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值投资理念尚欠火候
林灵 / 2017-12-22 09:37 发布
经过两三周的平台筑底,在2017年仅剩的交易日里,沪指出现了重新转强的迹象,只是指数上涨依然掩盖不了下跌家数多于上涨家数的事实。据同花顺数据,12月份以来,两市上涨家数1071家,下跌家数则高达2196家,不过,这一数据比11月份的552:2720已有大幅改善;与此同时,成交量尽管呈温和放大之势,但两市日成交量合计自11月中旬的6000亿元以上“高峰”回落以来,至昨日仍只有其六成左右的水准。面对这样的局面,指数一涨就兴奋不已,指数一跌就灰心丧志,都是不可取的。
今年以来价值投资理念的逐步树立,可谓是深入人心,但是,笔者一直认为,对价值投资理念的理解不应过于狭隘。以前瞻性的角度,在中小创或者次新股里面挖掘价值投资股的工作,或许更具有长期的意义。只不过A股目前以散户为主的现实,使得羊群心理依然较为严重,哪些个股具有持续性行情,市场资金就会逐步腾挪到那里,进而形成一种虹吸效应,马太效应也因此产生。而这种现象,或许在这个投资理念的过渡时段,暂时难以有多大的改观,于是“结构性行情”也就成了一种常态。
这样的“心态”,离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还有不小的差距。除非价值股能在未来的几年里继续保持不错的成长性,以匹配股价可能“透支”的事实,否则在这一波价值回归行情之后,这一类公司就会渐渐地失去“价值”。剩下的,就是跟以往中小创股票一样的过度炒作。这一点其实从市场走势中,已经可以窥见一点苗头。当这一类大盘指标股到了举重若轻动辄出现大幅涨跌的时候,“投机”的氛围也就渐渐成形。尽管从另一角度可以理解为市场捂股者渐多让盘面变得轻盈,但重势者逐步聚集过来,以差价为目标、以投资者为对手的投机者的吸附,将会让这一波由“价值”发动的行情变质。
我们来到这个风险场中,目的似乎都是“赚钱”,然而收益与风险的匹配,是一项基本功。也只有匹配的风险收益,才能取“道”行远,而不是追求昙花一现的暴发。当然,市场环境的廓清,未来将是监管层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而这对市场投资理念的转变,也至关重要。
年底行情,涨跌可能无序,都属正常现象。保有充足的现金,准备在接下来春节前的交易中,布局春节后的行情,才是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