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诞生记:衣食父母(第439期)
时空复利 / 2019-09-08 19:38 发布
关于降息与降准,之前特意说过。结合目前的消息,大家可以自行对照一下:一文读懂降息与降准
投资股票,关于金融的本质,大家还是了解清楚的好。
金融的本质是交易,通过交易,完成更大的事。
1、股债募资
1602年,荷兰人交易了第一只股票。
那个时候荷兰为了更好的漂洋过海,创立东印度公司,募资,发股票。
因为那个时代出海风险太大,造船花钱太多。发行股票,将更多的钱筹资到一起。造船,出海。
金融术语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就是赚钱了,大家一起分。亏钱了,大家一起担。
债券也是这样,承诺利息,发债,募资,做大事。
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如果不是通过向平民发债的方式,将会是另一种结果。
资产证券化我们也讲过,同样是这个逻辑。
发股也好,发债也罢,都是为了通过卖出交易,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2、金融童话
林奇的最后一本书《教你理财》,备受巴菲特的喜爱,有点像金融的童话书。
金融市场对于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公认的。
南北战争结束后,因为当时美国财政部长统一发行国债的政策,推动了美国的发展。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金融竟然这么管用......
这导致美国创立的基因中,就有了金融的种子。间接导致华尔街的金融,经久未衰。
3、交易
《教你理财》是本佳作,童话的背后,也并非美好。
光良唱:“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公司为什么打破头,要上市,要发股?因为没钱。
发债也是同样的逻辑,还是因为没钱。
老干妈,哇哈哈,方太,不上市是因为不缺钱。
至于为了知名度,为了更好的管理,理由多少有些牵强。
或许茅台知道自己如果这么牛,就不会选择上市这种方式进行融资了。
公司上市,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那就是通常原始股东会卖出,机构与投资者会买入。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原始股东一般都是非常了解公司的,选择卖出,还是因为不看好。
究竟是买的精?还是卖的精?
一般来说,任何一家公司,内部看,全是坑,外部看,全是钱。
4、A股诞生记
上世纪90年代,大力发展A股,还是因为钱。那个时候,国企没钱了。
1989年,GDP增速断崖式下跌。经济压力大,大量国有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这是连锁效应,企业不好过,银行也不好过。因为他要收回贷款啊......
这个时候不能光靠银行输血,钱袋子底子再厚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于是,搞股市,全民的钱参与进来,输血。这是所有市场的运行逻辑。
公司只有缺钱,才需要上市。毕竟上市后需要按时披露信息,受到监管,股价承受业绩压力。
A股成立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行就行,大不了关门。
5、轻指数重个股
A股设立的很大原因,是为了给国企输血,那时是关上门自己玩。
市场的“衣食父母”也是非常给力的,不懂没有关系,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好像真的买到就是赚到。
当年搞权证的时候,人们蜂拥而至,权证的价格甚至高于股票的价格。这是天大的笑话,根本不知道权证是个啥就乱买一通......
1993年-1999年末,GDP增速自15.4%下滑至6.7%。
上证指数1993年-2000年,涨幅165%。
2000年-2005年,GDP增速自8.6%上涨至11%。
上证指数2000年-2005年,跌幅15%。
上证指数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同期GDP增速倒是上涨可观的。
上证指数2014-2015年的大牛市,同期GDP增速是下滑的过程。
所以,A股的确是经济的反向晴雨表。
所以有的观点认为:经济下行,上市公司没钱了,就需要发动一场大牛市。
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因为指数是失真的。
为了指数的“稳健”,计算权重是门手艺。
比如当年中石油的流通股仅占据总市值的2%,将总市值纳入股指权重进行计算,占据整个指数权重的16%。相当于其股价的波动对于指数的影响加了几十倍的杠杠。
指数疯了,股民就都进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投资对于经济的关注远没有个股的关注更高。
个股质量的重要程度,要远远高于整体的经济情况。
当然,如今股市的门越开越大,从前是关上门自己玩;现在是打开门,全球一起玩。
这必然导致,市场资金风格的变化。
稳定的业绩股,将更加受到追捧。甚至,不惜给予优质的个股,适当的估值溢价。
十年十倍,就在我的解盘,欢迎加入。
增添十年功力,详见:十年十倍:一文增添十年功力
更多实用分析:《价值投资常识》手把手教你建立完善的投资体系。
京东链接:https://item.jd.com/12624680.html
当当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88522.html
天猫链接: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12k0.12153887.0.0.3099687dkxFdsR&id=596999145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