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角兽能否担当引领A股的角色
桂浩明 / 2018-06-16 09:58 发布
独角兽作为证券行业的专用名词,产生到现在已经有好几年了。2013年,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在撰写研究报告时,给在私募和公募市场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起了个名字叫“独角兽”,形容其稀有且高贵。后来,著名的《财富》杂志也使用了这个名词,并且把它刊登在封面上,于是乎在华尔街就广泛流传开来。2017年胡润发布了“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从而把这个概念正式引入中国。
当时恐怕也没有人想到,不到一年之后,独角兽题材在中国资本市场大行其道,凡是投资者无不在谈论独角兽,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几家独角兽公司上市,但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独角兽概念,其他股票与之相比,大都黯然失色。这不,一段时间来,市场上仅有的一些活跃资金,大都涌向了独角兽题材股,被称为独角兽概念第一股的药明康德,更是连续16个涨停,让侥幸中签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这些都是在市场处于存量博弈的状态下出现的,当资金无休止地涌向那些独角兽题材股时,就大盘而言难免因为资金的匮乏而导致下跌,呈现出一种颇为极端的结构分化。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市场出现分化也是难免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强势股,那么也能够获取收益。于是,这里的问题也就归结为,独角兽是否能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品种,它能否担当起引领A股运行的角色,以及现在的投资者可否放心大胆地投资独角兽股票。
就第一股问题而言,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毕竟,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并不多。在首创独角兽概念的美国,2003年到2013年间,只出现过不到40个符合条件的独角兽公司。按照胡润排行榜,2017年大中华地区的独角兽企业是120家。而境内管理部门也对中国版的独角兽企业有自己的标准,即估值在200亿元人民币,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这个标准其实要比海外高不少,这样算下来,现阶段真正能够以独角兽名义上市的公司,数量是较为有限的,相对于目前两市总共3500多家上市公司的规模,其份量有点轻,而且在行业分布上更多是偏向于成熟度还不是太高的新兴产业,因此不太可能成为市场上最重要的投资品种。以现在股市的格局而言,传统行业还是占有很高的比例,也有相对比较稳定的投资群体,因此不至于会出现千军万马都涌向独角兽的局面。
不过,尽管如此,市场对独角兽的关注程度毕竟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就第二个问题来说,它在某个阶段成为市场上最热门的品种之一,并且得以引领行情运行,这种可能是存在的。譬如现在,独角兽概念的品种就比较火,其题材的泛化也的确拉动了一批相关的股票,反过来与之没有什么关联的公司则遭受较为严重的抛压。这样,人们似乎也可以说,是独角兽概念在主导行情。只是,大家还应该看到,这种状况毕竟是短期的,独角兽相对有限的规模,不可能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在海外市场上,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过独角兽股票统领行情的局面。毕竟,从行情运行的角度来看,独角兽缺乏拉动行情整体行情的能力,而市场本身最后还是要走向平衡的。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独角兽公司能否放心地进行投资,显然答案也是否定的,虽然独角兽公司基本分布在新经济领域,从行业成长性来说都是不错的,而且它们大都也往往有过良好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独角兽公司也普遍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按照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型,有的甚至在一些基础指标上也是很糟糕的。换言之,独角兽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较大不确定性,即便现在经营规模已经做得不小了,但还是不能说都很成熟了,这就决定了它们的业绩会存在出现较大波动的可能,所以不管怎么说,它与蓝筹股相比,达不到放心投资的要求。
独角兽股票有行情,这是好事,但如果对其盲目追捧,认为今后的行情就看独角兽,就靠独角兽,那无疑是偏颇的。独角兽再火,人们对它也要有冷静、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