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年前,我是怎么判断微信电商趋势的?
东哥解读电商 / 2019-05-15 16:48 发布
导语:不考虑微商,正儿八经的电商元年始于2015年,这一年上线的电商公司有拼多多、云集、微拍堂、每日优鲜等。但在2015年之前谁能判断电商的趋势呢?
文| 李成东
来源| 东哥笔记(ID:donggebiji)
现在做电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尽皆知,但在6年前并非常态。才上线,支付还要等一年。投资人还非常谨慎,压根就看不懂,最终最先拿到钱的并非是直接做电商的,而是做工具的“微店、有赞和微盟”,这也已经是2014年的事情了。
不考虑微商,正儿八经的电商元年始于2015年,这一年上线的电商公司有拼多多、云集、微拍堂、每日优鲜等。
关于电商趋势判断,在现在看来很容易,马后炮谁都会。但在当时并不容易,而且还要在2015年之前!
今天这篇文章,纯粹主要是装逼指南,记录了个人微博及文章中,多次电商趋势的判断及观点。
原文标题是《趋势判断装逼指南》,想想不太文雅,遂改为《6年前,我是怎么判断趋势的?并补充了为什么当时那么判断的前后逻辑依据,以及最终结果是否打脸。
1、2013.1.21发布于腾讯科技专栏《下一个“阿里帝国” 腾讯应全力出击移动电商》,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被某司给黑了,说我不看好腾讯电商,只能写文章自我澄清。
整体上谈了东哥为什么看好腾讯电商,并且建议重点转型移动互联网,即电商。也大致讲了可以采用去中心化模式,即腾讯不用自己做非常重,而是接入第三方的公司。直到腾讯电商卖给了京东,也从未特别重视过,当时易迅网只有一个很小的团队尝试在做电商,侧重点在APP。而更遗憾的是京东拿到一级入口以后,也一直作为拉新入口。才给了拼多多机会逆袭成功。(备注:公众平台于 2012 年 8 月上线)
2、2013.5.12这篇微博由来自,当时建议某创业公司,通过线下服务把粉丝洗到,通过电商和广告变现。在五一期间,在某学校试点测试电商的转化率20%+,验证了我对电商机会的判断。
应该是最早基于做电商的,没有之一,因为那个时候支付尚未上线。非常可惜,后来因为中间听了投资人建议重点去做APP去了。(备注:公众平台于 2012 年 8 月上线,支付2013年8月上线)
3、2013.6.21应该是行业第一次定义电商模式为“去中心化模式”,在去中心化模式下腾讯只需要做好支付,技术平台,和工具接口,不需要懂电商也可以做大电商业务。因为那个时候上线10个月,支付还要等一个月后才上线,生态还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商业,更谈不上正儿八经的电商,只有一些做微商的发朋友圈。
4、2013.9.25发布于腾讯科技专栏《2015年,阿里腾讯京东三分天下》,系统性分析了电商存在的价值,以及与淘宝模式的本质差异。本文对底层业务逻辑,做了比较多的分析。现在看,也依然非常有参考意义。
5、2013.7.9当时的朋友圈还只有微商,但已可预见一个趋势,从小微企业到大型电商已经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到生态,因为没有支付,所以业务还未展开。
6、2013.11.10该微博侧重点在于,线下零售商肯定是要转移线上的,在众多方案中,是相对最优方案。与天猫旗舰店/O2O的关键差异在于,方案中,用户还是商家自己的。
7、2013.11.28当时提出来了一个词“固化用户”,现在比较普遍的用词是“私域流量”。5年前的时候,做私域流量的限制比较少,天猫、拼多多都不会有太多的惩罚,一个可以加几万粉丝,也不会随便封杀,现在的成本就太高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8、2013.12.15我认为所有线上的电商模式,都能在线下找到对应的场景和模式。既然线下有集市和超级shoping mall,线上对应淘宝和天猫,那么线下数以千计的小店,服务一小部分用户,线上也应该有对应的模式,即去中心化。
