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干货纪要 | 中信建投研究所投资优选系列电话会议之二

机构研报精选   / 2020-02-02 11:10 发布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固收、海外、传媒、地产、食品饮料、农业、纺服零售等八大研究团队联合召开专题电话会议,进行最新解读,会议纪要如下:


1

策略:2003年SARS复盘对目前行情的参考意义

1. 疫情预判:1月30日-2月5日会出现疫情的拐点

武汉肺炎疫情的领先指标是新增疑似病例,截至1月28日24时,疑似病例9239例,新增2266例,比27日2077例继续增多。从武汉23日封城开始,钟南山指出,潜伏期7-14日,我们预期从1月30日到2月5日是疫情爆发的高峰。1月30日-2月5日会出现疫情的拐点。

2.  Q1GDP初步估算为5%

2003年Q2受到影响比较大,GDP增速(9.1)比Q1(11.1%)和Q3(10.0%)平均增速低1.45%。考虑到武汉肺炎感染的人数超过非典,假定武汉肺炎的影响与当时的情况类似,2019年Q1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到5%左右。

3. 政策选择:逆周期调节发力。

在经济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我们预期逆周期调节继续发力。央行已经表示在2月3日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流动性支持。我们预期2月3日会有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甚至下调MLF利率的操作。除此之外,其他产业政策也值得关注。

4. 投资策略:疫情短期冲击,流动性和经济决定市场

对比2003年SARS,我们认为武汉肺炎对市场会产生短期冲击,市场的长期趋势仍然是由经济和流动性决定。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增速处于下降过程。在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传媒、在线教育等行业表现持续占优。


2

固收:SARS对债市影响复盘及目前疫情下的债市走势预判

一、SARS疫情前后的债市复盘

2003年全年利率变化幅度在(2.65%,4.0%)区间,10Y国债利率在数据周期来看正处于从历史底部向上抬升阶段,宏观经济大背景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震荡上行周期。从疫情的扩散期、加速期及平复期来看:

扩散期影响有限。1季度在年初资金面充裕及政策面利好的双重预期下,10Y国债从年初的3.30%位置回落到1季度末的2.90%附近。由于疫情在该阶段尚处于扩散期,市场对于其严峻性预估不足,经济及债市情绪所受影响非常有限。

加速期利率下行。进入2季度,3月宏观经济仍呈现脱离前期底部态势,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预期有所弱化,10Y国债利率从2.90%附近回升到3.40%位置。但随着4月以来全国尤其是北京疫情明显加重,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前期整体经济良性恢复预期显著弱化。即使对于宏观经济走向短空长多仍是主流预期,但投资者对于疫情的持续性未知,在方向上仍选择做多债券资产,10Y国债再度快速回落至2.65%的年内乃至至今的10Y国债利率最低点。

平复期震荡上行。3季度之后,随着疫情逐步解除,基本面及资金面因素主导利率重归升途。在7-8月,疫情平复期需要时间确认,滞后的经济数据同样需要时间来矫正预期差,此间虽然空头信号频现,但预混乱下,利率主要还是呈现震荡行情。但进入8月下旬,随着2季度数据证实经济受挫远低于预期以及资金面确定性趋紧,债券市场快速大幅下跌,10Y国债收益率破位上行,至年末达到4.0%位置。

二、情绪面决定市场节奏存同

1、疫情扩散初期,公众认知有限,无论是对经济基本面还是对债市情绪影响都非常有限(对比2003年4月中旬以前及2019年1月中旬之前)。

2、预期差弱化。短频来看,媒体宣传加大、死亡病例出现、感染及死亡人数提升、医务人员出现死亡病例等,均会直接冲击市场预期及情绪,加速债市收益率下行速度与幅度;而分离出病原体、政府预警、军队介入、专用医院启用、病愈率提高、新增出现拐点且稳定等,均会对市场预期及情绪有一定提振,带动债市收益率向上调整。但这种调整都是非常短线的,对比2003年,监管及市场更为完善的2020年债市波动性将显著降低。

3、拐点尚未到。短频的债券价格下跌及修复,来源于对疫情拐点的不同判断及预期修正。而从趋势拐点来看,在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亡病例两个重要参数出现显著稳定的趋势收敛之前,债券收益率下行恐难止住。

三、基本面主导背景趋势存异

1、经济动能存异。2003年中国内部处于经济周期上行期、人口红利持续释放,外部则处于全球市场红利期,且宏观杠杆较低提供了更为充裕的货币财政政策空间;而2020年则处于经济下行期、人口老龄化加重,中美贸易谈判仍在艰难推进,且宏观杠杆偏高给防风险攻坚之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提高了操作难度。

2、措施力度存异。此次冠状病毒疫情后的封城及交通管制等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且在春节时间点。这对于春节期间的消费尤其是院线、餐饮、旅店、交通等线下体验性消费板块的影响不可逆,预估损失消费超过1万亿,时长上乐观估计影响1季度,中性预期影响上半年,但疫情过后不排除激发补偿性消费等。对比2003年非典情况,仅2003年2季度消费受到拖累,一个季度后影响消除。由于措施提前及果断,此次疫情期间的延期复工乃至停工,对当期二产的冲击也会显现。对比2003年非典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此外,从结构来看,经济动能转型下三产贡献度较2003年大幅提升,消费下滑对于GDP影响冲击加大,但新晋的线上消费板块或将有所回补。

四、技术面提示未知情景存变

1、病毒病理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数据上看,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于非典时期;致死率尚未有完整的疫情病程统计。

2、人力可期但靠天因素时日尚远。非典病毒的消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环境气温提升,而此次疫情虽措施果断,但目前才1月底,全国气温提升时日尚远。

技术决定战术,在未知领域还需保持高度谨慎,虽勿悲观亦勿过分乐观。

五、政策及债市走势判断

1、2020年开年疫情给关键一年增添了较大的不确定性。顺势之下,积极财政或将更积极,预算赤字3%概率提升;松紧适度、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或被动更松,但货币加码宽松在目前疫情造成的经济衰退效用有限,这种边际偏松或将仅出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角度出发。政策趋势整体利于债市收益率下行,但在年内稳增长诉求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幅度预计难超越非典时期。

2、综合对比判断及计算,预估此次疫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2003年,但持续时间或将缩短,债市窗口期也将缩短

3、此次政府及部队介入更为及时果断,政策措施更为决绝。在首例病例几乎同月份出现的情况下,此次整体应对几乎提前整3个月。信息更为透明,预期相对稳定,且春节大长假期间疫情控制推进加速,休市期间消化大量预期波动。预计疫情对市场的扰动会小于2003年非典时期(2002/12-2003/5,10Y国债到期收益率最大调整幅度90BP;3天移动平均最大调整幅度60BP),预计此次波动幅度在40-50BP

