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股道的卢

06年入市实战操作至今,经...


价值领航

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淘金精神


柴孝伟

建造十九层每层成倍财富高楼...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banner

banner

“砸”出来的液晶(第381期)

时空复利   / 2019-06-27 15:15 发布

液晶显示器短短近几十年的历史,却颠沛流离,转战各国之间。山姆发明了液晶,拱手“送给了别人”。

液晶技术始于山姆,最早在19世纪末,可那个时候只知道这东西能变色,不知道该如何应用。

直到1961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一位学者发现,将液晶这东西夹在两块透明导电玻璃的中间,通上电,似乎可以产生画面?

无线电公司得知后脑洞大开,将这玩意做出来挂在墙上,那不就是平板电视么。这是一笔大买卖,效果等同于苹果革了诺基亚的命,会颠覆整个市场。

他们极度重视此事,不惜投入重金研发。当然,保密工作也做的非常成功。

1968年,无线电公司终于研发出了全球第一款液晶显示模型。有了成果就要秀肌肉,在纽约召开了发布会。模型,总比故事靠谱。

有日本企业也参加了这场发布会,将消息传回了国内,液晶的第一次转折点,开始了。

1、日本液晶差点杀死了瑞士手表

1961年至1968年,7年时间,无线电公司已经对液晶显示器投入了太多资本与精力。

但迟迟不能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屏幕调色,实在是太难了。

无线电公司绝望了,停止液晶的研发。同时计算机行业前景诱人,他转身与IBM在计算机行业开始掰手腕。

至今看,IBM虽然割了股神的肉,但还活得好好的。显然,无线电公司在那场争夺中已经失利,退出了市场。后来的液晶电视,也与他无关。

但是日本精工手表不这么看,认为这是好东西。

此时精工的石英表内部工艺已经搞得差不多了,野心蓬勃,打算向手表界的老大哥,瑞士手表捅刀子。但唯独缺少适合的显示器,举起的刀,迟迟不能下手。

正巧,想睡觉,天上掉下来了枕头。

得知了美国的液晶技术,精工马不停蹄,买技术,搞研发,造手表。

后来,石英电子表还真被精工造出来了。毕竟电视平板太大,手表较小,难度较低。

瑞士手表该感谢液晶,尽管当时被石英电子表揍的毫无反手之力,差点死掉。

涅槃重生,被揍到了奢饰品行业,再度取得成功。论毛利,当然还是奢侈品更高。

凡是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加强大。

精工通过电子表赚了大钱,日本企业蜂拥而上,造出了仪表显示器等产品,推动了液晶产业的发展。

1990年代中期,日本液晶产品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5%的市场份额。

也将液晶产业推向了下一站,韩国。

2、液晶周期

液晶是强周期行业。

任何周期,与鸡蛋、猪肉的逻辑相同,无非供需关系。

例如鸡蛋。鸡蛋的价格上涨,养鸡场也就多了,随之鸡蛋就多了,供求大于需求,价格下跌。迎来了寒冬,熬不过的纷纷死掉。熬下来的,养鸡场少了,鸡蛋就少了,需求大于供求,价格上涨。

液晶的周期主要体现在屏幕尺寸。

好比目前市场的需求是9寸液晶面板,各厂家加足马力生产。产量增多,液晶面板价格下滑,大家都亏损。

熬不住的,都下课了。

面板价格下滑,使用面板的产品价格同样下滑。消费者也就随之增多了。

价格,又随之上涨。

如上图所示,京东方A红圈中的年份,净利增速严重下滑。

但液晶毕竟是产品,与鸡蛋不同,存在更新换代的需求。

企业在承受供求变大的亏损后,要继续加大投入下一代的产品。

例如9寸液晶打起了价格战,价格下滑,同行普遍亏损。

同时10寸液晶要准备建立产线,进行生产,这些都需要花钱。

也就是亏损的同时,还要继续花钱,加大投入。一般企业谁也受不了。

日本液晶企业或许由于没有看懂这种周期,被韩国砸落马下。

承受亏损,越亏越投,反周期操作成为了韩国的杀手锏。

1995年-1996年,是液晶周期的低谷期。那时例如韩国三星所承受的亏损幅度,就已经折合上十亿、百亿的人民币。

这种打法惨痛,凶悍,也打残了日本企业。

3、要的是技术

明白了液晶行业的周期,也就明白了这一行几乎全靠钱砸。

京东方的前身是一家老牌国企,编号774;是上世纪50年代极其重要的电子行业老大哥。主营产业是电子管。

奈何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774自身产品落后,跟不上时代,被冲击的抬不起头来。

