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打出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组合拳很必要

余丰慧   / 2016-10-31 08:50 发布

隐性债务仍在持续扩张,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打出严控隐性债务的组合拳。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席卷全国的地方债摸底和整顿正在展开大幕,建立地方债应急机制等也已经列入时间表,年内有望完成(10月24日《经济参考报》)。

近两年以“堵后门,开前门”为思路的地方债务处置策略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初步效果。把地方债务总额度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发债额度控制;采取发债置换贷款做法,减轻还本付息的到期压力与银行贷款利息成本过高压力,效果初显。一方面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没有被收紧地方融资平台融资而“卡死”,地方政府有了规范化的融资渠道。此前,笔者到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调查,了解到县政府手头不缺建设资金,而是正在寻找好项目。同时,长期以来地方融资平台借款到期压力与归还利息成本压力也大大缓解了。新增债券促进了政府有效投入大幅增加,置换债券将短期、高息债务转化为长期、低息债券。可谓一举两得。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发债过猛,置换债务过快,或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今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发行已经超过5.45万亿元,其中新增债务已经超过1.14万亿元。根据2016年预算草案新增地方债规模总计为1.18万亿元计算,全年额度已经完成约97%,置换债务已经超过4.31万亿元,按照全年置换5万亿元债务计算,已经达到全年额度的86%。一方面发债质量,置换债务质量都或留有隐患,另一方面这种分布给后两个月留下资金投入缺口,时间进度不平衡。
更加重要的是,公开发行的地方债券并不是地方政府偿债责任的全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一直没有根除。在会计科目里叫做或有债务,即:政府购买服务、招商引资过程中地方政府向社会资本做出收益承诺,地方政府承诺担保,地方政府给其信用背书等,最终由法律认定有财政兜底风险,都暗含着未来的偿债责任。这部分或有债务在2010年审计署进行的全国性普查中高达几万亿元,后来国家要求严控,但始终没有有效控制住。
地方债隐性扩张的现象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悉,财政部已经展开地方债摸底,各地财政部门要求上报融资平台的债务余额。日前财政部印发的PPP财政管理暂行办法,再度明确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地方债务。种种迹象表明,一场席卷全国的地方隐性债务大整顿正在展开。这是完全必要的。
隐性债务风险较为隐蔽,但如果发生或影响力较大,不排除引发系统性风险。同时,隐性债务一旦违约,对政府公信力损害很大。再次下决心严控、整顿是对症下药之举。必须强化政府责任特别是主要领导负责制的责任。并加强问责,追究责任要到位。在全面摸底和评估的同时,建立地方债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最主要是与财政收入挂钩,量入而出,防止超过自身财政实力融资、担保、信口开河承诺融资。根本是选择好项目,使得地方债等融资平台的资金切实好钢用到刀刃上。这是确保地方债以及隐性债务不发生风险的总闸门。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债务也面临着降杠杆的重任。这就要求,要严格控制债务增量的过快过猛增加。与此同时,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减少支出、处置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消化存量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
从整个市场经济机制出发,地方债务越少越好,地方债发行越少越好。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还是要激活或者说调动民间资本的内生动力与积极性、主动性。着力推进PPP机制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