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撤退,更多散户空仓
9月12日A股大幅下跌为我们提供了观测基金仓位的好时机。测算结果显示,最近3个月来成立的权益类基金产品中,处于空仓状态的占八成左右,仓位超过五成的基金不足一成。
9月12日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下跌1.67%,代表新兴成长股的创业板指数下跌2.61%。从基金表现看,当天偏股型基金净值平均下跌1.55%。对比基金净值变化及市场涨跌变化情况看,有最低仓位要求的股票型基金仓位普遍较高,而混合型基金仓位大致为六七成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在6月份以来成立的172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产品,包括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性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在9月12日的大跌中,当日净值跌幅超过1%的仅20只,净值变动超过0.5%的产品也仅28只,而净值变动不足0.2%的基金多达126只。对照当天市场整体涨跌幅度,表明上述次新基金中,八成左右基本处于空仓状态,仓位高于五成的基金产品仅有一成多。同样在7月27日的大跌中,以及8月15日的市场大涨中,次新基金的净值变化均很小,整体仓位同样极低。
来自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上周,偏股型基金整体小幅减仓1.52%,当前仓位54.58%。国庆节长假即将来临,这段时间避险资金一般会选择提前退出,避免休市期间海外市场及消息面出现负面事件。这也导致一些偏股产品规模出现下滑。
私募则更为谨慎,有报道称,坚持高仓位运作机构不足两成。
究其原因,首先是这些机构投资者也变成了韭菜,被收割了几茬,怎能不谨慎?
根据已经披露完毕的公募基金半年报,上半年公募基金出现了2322亿元的亏损。其中,权益类产品为亏损重灾区。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则分别亏损1872亿元和1101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股票策略型管理型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16%,4379只产品中,仅有1/5获得了正收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大部分基金仓位并不重,风格偏谨慎,毕竟一年中三度大跌过后,资金早已经对风险有了高度的重视;第二,激进的私募基金再度遭受了市场的教育。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增量资金近期不愿参与到行情中的关键,尤其是资金并不愿碰触上方的套牢盘。
其次,就是我近期多次提到的监管层面的因素。监管层监控“异常交易行为”,暂停账户交易,监管高压毫不手软。一些机构投资者原先“拉涨停”等盈利模式遭遇了挑战,在他们尚未摸清监管层脉搏之前,只能退出市场,选择观望。
另外,在上文所提及的中证登公司8月报告中,我们发现,A股投资者的空仓比例正在不断提高。截止今年8月末,A股投资者数量为11109.57万户(自然人11080.67万,非自然人28.90万),其中4980万户投资者有持仓;空仓的投资者为6129.87万户,比例高达55.18%。对比7月末的数据,8月份A股新增空仓投资者230.46万户。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月大部分新开户的投资者并没有进场交易,同时,存量的投资者正在慢慢撤离市场。
我认为,无论是基金仓位的降低抑或是空仓投资者比例不断提高,均反映了当前市场各方对后市的谨慎态度,那些在场外持有现金的投资者似乎正在等待更好的建仓时机。这个结果预示着今年四季度的A股行情将重复近两个月来市场的运行特征——
其一,在场外资金谨慎态度不改的情况下,投资者还需要继续承受“震荡市”来回折腾以及慢涨急跌的煎熬。
其二,大资金才有大行情,而小资金只能在中小盘题材股里面折腾,所谓把握“结构性机会”是对普通投资者操作能力的考验。
更多财经资讯消息解读,股票实盘机会操作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a009543 个股盘中分析后市 买卖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