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不能学阿里?
东哥解读电商 / 2019-09-20 14:51 发布
文| 李成东
来源| 东哥笔记(ID:donggebiji)
开篇提个问题:“用餐,刀叉好用,还是筷子好用?”
聪明的人会回答:“看场景,吃西餐刀叉好用,吃中餐当然“筷子好用。”
但也不完全准确,西方人习惯用刀叉,而中国人习惯用筷子。长期习惯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才是场景的问题!
刚才给一重要电商平台合作伙伴电话,问及现在业务情况。日GMV百万级,大概是8月比7月涨了一倍,9月还在倍速增长。虽然最终目标,与年初有差距,但大趋势是很好的。经过一年系统性的调整,是非常好的!
打这个电话,是要告诉伙伴“生态自适应性”,不要盲目学习阿里、京东。业务形态差异非常大,所以招聘了阿里和京东的人,要谨慎吸收他们的经验。但千万不要照搬照抄他们的经验!最终,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独立生态体系。
因为搞“鸿儒大学.千亿电商俱乐部”的事情,过去的半个月出差广州、深圳、杭州、上海、南京,拜访了中国TOP50电商的至少30家,或私聊,或饭局。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就是做电商不能学阿里巴巴,因为有“生态自适应性”!
东哥饭局广州参加创业者:fordeal、花生日记、有点牛集团、幸福西饼、钱大妈、对庄、娜拉美妆B2B,fanmart
东哥饭局杭州创业者:微拍堂、码尚定制、微链/李子柒商业化、娜拉美妆、斑马会员/环球捕手、海拍客,鯨灵集团/甩货宝宝。
我今天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大家很容易做电商陷入一个思维,以阿里为标杆。毫无疑问,阿里是中国最为成功的电商。我也听说过以京东,以亚马逊为标杆作为学习目标的。简单“copy”,总是最容易的一件事情,但导致太多的企业误入歧途!
当年我党也想学苏联革命模式,先攻打大城市策略,无论是打长沙,还是打南昌,尤其是后来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都是最主要的失败原因。中国城市的工人力量太薄弱,而城市的反动力量又太过强大。所以中国革命最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为什么做好阿里的,做不好京东和拼多多?
我常年和电商平台和商家打交道,也和无数商家、投资人打交道,发现有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有商家特别喜欢阿里,也有商家特别喜欢京东,还有商家特别喜欢拼多多。
有些商家在阿里做的特别好,但就是做不好京东和拼多多,而有些商家京东做的很赚钱,就做不好天猫和拼多多。还有很大一批拼多多做的非常大,就是做不好阿里和京东。还有一些只会做的。能够多平台都发展的很好的,非常少见。
有些用户特别喜欢淘宝能讨价还价,有些用户特别喜欢京东简单的购物体验,也有很多用户特别习惯拼多多拼团的模式。
在员工层面也是一样的,在大的互联网平台待久了的员工,在别的平台融入并不容易,尤其是两种业态不一致的时候。比如互联网的去传统企业,就不容易适应。
举例这些现象,一个是想说明其实并没有最好的模式,一个是说明生态有自适应性。就如我开篇提到的,西方人更习惯刀叉,而中国人更习惯筷子,这是久而久之形成的用餐使用习惯,与饮食结构有关,无非好坏。
A商家为什么觉得京东很差?
前一段时间见了一个天猫大商家A,大概一年有大几十亿的盘子。直言京东各种不好,从商家管理运营规则,到广告投放效果,商家交流反馈都极差,和阿里比起来,差距是十万八千里。投入产出比太低,最近决定退出了,不想陪京东玩了。而天猫广告的千人千面,让商家不断受益,虽然整体流量没有增长,但投放效率却越来越高。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这种反差的原因,A商家作为天猫超级KA商家,自然各种优待,至少不会被小二刁难。任何业务意见反馈能够直达逍遥子,天猫在产品和运营做出调整。对A商家来说,当然整个天猫生态就成了“量身定做”,再加上持续十余年的经营,当然觉得很适应。
而京东,作为一个A商家的新进入平台,首先不说京东本身自营起家,平台规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自营业务,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其次A商家进入一个平台,本来就要有一个适应性。就如新鞋挤脚一样。其三京东平台很难像阿里那样给与超级KA待遇资格,尤其是大老板的第一时间反馈。
长时间适应了阿里生态的商家,就不再适应京东生态了,不只是商家后台工具,运营规则细节那么简单。
京东平台,最终的出路,还是要想清楚自己为用户为商家创造什么价值,需要什么核心商家,而不是去学习阿里怎么做平台。
这种“生态自适应性”,在地球的不同自然生态中都有不同的呈现。
在海洋生态中,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这就是海洋的生存法则;
热带雨林生态,无论是捕食者还是被捕食者,都需要很好的隐藏能力;
而在沙漠生态中,任何物种都需要获取水分,保存水分的能力。
所谓“适者生存”,往往气候变化,会迫使物种进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最后做一个简单总结,首先是一个复杂的生态,所以导致了独特的生态文化,从商家生态,到内部管理文化。但大多数的企业的业务是比较简单的,甚至连生态都谈不上。所以对组织,对组织文化,战略的要求不需要向阿里看齐学习。其次生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演化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突然引入一种新的模式新的文化,企业也无法吸收,反而会迷失自我。最终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模式。
照搬照抄阿里经验的,大多数死得惨!
阿里投资了那么多的企业,有多少用阿里组织文化战略赋能成功的?阿里自己人出来创业的,又有多少成功企业呢?说明这些人脱离了阿里生态,自己也生存不了。不正说明了阿里模式,并不具有可复制性。
马云的湖畔大学教的越多,越迷恋阿里模式,或有可能会让更多互联网企业误入歧途!
齐白石大师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建议如果不能甄别什么能学/借鉴,什么不能学,还是不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