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分享篇之深入学习的方法

卧龙居士   / 2016-10-26 10:22 发布

上文的书单已经删减到很少,可以想到已经吓退了很多人。读书并非易事,想做一个不一样的股民并非易事。

人类的本性总是倾向于选择更容易、收益更大的事情。在速食信息泛滥的时代,读有价值的书并非多数人的首选。碎片化的信息,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学,愉情娱乐的鸡汤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字。书单中部分书籍一段话可能会需要反复斟酌,这样的文字,多数人避之不及。但是,我们本身就是要做不一样的股民,多数人的选择必然与我们的选择相反,所以我们有必要付出辛劳,收获思想上的独立。

多数的人,总是试图寻找捷径,轻松的方法。年复一年的盲从和推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微乎其微。读书眼下是亏本的,付出了时间和思考,收益却未必可以确认。但是随着知识的积累,必然可以实现思想的质变,最终可以获得自我成长和资产增值。前者三年、五年在重复劳而无功的动作,本想取巧,实际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资产;而后者只需要稍微改变一些大众化的思维,让自己改变一点习惯,最终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然,阅读和学习也是有技巧的。我们学过无数科目,但从未有一门课教我们如何读书和自我学习。因此,中国人更习惯于被灌输,很少会去主动学习,更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下面简略的谈一下如何通过读书来完成自我成长。

通常,有小学以上文化的人,就可以完成阅读,但离真正意义的阅读尚有距离。阅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快速阅读;一种是分析阅读。

前者是我们阅读小说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用较短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内容。分析阅读的能力多数人在迈出校门后会渐渐丧失。前者能够让我们最快的时间了解内容,获得愉悦。但只有后者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和思想融入自己体内,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书单中的书籍,大部分需要进行分析阅读。但是,在分析阅读之前,我们仍要进行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书的架构,基本内容和阅读所需要的准备。快速阅读后,一本书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已经大致有数。一旦进入分析阅读,读书就开始耗费时间和精力了,当我们把一本好书读透,自己一定会有成长。

读书的方法比选择书籍更为重要,囫囵吞枣的读好书,只能增加我们的谈资,无法增加我们的智慧。但是现代人在读书前,总是会给自己设置思想上的障碍,常见的理由如下:

1、  没时间读书;
2、  不知道读什么书,也看不进去;
3、  读了也记不住,读了也没用。

第一个问题最常见,但也是最不需要方法去解决的问题。现代人缺什么的都有,极少有缺时间的。很多人可以每天用几个小时打游戏,逛淘宝;还有很多人可以看一晚上娱乐节目,笑一晚上但第二天什么都不记得;还有很多人每天都被情绪困扰,对别人的行为左思右想,发几小时的呆。使用这个借口的人,通常原本就没有读书的计划,也没觉得学习有多重要。

第二个问题,就炒股分析的学习上,上一章文字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至于看不进去的解决方式,后面的文章里会给出答案。

最后一个问题是这章文字讨论的要点,好的读书方法不但可以让人可以读的进去,也可以让书变为己用,把经典书籍看完,自然会明白这本书有什么价值。

有价值的书并不难分辨,但是和普通的阅读习惯恰恰相反。一般的书籍,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看懂,甚至会大呼过瘾。我们有这种感受,是因为这本书中表达的观念和知识其实已经掌握,只是作者用我们能理解的方式巧妙的表达出来,才让我们大有知己的感觉。

真正有价值的书是我们不能够一下就看明白的书。看不明白的书除了一些作者文笔超级烂的书之外,多数都是因为内容中有很多我们从没了解过的观点和知识。正是这些费解的内容,让我们有吃力的感觉。当我们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了这些未知的观点和知识,才能打破我们现有的框框和约束,让自己的思维模式更进一层。

可想而知,真正意义的阅读和学习绝不可能是我们快速阅读完一本书可以实现,需要用主动的态度去分析阅读才能够完成一本经典的学习。主动的态度是指要带着问题去读书,相对来说,漫无目的和不求甚解的阅读则会比较被动。主动的读者,没有问题也会读出问题,甚至会创造问题。

发现问题要先进行快速阅读,在阅读内容前,要首先阅读“序言”、“目录”。这些内容是很容易忽略的部分。一本好书的序言,作者都会很想告诉读者他想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在序言中,书的大意我们就可以初步了解。很多畅销书的序言则相反,作者会在序言中创造悬念,引诱读者去读内容。

目录同样重要,好的书籍目录是其框架,章节之间都有关联。通过对目录的阅读,我们能够大致明白书的结构和内容进度。对我们整理汇总有很大的帮助,目录不光是开读前要了解,在读完整本书后,仍然需要回顾。第二次的回顾让我们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只要逻辑建立,这本书的段落章节都可以回忆、推断出来,可以改善记不住的现象。

对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了了解后,就可以开始快速的阅读。快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少的时间大致了解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一本需要我们学习的书,不可能通过快速阅读完成学习。快速阅读只是了解,因此,要避免因为有难懂的地方阻碍自己的阅读。

