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近四成上市公司参与理财不是好现象

汇金财富   / 2017-08-18 09:21 发布

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已有近830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数量5861只,累计购买规模约5442亿元。购买理财产品上市公司占比高达25%,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将资金用来购买理财产品,而不是用于生产经营的主业资金需求。

在当前阶段“资产荒”的大背景之下,上市公司用5442亿元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去向,不外乎两种:其一,所有投资都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导致资金无处可投,在银行体系内打空转,从而在短期内推高M1的增速;其二,流向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这样一来,只会让房地产泡沫被进一步吹大,而实体经济领域根本没有人愿意进行投资。

而实际上,在这些上市公司所购买理财产品的5442亿元的资金,更大可能是在脱离实体经济之后进入金融体系内打转,甚至再次回流到股市当中折腾,从而完全地将实体经济空心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程度。

通过股市等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本来是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一旦上市公司通过股市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募集到的资金没有用到实体经济当中企业的主业生产经营上来,而是将这部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就严重违背了直接融资的初衷,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实为“不务正业”。

而截至今年7月31日统计的近1/4上市公司参与理财产品购买的数据表明,国内这类上市公司“不务正业”的现象非常严重。

有数据表明,2016、2017年两年IPO募集资金按照上线计算总额在4286亿元。那么,目前830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资金就高达5442亿元,是两年IPO资金总额的1.27倍。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一些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使得发挥股市的直接融资功能,支持实体经济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严重地与目的背道而驰,并加剧了资金“脱实向虚”的程度。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解决资金“脱实向虚”以及融资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莫过于尽快地让实体经济景气起来。同时,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和制度安排,对金融企业的行为予以约束,对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予以引导。在此过程中,对实体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资金进行约束,确保其募集到的资金真正用到募集申请的用途上来,确保其流入实体经济,确保其用到上市公司的主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上来。

作者:李勇(中兴汇金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