4、利率方面,1-2月经济数据不好已在预期之内,3-6月数据能否企稳才是走势关键所在。短期长端下行确定性更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行情会先行到来,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行需要等待短端窗口打开。风险方面,由于疫情冲击之下稳增长保增长重要性更为提升,一旦疫情出现拐点,在地方债增量发行、基建加码等系列组合拳下,利率存在调整压力,对比2003年这种调整是几乎与疫情拐点无时滞出现的,区别在于内生力还是辅助力。

5、信用方面: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偏低,但如基础收益率下行明显,信用利差还是有随之收敛的动力。而中低等级信用利差虽然还在相对高位,但本已修复艰难的信用风险偏好会更加脆弱,短期难以看到估值行情。行业方面,白银时代地产行业盈利能力虽仍毋庸置疑,但销售回款重要性大幅提升。建议密切关注疫情持续对地产销售边际影响及融资窗口变化,尤其高杠杆房企。


3


海外:消费互联网公司阿里,美团,平安好医生等当前观点分享

电商和快递是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两者有很强的关联性。对比过去5年阿里巴巴等公司GMV的同比增速和快递单量的同比增速,两者正相关性较强。根据中通快递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2016年中通的快递件中来自阿里巴巴生态的订单占比为76%)当然这两年随着拼多多当公司的崛起,各家平台公司包邮的普遍,行业有包裹小型化的趋势。但不管怎样,快递物流公司的包裹量,市占率等行业数据是非常好的研究电商平台型公司的锚。

电商和快递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季度为传统淡季。一季度因为有春节假期,所以是传统淡季。阿里巴巴一季度的GMV是全年4个季度中最少的。一季度的GMV占全年的比重在18%-20%左右。一方面是春节假期,一些店铺春节期间暂停发货。另一方面四季度有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节,很多消费者的囤货购物需求已经满足。快递的月度单量也在春节这个月达到最低,2015、2016、2018和2019年春节都在2月份,2017年和2020年的春节在1月份。所以2017年2月份的单量没有像其他几年一样出现明显的低点。

假期延长会使得运力短期不足,我们估计本次春节运力紧张时间会比往年增加一到两周。春节本来就是传统的电商和快递淡季。因为快递员放假返乡,所以春节期间的运力本来就不足。过去5年,一二月份两个月的合计单量占全年单量的比重在11%左右。本次疫情,春节假期从1月31日延长到了2月3日。很多地方还将假期进一步延长到了2月10日。假设按2月10日开工来测算,相当于假期比原定的7天假期增加了10天,相当于一季度(90天)减少了11%的工作日子。但是我们认为运力的暂时性紧缺也压制了很多人的购买需求,随着未来运力紧张的状态缓解,这部分被压制的购买需求会重新释放。而且参考2003年SARS时期,2003年下半年虽然疫情已经缓解,但人们依旧会减少去公共场所。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次人们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情况也会持续一段时间,人们更多地会选择网购。

我们对阿里巴巴的财务模型进行了敏感性测试,假设一季度因为运力不足等因素,使得工作天数减少15%,对应GMV比原先预计值也降低15%,即影响了阿里巴巴FY2020财年Q4的收入利润。但是随着疫情结束,FY2021的经营又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情况下的水平,但是我们认为随着运力释放供给短缺缓解,之前压抑的需求海释放,同时从消费者心理上在疫情缓解初期可能会更倾向于线上购买,综上我们认为对阿里核心商业影响不大,我们不改变之前的整体盈利预测,以及阿里巴巴241美元/ADS,对应港股234港币/股的目标价。

快递方面,我们梳理了几大快递公司正常情况下的春节运营安排。根据几大快递公司官网的公告,1月24日(除夕)至1月30日(正月初六)春节期间,快递公司都进入春节运营模式,虽然仍然提供派件取件服务,但是将加收服务费,或者上调运费。同时快递公司也都提示,因为受运力资源、天气等因素影响,快递时效性也会受到影响。运费上调的同时,快递员的成本也上调。根据草根调研,春节期间快递员的工资普遍上调,有加班费、红包等。所以运费和成本同时上调,我们认为正常情况下春节期间快递公司的单票利润可以维持稳定。

本次疫情对运力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是假期延长,另一方面快递员可能处于安全考虑,推迟返程。为了提高快递的揽件积极性,我们认为快递公司,特别是电商平台会提供揽件补贴奖励。比如1月29日,菜鸟推出“天猫平台商家揽收奖励方案”。对1月30日至2020年2月3日“及时揽收”的天猫平台包裹订单,菜鸟补贴快递揽收网点1元/单。2月4日至2020年2月8日“及时揽收”的天猫平台包裹订单,菜鸟补贴快递揽收网点0. 5元/单。菜鸟会对天猫平台的包裹,在菜鸟电子面单底部打印上如“天猫过年不打烊”等字眼或者图标,便于网点和快递员识别天猫平台包裹。

我们认为最近大家感受到的运力不足,比如生鲜平台上买了东西没人配送,或者网购了口罩没人配送,一方面是春节期间的运力正常减少,每年春节期间网购送货都慢。另一方面是疫情导致部分产品的购买需求增大。所以导致供需差异更明显。根据京东最新的春节数据,今年春节,全国范围内米面粮油等基本民生类商品需求激增,蔬菜产品最畅销,销量同比增长超9倍,其中,叶菜类产品销量增长近21倍。京东到家的春节销售数据显示,全平台成交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540%。其中,粮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类成为成交额最高的品类。口罩在春节期间的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32.5倍。

从运力上来看,真正和正常年份有差别的是1月30日到2月10日,相当于假期比原定的7天假期增加了10天。但是一方面网购的需求是增加的,另一方面快递员的收入跟揽件派件数量挂钩,所以他们有意愿尽早开工。所以随着补贴的增加,我们认为运力也会逐渐回升。对于头部的快递公司,比如中通来说,因为他们有更有利的规模成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但是快递单票收入下降的趋势不会因为这次疫情改变。短期春节的时候快递价格本来就是上调的,但也主要是补贴给终端揽件和派件。现在快递行业的经营战略还是提高市占率,虽然像中通市占率已经第一,而且一直在上升,但是3Q2019也只有18.9%。我们认为整个快递行业竞争状态在未来一两年内依旧会持续,单票收入价格也会降低,来争夺市场。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路线优化、运输车辆大车化、转运中心自有化等措施,头部快递公司的单票的成本也在降低。谁能形成“成本低→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的良性循环,就能扩大市场份额。

核心电商标的观点:

阿里巴巴:活跃买家数、人均年GMV、货币化率都有继续提升空间。活跃买家数还有2亿空间,人均GMV随着用户使用年份越久,人均GMV和购买频次都会高于新用户,直播、新品、交叉销售多种策略推动GMV和转化率。另外云业务和蚂蚁金服帮助阿里巴巴在巩固好电商这个基本盘的同时,不断向产业互联网拓展。目标价为241美元/ADS,对应港股234港币/股,维持“买入”评级。

拼多多:拼多多三季度新增活跃买家数5300万,新增MAU 6400万,用户的增长远超预期。我们认为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分享裂变、精准推送等,比较有效的触达了目标客户。MAU/活跃买家数的比值提升到80.1%,更多的用户开始流向拼多多APP。目标价为38.98美元/ADS,维持“买入”评级。

接下来我们分享下本地生活业务,事实上市场对美团的担心更大。从疫情对公司业务板块影响来说酒旅大于到店大于外卖。由于没有最新的官方统计,我们不妨参考03年非典疫情对行业的冲击,

1)受肺炎疫情冲击最大的是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其中又以酒旅业务最为明显。

但就收入体量来看,酒旅业务本身也只占到店酒旅整块业务的四份之一,净利润的占比也仅10%左右。我们分别在中性预期和悲观预期的假设下,对到店业务和酒店业务二者分别做敏感性测试。乐观情形下先不表,悲观假设情形下,美团到店酒旅业务2020年收入减少9%,依然可以贡献约60.1亿的净利润。即便最为悲观的情形下给予较低的估值,美团到店酒旅业务依然可以维持1500亿(人民币)以上的估值。况且这次疫情终究会结束,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团到店酒旅业务具备天然的护城河,业绩增速可能会短期下滑,但估值不应再被打折。

2)餐饮外卖业务受疫情影响更为阶段性。

Q1较为明显,尤其春节期间。外卖订单下滑较大,但主要基于商家普遍还没开工,尤其地方监管较为严厉,普遍延迟了开工时间。二是食材供应短缺不足,三是部分区域配送运力也不足。不过原本Q1即是餐饮外卖业务的传统淡季,外卖交易占比去年同期为19%,且“宅”在家中防止疫情传染的心理会进一步加大外卖的订单需求。因此后续随着商家陆续开工,食材供应更为充沛之后,外卖订单会逐步恢复。虽然从外卖成本上来看,疫情的严重性会适当增加外卖骑手的激励成本。但骑手的用户激励费用,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与提升的配送费相抵消。近段时间为尽快完成订单的配送,不少消费者配送费支付意愿明显提升。从过去的两个季度观察来看,骑手成本的增加也较为有限并可控。悲观假设情形下,GTV约同比增长21%,收入增长24%的同时,净利润仍可达到40亿元。另外,当前美团也在武汉等地推出“无接触配送”模式,未来有望更大范围推广,同时也是一次推进其配送场景优化的重要举措。总体而言,疫情对外卖业务负面影响有限,无需过分担心。

3)新业务受疫情影响同样较小,且生鲜类、医药类的非餐订单需求会大幅度放量增长。新业务保守起见,2020年依然可以给予零估值。

综上所述,我们继续维持原有的目标价,128港币,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美团已经接近“绝对底部”,我们给予重点推荐。

最后来分享下在线医疗这块业务,如果是前面这些消费互联网公司整体这次疫情对业务的影响偏负面的话,在线问诊我们认为影响相对偏正面。事实上这个季节本身就是感冒高发季,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很那判断普通感冒和这次肺炎的区别,去医院有可能交叉感染也有可能考虑到目前比较紧张的医疗资源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线上是一个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初筛问题的高效平台,我们关注到这次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微医等很多平台都开展了免费线上问诊,这是一个很好的用户培养和沟通的机会。同时针对其它常见高频的可以线上咨询的病种,由于担心现在去医院可能引发的肺炎传染,政府也在积极跟互联网医疗服务机构合作,鼓励线上咨询。案例上可以参考浙江和福州。

香港证监会中央编号:BMV926


4


传媒:疫情扩展对游戏股的交易策略及《囧妈》事件对影视内容和视频平台的影响

首先我们从春节线上娱乐作为切入点,观察今年春节线上娱乐的特点。从公开的IOS排行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期间线上娱乐是游戏和视频行业表现最为突出。

首先来看游戏行业,分析IOS的畅销排行榜,我们发现从去年到今年,游戏都是绝对主力的产品。具体去分析游戏产品的特点,会发现无论是2019年整个春节比较正常的情况下,还是在今年春节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都有大量长线运营游戏产品在春节期间表现非常好。IOS畅销榜是相对排名,我们发现从去年到今年,《王者荣耀》都是畅销榜排名第一的产品。今年除了《王者荣耀》之外,腾讯系的《和平精英》排名第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游戏,比如网易的《阴阳师》、《梦幻西游》、腾讯的《QQ飞车》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长线运营的精品游戏是持续受到用户的关注和喜爱的。《王者荣耀》上线时间已经4年了,《梦幻西游》这样的一些产品已经属于相对比较老的游戏,但是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春节期间,他们都展现良好的态势。

我们认为在整个A股传媒板块里面,游戏是商业模式最好的一个细分子行业,无论是游戏公司良好的现金流情况,还是一款优秀游戏的长生命周期。

另外2020年春节游戏产品的另一个特点在于,相比于2009年整个行业的流水盘子预计将有一个不错的提升。所以我们去看一些游戏的产品,可能它的相对排名并不如去年,但是整个行业水涨船高,他们的流水预计将是有明显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判断游戏板块的核心公司在一季度的业绩能见度和业绩有超预期的可能性都将明显提升。推荐关注A股游戏龙头公司,包括完美、三七、游族、吉比特这样的一些游戏龙头公司,他们旗下的产品如《完美世界》、《问道》、《少年三国志2》等,在今年春节的畅销榜单上都有不错的表现。

在视频这块,首先我们从IOS的免费排行榜来看,非常重要的就是短视频行业的集体崛起。在2019年的时候,百度赞助春晚发红包活动,所以在去年的时候我们还看到百度和百度旗下的一些产品在春节期间的排名相对比较高,但实际上我们在今年看到,几乎iOS免费榜前几位都被短视频产品霸占了,包括像抖音、快手、腾讯微视、西瓜等。

此外,今年春节期间短视频公司开始进入长视频行业,这也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囧妈》事件。我们对于囧妈事件的三个核心观点。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是字节系在相对比较特殊的情况下非常成功的营销活动。《囧妈》这部电影从拍摄开始一直到最后撤挡的那一天,都是完完全全按照一个院线电影的所有规定动作在做。无论是宣布定档春节,包括说当时徐峥去跑了很多电影院去做线下的宣传活动,所以它整个来说是一个标准的院线电影。但是因为今年特殊情况,字节和欢喜很快大成协议,买下了这部电影版权,并进行免费播放。我认为这事件在全国用户之间形成的口碑相传的效应,可能并不逊于去春晚上发10亿红包,因为用户口碑传播的效应非常强。

