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诺亚方舟,就不惧怕风雨-----6大白马股2017年财报一览
牛股集中营 / 2018-05-01 23:44 发布
拥有诺亚方舟,就不惧怕风雨
——持有组合2017年财报一览
截至上周,持有组合的年报已全部“出笼”了,而且还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报。投资时间越长,有时越变得懒惰,每年的这个时段,自己均是逐一分析,并且撰成“年报印象”的,但今年想改变一下,即只对持有组合的年报进行一下简评。此外,不再如此“细抠”的原因,还是在于,随着投资时间的延长,自己越发地发现:凡是不用细读年报的公司,往往就是好的投资标的;与之相反,如果连小数点都需要细抠的公司,往往就不是好的投资标的。
1、贵州茅台
收入582.18亿,同比388.62亿,增长49.81%,或193.56亿;
净利270.70亿,同比167.18亿,增长61.97%,或103.52亿;
扣非272.24亿,同比169.55亿,增长60.57%,或102.69亿;
加权ROE32.95%,同比24.44%,增长8.51个百分点。
毛利率89.80%,同比91.23%,减少1.43个百分点;
净利率49.82%,同比46.14%,增加3.68个百分点。
收入构成中:
茅台酒收入523.94亿,增长42.71%;
系列酒收入57.74亿,增长171.53%。
点评:系列酒增长迅猛。
国内收入558.98亿,增长51.97%,占收入比96.01%
国外收入22.70亿,增长10.27%,占收入比3.90%。
点评:茅台酒“国际化”进程任重而道远。
分红:净利润270.79亿,分红138.17亿,分红比率51.02%。每10股,分红109.99元(含税)。
总体印象:
1、茅台就是一家不需要细读年报的公司,也是具有典型的经济特许权(巴菲特思想的精髓)的优秀企业之一。谓之超级印钞机并不为过。
2、2017年的增长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所谓“大象也能起舞”,此之谓也。
2018年第一季度,继续延续了快速增长:
收入174.66亿,同比133.09亿,增长31.24%;
净利85.07亿,同比61.23亿,增长38.93%;
扣非85.11亿,同比61.48%,增长38.43%。
3、行业命相。就整个白酒行业来讲,已经是进入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的时代,但就高端白酒来讲,我个人判断,或许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至少进入挤压式增长的时代。所以,我十分深深认同茅台公司的判断,即白酒行业仍存在“四不变一多”,即白酒作为中国人情感交流的载体没有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没有变;作为中国人的偏爱消费品没有变;作为中国人消费白酒的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习惯没有变;“一多”是指随着小康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家崇尚健康,喝好酒、喝酱香酒的人越来越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 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 1198.06 万千升,同比增长6.86%。2017 年,纳入到国家统计局范畴的规模以上白酒企业 1593 家,其中亏损企业 128 家,企业亏损面为 8.04%。全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 5654.42 亿元,同比增长14.42%;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 1028.48 亿元,同比增长 35.79%。
据此推算,茅台年收入占全国白酒规模以上企业收入比为10.30%。就是依其未来产能8万吨(一说10万吨)计算,占目前全国白洒产量仍不足10%。
4、产酒数量。其实自己读茅台的年报,对市场普遍流行的分析其预收款等项目并不太看重,最看重的是它今年产了多少酒,因为这关系到五年以后的销量问题。据年报披露,2017 年度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 63,787.61 吨,其中茅台酒基酒 42,828.59 吨,系列酒基酒 20,959.02 吨。
5、茅台未来。未来增长将体现在“量+价+产品结构调整+自营占比”四个因素的综合权衡,至于哪个因素在某个时期会占主导,比如放量,或者提价,或者依靠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自营比例,来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从某种程度上考量管理层的智慧,这事“大事”就交由管理层费心打理去吧。
