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城河:仅有三种标准(第492期)
时空复利 / 2019-11-19 17:55 发布
首发:
护城河概念是巴菲特最早提出的,典型长期主义者的思想。
但凡打着格老理念的投资者,却在研究护城河,属于站错了队伍......
格老是见好就收,到期走人,短平快的烟蒂股也玩过,所以从来不会研究这个。
1、三种护城河
晨星公司创始人对于护城河的描述很有意思。“我更希望晨星公司建立起护城河。毕竟花了这么钱,时间和精力,难道要让对手抢走我的客户么?”
护城河这东西,短期主义一定不会考虑。
对于长期主义而言,不是简单的长期持有。标的要具备护城河的底子,不然长期就会变得困难。
资本“聪慧”,天性逐利。哪有钱赚就往哪去。
想想看,甭管白的黑的,灰色产业链的背后依旧充满了资本。
好生意,有利可图,必然引来资金的争夺。所以巴神开始思考护城河,什么样的企业才具备真正的竞争优势,可以阻止对手进入该行业,或者阻止对手抢夺市场份额。
如此,才可放心长期持有。则估值上移的钱可以赚,股息可以赚,企业的长期盈利,依旧可以赚。
护城河的本质是垄断与类垄断,并不复杂。抛开数据,四种模式。
2、品牌效应
看高端品牌,会产生品牌溢价。或许品质成本相差无几,可价格就是比同行业贵,但依旧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抛开弱智的炫耀心理,选择实用品牌就是因为踏实,放心。
因为大品牌就是用来出事的。不出事要品牌干嘛?
听着扎心吧?
比如大品牌公司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只要不是特别恶劣威胁健康的大事故,就要敢于出来背锅。
找公关媒体没什么用,属于浪费。别想着甩锅。有些聪明的公司没有“锅”都要找“锅”背。
丰田是个好例子。每次“起风”的时候,日系车最惨......很多“爱国者”上街去砸。
丰田车主是受害者,自己的车被砸了。
丰田公司也是受害者。谁都不想自己买的车有被砸的风险。
而丰田作为受害者,依旧出来“背锅”:车被砸了不关我的事,但是我给赔。
有保险的找保险,没保险的,丰田给赔。换新车的,给补贴,给折扣。赔偿了所有的被毁汽车。
虽然车不是丰田砸的,但是人家主动承担。受损失是一定的,可这样会消除消费者的顾虑啊。
这等于是高速消费者们:“买吧没事,万一下次被砸了,还给你赔!”
丰田车主们能不暖心么?
开市客的逻辑跟这个差不多。买回去过期,退。不好吃,退。只要是会员,高兴就好。
这是属于自己找“锅”背的,得人心,有顾客。
很多企业出事的找公关,找媒体,推卸责任。损失挽回了,但是人家以后还能相信你么?
买品牌不就是为了有保障,出事了有人赔,有人管。不然大品牌小品牌有啥区别?
品牌,就是用来出事的。
你看人家金毛,人设(品牌)从不崩塌。因为都没有人设了,多放得开啊。
要换成奥巴马,马上人设就没了。
所以出事就认错,不丢人。谁还不出错啊?自古圣人有几人?
