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牛市心理学:关于牛市的最强解读(上)
夏至1987 / 2019-06-05 13:30 发布
提前声明,本人是心理学爱好者,当然我不看毒鸡汤,看的是正统的心理学教材,其中就包括《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在我们国内,没有讨论心理学的氛围,尤其是在男同胞内部,可能大家觉得研究心理学,容易变成神经病,或者有点儿娘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发展没有到那个阶段,大家才刚富起来没多久,文化生活比较贫瘠。反正我参加的几个心理学相关社群,里面90%是女性,我往那儿一站,多少是有点儿突兀的。与之相反的是,炒股的群体里男性同胞占了80%,这个有数据支撑,我之前的专栏有提过。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了,炒股的人,大部分对心理学知识没有什么概念,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就会比较乏力。比如我们经常说,为什么A股没有慢牛,为什么A股总是大涨大跌,为什么股市像一个“钟摆”一样总是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是散户过多导致的,但这个解释好像并没有触碰到问题的本质。比如说“大牛市”这个现象的成因是啥,里面有哪些因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只会泛泛而谈,没有去仔细的推敲。
下面这种图是我们最常见的牛市路线图:
这个图我见过不止10次,看起来挺有道理,但对实际的操作,似乎又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所以今天,笔者这个心理学半吊子想试着从社会心理的层面,从市场上不同主体所扮演角色的内心出发,对牛市的过程做一个全面的推演,算是抛砖引玉吧,下面开始:
1、牛市的起点
所有的牛市,都是从熊市开始的。
这是一句废话,但却是事实。
漫长而残酷的熊市,摧毁了股民对未来的所有幻想,起初是失望,最后是绝望。那些不坚定的多头,最后都被洗出去了,剩下一些负隅顽抗的人,也一再调低自己的目标收益率,能解套就不错啦,对赚钱这事,就佛系一点吧。股市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就在这个时候,投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股市的价值中枢是一条增速为10%的斜向上曲线,本身不缺上涨动能。只要给它足够长的时间,迟早能涨上来。如果再有降息降准等政策的配合,信心回暖,估值回升的速度将会更快,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熊市的尾巴,就是牛市的起点。
股民小刘刚卸载了股票软件,正在吃面,今天的面量挺足,还配了青菜,营养均衡,他暗下决心,这辈子都不碰股市,再买剁手!
最好的投资机会,属于那些睿智的人,属于那些越跌越买的人,属于那些眼光独到的人,不过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这里是始发站,他们坐着牛市列车,开始了新的旅程。车上人不多,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流年有爱,岁月静好。
2、财富效应
现在,指数已经反弹了30%有余,熊市的阴霾好像一扫而净了,大家都在争论,这到底是反弹还是反转?反弹一派隐隐占着上风,经历过熊市的洗礼,他们痛彻心扉,都不相信牛市就要来了。即使是最早上车的那部分人,也不确定现在是什么市,可能是猴市吧。耍猴,谁没被耍过呢?
不过这些争论其实没有意义,要命的是,竟然有人开始赚钱了。他们赚钱就赚钱吧,还不怎么低调,又是买包,又是换车的,好不热闹。
车外的小刘心里想:“什么鬼?吴老二那呆头呆脑的死宅男,他也能赚钱?”晚上同事请他吃饭,还开了一瓶茅台,说是买了茅台的股票,这瓶酒一天就赚回来了,请大家一起沾沾喜气,还吹牛逼,说自己抄到历史大底了。小刘心里暗骂:“装X,去年比我亏的都多,还找我借钱呢,现在刚翻了本,尾巴都翘到天上了,呸!”
人这种动物的神奇之处就是,自己过得不好没关系,别人如果过得更差,心里就舒坦许多。
自己考了80分,别人考90?那不行,难受。可以没有钱,但不能允许朋友更有钱,同事更有钱,亲戚更有钱,通通不行。尤其是那些平时看起来平平无奇,能力不行,又没他聪明的人,瞎猫撞死耗子,投机倒把买股票,几个月赚的比他辛辛苦苦一年赚的都多,凭啥?