6、当下估值。目前茅台总市值8322亿,对应市盈率30.82倍。若按增长30%乐观估值,则2018年净利有望实现352亿,对应市盈率23.64倍。这个估值水平,应该说并非处于非理性的范畴。
回溯一下历史,截取过去至2007年:2007年茅台收入72.37亿,净利45.22亿,11年收入复合增长20.88%;净利复合增长22.78%。历史虽然已成为历史,但是有时它可以昭示未来。保守地预测,未来十年茅台保持10-15%的净利增速还是可以预期的。
7、不利影响。凡事均是一分为二的,茅台有国酒的身份备书似乎高高在上,但也会因此背负上一些过多的道德负担,比如,最近的中国芯事件,茅台就无故中枪。此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茅台说到底就是卖酒的,然而却年赚270多亿,确实也容易让人“羡慕忌妒恨”,但投资不具有爱国情怀不行,但是若具有狭窄的庸俗的爱国情怀也不行,毕竟在商言商,只要它稳稳当当赚钱,自己作为小股东,就乐得持有、享受,自己认为,这一点也无关道德与否。
再进一步细细思之,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因为有这种“道德负担”,市场就不容易太疯狂,给予它过高的估值,相反可能还会对其股价造成一定的打压,如此持有起来更为踏实,或者有富余的现金流了还可持续买入。
2、格力电器
收入1482.87亿,同比1083.03亿,增长36.92%,或399.84亿;
净利224.02亿,同比154.64亿,增长44.87%,或69.38亿;
经营现金净额163.59亿,同比148.60亿,增长10.08%。
ROE加权37.44%,同比30.44%,增长7.00%。
毛利率32.86%,同比32.70%,提高0.16个百分点;
净利率15.18%,同比14.33%,提高0.85个百分点。
点评:净利率达15%以上,仅此一点就很令竞争对手“恐惧”。
收入构成分析:
空调收入1234.98亿,占比83.28%,同比增长40.10%;
生活电器23.01亿,占比1.55%,同比增长33.95%;
智能装备21.26亿,占比1.43%,同比增长12220.27%。
点评:生活家电,特别是智能装备收入增长速度快速,然而基数占比仍然很小,对整体收入贡献度还不大。
其它主营43.52亿,增长35.02%;其他业务160.97亿,增长6.50%。合计占收入比13.79%。
内销1136.96亿,增长47.78%,占比76.67%;
外销184.94亿,增长13.81%,占比12.47%。
点评:从外销占比上看,格力若想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品牌仍然任重而道远。
其它关心数据:
董明珠持股:4448.8492万股,本期增持17000股。
其它流动负债:609.12亿,同比587.33亿,增加21.79亿。
其中:销售返利594.67亿,同比582.20亿,增加12.47亿。
点评:销售返利以实物形式,这也一直是格力的“核秘密”之一。
货币资金:996.10亿,同比957.54亿,增加38.56亿。
2018年第一季度:
收入395.62亿,同比296.82亿,增长33.29%;
净利55.82亿,同比40.15亿,增长39.04%;
其它流动负债618.91亿,比期初609.12亿,增加9.79亿。
经营现金净额143.60亿,同比87.78亿,增长63.58%。
货币现金1051.75亿,比期初996.10亿,增加55.65亿。
总体印象:
1、无论是从年报,还是从第一季报看,格力的增长十分靓丽。这是继15年因为主动消化渠道库存,造成收入放缓之后的又一次快速增长。
2、当下估值。目前格力总市值2651亿,对应市盈率11.83倍。保守估计2018年保持在15%增长,则对应市盈率已达10倍以下。虽然商业模式的不同,会造成市盈率估值待遇的不同,如卖酒的与卖空调的市场先生确实是给予不同的估值待遇(若找原因从现金流折现模型中去找),这一点也不用“不服气”,但是如此估值差,显然是处于低估值以下,是“小秃子的虱子明摆着的”。但是,世界上有时就怕“但是”:
3、不分红事件。似乎市场上少了格力的热点事件,我中国大A股市场就没有趣味一样,此次格力年报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不分红事件,结果年报一出炉,引得连续两日分别带量下跌8.97%、3.29%。
对于此次事件怎么看待呢?恰如自己当时回答一位球友时说的:我确实懒得理,懒得讨论的。投资还是让系统管住自己,格力的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了吗?不仅没有,我感觉还有向好的一面。致于经营层面的东西,我就不费心啦,就持而不疑,疑而不持吧。再有分红否,如果符合巴菲特的一美元原则,完全可以不分红,只是以后需要观察。说起来,董明珠也够难的,不拓展吧,人们说碰到天花板了;想拓展吧,人们又说她多元恶化,其实我们怎么可以教给姚明打蓝球,教给李娜打网球,教给董明珠如何经营格力呢?
