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钮文新:中国股市重大利好 终于等到
老夫子 / 2019-08-20 08:45 发布
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为突破口,建立长期资金价格干预和调节机制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热切期盼,它关乎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一直力主尽快“双轨合一”,压缩货币市场规模,避免金融短期化在中国继续发酵。我们甚至多次明确建议,中央应当加大一年期MLF利率对资本市场的定价影响力。
需要明确,一年期以上的债务资本市场和股权资本市场都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只有有效压低长期债务资本的价格,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现在终于看到了结果。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看,让央行站到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交界之处,通过MLF直接干预一年期利率,并借此推动金融市场、货币政策更加适宜长期资本培育——这个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首先,18家具有代表行的商业银行,每月将依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加点,公开贷款LPR报价,这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由此可以推断:未来央行将加大1年期MLF的投放力度,这应当就是我们一直期盼的加大“收短放长”力度。
其次,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从目前情况看,央行没有5年期利率基准,如果要实现对商业银行5年期贷款利率的调节,央行势必需要开创5年期的LLF(长期流动性便利),对这一贷款品种构成直接影响。
今天,2019年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完善LPR形成机制,意味着央行可以直接引导贷款利率下降。比如,一年期MLF招标时把利率从现在的3.3%不断压低,这就是最好、最有效的降息。但是,完善LPR形成机制,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利差收益”降低,因为资金成本的降低是LPR降低的前提。而且,LPR只代表商业银行对最高信用级别的企业报价,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参考值,其它信用级别的企业要拿到贷款,势必信用在LPR利率水平上加点。当然,如果商业银行感到压力,那势必会逼迫商业银行提高效率,更大范围拓展金融业务。
应当说,这次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方法是“创新性的改革”,符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之路的要求,符合中国经济以实体经济为本的要求。这当然是对股票市场最大的利好。长期资本的培育,也会使股票市场融资业务变得更加从容,杠杆机制也会变得更加宽松。总之,股市投资者应当看懂这次改革的意义,更多增加投资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