9、2013.12.19腾讯一直被吐槽缺乏运营地推能力,阿里依靠铁军所向披靡。支付是2013年8月上线的,难以想象会打败已经稳居市场老大的支付宝。而现在看来,几乎战局就是如此。支付依托去中心化模式,在非淘宝系生态之外的所有场景,支付碾压支付宝。
10、2014.1.14虽然此前我已经写过多篇去中心化平台机会无限,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挑战,即当时腾讯自己开始在做自营电商/易迅网,以及提供官方的工具。这个时候,微店、有赞和微盟才刚刚起步做。
11、2014.1.15头一天写到过腾讯做电商,存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问题。所以直言了如果自己是pony,应该如何制定腾讯电商战略?就是把实物电商卖给京东(当时只有京东能接盘),轻装上阵,转向去中心化平台。
1个半月后,果真腾讯把电商卖给了京东。虽然我那会也在腾讯电商战略投资中心,但在并购之前确实一点都不知道会真的发生这件事。也是因为这次并购,我去了京东集团战略部。
也是这年的4月高瓴资本张磊找到了我,当面约聊,说我非常有判断力。我也才知道张磊是我微博粉丝。哦,还有曾鸣教授也是,曾微博互动过,觉得根本没戏,显然曾鸣错了。
12、2014.3.27这一年的确有一家生态产生了第一家十亿美金级的公司,微店。但这是一家做工具的公司,在我的判断里,应该是有很多可直接做电商的。
而2014年的这一年,电商生态,并没有什么太出众的电商公司,有的只是乌烟瘴气的微商。显然出于合规要求,风险投资是不会感兴趣的。在这一年,依然还不是风险投资关注的点,更不要说重点了。
13、2014.5.10老邢在北京车库咖啡搞了场活动,我现场交流了当时对电商最重要的一个趋势判断,即电商移动互联网战略就是战略,直白的说就是要做。因为让做电商的门槛大幅度降低了,也让用户使用门槛壁垒大幅降低。电商,可以让流量和运营成本大幅度降低。
即使到今天,绝大部分的主流电商也还没有把作为重点,顶多只是作为拉新的入口。真是太让人遗憾了。
14、2014.6.21一年前淘宝封杀了,记得那一天腾讯电商战略部的小伙伴们应该还在祁连山团建。我一直以来有个观点,电商的趋势洞察最早的未必是什么行业专家,而是阿里巴巴。因为阿里有更多数据作为战略分析的依据。阿里封杀一个事情,必定的原因它潜在具备着威胁阿里的业务可能。
15、遗憾的是去中心化火了,但是电商去中心化并没有成为热门。这意味淘宝模式依然强大,但是电商去中心化,并没有非常的成功。在我看来是非常的失败。
微商属于灰色地带被绞杀的;正儿八经的京东,拼多多们也主要是把作为拉新的渠道,云集等倒是想在生态做电商,但怕惹事,也大多被冤杀;品牌们倒是在平台固化了粉丝,但又把用户倒回了淘宝平台,只有少数做的好的,远低于我5年前判断的预期。用户也从来没有把主动在购物作为其中的一个选择。我认为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平台本身缺乏顶层设计导致的。
以上都是2013.1-2014.6一年半期间的一小部分,我关于电商趋势的一些判断,只是用了两三个关键词搜的。在2014年之后电商趋势已经开始明朗,逐渐验证了我此前的判断。当然在这之后还写了非常非常多关于生态电商的观点。
对于一个战略分析师,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前一两年时间预判行业趋势,而不是重复他人的观点。
2014年底我离开了京东战略部,到了2015年底我也合作了一家基于生态的草根电商公司,兼任CSO角色,力荐倾尽全力做电商,而不要分散精力去做APP,抓到了最后一波红利,也将很快迈过千亿大关。也是通过实践更加深刻理解对电商的价值。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微博就是我的笔记,不局限于现在整理出来装逼。下一篇预告《电商1万亿该怎么做?》。“写”,是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