度约为“10年18倍”,而一级市场投资者只能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亏损。
进一步计算下去,“小非”一年后获得解禁流通,即便股价跌到每股10元左右,“小非”的赢利空间仍在900%以上。而一级市场投资者算上交易成本却亏损了43%,上市首日买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更被腰斩。反之,假如一年后“小非”解禁流通时,股价涨到了每股30元,“小非”、一级市场投资者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东利幅度分别为2900%以上、73%和42%。很显然,即便股市下跌,“大小非”仍然能够获得无风险收益,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则要承担市场下跌的风险。因此投资者永远都无法和“大小非”博弈,后者不仅成本低(甚至是零成本),而且因为其赢利模式,他们不怕下跌,同时也期待股市上涨,因为“大小非”赢利是呈几何级增长(十倍、百倍、千倍级别),而投资者收益则是按百分比增长(5%, 10%, 20%),两者的风险益比是严重不对称的。“大小非”是下跌也赚钱,上涨赚得更多;而普通投资者则是下跌赔大钱,上涨赚小利。面对“大小非”,投资者是无法与之博弈或反杭的。
在这个布满陷阱的市场中,散户拿什么来保护自己?
主力神秘建仓——骗取低廉筹码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没有卖空机制,只有买多,不能卖空;只有买股,才能卖股;只有卖股,才有赚钱的机会,因此建仓是主力坐庄的第一步。主力建仓需要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仓阶段、主仓阶段(集中建仓)、加仓阶段(补仓)。
阶段1:初仓阶段
主力最初吸纳或持有的筹码,叫初仓,吸纳初仓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初仓期或初仓阶段。初仓筹码的形成有三种可能:一是新资金入场,直接从市场上吸纳;二是前一轮行情的少量仓底货;三是前面两种情况都有,既有新吸纳的筹码,也有过去的仓底货。初仓筹码的仓量不大,一般占主力总持仓量的20%以下。
这部分仓位的成本价有时候远远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有时候却大大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而有时候则与平均持仓成本接近。比如,在下跌过程中,用于砸盘的这部分筹码,或者主力对市场判断失误,在股价没有真正见底之前吸纳的筹码,这些筹码的成本显然要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1A所示)。
又如,股价受下跌惯性影响,而出现急速下跌,然后快速回升,这时在低位转折点附近吸纳的这部分筹码,其成本价往往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1B所示)。再如,经过长期的熊市下跌后,股价跌无可跌,低位窄幅波动,此时吸纳的初仓成本价与坐庄平均成本价相近(如图2-1C所示)。
阶段2:主仓阶段
主力集中吸纳的筹码,叫主仓,其整个建仓过程,被称为主仓期或主仓阶段。主仓是主力建仓的主体部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拉升高度及盈利空间。
主仓筹码基本反映整个建仓阶段的全貌,它是分析主力持仓成本、持仓数量的依据,能够反映主力建仓方式、建仓时间、建仓空间等,因而是坐庄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盘操作,大都以主仓筹码作为技术分析、研判后市的重要依据。本书内容所涉及的建仓指的也是主仓筹码。
主仓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大,一般占主力总持仓量的60%~80%,有时甚至达到100%,即没有初仓和加仓过程。主力速战速决一次性完成建仓计划,整个建仓过程只有一个主仓部分,因而此时也没有主次之别了。可见,主力的筹码构成有以下四种可能:一是由初仓和主仓构成;二是由主仓和加仓构成;三是由初仓、主仓和加仓构成;四是由主仓独立构成。
主仓期是建仓的主体部分,所需的筹码量大,所以时间比初仓期和加仓期都要长得多。一般短线主力需要1~3个月,长线主力需要3个月以上,并且要悄悄地进行。一旦泄密,为广大散户知悉,跟着主力在底部抢筹,便会前功尽弃。
阶段3:加仓阶段
主力在完成主仓期后,有时可能还需要加仓,加仓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加仓期或加仓阶段。加仓期的时间大多短于主仓期和初仓期,成交量出现时大时小现象,可能出现在打压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在爬升过程中。这部分仓位视当时市场状况而定,但一般占主力总持仓量的20%以下。
