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三板提高准入门槛很有必要
木南玩股 / 2016-10-31 15:29 发布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底才在新三板挂牌的英语培训公司环球拓业(代码 838509)疑似关门倒闭,其董事长也创造了第二快的失联纪录。此前,圣荣沐(代码
839134)于9月12日在股转系统公开转让,19日主办券商华龙证券即公告其董事长失联。频现“丢人”仅仅只是新三板所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笔者以为,基于新三板的现状,提高其准入门槛很有必要。自2013年年底放开试点限制以后,新三板便迎来了超常规发展的新阶段。数据显示,2013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不过356家,到2014年底即达到1572家,而到了2015年末,挂牌企业数量飙升至5129家,而截至今年9月30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更是达到惊人的9122家。照此速度,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万家应该不会有什么悬念。
不过,与新三板规模迅猛膨胀伴随而生的,则是新三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由于新三板实行的是“准注册制”,导致新三板公司良莠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以上述的环球拓业为例。该公司8月18日挂牌转让,一个星期后的8月26日其法人代表就由实际控制人陈国忠变更为肖宏。三天后半年报出炉,净资产负300万,流动资产仅两百多万,而同期员工薪酬开支超过400万,劳务开支超过200万。这一切都意味着该公司已濒临破产,股转系统因之发出问询函,要求该公司说明是否有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不仅如此,2014年、2015年财报显示,其毛利率均超过80%,但2015年业绩却出现亏损。2016年中报显示该公司濒临破产,但并不妨碍其在新三板挂牌。而且,媒体称该公司还存在大量诉讼,以及学员纠纷率极高的情形,但这些在其公开转让说明书中都没有披露。因此,这样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其董事长出现失联状况也不令人意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企业出现了一股“摘牌潮”。截至目前,年内新三板企业已有26家“逃离”,另外还有8家企业已发布摘牌公告,摘牌是迟早之事。而此前摘牌的企业相对较少,如2015年只有13家,2014年有16家。仔细分析,相关企业摘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有因“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主动摘牌的;有因自身经营出现问题主动申请摘牌的;有因被沪深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摘牌的;有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而被强制摘牌的;也有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主动申请摘牌的。整体而言,除了被上市公司并购外,其它新三板挂牌企业摘牌的主要原因都出在企业自身。而且,因自身原因摘牌的企业占据绝对的比例。
众多新三板企业纷纷“主动”摘牌,一方面凸显出新三板本身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为了在主板上市,数百家企业堪称挤破头,即使是垃圾公司或僵尸公司,也均不愿退市,这亦是沪深主板与新三板之间的一大差别。另一方面,也凸显出新三板制度建设本身存在的缺陷。事实上,新三板企业退市是非常方便与“自由”的。企业发布相关公告,股转系统批准,其挂牌之旅即告完成。由于许多新三板公司在摘牌时没有发生股份转让的情形,客观上也不存在所谓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问题。
由于准入门槛较低,新三板在近几年获得超常规发展的同时,挂牌企业质量相差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毫无疑问,这既不利于新三板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更不利于新三板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已突破9000家的背景下,作为监管部门,是该考虑下新三板的门槛准入问题了,至少,一些问题公司要将其挡在新三板的大门之外。
笔者以为,对于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首先应对其公司治理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考核。像多家新三板企业因“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而被强制摘牌,根源在于其公司治理出现了问题;像上述的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频现的失联问题,公司治理紊乱同样难辞其咎。对于“三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对于那些频现违规行为的企业,均应禁止其在新三板挂牌。
其次,业绩考核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亏损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对于新三板来讲,即使允许连续多年亏损的公司“混迹”其中,但对于首次挂牌的企业而言,像挂牌前已出现连续多年亏损的,或者出现像环球拓业这样濒临破产的公司,同样应禁止其挂牌。
此外,强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亦不可或缺。无论是沪深市场,还是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均应是其核心。像沪深市场此前出现的瞒报、迟报、漏报甚至不报等信息披露违规恶习,在新三板市场同样应受到严惩。而且,新三板挂牌门槛低,其信息披露工作更须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