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初始阶段抓好物业基础服务才是根本

问剑沙丘路   / 2015-12-16 10:52 发布

中海物业社区O2O之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一一初始阶段抓好物业基础服务才是根本
写在前面的话:
物管社区O2O,“整合”二字才是关键
继彩生活高亮推出物管进军社区O2O概念之后,中海物业搭上顺风车也迅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不过笔者认为,“社区O2O”这个概念已经开始被玩坏了。
物管社区O2O直观地理解就是通过物管企业将社区周边配套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但是O2O并不是一个商业模式,笔者认为它更像是一种社区经济通过互联网而达到的高级形态。

如上图所示,online只是手段,主体一直都是offline端。“物管企业”、“手机APP”两个要素自然是“物管社区O2O”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没有经过整合的一切单个或多个“互联网+”元素都是碎片化的,不足以上升到社区O2O“生态链”的高度,“整合”这两个字才是社区O2O的关键。
不客气地说,跳过“整合”环节,单纯认为物管企业拥有社区APP就是社区O2O无异于耍流氓。笔者认为现在绝大多数的物管及其APP发展的程度都还不能称其为“社区O2O”,我们尚需回归本位,回到社区APP的基本功能——物管协助。


正文:
传统物管无法脱离物管主业谈O2O
据彩生活最新透露出的信息,目前其对发展方向似乎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物业”被淡化,“社区平台”功能被放大,这一点并不出乎笔者预料,正如笔者此前分析的,由于彩生活对房地产母公司依赖程度较低,圈地时也并没有十分强化自己的物业主业,“无牵无挂”轻资产状态下,“平台化”可谓顺水推舟。 而中海物业,一是与母公司几乎是利益共同体,二是物业本身发展较完善,APP再强,也不太可能喧宾夺主。
中海物业对社区O2O有千万级用户的规划路径,但目前仅有辅助作用。
笔者查阅招股说明书,发现到明年5月中海将预计投入786万元人民币建设O2O平台,其中平台软件成本375万,宣传开支100万。笔者在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序员处得知,线上平台的开发资金可多可少,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但单年度平台投资近400万(不算宣发成本),确有想覆盖千万级用户的规划路径。不过相较其2014年21.6亿港币的营收(折合人民币17亿左右),社区O2O的建设投入仍然是“九牛一毛”,并且尚未产生经济效益,目前“悦居中海”APP仍然仅有辅助作用。
物业开发APP依然是有必要的
中海物业控制人力成本的需求较一般物业更多。上市之后的物业管理公司必须自负盈亏,对于物管的盈利要求就被放大。前文笔者也提过,中海物业并没有大规模地扩大物管面积,这也就意味着它并没有在乘数上面做文章,而住户的物业费也很难提高——这已是业内公认的常识,那么解决问题无非只能靠压缩成本大头一一人力,或者是靠增值服务。不管主攻方向是哪一种,APP都会是很好的解决方案之一,不仅可以激发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减少物业服务本身所需的人力,同时还能降低住户和物业间的沟通成本,甚至产生增值服务收益。
其实,即便是不上市的单纯物业管理,也同样需要APP的协助:
物业本身有互联网化的需求。物业本身是一个严重依赖房产,并且天然闭塞的行业,没有经历过辉煌,就已步入瓶颈,在这个时代想要有质的提升确实最佳的途径就是走“互联网+”这条路,建立大数据库系统,并加入用户评价系统,以便追踪、核实、接纳反馈,提高住户满意度。
住户需要更及时便捷的功能完成与物业公司的对接。在信息化时代,APP可以使物业信息更加公开、及时,比如居委会换届、业主大会召开等,APP信息推送是比物管人员在电梯口贴纸条,或业主去物管处更加有效的方式,也更容易收集用户反馈。另外用户特定需求也需要更明确的入口与物业对接,避免权责不清的问题。
推广环节“攻城容易,守城难”,用户体验是关键
得益于管理和口碑优势,中海在推广环节并没有太多阻力


不同于彩生活的先收购后推广,中海和万科一样,选择了在自有且口碑较好的小区中推广,既节约了宣传成本,也达到了较好的宣传目的。
就笔者对中海物业上海几处社区的考察情况看,在宣传方面其还是在作努力,几乎每个物管处都有醒目的宣传折页摆放和二维码张贴,在推广初期也用“下载APP送礼品”等方式吸引注意力,由于中海物业口碑较好,与住户关系较融洽,对于安装APP的要求大部分住户都没有抗拒,调研访问的几个住户都表示装过该APP。
悦居中海“APP在用户体验方面差强人意
笔者在调研走访多处中海小区时也询问了物管人员及业主对APP的看法,绝大多数的反馈都是“不清楚”或者直言“不太好用”。为了取得发言权,笔者也分别以游客和住户的身份体验了“悦居中海”,现将体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如下:

由于笔者此前体验过“彩之云”, 对比之下,不得不承认“悦居中海”的落差是巨大的,主要问题概括如下:
1、基础配套服务完全没有到位。笔者认为物业最基础的三大功能为缴费、信息推送和维修。但是缴费功能很多小区都没有开通,社区资讯完全没有显示,而维修甚至都没有相关模块,笔者于12月1日试着在“我的诉求”和“服务建议”板块中提出相关要求,截至发稿仍停留在“已提交”阶段,无人响应。
2、更新太慢,系统Bug太多,诸多模块尚未开发就作了陈列。现已近年末,“悦居中海”最近一次更新仍停留在9月2日,而且在体验中Bug不断:笔者以住户身份注册的一小时后才收到验证码;因为闪退,笔者至今不明白“自助终端”、“资产扫描”这两个模块的用途;很多基础功能尚未开通就已经陈列,如访客和自助开门;代表人工服务的首页左上角电话始终显示是空号。
 3、设计过于简单粗犷,陈列缺乏逻辑,分类不明确
界面如下图所示,有的模块点进去只是二十个字不到的信息陈列,却占了大半个手机屏幕,比如收费标准、开发商、我的管家、问卷调查、常用电话等;模块的排列逻辑既不是根据功能,也不是根据使用频率,各图标杂乱无章,抓不住重点。