至今自己仍然保持这种态度。
如果非要说一说的话,就是关于董总对资本市场的“态度”问题。应该说,自董明珠全面主持格力以来,对待股东还是相当不错的,并且她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格力只对投资者负责,不对投机者负责。就是这个年报公布前,董明珠在博鳌论坛等公开演讲场合说格力这些年慷慨分红800亿元的言论,由此而吊起不少投资者、投机者的胃口。且不要说有董总的言论在先,就是没有这些言论,按照行为金融学的“线性外推”心理,估计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的投资者都对格力慷慨分红抱有很大预期的,所以,这个年报一出来,估计确实让很多人“懵圈”了!我个人的揣度,这其间一定是突然出现了什么“变局”,虽然目前市场猜测纷芸,但是我想,作为一家在国内十分有影响力的上市公司,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形象大使,对于未来发展的决策一定不会是拍脑袋决策的,且静静观察便是。
我这里只是想说董明珠对资本市场的态度问题。据我本人的长期观察,有两家上市公司的“一把手”是从来不看资本市场的“眼色”行事的。一位是董明珠,一位是秦玉峰。这对于股东们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我认为好的一面是要大于不好的一面的。因为,从美国华尔街的发展史就不难看出,一家公司一旦上市,作为其CEO一旦看着资本市场的眼色行事,那离衰败下去就不远了。因为,别看这些资本市场的人士穿戴得很光鲜,也很会说话,甚至也会写些花团锦簇的文章,然而若真的是让他们下海去经营,估计十有八九会“淹死”的。所以,自己才说,“我们怎么可以教给姚明打蓝球,教给李娜打网球,教给董明珠如何经营格力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信任则持有,不信任走掉,如此而已。
当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不看市场的“眼色”行事,在短期内或许市场先生真的就不给面子的,这或多或少地会让持有者不舒服。然而人无完人,若在两者之间选择,我宁可要特立独行,不看资本市场眼色的CEO,也不要时时“照顾”市场情绪的高级管理层。个中原因,就不说自明的吧。
4、行业命相。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17 年中国家用空调产量 14350 万台,同比增长 28.7%;销售 14170 万台,同比增长 31%,其中内销 8875 万台,同比增长 46.8%,出口 5295 万台,同比增长 11%。这是目前国内的空调整体行业情况。
“根据行业报告,长期来看,空调市场仍有大幅提升空间。国内市场,随着居民消费升级进程加速,消费者对品牌认可度、产品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对空调的节能、健康、舒适性、智能化提出了新的标准,更新换代需求表现强劲;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家电在三四级市场的扩容不断加快。外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为空调市场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绝佳契机。”
以上这是格力年报对于空调行业的整体判断,这个判断似乎与过去的行业前瞻有略略的不同(如拟收购银隆时的行业判断)。公司现在战略定位是:在以空调产业为支柱的同时,大力拓展智能家居、智能装备、精密模具、新能源技术等多项产业,实现“多元化”稳健协调发展,将格力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先进的“全球型工业集团”。对于格力未来多元化的拓展,自己确实并不好判断,但是当下持有它的根本逻辑就是:只要格力在空调行业的霸主地位不变,只要“好空调、格力造”这一消费者的心智占位不被颠覆,自己就完全可以持有不动摇。
3、复星医药
收入185.34亿,同比146.29亿,增长26.69%;
净利31.24亿,同比28.06亿,增长11.36%;
扣非23.46亿,同比20.93亿,增长12.10%;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5.80亿,同比21.10亿,增长22.28%。
ROE加权13.02%,同比14.25%,减少1.23个百分点。
毛利率58.95%,同比54.07%,提高4.88个百分点;
净利率19.34%,同比22.02%,减少2.68个百分点。
收入构成:
药品制造131.96亿,同比102.60亿,增长28.62%;
医疗服务20.89亿,同比16.78亿,增长24.49%;
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收入32.14亿,同比26.64亿,增长20.65%。
研发投入共计15.29亿,较 2016 年增长 38.26%,其中: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12.75亿,较 2016 年增长 32.39%,占制药业务收入的 9.7%,主要系报告期内持续加大对生物类似药及生物创新药、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投入以及一致性评价的集中投入所致。
销售费用57.91亿,同比37.04亿,增长56.33%,或20.87亿。销售费用率31.25%,同比25.32%,提高5.93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品和次新品的市场开拓以及核心产品的销量增长所致。
总体印象:
1、增长尚算稳健。单纯从财务数据来看,销售费用的大幅度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利润的释放。
看医药企业不看研发投入不行。恒瑞医药作为“研发一哥”,17年研发投入17.59亿,占收入比12.71%。与之比较,复星医药虽然仍有差距(在研发费用资本化上也有不同),但是在国内药企之中也已经是出类拔翠者了。
2、投资复星医药的最大逻辑,就在于其医药、医疗服务的全产业链的优势。与恒瑞医药的相对“聚焦”不同,复星医药多点布局,且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已经呈现“多点开花”之布局。如是,便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持有起来更为稳健、踏实一些。
仅就其药品制造来讲,据郭广昌在自媒体上称:“复星在医药产业上,九年前我们就开始在硅谷布局,投资了三个研发团队,现在已经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全球最好的企业,尤其是单克隆抗体、CAR-T技术已经全球领先。”如果将来这个预期实现,可能未来复星医药的画面会很美的!