这部分仓位的成本价跟初仓相似,有时候远远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有时候却大大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而有时候则与平均持仓成本接近。比如,在完成主仓期后,股价向上爬高时出现洗盘整理,这时主力如果还没有达到坐庄计划所要求的持仓量的话,就要在相对高点加仓,这部分筹码的成本价就会高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2A所示)。
又如,股价受消息影响或主力打压,而出现新的下跌走势,此时主力在低位实施加仓计划,那么这部分筹码的成本价往往低于平均持仓成本价(如图2-2B所示)。再如,在长时间的底部过程中,股价低位窄幅波动,此时完成最后加仓计划的筹码的成本价与坐庄平均成本价相近(如图2-2C所示)。
从上述初仓期、主仓期、补仓期这三个阶段的建仓过程,还可以引申出多种主力建仓形式。分析和掌握主力的建仓过程,对投资者跟庄很有帮助,可以使投资者了解主力在什么价位大规模建仓、建仓成本在什么位置、主力持仓数量多少等,进而决定自己的跟庄策略。
生之徒十有三——三分仓位法
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咒虎,人军不被甲兵。咒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投资股市,就如出生入死,既可能生利,也可能被套死。
因此,投资者必须用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长线生利,用三分一的资金用于解救被套死的股票,另三分之一用于生利和套死的波动操作中。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迫切地要求生厚利,反而达不到目的。曾听见说过,善于保护生命的人,陆地上走路不怕遇到犀牛和猛虎,犀牛用不上它的角,猛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什么原故?这是因为他们控制了风险,不会进人绝境。
“三分仓位操作法”,也叫“三三制法”,是一种稳健中求进取,进取中有稳健的可靠操作方法。这是现在的股民惯用的操作手法,但其操作原则的思想,无疑来源于二千多年前老子智慧,甚可惊叹!
三分仓位操作法,其涵义是,投资者将自己资本大致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长期买入股票,即“生之徒”;第二部分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情况下作为现金资本予以保存,而只在股票超跌时买入或补仓摊低成本、有利追涨时买入等,即“死之徒”;第三部分仅在股市下跌时(尤其是股指急挫或暴跌抢盘时)买入股票,在股市上升后立即获利买出,即“人之生,动之于死地”,用于波段操作。
很多投资者入市后,由于缺乏经验,在投资冲动心理驱使下,常常经不住盘面的诱惑,很快就会把资金买成股票。这样的操作,很容易造成被动局面,一旦出现股市下跌,全部资金就会被套。假如出现急跌、暴跌时,便因没有资金而失去抢筹的良机,出现补仓摊低成本的机会时,也因没有资金保留而无奈;看到上涨的股票时,也没有资金追涨,而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向上急升。
假如采用了三分仓位操作法,投资者就主动多了,即使被套,也只是部分资金,自己仍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低位时补仓,摊低成本,或以在暴跌中抢筹后的赢利弥补被套的损失;而一旦出现追涨的机会时,也有资金调配,而不至于坐失良机。
投资的三分仓位操位法也不是机械不变的。三部分资金可以根据局势的变化而相互转换,但总体而言,投资者应在整体上把握仓位的三分控制。
第一部分用长期投资的股票,假如出现急涨获利机会,也不妨了结,作为现金保留,也就成了“死之徒”第二部分;或用于下一波动操作,这样又成为第三部分了。
第二部分也可能随时转化成第一部分或第三部分;例如,第一部分获利了结变成现金时,第二部分又可择机购人新的长线股,这样就成了第一部分;假如出现绝佳的波动操作机会时,也不妨用于波段操作,迅速获利,这样第二部分又转换成了第三部分。
同样,第三部分也可以转换成第一部分或第二部分。当第一部分获利变成现金时,第三部分也不妨择机购人长线股;如果出现暴跌的抢盘良机时,第三部分的资金也可以加入,这样第三部分又转换成了第二部分。
总之,三分仓位的资金相互间是可以不断转换的。但为了控制风险,投资者又应依靠意志,将三分仓位始终控制住,在动态中控制住静态,始终保持主动的资金仓位。