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思考,为什么就《囧妈》这一部片子成功了,但其他的几部影片没有这么做?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有一个我们可以观察出来的原因,就是《囧妈》这部片子主要是由港股的上市公司欢喜传媒主投主控的。其他几个片子按照春节档的院线大片,一般情况下会有更多的投资方,在面临一个突发情况时,单一的主投主控方,其决策成本相对更低。所以两家公司一拍即合,就飞快的完成了整个电影行业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

其次我们也看到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有很多院线开始向电影局去投诉,就说这个片子用了线下的营销资源,但最后却跑到线上去上映了,我认为说这个事件它可能只是一个独立的事件,因为《囧妈》的确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最后会拿到线上去播放,所以这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但是未来可能会有一些电影,他们不去线下院线做宣传,直接去进行线上的视频播放。

我们今天刚刚看到一个新闻,就是2月14号有一部电影,本来是准备在2月14号情人节档期上映,但是今天宣布退出情人节档期,直接选择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上映。这个片子体量没有《囧妈》那么大、之前也没有太多的宣传,所以我看到院线其实没有太多反应。我认为说接下来的确会有更多的影片,尤其是大制作的影片,选择直接去线上去进行视频点播,然后与视频网站进行广告或者用户付费的分成。所以既然《囧妈》开了这个先河,我认为未来这块会有源源不断的案例。这是第二点观点。

第三,《囧妈》事件为字节跳动进入长视频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实际上字节跳动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去采购了一些长尾的电视剧版权。2019年上半年开始,我们看到他采购了一些相对比较细分的版权,包括英剧、泰剧、俄罗斯动画片等,这些内容总体来说有固定的受众人群,但是想要出圈其实相对会难一些。所以我们看到今年春节,字节在一个比较机缘巧合的机会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让大家知道可以在西瓜视频上面去看到这种完整的长视频内容。

字节跳动和欢喜传媒的第2个合作方案里面也写到了,两双方会共同去打造一个长视频的产品。无论是字节现有的内容储备,还是说欢喜现有的一些精品电影,这两方都有一些不错的内容,但是可能很难说去形成一个完善的长视频平台。接下来可能他们会共同去加大在内容上的采购。虽然对于字节进入长视频领域市场是有一些争议的,有人觉得说可能字节是也会很大力进行内容的采购、有人认为字节在长视频领域是小步走。

我认为说无论是字节以什么样的姿势进入长视频市场,对于我们上游内容公司来说都是好事。这主要分成两方面来看,第一方面是我们现有的内容制作公司,主要是以电视剧公司和电影公司为代表,尤其是电视剧公司,他们在下游的变现主要依靠三大视频网站。三大视频网站格局稳定之后,对于上游议价能力不断提升,包括电视剧单集价格的限制,如果字节跳动进来之后,对于行业有了一个新的搅局者,内容公司对下游的低议价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观。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字节是一家创新性比较强的公司,尤其是在短视频上,我们已经看到它新很多很好的产品。我们的内容制作公司可能过去比较局限于纯粹的长视频,比如40分钟的剧集,或者两个小时的电影。我认为如果未来有更多的内容制作公司去跟字节跳动合作,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内容展现形势,包括之前一直没有推广起来的竖屏剧、中视频等等。一部剧既不是40分钟的长视频,也不是一分钟的短视频,而可能是通过8~10分钟的事件长度来讲一个故事。我认为这对于内容行业的优质电视剧、电影制作公司来说,是一次挺好的机会。这是一方面。

顺着刚刚这个话题,我也汇报一下2020年传媒行业整体观点

我们的核心观点在于,内容公司可能在2020年是更值得投资的一个产业链环节。大家过去在听到内容公司的时候经常会摇头,因为电视剧公司、电影公司他们对单部作品相对有比较大的依赖,然后过去几年也有很多影视剧公司出现一些问题。但我认为在2020年渠道端发生一些变化的时候,内容公司尤其是的确有所谓的讲故事能力,精品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他们在整个行业里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是有机会提升的。

刚刚我们主要讲影视内容,游戏内容上面我认为也是类似的,里面略微逻辑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技术迭代对游戏行业的直接影响更大。我们看到随着云游戏的到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开始进入游戏行业;字节跳动也开始进入游戏的研发和发行领域。随着新的行业竞争者进入,接下来精品游戏内容公司,他们在整个行业里面的一个议价能力也会提升。除了以上的影视和游戏内容公司,我也建议大家关注板块的龙头芒果超媒


5


地产:房地产行情预判及2003年SARS复盘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从武汉爆发并波及到全国。截至1月29日24时,国家卫健委收到31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711例,现有重症病例1370例,累计死亡病例17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4例,共有疑似病例12167例。本文对2003年类似的sars事件对经济及地产板块影响做了简要分析,并对本次疫情对行业影响做出解读。

非典疫情回顾:历时9个月,三大区域受影响最大。2002年11月,第一例已知“非典”病例在广东佛山爆发,爆发之初“非典”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香港等地区。2003年2月,“非典”疫情开始向全国及世界各地蔓延,越来越多的病例在世界各地被发现,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非典”全球警报,2003年3月至5月,“非典”在国内疫情加剧,直到2003年6月,“非典”逐步得到控制,疫情开始缓解,2003年7月,主席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对防治非典工作取得的阶段性重大胜利进行总结,“非典”防治基本结束。根据WHO数据,中国香港、北京市和广东省是本次疫情中疑似病例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三大区域。

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仅造成一个季度的短期冲击。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11.1%创下97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受“非典”疫情扩散影响,第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降至9.1%,随着“非典”疫情的稳定,第三季度开始,中国GDP重回增长轨道,2003年Q3和Q4的GDP增速均达到10.0%。从2003-2007年,伴随中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GDP增速逐年提高,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影响可以认为仅仅为1个季度。

非典疫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是短期的,机制略有不同。200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上升期,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9.1%,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4.1%,增速也创下了97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尽管2004年增速有所回落,但市场增速在2005年再次创出新高。从阶段性影响来看,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3-4月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但5月开始修复。受灾严重的北京和广东区域,也和全国数据表现出同样的特征。必须承认,2003年房地产销售呈现了前高后低的现象,但主因仍是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以及货币收紧应对经济过热所带来的的影响。香港楼市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持续保持低迷,中原城市指数自1998年开始经历了7年下跌,在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楼市调整已直接尾声,从交易上看2003年Q1和Q2持续下滑,2003年5月香港中原城市指数报价31.37创下历史最低点,“非典”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楼市出清。随后伴随着“非典”的结束、港府实质性暂停八万五公屋计划等,香港楼市回升并出现了五年的牛市。

