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的垄断企业就是流量的垄断者
不务正业的财财 / 2017-11-15 19:15 发布
巴菲特的投资理论中,十分重视“护城河”概念。 垄断是获得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垄断包括行政垄断、资源垄断、技术垄断和品牌垄断,在巴菲特的概念里,他最看重的是品牌垄断。因为行政垄断大多公共事业类企业,他们受到政府的价格管制,无法获得超额利润,例如高速公路和港口等属于行政垄断,但无法给消费者带来预期的投资收益;资源垄断大多属于周期性企业,例如有色金属矿等,他们的业绩受到国际均价的影响,无法获得高额利润;技术垄断可以短期内爆炸式增长,可以一旦技术壁垒被攻克或者被替代,那么企业奔向死亡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只有品牌垄断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来收益。
基于整个逻辑,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和吉列刀片,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应该拓展巴菲特对垄断企业的定义。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注意力”是十分宝贵的资源,人们的时间被快速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切割成碎片,能够获取人们注意力的流量入口控制者就成了垄断者。因此在垄断者中,我们应该增加一种,称为流量垄断者。
符合这一定义的,在当下,非BAT莫属。世界属于你们,也属于我们,但是最终是属于BAT的。
阿里基于先发优势建立了淘和阿里巴巴的客户粘性,由此发展了网络金融(支付宝、余额宝系列),目前触角越生越长,逐渐建立了自己的生态圈,好像互联网的生意,除了网游没做,其他都有涉猎。
腾讯基于**建立的客户黏性,由此发展了有社交性的网络手游和**广告等业务,目前也是业务全面开花。
阿里革了线下零售的命,他有流量,有云数据,很容易就能卖出各种爆款。
腾讯革了移动联通的命,他有社交群,可以做各种网游或者基于社交的服务来变现流量。
他们在互联网的每个环节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等,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的赚钱能力会是最强的,并且会越来越强。
在互联网世界里,这种赢家通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作为能获得客户流量导入的平台拥有了巨大的资源分配权利和话语权。可以参考之前的网宿科技,一开始显得很牛逼,一旦阿里也可是从事网页优化业务,它的业务马上就明显下滑了。当赛道上已经出现巨头公司,小公司最好的结果或许就是被参股和并购。
最重要的,并且他们在互联网迅速爆发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并且利用这些财富进行风险投资。
据说仅仅腾讯一家投资的独角兽企业就多达30家。(独角兽企业指市值10亿美金以上还没有上市的巨头企业)。他们对所有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新技术和新服务,都进行早期投资,这使得母公司的业绩尽管体量巨大,仍然呈现出高速成长性。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流量入口的垄断者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智能手机出现后,运营商的话语权被虚拟网络运营商也就是平台型的网络企业给夺取了。
所以,不得不说,阿里和腾讯一定会是未来最后可持续发展力的投资标的,我本人通过也配置了部分腾讯的股票,作为定存,长期持有。
在A股市场里,这种拥有流量垄断的公司有没有呢?
流量垄断形成是因为先发优势导致了客户养成了某种习惯。腾讯开发的**是这样,阿里的淘宝也是这样,后期基于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壁垒越筑越高,只要不犯自杀式的错误,后起者很难追逐上来。
最近刚刚借壳上市的江南嘉捷360倒算是网络安全领域的流量垄断者,各位客官可以关注关注,不要只局限于它目前的业绩和业务。基于这种流量的垄断,后面的盈利模式可是是千姿百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