此外,禅城医院、“和睦家”医院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和社会效应;代理销售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目前是唯一一个已经获得美国 FDA、国家食药监总局许可上市的微创腔镜外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尚无同类竞争产品上市;Sisram 生产的医疗激光美容设备在全球(尤其是国内)激光美容设备市场均占有相当规模的市场份额;瑞典呼吸机器械公司 Breas产品不断丰富;血袋类三大产品占有率在国内市场名列前茅;牙科产品器械及耗材在口腔治疗领域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有着完善的营销网络与临床技工资源,其市场地位属行业前列。医学诊断业务主要包括分子诊断、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微生物诊断及 POCT 产品,以自主产品为主,其中 HPV 诊断试剂及结核诊断产品 T-SPOT 试剂盒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通过完善的营销网络保持其领先的市场地位。
3、投资复星医药,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投资于其管理团队。实话说,若想将复星的全产业链业务全部整明白,作为个人投资者是有相当难度的。投资,一方面是优先找到好的商业模式,所谓好船;一方面还是要选到好的管理层,所谓船长。自己认为,复星的管理团队是一个颇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而且其股权激励机制、合伙人制度更具有根本性。所以,自己将一部分个人的家庭金融资产交由这样的团队去打理,心里也更容易夜夜安枕,并且还有一种美好的未来预期。
4、通策医疗
收入11.80亿,同比8.79亿,增长34.25%,或3.01亿;
利润2.17亿,同比1.36亿,增长59.05%,或0.81亿;
扣非2.13亿,同比1.33亿,增长60.54%,或0.80亿;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47亿,增长115.27%。
点评:医疗服务就是具有这种行业特点:无欠款,要看病先得交钱。
ROE加权23.39%,同比18.17%,提高5.22个百分点。
毛利率41.36%,同比41.41%,基本持平;
净利率19.22%,同比15.12%,提高4.1个百分点。
总体印象:
1、增长超预期,画面很美丽。公司提出,2018 年确保业绩增长不低于 30%。呵呵,足见其志不小!
2、医院是个慢生意,弄好了才是个好生意,关键是“弄好”。其实,自己看通策,并不仅仅在乎其一两年年度的增长快慢与否,也不在于它的扩张速度快慢,而是关键在于它是否能够“弄好”上。因为口腔医疗服务领域,一方面有公立医院的强大竞争与挤压,一方面还有个体诊所的竞争与吞食,所以,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才最为关键。好在,自己看到,吕建明先生经过十多年的行业积累,终于在这个方面探索出成功的路径,即如其年报所言:“区域总院+分院”的模式,最大程度抵御了口腔医疗独特的手工业性质带来的管理和扩张的风险,使得口腔医院区域集团可以成为一种商业模式。
自己以前说过,医疗服务行业并不是个有钱就可以任性的地方,有钱还得会“弄好”,才至为关键。通策医疗由此而摸索出未来的发展路径,并且对标 HCA,这是最令人兴奋的地方。
3、通策未来。公司定位是做平台、做生态,公司的医院是医生的医院,向全国最好的公立医院学习。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医学院、德国柏林大学夏里特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和医学院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形成医教研一体化平台,提升医院医疗实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公司的愿景是将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成为中国的梅奥和纽约的长老会。
在具体的业务上,在辅助生殖业务、眼科业务上也已有所拓展。年报披露的行业背景是:
目前,申请获批新的辅助生殖技术许可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一定程度延缓了公司全力进入辅助生殖领域的进程,但也同时保留一定的机会。截止 2016 年底,全国获批并运营的生殖中心已达451 家,除公立医院建设的生殖中心外,民营医院附属或者民营资本注入的生殖中心有 41 家,参差不齐的行业现状为公司未来提供了并购的可能。
眼科行业收入能够在未来 5 年保持 13-15%的增长,是目前相对稀缺的高确定性成长行业。眼科医疗三大核心业务:准分子、白内障和视光为三大核心业务。与其它科室大有不同,70%的眼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对设备的依赖性较高,用药则多以外用为主,药品收入占收入比例10%-20%。
公司在这些领域的拓展,包括口腔医院的体外培育也值得期待。
4、当下估值。当下市值144亿,对应市盈率66.36倍。考虑到今年增长30%,即实现年净利2.82亿,对应市盈率51.06倍。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股”(价)不同。同样是这个通策医疗,当它2017年在80亿市值以下之时,自己的买入创“被喷指数”新高,然而时过境迁,谁又能够想到它的股价又表现如此夸张呢?!股票市场的“脸”有时也如小孩子一般,说变就变呢!