攀比、嫉妒、人有我无的情绪开始在空气中蔓延,车外的人神色紧张,狐疑。去年底割肉的老张每天都在纠结,要不要上车?这种感觉整日缠绕着他,突然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波行情,他踏空了。一种被社会财富车轮抛下的恐慌感萦绕在心头,如果和别人一起买了,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即使亏了也是大家一起亏,还有个垫背的,所以到底要不要买?便宜时不买,现在买,都怪自己当初的优柔寡断。有时候他会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终于在某个深夜,翻到一篇吹捧大牛市的帖子后,深受鼓舞,决定重新投身股市。
不过这个时候,买股的人还是少数,大部分在观望。股市终于回调了,大家都长舒了一口气,仿佛是自己赚了钱,你看,我就说是猴市吧?
朋友们可以喘口气,点点关注再继续看。
3、媒体报道
现在的新闻媒体们,为了吸眼球,早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有时候会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经济数据?公司动态?投资价值?深度研究?Who cares。他们更喜欢报道花边新闻、内幕交易、高管被捕、价格起落这些刺激人心的东西。那些标题起的,也是耸人听闻,什么“直线拉升、引爆市场、股价腰斩、历史大底、重磅消息”,这些都是基本操作,小编们一个个都像UC震惊部毕业的。
你说媒体在作恶,故意煽风点火?那也不能全怪他们。
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体。
群众喜欢看什么内容,他们就发什么内容,这有错吗?好像也没错,又不是慈善机构,整天发那些高大上的内容,老百姓不爱看,流量起不来,广告主就不乐意掏钱,都要恰饭的嘛。
谁都没错,错的是整个世界吧。
我有个朋友,买了一兜子券商股,那天说,券商股马上要来大行情了。我问为啥,他说今日头条最近经常给他推送券商的消息,全是利好,林林总总给我罗列了一大堆。我说别急,先给你科普一下头条的推送机制。他听了大吸凉气,我说还没完,媒体不单知道你买了什么股,还知道你吃啥喝啥用啥,知道你去哪玩儿,连你最近去家宾馆开房都一清二楚,怎么破?淡定一点儿吧。他马上神色凝重,对着手机若有所思。
我顺手查了一下“股市”这个词条的百度指数,在2014年之后上新闻头条的数据:
和上证指数的波动完美契合,巧不巧?图中那个高耸的D点是啥?震惊世界的大事件,熔断啦,同志们,快跑吧。早上10点半证券公司就放了假,下午不用上班,真好,吃瓜群众表示情绪稳定,心电图像盘面一样,波澜不惊。
不止国内媒体,国外的也一个尿性。《非理性繁荣》中罗伯特席勒教授对美国媒体关于股市的关注度有一个调查统计:1990-1998年科技股大牛市期间,主流媒体涉及股市的文章数量增长两倍,但到了2004年泡沫破灭后,数据对比顶峰时下降了50%。这一套传播学的理论,国内媒体估计也是和老外学的。天下乌鸦一般黑,都不是好鸟。
互联网来了以后,媒体又进化了。反正我发啥,群众们第一时间就能看到了,随时随地让他了解政经动态,这叫“时效性”,他还得谢谢我提醒他,没漏了什么大新闻,今晚饭桌上不至于显得孤陋寡闻对吧?后来崛起的大V们,还不如老派媒体,更加没有底线!有的卖惨骗打赏,有的插科打诨调戏美女,有的忙着引流打广告,有的忙着卖基金,至于公司研究、行业分析?往后捎捎吧,都成名了,谁还干那苦力活?你看,我发了一个“买”字,又涨了500粉丝。
在牛市里,由于赚钱效应确实明显,各种新闻报道接踵而至。内容主要是,某人加了杠杆一夜暴富,赵老哥又进了大股东席位,股民人均赚了几万块,某证券营业部现身龙虎榜,某股主力布局完毕即将拉升。
股市好像又抬头了,还突破了前期阻力位,放量了放量了,从最低点涨幅已达40%。媒体又来报道:大批股民“踩踏式”进场,一周开户130万!
