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公司卖房套现频现,有重要的暗示吗?
郭施亮 / 2016-09-27 22:52 发布
上市公司卖房套现频现,有重要的暗示吗?
国内房地产,特别是国内一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并引发一轮“全民炒房”的热潮,这当属近年来最为真实的写照。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疯狂,无论是大资金大机构,还是普通投资者,其对房地产投资的重视程度也几乎达到了极致。
然而,在国内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爆的同时,一些现象却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其中,在最近一段时期,上市公司卖房套现的现象开始频繁上演。
此前,*ST宁通B以公开挂牌方式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转让北京西城区的两套房产,其意在卖房保壳。与此同时,就在市场过多关注*ST宁通B之际,云赛智联近日也完成了相关的房地产买卖产权过户的交易,而其卖房举动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除此以外,根据媒体的资料整理,高鸿股份、绿庭投资、*ST新梅、海航创新等上市公司,也先后采取了卖房套现的举措。或许,对于近期上市公司频繁卖房套现的举动,也值得我们去细细思考。
或许,站在上市公司的角度来思考,面对目前持续火爆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性。不过,对于非理性上涨的房地产价格而言,似乎谁也不知道其投机泡沫何时得以破裂,但在其投资热情持续高涨之际,趁机抛售也是一个相当理性的投资策略。
由此一来,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能够借助卖房套现,来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改善上市公司的后续投资策略;而且还可以借此改善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更有甚者,还可能借助这一卖房契机来实现其保壳的目的。
很显然,对于上市公司卖房套现的行为,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纵观当前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却呈现出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即很多主营业务并非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却纷纷涉足房地产投资。更有甚者,在其房地产投资比例中,整体占比并不会太低,试图借此获得更好的套现空间。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大资金大机构来说,其大举布局房地产业,或大举入股乃至举牌房地产上市公司,其意在实现更有效的资产配置,试图获得更佳的资产保值增值需求,进而来应对当下人民币贬值以及资产荒的问题。
不可否认,纵观当前国内的投资渠道,并未有更多投资渠道的投资回报率会超越房地产市场。受此影响,似乎更多的民间资金,也在加速往这一个早已陷入疯狂状态的投资渠道中跑,但在资金过度参与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当前国内“脱实向虚”的风险已经愈演愈烈了。或许,国内房地产市场高度投机的问题,也将会面临重要性的转折点。
此前,有消息报道,约有763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利润,还抵不上一套房,这是一个多么讽刺的真实写照。确实,在这些年里,与那些热衷于投机,寻求更好资产增值需求的炒房团乃至部分大资金大机构相比,那些踏踏实实艰苦守着自身实业的企业家,却并未能够享受到资产快速增值的乐趣。更有甚者,还在为高昂的贷款利率、高居不下的劳动力成本而忧心忡忡。
实际上,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已然是给我们过度疯狂的房地产市场敲响了警钟。不敢想象,如果这一“脱实向虚”的风险进一步蔓延,将会带来何种结果,但面对当前“全民炒房”、上市公司急于卖房套现等现象,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