3、规模与成本
规模与成本又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人类很早就创造了公司,但初期规模都很小。
直到19世纪后期,才开始兴起了大企业。像强生,可口可乐等,一直活到了现在。
活的久,不就是因为规模越大,成本才越低。
快递运送一车货物,1000件商品与100块商品的运输成本都是相同的,但显然前者会导致整体成本更低。
只有规模大,才能建立起广泛的,好比毛细血管般的渠道。
比如说大牌快消品,如饮料,牛奶,矿泉水。
细想一下,他们是比较“脆弱”的。因为可选性非常多。
例如每一种饮品都有很多品牌选择性,差异化并不大。
但是架不住渠道广阔,大到城市超市,小到农村小卖部,都有他们的身影。如论你走到哪,都可以买。
就像我们多次说过的可口可乐,连续重大失误,依旧可以翻身。不光是品牌的作用,更有强渠道推广的作用。
互联网巨头的兴起,导致很多大公司开启“躺赢”模式。因为将有效连接将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最大化,叠加的是价值效应。
价值效应这块可以读KK的《失控》,比较难读,但是很有深意。马化腾所说的生物型组织,企业自我进化,就是从《失控》中找到的灵感。
比如,淘宝等。给一个人也是用,十个人也是用。但用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
前期开发的费用高昂,后期的维护成本极低。
不过规模优势与成本优势并非如此简单,很多公司没有规模,但由于地理优势,具备地理优势。
比如说垃圾场,采石场,水泥厂。通常在他们经营的这个范围之内,会形成垄断地位。
因为距离越近,成本越低。
比如说你开了一家水泥产,距离生产工地只有10里路程。那么100里开外大厂的水泥不论多么便宜,整体成本依旧要高于你的水泥厂。因为水泥是重物,多出的90里路就是跨不过的成本。
福耀为什么要全球建厂?距离大车企路程短,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好比你选择加油站,不会为了多跑10里路去省每升油便宜2毛钱。中石油中石化都一样,就近选择。
4、黏性与高转换成本
黏性,可以分为两种:没的选和有的选。
没得选不多,主要是医药方面。比如一款有效药物,市场只有这一种,那么病人就没的选。
软件方面例如社交,等于没得选。网购方面例如某宝,还算有的选,例如某东,某多。
只要有的选,人们就会选择相对应合算的。转换成本低的。
比如说个人选择银行,除非是必要,否则不会因为无聊而换银行。
这也是为什么众多银行选择“抢占”学校,因为学生们一旦开卡,会使用这家银行很久。
企业的银行账户更是如此,会计们更不会去更换企业银行账户,麻烦,怕出错。
企业内用的管理数据软件也是这样。就算有相对更便宜的选择,也不会去更换。数据调换出错,损失太大。
所以,只有用户的转换成本高,仅有有选择,但本质还是没得选。
5、竞争力不是护城河
综上,护城河仅有三种:品牌效应;规模与渠道,黏性与高转换成本。
切记,企业的竞争力不是护城河,但却是护城河的雏形,或者与护城河互补。
比如管理高效率竞争力,但也仅仅是竞争力,不会是护城河。因为管理不会永远高效。就好比小米,逆转手机销量,堪称业内奇迹。以高效率管理著称,被奉为护城河。实则,高效率不会使用存在的。
不过高效管理有建立护城河的可能。如果有护城河,高效管理会加宽护城河。两者互补。
再例如某企业发布了一款畅销品,看上去很有竞争力。但同行们也可以相继发布类似款式,相继跟上。
打着打着,大家又回到了同一水平线。没有太大差异。
再例如中国平安,实则保险业没有护城河,产品没有差异化。
不过凭借着齐全的金融牌照,依托科技,交差销售,中国平安打造出护城河。也就是多元化并非坏事,要做到真正具备协同效应,不能跨行。
所以,我们会看到巴神与林奇尽管专注公司的价值,但依旧有很多的区别。巴神长期持有,是因为护城河的优势本身就是长期牢不可破的,除非估值太高,否则不会卖出。
林奇不会持有那么长,因为调研出“爆款”或者“复苏”公司后会马上买入。卖出的选择会相对较多。比如更好的标的,估值略高,竞争力消退,都是调仓的必要逻辑。
因为“爆款”同行都会跟上,导致竞争力终究回归均值。
而护城河很难打造,相比于竞争力更加持有。
以上仅仅是逻辑上的护城河,更要配合数据的语言观察。数据公式方面详见《价值投资常识》。
6、护城河的本质
最简单观察护城河的方法,就是思考公司是否同行业,同维度中处于无敌状态。
想想看,很多雄踞多年行业龙头地位的公司,在这个维度中就是无敌的存在。
有个段子:
问:A公司市值千亿,我给你千亿,你如何能够打垮这家A公司。
答:那我宁可不要这千亿。
例如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是百年品牌和渠道,怎么打?
茅台的护城河就是品牌,怎么打?
阿里窥视社交那么多年,打不动。
拼多多如果不是开辟了新的维度,无法撼动阿里与京东的电商帝国。
护城河的本质,就是那些行业龙头,在某个维度中,处于无敌的状态。
十年十倍,就在我的解盘,欢迎加入。
增添十年功力,详见:十年十倍:一文增添十年功力
《价值投资常识》手把手教你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
京东链接:https://item.jd.com/12624680.html
当当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88522.html
天猫链接: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12k0.12153887.0.0.3099687dkxFdsR&id=59699914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