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的雄安板块,用破窗效应解释比较说得通
laoduo / 2017-04-21 08:53 发布
这个标题,其实我早就想写。
但是前两天,一定无人认同。
毕竟市场还有涨停,因为2线还在前仆后继的轮动。
本人前天的评论也是。瘦死的熊比马大。
而今天,板块是彻底的沦陷了。无一涨停。6个跌停,-7以上20个。
昨日高人气涨停的银龙股份,按死在跌停。
同样高人气的数字政通,套了大批一线游资。
市场到底怎么了?
这个行情,可以用破窗效应来解释
先科普。什么叫做破窗效应。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破窗理论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那么在破窗效应生效的场景里面。有两个关键。
第一。是破窗的形成。 第二。是何时制止,来防止扩大。
那么对应到我们的雄安题材内。是可以解释的。
在之前的文章,我是这么说的。
瘦死的熊比马大
===========================
为什么说败者组可能跌停。
这就是囚徒困境。具体就不解释太多,只能说互相踩踏之后
多数人倾向于我不砸就被别人砸的互不信任状态。
而换手上来的票,吃了这个大亏之后。依然有多数人是赚钱的。
那么囚徒困境模式不存在。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宽容度,可以允许在跌一些。
那么同样的今天被套,这里的抛压就会小非常多。=============================
这里的囚徒困境,是针对一字版打开之后就套牢大批的个股。
这个困境。对应的是个股。不具备普遍性。
比如华夏幸福。冀东水泥。金隅股份等。
图一:
共同特征是,没有换手一路上来。
市值大。一套就是几十亿,上百亿。
市场根本没有资金愿意去做解放军。主力更加无可能自救。
那么就陷入了囚徒困境,我不割就被你割。
互相不信任,锁仓的人反而成了损失最大的。
而这些被市场放弃的个股。就成为了整个题材里面的破窗。
其实也是今天造成大跌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为这里市值大,实际上对市场活跃资金的黑洞影响是较大的。
图二:
成交前5,里面3个雄安,华夏幸福,金隅股份,河钢股份。
收盘价几乎都是最低位。
那么这里,3个加起来,又套进去了137亿资金。
多可怕。这些下跌无法阻止的破窗,和黑洞一样。虹吸着资金。
当一个板块里面,大市值个股,成为破窗。
那么可想而知,小市值个股,如先河环保,冀东装备,强的起来吗?无可能的。
换个例子想。。
如果工行跌5个点,你张家港行这样的票,能独善其身吗?
那么既然明白了原理。如何解决?
当然是先修复破窗了。
那么如何修复?面对如此大的跌幅?
两个方法:
第一。解铃还需系铃人。谁把板块弄崩的,谁来扶起来。
但是。这个很难。要让上层从降温改口扶持。左右打脸。
以我浅显的政治经验看。不可能。
第二。市场自发修复。这个是可能的。也就是。自然而然的,超跌反弹。
这里我要拿出一个神器。黄金分割。
注意这是一个神棍预测。如果真的准了。我再来解释原理。
注意,这个仅适用一字开的。换手上来的,不太适用。
随便举例3个
图3:
从黄金分割来看,底部快到了。到了相应的位置,会触发超跌反弹。
如果你已经套了20多个点。
无疑已经错过了最佳出逃的机会了。
那是不是要割在相对低位呢。自己把握吧。
这里再解释一下超跌反弹的原理:
跌了30-40个点下来。拉一个版反弹,只有10个点。
按照散户习惯,没解套,是不会卖的。所以超跌拉版的抛压,其实是比较低的。
而一旦接近套牢密集区域(会看筹码的一眼就知道压力位在哪里)
那么短线做超跌的主力就没什么兴趣做解放军了。到这里会出上影线宣告结束。
好了。做个结论。
修复破窗,要先从大票的超跌反弹开始。
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小票存在反弹机会。
我认为,明天就超跌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两个理由,
第一,散户还不够恐慌,也就是跌幅还未触及上述黄金分割的支撑。
第二,周五,你们懂得。这个时候主力做超跌并不明智。
所以下周一做超跌反弹的可能性大。
当然,还要看周五盘后消息面给了什么反馈。
我和大家讲个恐怖故事。明天盘后的演讲稿应该写好了。
你们要的图。
$金隅股份(SH601992)$ $华夏幸福(SH600340)$ $河钢股份(SZ000709)$
最后一句提示:本文纯属虚构以及神棍预测,千万不可作为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