非典疫情期间A股与港股表现截然相反,A股先升后降,全年看地产板块跑输市场;港股先降后升,全年看恒生地产建筑业指数(以香港本地地产股为主)跑赢市场,但期间波动高于恒生指数。A股上证指数全年先升后降,由年初的1311点攀升至2003年4月15日的1649点后见顶回落,而从全年看地产板块明显跑输市场。恒生指数表现截然不同,在疫情期间恒生指数出现下滑,恒指最大跌幅达到14.5%,于2003年4月25日见底,电讯和地产建筑业是最受影响的两个行业。随着5月份“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港股地产建筑板块也随之出现修复,从全年看是跑赢恒生指数的。我们认为,两个市场波动的差异以及相对收益表现主要来自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流动性支撑以及之后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变化影响。

疫情或将短期影响资产价格,但不改长期趋势。我们认为疫情会对资产价格有短期影响,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表现疫情均对短期商品房销售带来负面影响,也对部分商业物业收租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疫情的结束在疫情期间积压的需求会在随后获得释放,影响房地产市场更为中长期的原因依然在于政策调控和货币环境下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从当前的情况看,2020年的政策基调仍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房地产行业的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方针也没有发生变化,考虑到2003年主导房地产板块表现仍是房地产市场基本面因素,我们认为2020年房地产板块仍值得看好,需要高度关注政策及销售数据的变化。从短期冲击的影响看,企业之间的分化会更为明显,融资能力、回款能力是考验开发商的核心因素。

看好龙头房企的潜力以及受短期冲击较小的物业管理行业。开发企业推荐万科A、保利地产、金地集团、阳光城、大悦城,物管行业推荐碧桂园服务、招商积余、永升生活服务、新大正。


6



食品饮料:2003年非典时期复盘及当前时点投资观点

从消费数据社零增速来看,消费数据在非典扩散期(12-1月)开始下滑,并且在发酵和爆发期(3-5月)出现大幅回调,非典在较大层面影响居民消费。社零增速从2003年1月高点10%一路下滑,并且在2003年5月大幅下挫,跌至4.3%,增速不到1月的一半,表明非典爆发期间,居民消费受到较大压制。但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社零数据从6月份后快速回升,到7月,社零数据已经回升至9.8%.

“非典”对食品饮料行业有一定影响。“非典”时期主要指首例“非典”病例出现(2002年11月16日)至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2003年7月13日)。食品饮料在“非典”期间涨跌幅在申万行业中处中上游水平,板块(总市值加权平均下)涨跌幅为0,排第11位,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4.45%、5.8%。

 “非典”对股市冲击最大在爆发阶段。按“非典”阶段划分,对各个板块冲击最大的时期是召开会议至“小汤山医院”启用期间(2003年4月17日至2003年05月1日),该阶段里疫情重点区域发病率提升(有蔓延趋势)、五一假期取消、重点区域实行隔离控制,除医药板块外所有行业均出现明显降幅,但在半个月后,又逐步恢复增长。在此期间,食品饮料跌幅为5。59%

食品饮料子行业中,受抢购情绪影响,肉制品、乳品涨幅最高。在“非典”期间,食品饮料子行业中肉制品、乳品均实现较高涨幅,主要当时的对应标的是双汇发展、伊利股份,预计与疫情期间消费者的囤货行为相关。其他子行业中,啤酒、白酒、调味品波动相对较小,涨跌幅分别为3.24%、-2.74%、-4.5%,食品综合(黑芝麻、西王食品)受影响最大,下降20.39%。

“非典”对股市的冲击效应较短,拉长时间来看,影响最大的还是各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非典”期间处于大盘波动向下阶段。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间,上证综指下跌53.87%,“非典”期间表现其实相对平稳。对食品饮料来说,主要是受益于消费升级、市场集中度提升趋势,在经济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后,行业的成长性开始凸显。

白酒:

非典疫情在2002年11月出现首例病患,但病毒扩散速度并不是非常快,另外当时网络媒体也未进行大肆宣传,因此并未引起社会大范围恐慌。2003年的春节(2.1为大年初一)照常进行,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此白酒的旺季销售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

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感染死亡人数的攀升,非典真正成为公众讨论焦点是2003年4月初,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随后一系列防治措施出来,紧张气氛在群众中蔓延,大家开始减少外出就餐与消费,商务宴请和个人宴请需求大幅萎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酒的消费。

收入角度看,白酒行业淡旺季明显,非典疫情暴发较严重时期主要在二季度,因此白酒行业全年收入增速整体看来变化不非常显著,但具体到各白酒公司,大部分体现为下半年收入增速好于上半年(上半年略受疫情影响、下半年有提价驱动收入增长)。费用角度看,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北京、广东等疫情严重地区白酒销售接近停滞,多数企业加大费用投放力度。但仍然因为二季度是淡季,对全年整体费用规模影响有限。利润较度看,下半年在提价的驱动下,白酒行业利润实现高增。从2003年开始,白酒行业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十年。

从白酒上市公司收入表现看,白酒上市公司Q1/Q2的收入增速受到了非典疫情较为明显的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和下滑。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消费需求得到明显恢复,且高端白酒在2003年下半年均有提价动作。白酒行业自2003年的下半年陆续开始好转并加速增长,开启了白酒行业黄金十年。

整体看:

从行业和业绩表现看,非典疫情对白酒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03年Q1/Q2的收入增速,但由于疫情引起社会重视主要在03年4月份,并未对03年春节的白酒旺季销售造成实质影响,故对业绩冲击不算大;从股价表现看,非典疫情对白酒行业的超额冲击只反映在03年4月到5月的大盘下跌期间,并未提前反应,事后修复较快,并未对股价形成较大的冲击。总体而言,非典疫情对白酒板块有冲击,但影响较短且有限。

集中反映时间点的差异:

虽然03年非典和此次肺炎疫情都是在年底出现,但由于传播速度差异,非典真正大面积爆发且引起市场恐慌是在2003年4月,春节(2.1)这个白酒销售旺季并未受到非典疫情影响;而本轮肺炎疫情随着春运快速扩散爆发,在2020春节前就引起了政府与公众的巨大关注且采取了相对严厉的措施,导致整个春节白酒动销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并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打款。

白酒行业发展阶段不同:

在经历了税赋调整导致的白酒产量连年下滑后,在2003年、2004年,白酒产量基本见底反弹,配合中国经济快速腾飞,开启了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当时白酒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茅五泸汾的体量也较小,抗风险冲击能力弱,但调整速度也相对较快。

