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罗斯:认知与现实间的反身性
招财大奖章VS / 2018-11-19 22:48 发布
索罗斯在《人的不确定性原理》中用了两个相对简单的命题说明了他的核心思想。一是,在参与者有思维能力的前提下,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永远是局部的和扭曲的,这是“谬误性”。另一个是,这些扭曲的观点可以影响参与者所处的环境,因为错误的看法会导致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反身性”。
用更直白的语言不完全地去表达索罗斯的意思是,人们的认识总是不完全对的,不完全对的认识会影响人们所参与的情境,受影响的情境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知。
这是一个有点晦涩的概念,大概是因为反射性多少带着点哲学的意味,事实上,索罗斯在写《金融炼金术》时也并没有把这个问题想得很透彻,或者说即使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索罗斯所表述出来的理论都不是一套完备的逻辑体系,他就将理论运用到他的实际投资中去。
索罗斯将参与者的思维和所参与的情境之间的联系分解成两个函数关系,将参与者理解情景的努力称为认识函数或被动函数:
y=f(x)
将思维对现实世界的影响称为参与函数或主动函数:
x=Φ(y)
在认识函数中,参与者认知依赖于情境,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人们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在参与函数中,情境受参与者影响,经典经济学在很多情况下,认为参与者不影响情境,或者单个参与者对情境的影响很小,至少不影响均衡的实现。
认识函数和参与函数又可以表达为:
y=f [ Φ(y)]
x=Φ( f [ x ] )
当这两个函数同时发挥作用时,他们相互干扰,经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就无法“达到”,确定的结果不再出现。一个初始变化会突然同时引起情境和参与者观点的进一步变化,这种相互作用被索罗斯称为反射性。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回归系统”。索罗斯用这两个函数是想说明,金融市场根本区别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在那里,一组事件跟随另一组事件,不受思维和认知的干扰。
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人,人的思维参与其中,因果关系不再是一组事件直接导向下一组事件。相反,是认知复联结于事实,影响事实的循环反复,简言之,就是基本面影响观点,观点反过来也影响基本面,它们永不均衡,互动变化,以致无穷。
用数学可以粗略地把这个概念概况出来,就是一条正弦线和一条余弦线的交织。
当然现实中,参与者的认知和情境的相互作用不会这么平顺,交织也不会如此的完美。考虑到劳动力的增长,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两者的相互作用应该是带趋势项的正弦线与余弦线的交织过程。
概括地说,索罗斯认为,很多认知貌似真理,其实是错的、不确定的,它们所谓的正确只是暂时的、等待证伪的。历史的主要驱动力是参与者的偏见,塑造历史面貌思想无非是一些内涵丰富的谬论。
如果正弦线和余弦线交互偏离趋势线的过程是由认知谬误产生,谬误只是暂时拖延了历史的实现,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也许索罗斯认知到反射性理论的不完备,在后来给《金融炼金术》写前言时写道:
我利用认知与现实间的不断相互影响,提出了历史的一般理论。但我现在认为,如果区分接近均衡的条件与远离均衡的条件,则能够更有效地表达我的观点。现在我们看到索罗斯很多精彩的投资行为都是在市场远离均衡的条件下完成的,有些时候他利用并加速了远离均衡的状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