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悟王阳明 的“心学”之 投资的道与术
元沙优投 / 2018-08-28 11:18 发布
长期以来,社会学家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究竟是什么在控制着人的行为?是法律吗?是道德吗?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吗?这些因素都有,但又不全是,刨根问底最后的答案是:思想。
成为思想大家的孔子,孟子等,他们的儒家思想,通过几千年的传承,渗透到了我们每个国人的骨髓里,但有些行为看似合理,却又禁不起仔细推敲。
儒家思想的核心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儒家思想家们认为,国君只要做到了这些,你就可以成为圣人(圣明的人),臣民要是做到了这些,就可以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
举个例子,儒家思想非常推崇的“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中心是归仁,“仁”既是《论语》的中心思想,也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必备的特征之一。
怎么做到“仁”呢?孔子认为先要克己,“为仁由己”;后要复礼,以社会的礼制来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这就是“仁”。
孔子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那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说不符合礼制的事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事不听,不符合礼制的事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不做。
注意:孔子讲的都是礼制而不是法治,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你不清楚这两者的区别,请参考前不久在山东发生的"山东辱母案”,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礼制战胜了法治,而不是法治优先。
儒家思想的准则就是它了你一个标准,或者所谓的道德楷模,你按照他这样做,你就可以成为他,不这样做,就是礼制不允许的。
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理解成:儒家思想要我们向圣贤学,向榜样学,向外学,向外追求。这是不是有点像小时候老师经常说我们要向谁谁学习一样一样的。
而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思想大师,他就是脱胎于儒家思想的思想大家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无不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
那究竟什么是“心学”它跟传统的儒家思想又有什么不同,按照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思想隐士熊逸的说法,“心学”就是一切都是向本我的心开始,从自己的心出发,向自己问道。
看出它们各自思想不同点了吗?
儒家向外,心学向内!
我们来领悟王阳明心学的10句话,感悟心学智慧,超拔我们的人生。
1、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是要落在正心诚意上。可见,阳明先生的学说深深植于儒家传统之中。
2、能克己,方能成己
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巨大的潜力,但都被外在的各种诱惑,被自己的欲望和缺点埋没掉了。只有克制住自己种种的弱点,克制住欲望的诱惑,才可能使心灵中的智慧之光显现出来,照耀我们的人生之路。
我们常人身上的各种坏脾气、坏习惯,会牵引着我们不断向错误的方向走去,越走越远。而只有将这些缺点克服,我们的心灵才能更自由,才能更好地发挥本身的潜力。
3、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
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王阳明认为,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4、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我们修行人,但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去一分人欲,便又多得一分天理。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5、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6、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7、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有位朋友经常因为生气而指责别人。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这位朋友听了这番话,甚感惭愧。
8、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阳明在给儿子的家书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心是根本,心就像果实的蒂,蒂要是坏了,结出的果子肯定不成熟而坠落。
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养心”、发明本心。一个人内心恶念盖过了善念,就要做起坏事来;一个人内心不安稳、不安定,也无法做成事情。王阳明这里用种树作比喻,告诉我们,我们的内心是我们修德、做事的基础。
9、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王阳明认为,人心从根本上说是向善的,所谓的恶念恶行都是后天熏习的结果。人的恶念是后天的习气;善念才是先天的本性。
世界上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只要照见自己的本心,善念必然驱逐恶习。不管我们是修行,还是教育子女,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立志向善,远离那些恶习的熏染。
10、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八个字是阳明先生的遗言,可以说是王阳明一生的概括,也是他对世人的最后的教诲。
万事万物万理,都包藏在人的心里。圣人内心光明,能够映照万物。普通人的心,因为私欲和妄念的遮蔽,昏暗、浑浊,失去了那份光明。
内心光明的人,他的世界也一片光明,一片生机。因此王阳明遗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意思是我一生做到了内心光明,这就够了,没有任何遗憾。内心光明的人,能够烛照世界。
总结:有人会说,这跟我们的投资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因为它们两种不同的思想会造成人的行为偏差。
儒家学说的思想下,我们的思想会驱动我们去寻找一个模范,比如你是做价值投资者,你可能就会直接学习,甚至模仿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因为巴菲特和芒格等人是价值投资大师。
又比如,你是快速交易型的短线选手,你可能的模仿对象就是利弗莫尔,因为利弗莫尔是短线交易大师。
但问题是,因为他们离我们还是太过遥远,投资环境也大为不同,很多投资者在学习和模仿他们的时候就会迷失,甚至产生怀疑。
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从历史上来看,真正有几个人靠模范和学习圣贤的行为,而成为圣贤的呢?
底层的思想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投资操作上,一定会出现扭曲,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那我们究竟该从榜样上学到什么呢?学到投资的交易技巧,学习到投资的逻辑,学习到判断公司基本面等……的投资之“术”。
而投资真正的“道”,需要我们像“心学”一样,向内学。
从每个人的心出发,审慎自己,向内提高自己,真正修炼到“心学”的核心:知行合一!
好了,今天就简单聊到这,你是以哪种思想在指导自己的投资呢,欢迎将你的想法@小编,这里是****:元沙优投,让我们一起学会金融理财投资,给生活多一种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