之后的日子里,774过的并不如意。

1987年,松下彩管公司成立,属于中外合资,独立建厂。没有774什么事,仅有25%的股权,人家赚钱也不给多少分红。

这给774急的,还有职工需要养活呢。

曾经的电子业老大哥,90年代穷的时候连每月给职工的22万伙食补贴都拿不出来。

只能打报告,求助政府,财政部掏钱。

这段时期774也没闲着,经历了太多买卖。

保健品,爽口液,节能灯,出租车公司等等。脱离了老本行,干啥都不赚钱。

10年过去了,尽管松下彩管是合资企业,但中方始终没有获得技术。

这就好比中方帮助外资跑腿,大家一起赚中国人的钱,但是中方没技术。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吃亏。

引进外资,重在发展,还要学习技术。

4、砸钱的套路

转折点在1997年。

774在深圳B股上市,募资3.5亿港元。有了钱,说话都有底气。

2001年,774改名京东方,进军液晶这个烧钱的领域。

恰逢液晶周期到来,韩国现代缺钱,急于出售旗下液晶产线。

双方一拍即合,京东方拿下了第一城。

收购与合资不同,合资是合作,收购,都是自己的。担负责任,经营不易,也要硬着头皮上。

2003年,上海广电同样选择合资,省心省力。但始终无法掌握技术,于2009年,淘汰出局。

液晶板的生产十分困难,重点是无尘车间的建造。这点比芯片还要难上很多,一组芯片掉落进灰尘,将残次品淘汰,剩下的可以继续组装销售。但一面液晶板进入了丁点灰尘,全部作废。

京东方初期的良品率自然不会太高,仅仅60%左右,成本自然大大提高。经过一系列的磨合修整,不断优化改进,取得了95%的良品率成绩。

这就好比一名学生此前始终位于及格线附近徘徊,经过学习后,成为了尖子生。

尖子生的背后,有时需要不断的“供奉”。

根据2017年的数据,京东方投入了3000多亿资金,全球出货量22%。超过了韩国,世界第一。

3000多亿这则数字,是中国工业史上单个企业最大的投资额度。

液晶面板,大都靠“烧”。

5、烧钱也是门学问

烧钱是门学问,想做好这门学问,要有钱烧。绕来绕去,终究离不开一个钱字。

融资是门艺术,京东方始终奔跑在艺术的第一线。

几经折腾,新东方终于摸清了液晶周期的套路。逆境时用钱砸,能用钱解决的事,只要有钱都不算事。虽然钱始终都是头疼的大事。

2003年,京东方大搞扩张。国开行带着九位兄弟银行前来支援,出资7.5亿,美元。

2005年,液晶周期到来,京东方巨亏16亿。国开行与九位兄弟立马变脸,评级下调,想借钱,每门。

都是兄弟,但兄弟也要业绩。不能被霍霍的太厉害。

2006年,京东方再亏17亿。并且,下一年那7.5亿美金的贷款就要到期了。

这下国开行与九位兄弟都受不了了,因为2007年,那笔7.5亿美金的贷款,就到期了,该还钱了。但京东方现在还是继续亏损状态,拿什么来还。

那个时候,大家压力都挺大的。

纵然看懂了周期,但这么个烧钱法,换做谁是掌门人也直冒冷汗。

银行同样如此,坏账这东西,尤其是数额巨大,能少一笔是一笔。

有困难,找。北京出了大力,各银行终于咬牙点头同意,延期。

京东方难得喘了口粗气。好在2007年下半年,液晶迎来了价格上涨周期,京东方熬过了冬天。

痛定思痛,京东方觉得这一行这银行不靠谱。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于是京东方改变融资策略,与地方合作。

我出股权,赚钱一起分。你出优惠,给土地,我有困难,帮我解决。

这招管用,京东方建立4.5代产线时,成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给土地建厂,给资金18亿,还有一揽子的优惠政策。

并且协调继续拉上国开行,提供10年期限,16亿的贷款。

有了经历,才能玩的出花样。

6、究竟是否为一门好生意

尽管京东方2018年显示器市场份额约25%,各种全球第一,导致媒体争抢报道。毕竟争光,立场正确。

可争光与投资又是两回事,从而忽略了很多背后的现象。

例如投入产出比率。

通过梳理液晶行业可以发现,这一行是强周期属性。关键在于没有钱时,可以找到钱。

所以这一行更是高“消费”行业,花钱太多。

这就需要具体的数据。

1998年-2018年,京东方A累计获取净利润157亿。

同期,累计花费资产数值高达2451亿。

得出累计值1554%。

花最多的钱,挣最少的钱。与行业有关,与份额有关。

重资产行业自带高投入,小回报属性。

非垄断行业,不能做到绝对的龙头,打到所有的对手,时刻被对手骚扰。

垄断的意义就在于,控制着所以的供求。想要货,独我一份。

福利:感谢水晶球的大力支持,为了让大家获得更高的收益。现进行最大力度优惠活动。

大家下单购买新书后,收货截图发我。可以免费加入我的直播室一个月。原价是500元每月。

享受全A精选牛股20只,整套投资体系,活动时间仅限三天,早到早得。谢谢大家。


《价值投资常识》识别优秀公司:

当当网链接:网页链接


京东网链接:网页链接


@水晶球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