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只想通过故事和案例,来与每一位从商者,交流讨论“如何在自己决策中利用经济学知识”,希望能够对从商的读者有所启发。
今天,编者想说说当我们在获得的“市场信息”不足情况下进行重大决策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学家愿意假定一个理想化条件,例如:个人和企业在做出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的决策时,都会试图掌握充分的有利于决策的信息。但在实际的情况下,即便是做出生死攸关的重大决策,也不存在信息完全充足的情况。
先来看个案例:股票!
社会的发展造就了现在几乎全民炒股的局面,谁都想在股市里大捞一笔。可是一般人不懂运作和行情,很容易被套牢甚至亏损,因此,诞生了一个职业,叫做“职业股票分析师”。投资者对金钱的狂热使得这一职业有了权威性的发言权,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职业股票分析师”们片面的分析,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2000年,股票分析师对全美公司做了28000例推荐,其中99%以上是建议大量买进或持续持仓,而建议卖掉的不到1%。就这样,可怕的股票价格下跌开始了,严重者甚至跌至一半,导致诸多的投资者铩羽而归。
股民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影响诸多投资者的“非理性繁荣”病和“2000年疯狂买进股票”如出一辙,研究也显示,分析师的推荐一味偏向乐观。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分析师在做推荐时所面对的是其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设想,5名不同的分析师负责盯住一支股票,每个人都对该股在下月的价格走向作出准确预测,但他们同时也都希望跟被评估公司(多为其老板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打好关系。
考虑到上述情况,分析师在作出推荐时,为了避免犯错的成本,会非常希望和其他四位分析师趋于一致,虽然他本身早就知道多数人会推荐买进。而推荐买进,对于受评估的公司来说,就是给受评估的公司拍马屁,这是非常有好处的;对于股民来说,即使股票下跌,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预见失误,其个人所承受的批评会有限。反之,若和其他推荐师意见相反,则他可能承受的便是“三重损失”:1.跟随其推荐的股民损失利益;2.推荐错误,损失名誉;3.其东家遭遇潜在客户憎恨,得罪东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拿种成本更低,效益较高一目了然。
市场交易中,卖方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弱化产品的缺陷,激励买方购买,司空见惯。
广大的投资者也要明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真假的缘由,以此作出自己正确的分析。
PS:案例再多,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大家所关注的。
接下来,编者也将通过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来阐明经济学的小知识,希望能够对从商的读者有所启发。在此,也欢迎读者们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讨论你所关注的问题。
如果散户朋友不知道手中的个股如何操作,或者在选股方面存在很大的疑问,若大家喜欢文章就加本人微信公众平台号: a009543(长按可复制),共同探讨掘金优质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