小李先坐不住了:“别说了,我买还不行吗?这是我这个月的生活费,250元,给我来一手乐视网,啥?不卖啦?股市还限售呢?太坏了,耽误我挣钱,那我买啥。农业银行?还得加100?没钱。”
小刘冷笑道,哼,诱多,这招我见过。
4、曝光效应
昨天我的女神和我说:“XXX啊,其实你也挺耐看的。”耐看,就是我颜值的巅峰。不过我也有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并没有变帅,只是脸皮够厚,舔得久了,女神对我的长相产生了“曝光效应”。
看一个人久了,就觉得他(她)越来越好看?有点儿意思。话说这个机制,最早还是来自非洲大草原上那些茹毛饮血的日子。在危险频发的地方,怎么确定一个东西对猴子们没有威胁呢?没有办法,只能不停试错,当这个东西频繁出现,又没有对你产生实际伤害时,就代表这个东西是“安全的”,“好的”。这个链条很简单,曝光带来熟悉,熟悉意味着安全,安全带来喜欢。
所以,熟悉能带来喜欢,而陌生的东西可能暗藏危险,这是一种深植在我们基因内部的自然机制,想对抗它,谈何容易。
想让一个人爱上你,首先得让他(她)熟悉你,所以舔狗们还是有机会的,尽情地舔吧。
这个效应真的有那么强大吗?我们再看一个例子:有的人说,他(她)不上相,人长得不丑,但照片拍出来很难看。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美丑并不重要。。。。照片里是别人看他的样子,而他最常看到的却是镜子里的自己。那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不对称的,有的大小眼,有的鼻子歪嘴歪,这些细微的差别,体现在“照片”和“镜像”上,差别可大了。人更喜欢那个“镜像”的自己,对照片就无感,因为很少有人每天端着照片来回看,而镜子每天都要照的,有意思吧?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同一个人的照片和镜像,仔细看,是不是不太像同一个人?我们的大脑,对这种现象是很难察觉的。
广告,就是曝光效应的最佳商业应用:
提到去屑,就想到海飞丝,提到脱发,就想到霸王,广告只需要使我们对产品更熟悉,我们自然就会爱上它。
股市的广告是什么?媒体嘛,熊市不见他们的面儿,牛市里就出来各种跳。一来二去,你倒是抗拒炒股,架不住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这边儿理智拦着你别冲动,那边儿基因已经背叛了你。
现在骂贾跃亭是大骗子的人,试着去读一下他的传记,把他的照片挂墙上每天看,时间长了是不是发现贾会计也眉清目秀的?
为啥粉一个明星,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铁粉?为啥有的人买股票时间久了,会慢慢爱上自己的票?加的那几个自选股,天天看,365天的看,能不爱上吗?没有爱上才有鬼了。别人说他股票的坏话,他脾气马上就来了,也不管人家说的在不在理。买了中国银行的,时间长了能找出中国银行比农业银行好的一百条理由来。是爱情的酸臭味,还是和股票谈恋爱,这很危险啊。
股市已经涨了60%,车上的人多了很多,人头攒动,空气不好,这个时候都没心情看风景了,气氛有点儿燥。关于股市的消息频繁刷屏,挑拨着人们脆弱的神经,怎么办?做一个与世隔绝的人吗?不现实。消息看的多了,人们对股市的态度好像逐渐改观起来,不像以前那么深恶痛绝了,上面不是说了吗,发展资本市场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这个可比发展房地产强多了,对吧。
股民小刘最近有点儿惨,白天看新闻推股票,茶歇同事聊股票,晚饭同学聊股票,朋友圈里聊股票,晚上回家好不容易清净了,媳妇儿又凑到他耳边说:听说最近行情不错,要不咱也买点儿?小刘生气了,说了不买,就不买!他老婆更气,哼,隔壁老王的媳妇儿都出去旅游了,就你没出息,今晚睡沙发去吧!小刘心里憋屈,睡就睡,又不是第一次睡。
5、从众行为
小刘不买没关系,他倒是挺有骨气,但空头们已经开始成片的倒戈了。咋回事?以前不买股票的人占大多数,大家还都比较淡定,现在呢?行情越来越好,眼看着可以赚钱,买股的越来越多,不买股的反倒成了少数。
年初股市小阳春,我一个同事说,他们办公室7个人,6个买股,唯一不买的是个美女。我深深的对这位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我怕她时间长了也扛不住,原因很简单: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天生就喜欢从众。