此轮白酒复苏始于2015年,目前行业已经走过近4年的上升周期,整体增速趋于放缓,茅五泸等头部企业收入规模实现数十倍增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目前白酒行业已经处于成熟期初期,行业产量基本见顶,呈现挤压式增长,龙头竞争优势不断加强,抗风险能力较之前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应对市场突发情况的反应力更强。

此轮疫情对白酒企业业绩的影响

1)对2020年Q1、Q2业绩影响: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且处于春节旺季,消费需求受到较大压制,但由于大部分的白酒龙头企业已经在春节前完成Q1打款和发货,回款比例较高,预计今年Q1业绩影响有限,但由于终端库存尚未完全消化,预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动销和回款。

2)对后续行业影响:短期白酒行业受疫情冲击,反而有望加速行业洗牌,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长期看,龙头企业核心价值并未影响,龙头企业将会受益。

酒:短期波动,全年影响有限

1、行业回顾:3~7月销量短期受影响

啤酒作为较典型的大众消费品,消费属性类似快消品。疫情防控期间,由于消费场景受到较大限制(聚会减少、餐饮整体收入减少),产销量受到直接冲击,单季度销量增速显著下降,低于前后几年的增速中枢。但这一影响属于季度性短期影响,对全年的影响相对有限、次年Q2亦恢复到较高增速(回到正常的产销量中枢)

公司回顾:全年影响有限,股价表现有分化

销量层面看,分公司来看,各公司由于主销区存在差异,季度表现略有不同,但整体来看均符合Q2/Q3短期受冲击、全年影响有限。

青岛啤酒:03Q2短期受影响,销量增速从中枢11%下滑至6%左右;次季度和次年均有较高增速,对全年影响有限(估计-2%左右)。

燕京啤酒:03Q3销量受影响,可能是Q2压货导致的。销量增速波动的幅度显著更大,从中枢18%下滑到1%。可能是因为北京疫情重导致。次季度及次年恢复正常。

重庆啤酒:03Q2销量受到影响,但不能明确全部是疫情影响。1)可能和当地火锅消费习惯有关(火锅);2)也可能是Q1有压货影响了结果(Q1无数据)3)对全年影响不好判断(02年以及03Q1)。

股价方面看,三家啤酒公司表现有较大分化。非典疫情期间(2002-11-16发现首例病例,到2003-7-16新增病例不再增加),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重庆啤酒股价分别+7.6%、-4.4%、-29.9%;由于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旺季)疫情影响基本消除,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且2003年系啤酒行业销量快速增长的时期,啤酒板块普遍受到青睐,因此股价恢复加快,到2014年3月31日,对比疫情开始时(2002-11-16),青啤、燕京、重啤股价分别+27.6%、+40.2%、-3.8%。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啤酒股价在疫情期间仍然较坚挺有小幅上涨(+7.6%),微微超过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涨幅(分别为4.83%、6.49%),表现显著超过同行业燕京、重啤。主要原因系,2003年正值百威入股青岛啤酒,全面开启战略合作,派驻董事进驻董事会并在经营层面全面参与管理,帮助提升青啤管控水平,资本市场对此持整体看好态度,对青啤股价形成支撑。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啤酒板块的影响预计:

1、首先对比今年疫情与03年非典时,啤酒市场环境的异同。相同处是,均发生在销售相对较淡的时期,今年疫情发生在上年四季度末和一季度,系典型的销售淡季,03年疫情持续时间与Q2有较大重合度,Q2销售一般旺于Q1;但是今年疫情的发生和强防控范围显著比03年更广,因此现在较难直接判断两次疫情对销量的冲击程度孰高孰低。

2、两次疫情时期,啤酒市场环境的差异之处在于:啤酒行业驱动力发生根本转变,即2003年行业逻辑仍以量增为主、今年啤酒行业的增长逻辑已转变为结构提升驱动行业增长。

3、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发生后,因紧密跟踪疫情发展,预计销量的冲击有限;我们认为关注销量冲击的意义,主要并不在于对盈利预测的影响(预计有限),更主要是受到销量冲击后,是否会影响各啤酒公司对提价、提结构的态度。

4、仍然看好啤酒行业中长期结构提升驱动利润率提升的趋势,预计中长期看,随着业绩持续兑现、市场认知度逐步提升,啤酒公司估值中枢有望提升;当前几个主要公司的表观估值将随着潜在盈利的释放而快速消化。

调味品:受影响小,稳定性强

1、行业回顾:内需驱动,量增时代

调味品为必须的基础消费品,“非典”等重大疫情对其影响小。调味品是必须日常消费品,除食品安全风险外,消费者对调味品的使用极为稳定,且调味品的使用时间较长,一次购买后消费者可使用较长时间(一般2月甚至以上),随处可买,不具备囤货属性,对外部因素影响不敏感。以当前我国调味品中占比最高的酱油为例,2002-2011年间酱油产量基本保持较高增速,CAGR达17.10%。尤其在“非典”期间,酱油产量增速依然保持向上趋势。同时,尽管酱油每月产量增速变化基本保持波动,但在“非典”期间,酱油产量增速也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增加,除2005年起开始提速发展外,2002-2004年间月度波动维持在相近水平。

公司回顾:调味品增长稳健

“非典”期间,上市的三家企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安琪酵母)调味品业务受影响低。从单季营收增速来看,三家公司中,中炬高新在2003年营收明显下降,但主要原因在于中炬高新业务多元化发展,其调味品业务占比仅有34.27%,美味鲜本身增长仍保持相对稳健,2001/2002/2003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0.4%/12%/9%。其他两家公司恒顺醋业、安琪酵母营收均保持在较高增速水平。

“非典”期间调味品企业跑输大盘。从首例“非典”病例发现至“非典”事件结束(患者数量、疑似病例人数不再增加),调味品企业股价有一定调整,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安琪酵母分别回调14.66%、12.94%、19.40%,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分别上涨4.83%、6.49%。主要原因在于:①中炬当时由于调味品占比不高,其他业务受到“非典”影响较大;②恒顺醋业、安琪酵母则是受到估值较高影响,恒顺在上市后业务多元化,除了食醋外,公司还从事光电、汽车、房地产等业务,营收高增长的同时,利润端增速较低,2003年Q1/Q2/Q3/Q4的利润增速分别为13.41%/29.08%/-4.78%/-465.53%,安琪酵母的估值则基本处于40-65倍之间。

