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频现,究竟引来什么问题?
郭施亮 / 2017-07-17 07:44 发布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频现,究竟引来什么问题?
A股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问题,基本上常有发生,而每一年发生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并非寥寥无几。
根据红刊财经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8家公司发布了业绩修正公告,而其中有38家业绩预期被下调。在此期间,市场中不仅存在着业绩预增速度遭遇下调的上市公司,而且也有宣布预减以及预亏的上市公司。更有甚者,更令市场感到惊讶的是,由原来的预盈预增调整为现在的预减预亏,而部分上市公司业绩调整的幅度更为巨大,与此前业绩预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对于这类业绩变脸以及业绩大变脸的上市公司来说,其业绩出现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也会是多样化的,但其中最为普遍的理由,莫过于行业周期性变化、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各项成本费用大幅提升等。至于部分业绩大变脸的上市公司,更是存在着一些房产或土地处置未确认等问题,并由此引发业绩的强烈变化。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往往反映出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发布颇显不严谨性。但,剔除了部分特殊原因而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情况之外,近年来次新股业绩变脸的现象却为数不少。
随着IPO发行节奏的显著提速,一方面是IPO堰塞湖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另一方面却或多或少增多了一些问题企业的上市,而部分“带病上市”的现象,更是影响到整个A股市场的形象以及质量水平。
近一段时期,个股“闪崩”现象频繁上演,而部分个股阶段性跌幅高达2、30%。在此之前,投资者似乎很难察觉资金的异动情况。但,仔细分析,不少“闪崩”股票多与业绩变脸、基本面成长性变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市场之中,大资金往往具有一定的投资嗅觉,以及一定的投资警惕性,而当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以及成长能力发生了本质上的风险,则可能会引发部分先知先觉资金的提前撤离现象。由此可见,在上市公司发生业绩变脸的情况之前,早已有资金开始有所准备,乃至有所行动,而当业绩变脸消息正式发布之际,却让那些缺乏信息优势,且缺乏投资嗅觉的投资者,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之中。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已然不是今年才发生的现象。但,在IPO持续加快发行,“带病上市”现象的屡禁不止,以及股市退市率不得以实质性提升的状况下,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依旧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影响。
如今,虽有IPO单周过会率的下滑,以及IPO审核的趋于严谨作为补充,但时下的A股市场依旧难改IPO高速发行的现象。在此期间,企业信披质量、股市退市率等因素,依旧束缚着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与此同时,股市定位问题,以及股市投资与融资功能的均衡与否,同样影响到市场的综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