从众行为一词似乎带点儿贬义,但更多时候会为我们带来实际的好处。我们再回一趟非洲大草原看看猴子。(画外音:怎么又看猴子,猴子不要面子的吗?)一个慵懒的午后,猴子们聚在一起休息,突然旁边草里一阵抖动,有个猴子大喊,快跑啊,狮子来了。大家都开始跑,你跑不跑?你也没太多时间考虑,最好跟着一起跑,因为大部分猴子都开始跑了。如果跟着跑了,可能是虚惊一场,狮子没来,那最多浪费一点儿体力,喘几口大气。少数几个猴子头铁,想先搞清楚状况再决定跑不跑的,“理智”猴儿,狮子吃的就是他们。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结束后,剩下的都是跟风一起跑的猴子,所以这个从众行为是多么的重要啊,保护我们躲避了太多太多的风险。
“从众”也植入了我们的基因,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看看下面这张图:
你也不知道他们为啥笑,但看图的时候,嘴角已经不自觉的微微上扬了,管他呢,跟着笑呗。还有打哈欠,有一个人打了,屋子里的人都会跟着一起打,虽然也没有那么困,笑和打哈欠都会传染。看表演的时候,到精彩之处,有人鼓掌喝彩,大家就都跟着拍手,不拍手的人会感觉浑身不自在。有大BOSS入场,大家都起立致意,一个一个站起来,我如果还坐着,别人怕不是会像看傻子一样看我。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我还是站起来吧,即使有点儿不情愿。
当我们独处时,我们还是自己,但在群体中,都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别人来。
从众心理的动因有两个,一是为了获得群体的接纳,显得“正常”,二是为了获得正确的信息,比如炒股这种复杂的事儿,一般人也不懂,那不如跟着买吧。反正上次跟风买房,也没亏嘛,对吧。如果亏钱了,那是大家一起亏,不怕,没人会嘲笑,总比被人明里暗里排挤的感觉舒服。
当炒股的人成为多数时,股民总数就开始爆炸性的增长。这个多数不需要是国民里的多数,有时候是聚会小群体的多数,家庭里的多数,同事里的多数,圈子里的多数,这就足够了。一开始,炒股的人有点儿不合群,到了某个时间点,强弱异势,不炒股反而成不合群了,你说怪不怪。
个股之间,也存在从众效应。行业的平均市盈率本来只有20倍,某只股票飚到30倍,同一板块的其他股也要跟着涨,有些天才的分析师,可能是笨,也可能是懒,还可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发明了“相对估值法”,给多少倍市盈率合适呢?懒得算了,取行业平均值好了,或者对标行业龙头。
只要是人,甭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都会从众,这个毋庸置疑。但不同文化的地区间,从众的程度可是大相径庭。在集体主义文化主导的东亚,人的从众行为表现更甚,在自由主义盛行的英美国家,表现相对轻微。这里我们不做价值判断,不说集体主义和自由主义哪个更好,它们各具特点:集体主义的优势是社会稳定和谐,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自由主义的优点是创新能力强,可以较好的解决发展的问题。当然,它们各自的优势,反过来恰好是对方的劣势。
图为92年的深圳,抢购股票认购证的火爆场面:
这种文化的差异,表现在股票市场上,就意义非凡了。我们都羡慕美国人的慢牛,厌倦了急涨急跌的市场,但是我们的国民更喜欢跟风,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没有办法。熊市里大家都不炒股,牛市里大家都跑来炒股,我们的群体凝聚力要强的多,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在其他领域是好事儿,到了股市里就是助涨助跌,这是大A股牛短熊长的深层次原因。
车开到这儿,有点儿超载的意味了,就像北京早高峰的地铁,已经没有了落脚的地儿,但车外还是排起了长队。车上的人好不容易挤上去了,心中暗喜,但也担心下一站怎么下车,车外的人担心上不了车,心里更焦急。
小刘这几天有点儿慌了,可能是睡了几天沙发,清醒了一些。有天夜里,他又失眠了,想起鲁迅说过的话:“理财这事儿,还是得听老婆的。”
对,明天就和老婆认错,和解,不就投点儿股票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说不定这次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大牛市,难得的机会,人生发财靠康波,虽然他也不知道康波到底是啥,但至少明天可以不睡沙发了,家和万事兴嘛,嘿嘿。
指数涨到80%,空头的阵地快要守不住了,军心涣散,空头总舵主们嘴上很硬,但暗地里也在偷偷翻多,形势比人强啊,说的话也不再斩钉截铁,一会儿一个可能,一会儿一个或许。
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先休息休息,点点关注,明天更新大牛市的下半场,后面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