投资者使用“三分仓位操作法”时,应按资金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概念和股性的股票。
第一部分用于长线的资金,以买入成长性好,业绩优良的股票为好。因为这类公司的股票抗跌性好,长线获利的可能性大。
第二部分通常以现金保存,这看起来没有使资金有效利用,但一旦遇到暴跌时,又可以抢购那些被打压较深、超跌较重的股票,这类股票股性活,通常能迅速赢利。
第三部分通常用于追逐市场热点,市场热点在股市波动中震幅较大,因而获利空间也较大,因此,用这部分资金追逐热点是最有效的。
总之,投资者在实战中应根据资金的各种性质,选择不同的股票,才能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同时,又尽可能多地赢得短期利润。
克服贪婪和赌性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就是因为贪心而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身败名裂。然而贪心也并非一无是处,在股票投资操作中就需要适当的贪心存在,否则就会常常与黑马失之交臂,令你追悔末及、捶胸顿足。但是,过度的贪心在股票操作中则是要不得的,在股市中过度的贪心常使人置风险于不顾。
想获取投资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不可太贪心,有时候,投资者的失败就是由于过分贪心造成的。有利都要,寸步不让。市场上这种贪心的投机人,并不少见。不想控制,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贪欲。比如:买入后,价格上涨,不肯果断地抛出自己手中所持有的合约平仓,总是在心里算计,等最高点卖,不要放弃有更多的盈利机会!这样往往就放弃了一次抛售的机会。每当价格下跌的时候,又都迟迟不肯买进,总是盼望股价跌了再跌。
些投资人虽然与追涨、追跌的投资人相比,表现形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自己不能把握自己。这种无止境的欲望,反倒会使本来已经到手的获利事实一下子落空。他们只想到高风险中有高收益,而很少想到高收益中有高风险。因此,有如下格言可鉴:"空头,多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所以劝君莫贪心,不要老是羡慕他人的幸运,应相信分析,相信自己对经济形势以及大势的判断而果断行动。美国证券投资上也有名言:多头和空头都可以在华尔街证券市场发大财,只有贪得无厌的人是例外。
贪本身并不是错误,如果极端一点说,买股票为了赚钱是贪,不买股票是怕赔钱也是贪,买一半股票留一半钱是既想赚钱又怕赔钱更是贪,所以说参与股票投资的每一位投资者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贪的心理。关键问题不是贪与不贪,而是会贪与不会贪。适可而止、贪得有度就是会贪,不顾现实的贪得无厌就成了贪婪,就属于心理误区了。
有一个比喻非常形象,投资就象吃鱼一样,要去掉鱼头、不要鱼尾,只吃鱼身足矣。如果不非得买在最低点,也不追求卖在最高点,那么股票投资就是一件很容易也很自然的事情了。投资也和对弈一样,舍弃一些局部得失而求得全局的主动和优势才是明智的选择。当点位已经很低的时候还只看到风险而看不到机会,或者在点位已经很高的时候还不知控制风险而盲目追逐利润,只能是得小利而失大体,得局部而失全局,这都是不知适可而止和缺乏大局观的表现。
具有心理的股票投资者,总是希望一朝发迹。恨不得捉住一只大牛市,好让自己一本万利,他们一旦在股票投资投资中获利,多半会被胜利冲昏头脑,象赌棍一样加注,恨不得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股票投资上去,直到输个精光为止。股票市场其实是个借鸡生蛋的市场。当股票投资失利时,常常不惜背水一战,把资金全部投在股票上,这类人多半落得个倾家荡产的下场。所以,股票市场不是,不要赌气,不要昏头,要分析风险,建立投资计划。尤其是有赌气行为的人买卖股票一定要首先建立投资资金比例。
参与股票交易要像打仗一样,不仅要计算得失,还要考虑顾全大局,排兵布阵该进攻则进攻,该退守则退守。钱就是兵,你就是将,你的决策决定兵的生死存亡。“智者当以谋略治天下”,用兵要精,力求稳、准、狠。
“创业难,守业更难”,股票市场的高收益性,的确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但不要忘了,股票市场赚钱容易赔钱更容易。人在成功时往往是最为松懈的时候,其成就感在股票市场最容易体现,而这种时候往往最容易导致失败,乐极生悲。古人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则知明而行不过”,要想成为股市中的长胜将军,必须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