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是独角兽上市 A股港股命运为何大不同?
皮海洲 / 2018-05-11 09:22 发布
在拥抱新经济的大背景下,5月8日,A股市场迎来了以IPO形式上市的第一只独角兽企业药明康德的上市。该股也毫无悬念地涨停,取得了43.98%这一制度规定的涨幅。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该股还会出现多少个涨停板,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打新中签的投资者则是乐滋滋地盘算着自己一签是赚4万元还是10万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平安好医生于5月4日在港交所的上市。虽然药明康德被称为是一家独角兽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医药研发服务企业,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行业龙头。但与之相比,平安好医生似乎一点都不逊色。平安好医生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最大的独角兽,是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同时也是
全球移动医疗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是全球AI 医疗科技第一股。
但同样是响当当的独角兽企业,平安好医生的命运与药明康德完全不同。在药明康德的中签者掰着手指头猜测着自己将收获多少涨停板的时候,平安好医生的中签者们却不得不直面中签亏损的命运。平安好医生只是在上市当天的开盘高开了4.6%,然后稍作冲高后便走出回调的走势,当天以最低价也是该股的发行价54.80港元报收。投资者如果在早盘没有及时卖出的话,到午后基本上就颗粒无收了。更悲悽的是,平安好医生第二个交易日就破发了,中签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在第一个交易日卖出,那就只能面对亏损的命运。
同样是独角兽企业上市,而且香港股市的管理者与A股市场的管理者一样都向新经济伸出了橄榄枝,但为何独角兽在A股上市与在港股上市,面临着如此不同的命运呢?究其原因至少有这样四点。
一是药明康德是一家盈利公司且业绩不差,而平安好医生却带着亏损上市。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2017年,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分别为48.83亿元、61.16亿元和77.65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9.75亿元和12.27亿元。三年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高达26%和88%。虽然一季报净利润有所下滑,同比下滑8.5%,但扣非后净利润仍然达到了2.6亿元。
而平安好医生则不同。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医生分别实现收入2.79亿元、6.02亿元和18.68亿元,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数据还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平安好医生分别亏损3.24亿元、7.58亿元和10.02亿元,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因为是亏损上市,又是在相对成熟、理性的香港市场上市,投资者的炒作热情自然会受到抑制。
二是两地投资者对新股上市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A股市场有炒新的习惯,大凡新股上市都会受到市场的炒作。一只新股上市,少则炒出三、五个涨停板,多则炒出三十来个涨停板,因此,A股有新股不败的说法,极少有上市破发的现象出现。但港股投资者对待新股上市却理性得多,甚至是“冷处理”,一只新股上市,通常都是平开或低开,然后破发,然后在发行价之下运行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再是股价回升,有的会涨到发行价之上,甚至较发行价出现较大的涨幅。如此一来,新股破发是港股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是新股上市在两地的投资环境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新股在A股上市,舆论普遍以唱多为主,如药明康德的上市,市场将其称为是“医药界的华为”,称其市值将比肩华大基因,堪比A股医药股市值第一的恒瑞医药云云。几乎没有人是唱空了,好像唱空药明康德就是不支持新经济、不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似的,好象大家都忘记了药明康德在美国上市时市值只有200亿元人民币这样一个事实。
而港股则不同,至少在舆论上没有一边倒的唱多的声音。对于平安好医生的破发,舆论上发出的声音是提醒投资者别急着抄底,甚至有舆论发出警告,提防平安好医生成为第二个阿里健康。而阿里健康是2014年10月登陆港股市场的,其股价最高达到14.32港元,截至到今年5月7日,阿里健康报4.17港元,较最高价跌去70%。
四是A股的交易制度也助长新股上市后的投机炒作之风。目前A股交易制度有涨跌幅限制,包括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也控制在44%。这种涨幅的限制极大地助长了市场的炒作之风,在投资者争相买入的情况下,股价很容易就会被封上涨停板。而港股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不可能有封板的情况出现,所以投资者也可以相对理性地交易。
正是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这就造成了独角兽在A股与港股之间的不同表现。而这四方面的不同,归根到底也就是港股较之于A股相对成熟,港股投资者也比A股投资者相对理性。也正因如此,同样是独角兽上市,港股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A股投资者显然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所以,在对待独角兽上市的问题上,A股有必要向港股学习,理性对待独角兽企业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