本次新型肺炎对调味品的影响预计:由于调味品季节性弱,且不具备囤货属性,春节对调味品消费影响小,疫病对调味品消费需求及习惯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从渠道划分来看,①餐饮端全年受影响有限,1-2月营收在全年的占比在15%-16%之间,尤其在春节期间,部分餐饮门店本身就会停业数天,且外卖也是当前消费者偏好的用餐形式;②家庭端消费受影响较小,家庭对调味品的消费量稳定且购买频次较低,本次春节期间消费者主要选择在家度过,消费情况预计好于上年同期。综合两大渠道来看,预计企业的销售情况能够维持稳健。而在生产端,当前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复工延期一周或两周对全年影响较低;股价上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调味品企业长期的量价齐增逻辑并未受到影响,冲击过后优质企业的估值在此次冲击过去后有望维持高位。

乳品行业整体回顾:产销小幅波动,整体快速向上

行业整体平稳,SARS期间处于行业快速增长阶段

SARS爆发时间段集中在2002年底到2003年底,正处于我国乳制品行业快速增长阶段。从液态乳发展数据看,2002年-2004年液态乳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趋势,受疫情影响有限,整体消费量增速分别为24.69%、32.06%、28.13%。

产量影响不大,整体保持平稳

2002年SARS病情于年底开始爆发,同期乳制品整体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影响较小。2002-2003年各月产量整体维持在20万吨以下,2003年1月产量9.28万吨,同比增速12.35%,为全年最低,此后2003年各月产量逐步上升,保持30%左右高速增长。

消费稳定,行业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

2002年11月广东爆发疫情,12月疫情开始在互联网传播。2002年Q4乳制品销量18.1万吨,处于全年最低。2003年Q1政府开始介入控制非典疫情,Q1销量全年最低29.7万吨,但同比增速仍保持26.38%快速增长。整体看,乳制品销量受疫情小幅影响,但此后迅速恢复,全年销量较平稳,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主要公司业绩小幅影响后快速回升

2002年-2004年正处于伊利、蒙牛两大巨头形成的关键时期,两家公司带领行业整体快速上行。2002年底爆发疫情后,两家龙头公司快速调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伊利股份为例,2003年Q1营收11.62亿元,同比增长43.43%,恢复较迅速。蒙牛2003年营收更是实现爆发式增长,增速达7.87倍。

疫情期间,乳品行业大背景正处于乳品行业快速增长初期阶段,常温奶全国化加速,各家公司投入费用进行市场争夺,带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费用率整体稳定。

整体来看,2002-2003年SARS疫情期间,乳品板块受影响相对较小,短期受系统性风险影响出现小幅波动,随后均得到修正,具体个股股价表现还是会快速回到业绩主导的大逻辑中。此外,从当时的行业背景来看,乳品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初期(2002-2004增速均在25%以上),常温奶全国化正在加速推进阶段,行业驱动力较强,因此,板块影响不大,业绩快速增长很快占据主导。

当前乳品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呈现两超多强局面,且行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预计较长时间保持5-10%行业增速)。中长期逻辑看,消费端一二线人均消费虽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三四线以下市场人均消费量还有2倍以上提升空间,总体乳品消费的增量空间持续存在;同时,消费升级持续性推进,品牌认可、高品质产品成为消费者首选,龙头企业壁垒逐步增强;供给端看,企业持续产品结构升级,不断开发新品同时加大力度做好费用投入品牌建设和渠道下沉,龙头企业优势突显。就本次事件而言,疫情发展较快,但疫情控制措施采取及时、得当,虽然整体患病情况无法预测统计,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好转,短期市场情绪释放后,作为刚性快消品属性的乳品消费将快速回到中长期发展逻辑中,保持稳定增长判断。

投资建议:短期看,受疫情冲击,食品饮料板块或有所回调,但前期板块已有所反映一定的悲观预期。长期看,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改,此次疫情或将加速行业整合,龙头企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短期情绪宣泄后,继续看好各行业龙头:

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古井贡酒,今世缘,顺鑫农业,青岛啤酒,重庆啤酒,海天味业,中炬高新,恒顺醋业和伊利股份


7

农业:华储网继续组织节后投放,活禽禁售看产业发展

生猪养殖:春节期间猪价高位震荡,华商储备中心组织节后投放

春节期间猪价以震荡为主,生猪均价在36元/kg附近震荡。

两节期间储备肉合计已投放23万吨,节后继续组织开展储备肉投放工作。华商储备中心12月连续4次公告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分别于12月12日、12月19日、12月23日各投放4万吨,12月27日投放2万吨,1月3日投放2万吨,1月9日投放2万吨,1月17日投放3万吨,1月21日投放2万吨,合计23万吨。同时,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表示,按照国家有关部委通知,春节后将继续组织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

2019Q4产能爬坡恢复。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12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2.2%,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12月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均连续4个月增长。2019年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下,全国猪肉产量4255万吨,同比下降21.3%。

展望2020年,结合国内疫情前期发展情况以及2019Q3/Q4以来行业产能恢复情况,我们认为,2019年7月开始行业内开始出现三元母猪的留种战略,考虑二元能繁母猪和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差异,我们预计2020年2月-5月仍为猪肉供给极度紧缺的时期,特别是4月-5月,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快速下降导致的出栏下滑预计会在4月-5月带来猪肉供给的进一步下降,Q3或开始缓解。

短期节后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餐饮,预计需求会较大程度下滑,但是我们预计此次肺炎疫情对养殖行业需求仅为短期冲击。整体来看,由于本轮补栏情况进展较以往缓慢,预计后期供给恢复也是偏长期的过程,整体2020年供给仍有较大缺口。我们预计2019年生猪销售均价在18-20元/kg左右,预计2020年生猪均价有望位于28-30元/kg左右,2020年企业业绩依旧处于兑现期。后期影响猪价走势核心因素仍为非洲猪瘟疫情发展趋势,前期补栏较早的区域,东北,河南,山东,疫情尚未完全平静,后续仍需持续跟踪补栏进展。

建议关注: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等。

禽养殖:下游开工延后,养殖场需积极拓展多类销售渠道

春节期间屠宰企业陆续放假,毛鸡价格在6.1-6.2元/kg附近震荡。

多地区出台政策全面禁售活禽。1月17日武汉市禁止活禽销售,严厉打击野生动物交易;1月22日,河南省全面禁止市场销售活禽,以有效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1月25日-4月30日,合肥市城区活禽交易市场实行季节性休市。

从目前信息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与家禽无关。回顾2003年非典时期畜禽市场低迷,我们认为主要是初期传染源未定,猪、鸡均被质疑,对市场消费影响较大;另外当时后期物流和人员流动受限较大,学校等普遍放假,对实际消费亦有所影响。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信息更加透明,专家组目前认为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

我们认为,与2003年非典时期不同的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信息透明,目前没有信息指向家禽是病毒来源,市场对家禽消费接受度较好,但是交通运输限制、屠宰企业延后开工等因素仍将短期影响家禽行业景气度。

建议关注圣农发展、益生股份、禾丰牧业等。

种子: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获批,继续关注后续进展

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以及《关于慈KJH83等192个转基因植物品种命名的公示》。

