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永平的投资理念:定性判断,集中持有,本分平常
漂泊的浮动 / 2018-07-29 19:11 发布
拼多多上市创造了财富的神话,其创始人黄峥这么说道:
老段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陈明永是大徒弟,沈炜是二徒弟,金志江是三徒弟,我算是下一代的四徒弟。
(钱真理注:黄峥上面提到的3位“师兄”陈永明、沈炜和金志江,如今分别是OPPO创始人、Vivo创始人和小天才创始人。)
黄峥说的老段,就是段永平。
段永平对黄峥的影响,已经大到影响到拼多多的企业文化。拼多多的招股书里,黄峥这么写道:
拼多多的企业文化就是“本分”,这其实也是段永平给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所定义的企业文化。
而段永平在2000年后便去了美国,一直从事投资,而在投资上,他被人们熟知是因为他在纳斯泡沫破灭后购买了大量的网易。
我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里,曾经写过段总投资网易的故事,,而在段总看来,他的投资理念是什么呢?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那么,对于网易来说,段总之所以赚到了百倍,段总自己是这么总结道:
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
所以,在我看来,段总的投资理念的第一条便是“定性判断”。
我想,这是印证他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的思考,而我认为这是段总有别于很多投资者的不同之处,同时,段总对一个好的企业,深刻的定义在“企业文化”,他认为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文化,而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我想很少有人能有段总的段位。
比如,段总有次访谈中又说道他08-09年金融危机,投资GE的原因:
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把“企业文化”真正印到企业上上下下的干部的骨子里又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了。韦尔奇的《赢》里讲了不少GE是怎么做的,阿里巴巴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是一项几十年或更长的工作,应该和企业的寿命一样长,是一项重要但往往不那么紧迫,常常被人忽略的工作。
比如,段总谈起投资松下:
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我是做这行,我做企业的很多理念来自于松下,我也拜访过他们公司,也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再低于7块了,而20块让我觉得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
但就像段总自己说的,其实这样的对企业的“定性判断”,是需要极强的功力,是和一个人所经历的,所关注的事情息息相关的,并不是“一日之寒”。
这里,再把段总当时投资苹果,对苹果的一些理解摘录下来,我自己觉得虽然没有讲到企业文化,但对苹果的产品生意模式的理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1:苹果的产品确实把用户体验或消费者导向做到极致了,对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超越甚至接近(对喜欢的用户而言)。
2:苹果的平台建立起来了,或者说生意模式或者说护城河已经形成了(光软件一年都几十亿的收入了)。
3:苹果单一产品的模式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里的最高境界,以前我大概只见到任天堂做到过(sony的游戏产品类似)。
单一产品的模式有非常多的好处:
a: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将产品做得更好。比较一下iphone系列和诺基亚系列(今年要推出40个品种)。苹果产品的单位开发成本是非常低的,但单个产品的开发费却是最高的。
b:材料成本低且质量好, 大规模带来的效益。苹果的成本控制也是做到极致的,同样功能的硬件恐怕没人能达到苹果的成本。
c:渠道成本低。呵呵,不是同行的不一定能明白这话到底有什么分量(同行也未必明白),我是20年前从任天堂那里学会的。那时很多做游戏机的都喜欢做很多品种,最后下场都不太好。
4:苹果的营销也是做到极致了,连广告费都比同行低很多,卖的价钱却往往很好。
5:苹果的产品处在一个巨大并还有巨大成长的市场里。
a:智能手机市场有多大?你懂的!
b:pad市场有多大?你也会懂的。
关于定性判断这一点,当然“定量判断”也肯定存在。比如在段总的一段访谈里,他还谈到了当年他投资U-Haul的事迹:
而U-haul的投资,似乎是“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算是对“定性判断”的最后一点补充。
段总的第二个理念,在我看来,便是集中持有。
段总关于集中持有,是这么总结: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
回忆起其持仓,也确实是绝对的集中:
准确讲是过去常常满仓,还特别集中。很长时间里80%都集中在一只股票上(网易)。现在没那么集中了,也许有时可以到30甚至40%,但不容易再高了(现在有些账号里苹果过50%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段总认为,投资看准了就要出手狠:
巴菲特说过,他一生当中有很多次很集中,甚至达到100%。碰上一个是一个,反正赚钱也不需要有很多目标(巴菲特讲一年一个主意就够了)。有时候你感兴趣的目标会自己跳到眼前的。如果你只有一只股票,而且还是满仓的,如果你真正了解你投资的东西的话,那下跌就和你无关了。
没目标时钱在手里好过乱投亏钱。如果一有钱就乱投的话,早晚都会碰上个亏大钱的目标的。有合适的股票就买,没有就闲着。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看得更好些。
其实我知道的东西少的可怜。我就知道巴菲特这条路很好,肯定可以到罗马,可老是有一堆朋友问我索罗斯那条怎么样,还不许我说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
总的来讲,看准了出手就要狠。似懂非懂很难下手狠。耐心等待总是有机会的。
同时,投资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公司,然后把钱投进去:
投资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公司,然后把你的钱投入进去。既然你认为最好,不把钱投到这样的公司里,而把钱投到不好的公司里,在逻辑上就是错乱的。
投机和投资很大区别就是:你是在动用大笔钱还是小笔钱;其二,当股价下跌时,投机和投资的态度正好相反,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还有机会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这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紧走人。
最后,我想,段总的投资理念里面,和他做企业一样,都有“本分”与“平常心”在里面,我简称为“本分平常”。
段总是这么在投资里解释本分:
本分我的理解就是不本分的事不做。所谓本分,其实主要指的是价值观和能力范围。赚多少钱不是我决定的,是市场给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你赚的是本分钱,你会睡得好。身体好会活的长,最后还是会赚到很多钱的。最重要的是,不本分赚钱的人其实不快乐。
而关于“平常心”,段总是这么谈:
我认为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的时候,他可能已经失去平常心了。我觉得好的价值投资者心中是不去比的。但结果往往是好的价值投资者会最后战胜指数。在任何地方投资真的都一样的,你不认真了解你投的是什么都会很麻烦。价值投资只管便宜与否,不管别人的想法,找自己懂的好公司,别的不要太关心。
这样的心态与理念,使得段总常常待在自己能力圈,对生意市场充满敬畏,同时也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大智慧:
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时,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
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进印度市场,有的朋友跳进日本市场。
我总是假设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聪明的,除非我发现市场确实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