可以说,每个缺陷都是致命的,概括起来,“悦居中海”基础功能尚未成型,增值服务更是远在千里之外。笔者甚至认为,会有很大一部分住户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卸载,至少笔者访问的几名住户就是这样做的。
传统物业做社区APP困难重重
虽然目前物业APP的例子并不多,但笔者认为中海物业的问题并不会是个案,传统物业想要研发社区O2O平台很可能力不从心,克服障碍也绝非一朝一夕:
1、跨行业需要很大的学习成本。物管毕竟不是互联网公司,而且两者相差甚远,不管是外包给第三方,还是由物管公司自己开发,都需要一个相互了解和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且容易走弯路。所以或许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恒大和腾讯才会采用合作的模式(恒腾网络已列入笔者的研究计划,请关注后续文章)。
2、原有物管的历史数据很难同步至线上平台。毕竟在此之前物业管理已经独自发展了很多年,面对着“互联网元年”,免不了很多线下数据都会归零;而同步线下历史数据这项工程又十分浩大,恐怕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且短期内未必能带来正效应;但是如果不同步,“线上端”又很难真正了解住户和物业的情况,无法精准定位。要不要同步?如何同步?这都是令物业头疼的问题。
3、具体问题的落实和解决还是要靠人。其实世上本没有“线上”,“线上”只是信息的传播方式,物业服务更是如此,落实到住户身上的服务依然是要通过offline来提供。所以offline端口的服务是不能减少的,维修、家政,最终解决都要通过人来完成。是自己做,还是外包?前者管控成本大,后者难以保证质量,如何“两全”,或者重心放在哪一块,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当且仅当规模化才能产生效应,见效慢、实施难。对于所有的社区O2O平台来说,必须拥有足够的线上用户,才可能激活社区交流功能,并且完成与周边商户的对接。但“规模化”真的太难,比如已经做过尝试的叮咚小区,在宣传和拉人头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融到的资金大部分都用在广告投放上,但是“然并卵”,用户来得快去得也快,人留不住,陷入恶性循环,基本已经宣告失败。
定位“辅助”的社区APP如何固本?
虽然“悦居中海”有不少槽点,但笔者并不会因此就给中海下定论。事实上,刚刚“自立门户”的中海物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成熟企业,笔者也理解“二次初创”的中海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完善线上平台,光线下管理、重新分配人力就已十分不易,更无暇顾及社区生态建设。
想要发展生态链,所谓“细节”都会变得庞大,笔者认为在目前阶段,对所有的物管来说,谈真正意义的社区O2O体系都还为时尚早,但是只要完成了物业管理的基础辅助功能,万里长征就算是正式开始了。社区O2O的建设还是要遵循以下几点:
1、先完善基础需求,再考虑增值及生态圈。
场景型的社区生态首先必须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中海物业最大的槽点在于物管基础功能都没有普及,一个连物业费都不能缴的物业社区APP,你猜如果笔者是用户是会卸载呢?还是卸载呢?
2、通过频繁推送更新有效信息加强用户与物管间的粘性。
住户对于物业的基本需求频率是很低的,那么想要加强用户的依赖性,就必须由物业本身不停地在线上刷存在感,有存在感才有参与人群和商户,方能线上线下整合。如果能够根据住户的不同情况设置个性化的提醒则效果更好,比如笔者了解到某APP就曾推送过“现在我们小区外面下雨了,出门请带伞,在家的住户请把棉被收进去”类似的个性化信息,住户表示很受用。
3、不必事无巨细,非关键模块可采取外包。
“悦居中海”共有模块近30个,其中没有任何信息或未开通的“鬼模块”25个,占到六分之五。信息陈列的模块可以合并,与物业关联度不大的可以采取外包,如此事半功倍且节约成本。
4、通过APP严格把控主要盈利环节,尽量排除线下竞争对手的干扰。
笔者注意到,“悦居中海”对于租售模块的预设还是可圈可点的,细分条目十分明细,可惜上面并没有信息。笔者还发现中海物业在线下尽管有租赁中心,但是绝大多数房屋租售还是住户与中介进行对接,事实上房屋租售是很关键的盈利点,如果中海能够像万科一样对租售端进行严格把控,就能带来更多的盈利,社区APP发挥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同时也是增加客户粘性的手段之一。另外,装修设计也是中海物业的强项,不妨在APP上做些相关的体现。
5、如果线上体验没有完善,宁可推迟推广时间
推广易,守住用户难。中海的推广不可谓不好,或许是为了尽快借O2O概念上市,推广未免显得仓促。去掉社区O2O的光环,最终展现的还是线上的APP产品,实际效用是维护客户群的绝对关键,如果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叮咚小区便是前车之鉴。
结论:
离开了物管的1,社区O2O永远只能是个0。物业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抓住用户痛点,提升用户体验。中海物业在基础物管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依然摆脱不了依靠人力的问题,社区APP是个不错的潜在辅助,但尚需磨砺,社区O2O愿景依然太遥远。实地考察下来,中海物业给笔者的感觉是比较“实在”,希望一个“实在”的公司不要因为资本市场的介入而订立过高的目标,打乱经营节奏。当然,现在一切还为时过早,中海物业依然有后续发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