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中,包括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DBN9936玉米(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申报的双抗12-5玉米(抗虫抗除草剂玉米),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申报的SHZD32-01大豆(抗除草剂大豆)。

此次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亦对农业生物技术有所关注。美东时间2020年1月15日,中美双方在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其中对于农业生物技术,双方同意开展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交流,并增进公众对关于农业生物技术相关信息的认知,增强公众对在农业和食品体系中使用安全生物技术的信心和接受程度。

中国应为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采用透明、可预测、高效及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流程。对于用作饲料或加工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中国应大幅缩短“产品审批正式申请的提交”和“该产品是否批准的最终决定”之间的平均时间至24 个月以内。

其中部分细节,如:每年至少召开2次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会议,并视申请数量,根据需要尽可能增加会议召开频次;全年不间断受理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批准申请。

1月21日,农业部科教司公布了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杭州瑞丰的转基因玉米瑞丰125获得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有效期至2024年12月2日。目前隆平高科持有杭州瑞丰25.14%股权,公司关联方诚通中信农业结构调整基金通过深圳市鲲信瑞航科技合伙企业持有杭州瑞丰16.67%股权。同时大北农控股子公司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DBN9936玉米品种亦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有效期至2024年12月2日。

建议关注此次参与申报的企业,如大北农、隆平高科等;玉米种子及研发龙头,如登海种业等。

动保:后周期拐点已至

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发布,免疫病种包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鲁氏菌病、包虫病。非瘟疫苗目前尚未开展临床试验,后期如若研发成功上市,将打开全行业市场空间,为研发实力、工艺水平、渠道销售优质的龙头企业提供业绩增量。同时,宠物疫苗也将成为动保企业长期的增长驱动力,同时本轮猪周期之后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较大提升,龙头企业份额显著提高,从而带动市场苗份额继续上行,动保板块仍具备改善空间。

建议关注生物股份、普莱柯等。

饲料:猪料改善,禽料稳增,水产饲料格局有望向好

我们认为水产饲料仍为最优细分赛道,2019年行业出现变革,竞争有所加剧。2019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存栏大幅下滑,导致下游猪饲料需求大幅下降,行业部分规模企业及中小个体户通过调整饲料配方、产线设计等方式转型进入水产饲料领域,加大了行业竞争,业内开始出现价格战的迹象。

我们认为:

(1)随着19Q4生猪产能触底回升,预计2020年行业存栏开始恢复,提振下游猪饲料需求,战略定力较高的规模企业会继续发展水产饲料业务,但中小个体户重新回到猪饲料领域概率较大,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2)业内龙头企业,例如海大,一方面与水产养殖户之间存在服务粘性,公司不仅仅是销售方,同时会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方案等系列服务,粘性较高;另一方面公司多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涉及人员众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公司利益一致,可以很好的避免人员流失,从而巩固自身市场份额。

多年深耕水产饲料领域,公司护城河深厚,行业变革对公司亦是机会,面对价格战,公司可以很好地做到保持自身盈利,推荐竞争壁垒优质的海大集团,生猪业务有望继续为公司贡献增量。


8


零售:从非典复盘疫情对于纺服与零售行业的影响
本周我们复盘了2003年非典分析疫情对零售与纺服行业的影响。2003年3月非典疫情进入爆发期,其中5月社零增速降至区间最低点,6月后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社零增速逐渐回升至10%以上。分品类看,必选消费在疫情期间增速最为稳定,可选消费波动较大,消费者大多推后至疫情结束进行可选消费品采购以避免与外界不必要接触,此类受疫情影响较大品类,消费者积压的采购需求在疫情末期的6、7月集中释放增速反弹明显。分消费类型看,批发和零售代表的实物消费在疫情期间受冲击相对较小,住宿和餐饮代表的服务业受影响最为明显。

基于与非典的对比研究,我们认为:

1、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会与03年非典类似,对住宿与餐饮业产生较大影响;

2、疫情爆发期间消费者购物需求被压制,但会在疫情结束后释放,对于全年影响有限;

3、必选消费增速有望持续稳健;

4、预计可选消费中,服装、金银珠宝、体育用品等品类仍会受到实质性冲击,但得益于当前较高的网购渗透率(2003年网购尚未普及),预计疫情对于可选消费冲击将小于03年非典。

投资策略:整体来看必选坚挺,国货崛起,体育景气。

【纺服】1.看好童装与运动,童装重品质、运动重功能,建议关注森马服饰、安踏体育;2.强性价比品牌需求强劲,中短期首选高性价比标的,推荐波司登;3.上游板块中,中美关税风险暂时稳定,上游纺织制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海外产能释放带来盈利能力提升,推荐申洲国际等。

【零售】1.从成长性角度关注本土化妆品崛起,品牌与电商渠道共成长,建议关注珀莱雅、丸美股份、上海家化等,以及化妆品电商代运营标的壹网壹创等。2.新零售下半场已来,新零售向“新制造”延伸。建议关注苏宁易购、南极电商、开润股份、三只松鼠等。3.必选持续高增长,且食品类CPI上行有望持续催化商超业绩,建议关注永辉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等。4.从估值角度,部分百货处于估值底部,同时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相关公司经营活力不断增强,建议关注:重庆百货、王府井、天虹股份等。

标的推荐

纺服板块:

1)我们依然最看好童装与运动两个细分领域,童装看着品质、运动注重功能,能够形成较强的品牌溢价,建议重点关注安踏体育、森马服饰等。

2)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消费部分降级背景下,强性价比品牌需求强劲,中短期首选高性价比大众服装龙头,推荐羽绒服龙头波司登等。

3)上游中美关税风险暂时稳定,上游纺织制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海外产能释放带来盈利能力提升,依然重点推荐申洲国际等。

零售板块:

1)从成长性看,关注本土化妆品崛起,国内化妆品持续高景气,且具有“口红效应”抵御经济下行风险,品牌与渠道共成长。建议关注珀莱雅、丸美股份、上海家化等,以及化妆品电商代运营企业壹网壹创等。

2)长看新零售下半场已来,新零售进一步向“新制造”延伸。建议关注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苏宁易购;定位大众市场,轻资产模式高效率运营的南极电商;供应链与制造能力出众,“新制造”基因显著的开润股份、核心IP抢占消费者心智,线上向线下持续拓展的三只松鼠。

2)从宏观角度,首选必选消费,优质超市公司存在阶段性机会。必选消费维持较高增速,且CPI温和通胀下利好超市同店增速,建议关注永辉超市、家家悦、红旗连锁等。

4)从估值角度,部分优质百货已处于估值的底部,同时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相关公司经营活力不断增强,建议关注:重庆百货、王府井、天虹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