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APP 高手云集的股票社区
下载、打开
X

推荐关注更多

柴孝伟

买进就值,越来越值,时享价...


邢星

邢 星 党员,国...


石建军

笔名:石天方。中国第一代投...


揭幕者

名博


洪榕

原上海大智慧执行总裁


小黎飞刀

黎仕禹,名博


启明

私募基金经理,职业投资人


李大霄

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


桂浩明

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官方账号...


banner

banner

新股开板是机会还是“毒药” 开板追入并不明智

道氏投资   / 2016-09-07 07:47 发布



  每只新股由于刚刚上市,市场对它们并不了解,个股质地有好有坏,由于对它们挖掘不深,所以这中间会存在一些漏网之鱼,如果遇见市场低迷开板较早,那么就是重要的投资机会。如果开板晚涨幅太大,对比同类公司估值没有吸引力,这时风险会较大。

  A股逢新必炒的传统造就了投资者“贪吃蛇”式的心理,每天吃下一个涨停板成为惯例。然而,近期投资者普遍感觉,“吃掉”的一字板越来越少了,或者本以为开板后还能迎来一波上涨,结果却发现炒作力度越来越弱。

  近期开板新股

  几乎每天都会出现

  本报记者发现,与前期新股上市后动辄几十个涨停板相比,开板新股近期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其中,8月26日,华锋股份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板;8月30日,广西广电幸福蓝海开板;8月31日,欧普照明开板;9月2日,达志科技上海电影优博讯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本周一,达威股份开板。昨天苏州恒久冰川网络两只新股也首次打开一字涨停板。

  新股的频繁开板,使得热衷于炒作该板块的股民们认为今年的新股似乎不行,失去了去年上市的部分“大牛”新股的光彩夺目。

  不过,本报记者在营业部发现,对于开板的次新股,大部分股民视为一次大好的投资机会。有部分股民甚至总结出一条规律,即天天守在“一字板”门外排队,一旦涨停被打开就能接盘,并且在随后的涨停板中分得一杯羹。

  据粗略统计,在2015年上市的119只新股中,除开尚在连续涨停和停牌个股,84只次新股最新股价均高于开板前一日收盘价,涨幅最高的是中文在线,上涨276.39%,涨幅最低的美康生物也有28.98%。这也意味着,在2015年上市的新股当中,只要是在开板当日买入,投资者至少能获得20%以上的收益

  股民鲁先生就是擅长捕捉次新股介入良机的高手。他告诉记者,久远银海2015年12月31日上市后连续17个涨停,而鲁先生从该股第二次打开涨停板就以跌停板价格介入 ,随后一直持股到今年4月初100多元才抛出。“这是我利润最大的一只股票,运气实在太好了,所以到现在我也会特别关注连续涨停被打开的个股,找到合适的机会我就会介入”。

  一蹶不振不乏明星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开板介入的次新股大部分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强势。近期上市的次新股当中,包括新光药业美尚生态爱司凯苏奥传感等次新股在首次打开涨停板之后均陷入疲态,至今为止股价仍然没有回到高位。

  实际上,虽然次新股开板后继续涨停的很多,但同样也会成为跌停板常客。在开板后就一蹶不振的个股中,甚至还不乏明星股。

  例如,中科创达在2015年12月10日上市,发行价为23.27元。从上市之初开始,公司股价就开启了涨停模式,连续21个涨停之后以225.49元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按发行价计算,股价涨了869%。但是该股在今年1月27日开始出现全天跌停的走势,并且股价急速下滑,四天之内股价下跌高达37%。

  “即使是一个月后股价又创出新高,但是当初开板后这样下跌法,很难再坚持持有,最后就只能割在了地板价。”资深投资者梁先生说道。

  本报记者还发现,尤其是每逢新一轮大规模新股发行之际,前一批次新股总莫名遭遇大跌。

  开板追入并不明智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去年以来新股受到资金热捧,在普遍数倍甚至几十倍涨幅背后早已脱离自身合理的价值区间。

  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则认为,次新股的炒作程度也与市场环境有关。在目前3000点附近震荡不稳的市场环境下,开板追入次新股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选股技巧

  捕捉黑马要看时机

  大部分市场人士就认为,投资次新股一定要提前做好基本面研究,机会稍纵即逝,反应要迅速,和对标公司进行对比如果发现估值太高、风险太大时一定要懂得果断放弃,等待下一个机会,并且最好不要满仓一只股。

  此外,还有市场人士则认为,在整体承压,个股分化的情况下,炒作次新股最关键的是要注重择股择时。

  回顾历来次新股整个上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连续涨停以及连续上涨阶段;接下来是调整阶段,这个阶段可能下跌,也可能是盘整,最后则是再次上涨的阶段。

  “首次开板之后,即使有短期的冲高,也很可能是机构获利出逃的坑,投资者很难把握,也很难有耐心持股到下一轮的上涨,最终很可能是亏损出局。”资深股民刘先生说道。

  与业界公认的“次新股越新越有潜力”的说法相比,中信证券市场人士陈慕林则提醒投资者,2014年上市的“老”次新股,由于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充分换手,首发减持压力大为减小,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