快速阅读的速度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达到一目三行,有的人则需要逐字阅读。什么样的速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流畅,碰到生字和不能理解的地方都可以跳过去。但是,快速阅读需要专注,很久不读书的人很容易在飞速的阅读时,神飞九霄。为了避免走神,有一种小方法可以借鉴,就是指阅。用手指在书上移动,眼睛则跟随手指,速度用自己感觉舒服的速度即可。指阅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走神,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书籍成了安眠药。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走神的问题一定可以改善。

一本书的好坏,和比较困难的部分都可以通过快速阅读完成。如果一本书我们通过快速阅读就觉得已经掌握,这本书的价值会比较有限,读后大可束之高阁,有新想法再来翻阅。经典书籍在快速阅读的时候经常会产生障碍,每一个障碍都会是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分析阅读中,这些问题将可以逐步解决。

书单中所列的书籍,并不是每一本都需要分析阅读,这些书分为知识型,理论行,工具型等类别。例如从业考试的书籍,属于知识型的书籍,连快速阅读都不需要。把书放置厕所或者床头,别上一支笔。每天快速阅读五到十分钟,发现有可以用的上的地方,做一标注即可。只需要一月左右,一本书就可以读完,自己可以发现常识增加不少,这些常识,可以增加我们对市场属性的了解。某些时机出现,常识可以帮我们确认机会,不至于看到蒙圈。例如集合竞价深沪市的区别、交易的优先级、可转债等衍生品的意义、基金的种类与交易方式、基金新品种的债权属性或杠杆属性等,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让我们发现机会捕捉机会,而交易的胜率,就是点滴的积累。

辅助型阅读的三本书,都属于小说性质的书籍,可以在正式学习前做个开胃菜。一方面练习阅读的能力,一方面让我们了解独立思维的重要性。

经济学的部分书籍,则可进行“部分”分析阅读,主要部分采用快速阅读,关键章节要深入了解,反复阅读。宏观思维主要依靠对经济框架的了解与建立客观逻辑能力,高屋建瓴的观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辨,我们并非专业经济学家,所以更多的是了解结构和逻辑。

真正需要细致的分析阅读的书籍,主要是理论型书籍。其中最重要的是《道氏理论》和《艾略特波浪理论》,这两本书一定要采取分析阅读的方式才能吃透。而其他基本技术分析的经典著作,则建立在这两本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阅读基础理论去学习技巧,就如同不打地基盖房子,风来则危。

分析阅读的第一步是快速阅读,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准备是分析阅读的基础。在初步的快速阅读后,我们要达成几个目标:

1、  要知道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并可以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这本书;
2、  了解这本书的结构,知道理论的先后顺序,能将书的大纲大致列出(近似目录)。
3、  知道作者提出的问题,这本书能解决什么问题。

完成第一阶段后,就要开始仔细阅读,同样需要一些步骤来完成再次阅读:

1、找到关键字。理论型书籍和小说不一样,书中会有一些重要的词汇需要和作者的理解一致。例如《道氏理论》中的“趋势”、“平均价格指数”、“主要运动”、“次级运动”,等等词汇。不能在开始就准确理解这些词汇,在后期的阅读中将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2、找到表述作者意思的句子。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可能表述不同的论点,这些论点都有主要的句子来表述,其他的句子多数都是论据或者强化论点的词语。围绕论点来阅读章节,层次结构会更加清晰。同样在《道氏理论》中,每一个论点的表述都会有一些案例和推断来佐证,这些案例和推断并不重要,关键是表述论点的句子,明晰了论点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经历或观察到的案例进行佐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论点的成因。

3、找到书籍要解决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每一本好书都为了解决问题,股市分析的书籍要解决的是两类问题:“预测”或者“交易”。但是任和书都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这两个问题,只能是渐渐接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例如在《道氏理论》中,作者解决了股市大致结构和运行规律,但是并未解决具体交易买卖点的问题。在阅读完毕后,我们能够解决股市运行方向的问题,交易的细节,仍需进一步的学习,并落实在确立方向之上。

分析阅读是很细致的学习方式,阅读不是我们仅捧着书本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在进行细致的阅读时,我们首先要在书中作标注,采用划线的方式把重点标记出来;关键词要着重画出来;如果有必须,书页中的空白处可以写下自己的理解。手中持笔,不会再走神、犯困,读书效率会大幅提高。

阅读完毕不是学习过程完毕,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记下笔记,阅读完成后,每一个重要的段落和章节最好都记录下来,用以完成最后一步。在前面有个步骤,就是要拆分各个章节,当我们完成阅读后,需要对每个重点章节都有很简明的描述。最后要通过笔记,将这些章节的描述再形成整体,框架清晰,逻辑完整,所用词语不再是书中的语言,而是自己的语言。

学习的最终结果并不是照猫画虎,而是明晰作者的所能和所不能,将作者解决的问题充分消化,甚至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当完成一两本经典书籍的分析阅读后,我们会发现,其实阅读并非是越多越好,好的书籍是极少的,只有极少的书籍值得我们深入阅读。深入的阅读也并非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方法极为简单,只要有阅读的步骤和一支笔,我们就可以完全消化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