按照自己的预期是持有五年,如果能够实现年复合收益15%就OK啦,显然其“夸张”的表现已经大超预期,且由它去吧。
5、康美药业
收入264.77亿,同比216.42亿,增长22.77%,或48.35亿;
净利41.01亿,同比33.40亿,增长22.77%,或7.61亿;
扣非40.28亿,同比33.14亿,增长21.55%;
经营现金净额18.43亿,同比16.32亿,增长14.95%。
加权ROE14.02%,同比14.88%,减少0.86个百分点。
毛利率30.32%,同比29.90%,提高0.42个百分点;
净利率15.46%,同比15.42%,提高0.04个百分点。
收入构成:
中药饮片营业收入61.58亿元,同比增长 30.93%;
点评:核心产品、核心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
中药材贸易品种 138多个,营业收入58.57亿元,同比增长 1.18%;
自产药品营业收入为1.19亿,可以忽略不计;
药品贸易营业收入95.99亿元,同比增长 31.44%,公司医疗器械营业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 117.88%;
保健食品营业收入10.78亿元,同比增长 4.86%;食品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 10.75%;
物业租售及其他营业收入7.82亿元,同比下降 17.10%。
关注其它数据:
货币现金341.51亿,比期初273.25亿,增加68.26亿。
点评:公司一向如此,账面上一直存放大量现金资产。
应收款43.51亿,比期初30.95亿,增加12.56亿。
点评:医药行业特点是应收款占比较多。
存货157.00亿,比期初126.19亿,增加30.81亿,其中:
库存商品74.96亿,比期初47.76亿,增加27.2亿;
消耗性生物资产32.54亿,比期初31.93亿,增加0.61亿。
总体印象:
1、一如过往,增长稳健。当然,这两年康美药业的股价也一直“稳健”,抗涨又抗跌!
2018年第一季度增长有加速迹象:
收入91.35亿,同比71.55亿,增长27.68%;
净利14.23亿,同比10.69亿,增长33.28%;
扣非14.17亿,同比10.59亿,增长33.81%。
2、投资康美药业的最根本逻辑,就是其中医药全产业链,以及线下与线上的平台生态型布局,且这种布局可以不断繁衍子孙,不断推出新的增长点。
以前,自己多次撰文说过,一旦康美药业布局完成,完全可以在业内说:试看天下谁能敌。目前来看,公司的生态布局已经成形。
3、具有帝国思维的管理层。“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这句话在马兴田夫妇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4、当下估值。目前市值1118亿,对应市盈率27.27倍,当处于合理的区间。康美药业已经不能视为完全意义上的医药企业,其核心还是围绕着“卖药”来展开并由此而衍生出其他产品与服务项目,所以,市场给予这样的估值水平也可以理解。
我以前分析判断,依其如此庞大的商业布局,将来几年实现净利百亿元并非不切实际的空想。依照目前的增速,未来四五年就有望实现。着眼于未来,1000亿市值或许是康美的新起点。
5、云南白药
前期已有专门的分析,略。
6、东阿阿胶
前期已有专门的分析,略。
2018年第一季报增长平淡,或者说乏力:
收入16.96亿,增长1.17%;
净利6.09亿,增长0.80%;
扣非5.97亿,增长2.02%;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88亿,减少369.72%。
销售费用3.07亿,同比3.72亿,减少0.65亿。
各种税费5.37亿,同比增加2.37亿。
点评:公司解释为:本期缴纳上年末税金增加。但是分析16年的财报,并未出现此种突然增加的情况。
母公司收入可视为阿胶及系列产品,收入13.59亿,同比14.64亿,减少1.05亿。
目前,东阿阿胶的市值385亿,对应市盈率18.83倍。市场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其悲观预期。
但是如此长时间的股价低迷不振,确实是令其长期股东煎熬的。虽然说秦玉峰,对于资本市场向来采取一种“不屑”态度,然而,若长期市值低迷不振,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有损于公司形象的。如果非要让我这个小股东提个建议的话,应该回购股份,从长期讲,这要比公司买理财产品当是更有价值的。
有不少投资朋友或公开或私信问我对东阿一季报看法,我的回答是:投资于一家公司不当仅仅依据一两个季度来决定买卖,我看阿胶仍然是着眼于未来四五年为期,而且我也相信,老秦五年再造一个阿胶的目标能够实现。当然,一季度为什么增长乏力?可能与消化前期提价有关(水煮驴皮事件影响,我个人判断并不会有那么大),而且关心东阿的小伙伴可以回溯一下历史数据,近两年一季度增长放缓并不是偶然事件了。
这里仍然抄录一段我在个人**公众号上前期发的一篇帖子“闲来札记:闲聊阿胶“中的话:
虽然说好的阿胶是“熬”出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够如此能“熬”的,因为市场的非理性有时同样也可以以年为时间单位来衡量,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它足以让你时时对你个人的判断产生怀疑,甚至会达到摧毁你投资信仰的地步!
