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盘活上市公司参与理财的闲置资金,A股命运是否改变?
郭施亮 / 2017-08-18 07:31 发布
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800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而在去年同期,也仅有约619家上市公司参与其中。由此可见,无论从参与理财的资金规模,还是从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来看,确实较以往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已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近年来这一现象也频繁出现,引起市场的广泛热议。或许,就现阶段的市场状况来看,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上市公司的这一行为。
其中,市场持续低迷,上市公司手握大量闲置资金,却找不到投资出路,而站在稳健保值的角度出发,购买理财产品也许是最为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了。
再者,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来看,参与理财产品的期限各有不同,而有的参与期限较短,主要还是提升短期资金的利用率,并借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弥补一下资金闲置的损失,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但,对于参与期限较长的行为,可能是上市公司迟迟找不到更有效的投资出路,而无奈之下,只好把资金长期存放在理财产品之中,获得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率。
此外,可能还会存在一种现象,即对部分上市公司来说,通过把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来间接规避募资不可以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风险。待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后,再通过资本市场寻找其它再融资募资的途径,充分活跃了资金的利用率。
不过,对于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参与理财产品投资的行为,难免会让投资者感到不安。或许,对于不少投资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资金最终还是流向了理财产品渠道,那么我们又何必投资上市公司呢?干脆直接把资金存放至理财产品更为适合。
宁可购买理财产品获得稳健保守的理财收益率,也不愿意利用这些资金进行回购公司股票。更有甚者,即使公司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但仍先把闲置资金投资到理财产品,而后再申请再融资募资等行为,这些现象也并非个例,甚至被部分上市公司巧妙运用多年。
在投资渠道不畅的环境下,借助短期理财产品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而后待适当时机,进行投资开发,这利于保障公司运转资金的顺畅,降低闲置资金的闲置损失,这对公司的发展还是有利的。但,在实际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上市公司,即使拥有大量闲置资金,也巧妙利用规则漏洞进行再融资募资等行为,而资金到位之后,其资金却并非投向公司主业或开发新的盈利增长点项目,而是通过更为隐蔽的方式投向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投资渠道,甚至演变成变相利益输送等行为,而这一举动已然损害到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合法权益,而反映到公司股价身上,则是跌跌不休、漫漫熊途,终究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
很显然,对于这一现象,确实需要及时引导与规范,对于长期发生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的行为,更需要从严处罚,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应该进一步鼓励公司回购股票的措施,增强股票的吸引力。
数千亿参与理财的资金规模,虽然占据A股市场流通市值仅有2%左右,但这一资金规模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假如上市公司通过闲置资金回购公司部分的股票,并给予注销,那么将会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核心控股权,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股票的投资价值,增强了公司的投资吸引力。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大部分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都利用部分闲置资金来回购公司股票,那么这一举动,不仅体现出公司看好自身发展前景的真实写照,而且也将会给整个市场带来比较积极的影响,甚至带动其它上市公司的回购意愿,这一举动得以广泛运用,甚至还可能会改变A股市场长期疲软的命运。
不过,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不少A股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回购的意愿并不明显,而上市公司回购的动力也并不强烈。在此背景下,仍需要政策的推动,或给予更多的配套措施支持,才可以刺激上市公司的回购意愿。但,对于闲置资金长期不投资主业,甚至先把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而后再进行再融资募资等行为,则需要给予规范与引导,并对长期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的行为给予惩罚,这样才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从本质上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