这段话是不是与老秦的“犟驴”精神有点异典同工之妙呢?呵呵,或许是这样,因为在这个市场上,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7、同仁堂
收入133.76亿,同比120.91亿,增长10.63%;
其中:
工业收入81.56亿,增长8.78%;
商业收入67.64亿,增长16.98%。
利润10.17亿,同比9.33亿,增长9.02%;
扣非9.99亿,同比9.10亿,增长9.75%;
经营现金净额14.49亿,同比10.46亿,增长38.55%。
点评:净利润含金142.48%,一向现金流充沛。
毛利率46.24%,同比45.98%,提高0.26个百分点;
净利率13.02%,同比12.92%,提高0.1个百分点。
ROE加权12.55%,同比12.51%,提高0.04个百分点。
总体印象:
如果说贵州茅台是一家不必细读年报的公司,那么同仁堂在自己的心目中也算一家,只是它多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稳健有余,而增长动能不足,进而成长我大A股“高估值、低增长”(多年就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典范。如果说,其未来有看点的话,即公司以募集资金投建的大兴基地建设项目将于今年投产使用,以解决原来产能不足问题。注意是”产能不足“,是的,具有800多个中医品种的同仁堂居然还有产能不足问题,这可能是超出很多人预料的。
总结:
1、拥有了诺亚方舟,就不惧怕风雨。
进入2018年,似乎注定是不凡的一年。与去年白马股极度受宠迵然不同的是,进入2018年市场整体而言已经发生过数次“小震”,而白马股似乎也是“见光死”。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况且去年一年这些白马们已经涨幅巨大,适当地调整也当是在预期之中。
“与其预测风雨,不如打造诺亚方舟;
投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放在优秀且低估(或合理)的企业身上,切不可寄托于牛市大潮的所有上涨上。”
以上是自己整理的,且反复说过的,也有点自鸣得意的“名言”。而且如此坚持,似乎效果也不错。
截至上周收盘,主账户浮盈0.38%;女儿账户浮盈3.95%。在如此“多事之秋”,没有大的回撤,自己还是满意的。
2、聚焦,唯有聚焦才能缔造传奇。
在2017年年终总结之时,自己提出“知识上做加法,标的上做减法”的想法儿。今年以来,按照这个思路,稍稍进行了聚焦,即将天士力、双汇发展卖出,加之一小部分生活剩余资金,全部又加买了茅台与阿胶。目前,茅台与格力占个人家庭金融资产比例在60%以上。
按照既定思路,本来想再进一步聚焦,比如,将高估值、低增长的典范同仁堂(仓位并不大)等,再聚焦到别的性价比高的标的上,然而终于没有扣动板机,因为自己有一个毛病,凡是卖出的企业再跟踪研究起来,感觉就动能不足了,就不“带电”了,所以,虽然心动,但是却没有手动。而且,投资不仅仅在于财富的快速积累,有时更多的是享受这种财富复利积累的过程,而且适当分散几家企业(有的保留小量仓位),也多了一份关注、一份执著、一份情怀,想来也是件饶有意味的事情。
最后再说一下:抄作业容易,抄心情难,我之披露自己的持仓,更多的目的是在于记录自己的投资历程。特别是今天披露了,自己也不保证明天就会再进一步实施聚焦的计划。所以,自己的这篇拉拉杂杂的分析帖子仅具有观赏价值,并不具有抄作业的价值,切记,切记!
作者:闲来一坐s话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